
1953年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千纪: | 2千纪 |
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 21世纪 |
年代: | 1920年代 | 1930年代 | 1940年代 | 1950年代 | 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年份: | 1948年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纪年: | 癸巳年(蛇年);民國四十二年;日本昭和二十八年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1953年日曆表
大事记[编辑]
1月[编辑]
2月[编辑]
- 美國艾森豪總統咨詢美國國會,決定解除台灣海峽中立化,下令第七艦隊廢除台灣海峽從事「中立巡邏」[1]:72。蔣介石發表聲明,確認艾森豪此舉乃為合理而光明之舉措[1]:72。
- 2月24日——中華民國立法院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拒絕承認蒙古國獨立。
3月[编辑]
4月[编辑]
- 4月13日——英國伊恩·弗萊明在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詹姆士·龐德小說《皇家賭場》。
- 4月17日——米奇·曼托在華盛頓特區【格里菲斯球場】揮出565呎(172公尺)遠的全壘打,被認為是棒球史上最遠的全壘打。
- 4月25日——英國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弗朗西斯·克里克与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双螺旋结构,二人因此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1962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
5月[编辑]
- 5月2日——约旦第三任国王侯赛因登基。
- 5月4日——《老人与海》获普立茲獎。
- 5月9日——法國同意施亞努領導的高棉獨立。
- 5月18日——杰奎琳·考克伦成为第一位驾驶飞机速度超过音障的妇女。
- 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在好莱坞出现。
- 5月29日——英国人艾德蒙·希拉里爵士和夏尔巴人向导丹增·诺盖成为最早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
6月[编辑]
- 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成立。
- 6月18日——苏联出兵进犯东德,镇压东德的反共运动。
- 6月18日——埃及放弃君主制,成为共和国。
- 6月19日——羅森堡夫婦因共謀從事間諜活動在紐約的辛辛監獄被處決。冷戰期間的美國,因從事間諜活動而處以死刑的公民,只有這一件。
- 6月26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内务部长贝利亚因“反党和反国家”罪行被苏共中央清除出党并解除政府职务。
7月[编辑]
- 習仲勳調到中共中央工作,任中央宣傳部長(至1954年10月)[2]。
- 7月13日——韓戰:金城戰役。
- 7月23日——鄧鏡波學校創立。
- 7月2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起义者武装袭击了圣地亚哥东北蒙卡达兵营,古巴革命爆发。
- 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署。
8月[编辑]
9月[编辑]
- 習仲勳任政務院秘書長[2]。
- 9月5日——聯合國否決蘇聯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會員國的提案:
- 9月7日——赫鲁晓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 9月12日——美國參議員約翰·甘迺迪在羅德島州紐波特的聖瑪麗亞教堂與賈桂琳結婚。
- 9月25日——第一批德國戰俘從蘇聯返回西德。
10月[编辑]
- UNIVAC 1103 是第一台使用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的商業電腦。
- 10月10日——蒙蒂·伯頓(Monty Burton)以不到23小時,從倫敦飛抵紐西蘭的基督城。
- 10月10日——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在華府簽訂。
- 10月22日——寮國脫離法國独立。
- 10月30日——美國總統艾森豪正式批准國家安全委員會編號162/2的最高機密文件,該文件言明:美國的核子武器庫必須維持和擴大,以應對共產集團的威脅。
11月[编辑]
- 11月9日——柬埔寨脫離法國独立。
- 11月14日——中國國民黨七屆三中全會,總裁蔣介石發表歷史重要文獻「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完成三民主義體系。民生主義中提到的人民的六大基本需求「食、衣、住、行、育、樂」。
12月[编辑]
- 休·海夫納的成人雜誌《花花公子》Playboy創刊號的封面及中間拉頁女郎為瑪麗蓮·夢露-照片原本是為月曆拍攝,休·海夫納購得使用權刊登。
- 12月3日——美國愛荷華大學科學家邦吉和史耳門博士,首度以冷凍精子完成人工受孕。
- 12月24日——石硤尾大火:香港九龍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5萬人無家可歸。此事件促成香港公共房屋政策的發展。
- 12月25日——美軍佔領8年的奄美群島歸還日本。
- 12月30日——拉蒙·麥格塞塞成為菲律賓第七任總統。
出生[编辑]
- 1月20日——程振隆,台灣教育人物,任職立法委員期間對教育問題頗多著墨。
- 1月21日——保羅·艾倫,美國企業家,微軟公司創辦人之一。(2018年逝世)
- 1月24日——文在寅,韩国政治家,第19任韩国总统。
- 1月29日——邓丽君,华语地区著名歌手。(1995年逝世)
- 2月4日——喜多郎,日本著名新世纪音乐作曲家。
- 2月11日——傑布·布希,美國政治人物,小布希之弟。
- 2月14日——蔡念祖,台灣財經要人。
- 2月20日——甄妮,香港、台灣歌手。
- 2月23日——鍾鎮濤,香港演員。
- 2月28日——村下孝藏,日本歌手。(1999年逝世)
- 3月16日——李應元,台灣政治人物。
- 3月26日——趙小蘭,美國政治人物,美國史上首位華裔內閣成員。
- 3月27日——何晶,新加坡第3任总理李显龙的第二任妻子。
- 4月14日——曾志偉,香港演員。
- 5月5日——王俠軍,台灣藝術家。
- 5月6日——托尼·布萊爾,英國首相。
- 5月16日——皮爾斯·布魯斯南,英國演員。
- 5月17日——卡西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哈萨克斯坦政治家,第2任哈萨克斯坦总统。
- 6月7日——马可·穆勒,意大利电影制片人、电影史家、影评人。
- 6月15日——习近平,中国国家领导人,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 6月21日——贝娜齐尔·布托,巴基斯坦政治家。(2007年逝世)
- 6月30日——林鳳嬌,台灣演員。
- 7月14日——冈田克也,日本政治家。
- 7月21日——張艾嘉,台灣演員、歌手、導演。
- 7月23日——纳吉·阿都拉萨,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
- 7月31日——古谷徹,日本男性配音員。
- 8月4日——魏翰楷,德國外交官、前駐華公使。
- 8月14日——詹姆斯·霍纳,美国电影配乐作曲家。(2015年逝世)
- 8月20日——鳳飛飛,帽子歌后、演員、主持人。(2012年逝世)
- 8月31日——小林善紀,日本漫畫家。
- 10月6日——高啟全,晶芯半導體董事長。
- 10月8日——麥潤壽,香港電台第二台DJ
- 11月14日——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法國總理。
- 11月30日——程小東,香港著名 導演 及 武術指導 。
- 12月18日——尤雅,台灣歌手。
- 12月28日——理查德·克莱德曼,法国钢琴演奏家。
- 12月29日——托马斯·巴赫,第9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
逝世[编辑]
- 1月11日——璧約翰,英國外交官(生於1883年)
- 3月5日——约瑟夫·斯大林,蘇共中央總書記,苏联最高领导人(生於1878年)
- 5月10日——黄金荣,上海大亨,病死(生於1868年)
- 9月26日——徐悲鸿,中國画家、美术教育家(生于1895年)
- 9月28日——愛德文·哈勃,美國天文學家(生於1889年)
- 10月30日——吳敬恆 (稚暉),(中央研究院院士)。(生於1865年)中央研究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诺贝尔奖[编辑]
- 物理:弗里茨·塞爾尼克
- 化学:赫爾曼·施陶丁格
- 生理和医学:漢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弗里茨·阿爾貝特·李普曼
- 文学:溫斯頓·邱吉爾
- 和平: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
奥斯卡金像奖[编辑]
(第26届,1954年颁发)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弗雷德·齐纳曼(Fred Zinnemann)《亂世忠魂》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威廉·霍尔登(William Holden)《十七号囚房》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罗马假日》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弗兰克·西纳特拉(Frank Sinatra)《亂世忠魂》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唐娜·里德(Donna Reed)《亂世忠魂》
(其他奖项参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