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 ![]() |
中華民國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法律制度 |
中央政府 |
地方政府 |
政治 |
國安 外交 |
其他板模 |
|
1985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即地方自治以來的第十屆縣市長選舉,與省市議員選舉同時於1985年11月16日舉行投票,選出當時臺灣省21個縣市的行政首長。也是戒嚴時期最後一次縣市長選舉。
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除了宜蘭縣、彰化縣、嘉義市、高雄縣等4席由無黨籍人士取得外,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
目录
選舉結果[编辑]
各縣市之縣市長選舉當選人名單(粗體者為尋求連任者):[1]
縣/省轄市 | 當選人 | 黨籍 | 得票率 | 當選 |
---|---|---|---|---|
臺北縣 | 林豐正 | ![]() |
60.48% | ![]() |
基隆市 | 張春熙 | ![]() |
53.43% | ![]() |
宜蘭縣 | 陳定南 | ![]() |
69.98% | ![]() |
桃園縣 | 徐鴻志 | ![]() |
100.00% | ![]() |
新竹縣 | 陳進興 | ![]() |
56.62% | ![]() |
新竹市 | 任富勇 | ![]() |
51.51% | ![]() |
苗栗縣 | 謝金汀 | ![]() |
67.13% | ![]() |
臺中縣 | 陳庚金 | ![]() |
70.19% | ![]() |
臺中市 | 張子源 | ![]() |
54.76% | ![]() |
彰化縣 | 黃石城 | ![]() |
88.94% | ![]() |
南投縣 | 吳敦義 | ![]() |
100.00% | ![]() |
雲林縣 | 許文志 | ![]() |
100.00% | ![]() |
嘉義縣 | 何嘉榮 | ![]() |
54.47% | ![]() |
嘉義市 | 張博雅 | ![]() |
61.33% | ![]() |
臺南縣 | 李雅樵 | ![]() |
36.60% | ![]() |
臺南市 | 林文雄 | ![]() |
48.44% | ![]() |
高雄縣 | 余陳月瑛 | ![]() |
52.51% | ![]() |
屏東縣 | 施孟雄 | ![]() |
58.24% | ![]() |
臺東縣 | 鄭烈 | ![]() |
70.16% | ![]() |
花蓮縣 | 陳清水 | ![]() |
48.44% | ![]() |
澎湖縣 | 歐堅壯 | ![]() |
56.43% | ![]() |
各縣市選舉結果[编辑]
臺北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林豐正 | 564,048 | 60.48% | ![]() |
2 | ![]() |
陳化義 | 12,541 | 1.35% | |
3 | ![]() |
鄭余鎮 | 60,550 | 6.49% | |
4 | ![]() |
尤清 | 295,413 | 31.68% |
基隆市[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張春熙 | 78,651 | 53.43% | ![]() |
2 | ![]() |
柯水源 | 50,452 | 34.27% | |
3 | ![]() |
金國凱 | 3,175 | 2.16% | |
4 | ![]() |
連君平 | 14,927 | 10.14% |
宜蘭縣[编辑]
黨外陣營由時任縣長的陳定南參選連任。由於陳在擔任宜蘭縣縣長期間,全力改造公務員體系,並推動環保拒絕台塑六輕於宜蘭設廠。撤銷各部門的人二室並銷毀安全資料,以及全力整治冬山河,並在冬山河左岸建設冬山河親水公園、於宜蘭市設立宜蘭運動公園、羅東鎮設立羅東運動公園,改善生活環境。公正的施政風格,被視為創造了黨外陣營的「宜蘭經驗」與「冬山河經驗」。最後陳氏以近七成的得票率,擊敗國民黨提名的宜蘭市長林建榮。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林建榮 | 60,460 | 30.12% | |
2 | ![]() |
陳定南 | 140,923 | 69.98% | ![]() |
桃園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徐鴻志 | 413,936 | 100% | ![]() |
新竹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范振宗 | 75,707 | 43.38% | |
2 | ![]() |
陳進興 | 98,813 | 56.62% | ![]() |
新竹市[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任富勇 | 72,445 | 51.51% | ![]() |
2 | ![]() |
施性融 | 68,199 | 48.49% |
苗栗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吳明波 | 78,982 | 32.87% | |
2 | ![]() |
謝金汀 | 161,306 | 67.13% | ![]() |
台中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陳正宗 | 64,151 | 13.20% | |
2 | ![]() |
詹文銓 | 80,733 | 16.61% | |
3 | ![]() |
陳庚金 | 341,141 | 70.19% | ![]() |
台中市[编辑]
本屆國民黨提名出現張子源與爭取市長連任的林柏榕的相爭。張子源為了爭取國民黨提名,曾拜託國民黨黨工的邱家洪為其撰寫有假分析的「選情報告」。[2]最後張子源意外翻盤擊敗林柏榕獲得國民黨提名,並在市長選舉中擊敗許榮淑當選市長。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洪鉦雄 | 5,297 | 1.95% | |
2 | ![]() |
許榮淑 | 85,999 | 31.67% | |
3 | ![]() |
張子源 | 148,701 | 54.76% | ![]() |
4 | ![]() |
曾文坡 | 26,946 | 9.92% | |
5 | ![]() |
黃志達 | 4,615 | 1.70% |
彰化縣[编辑]
現任的縣長黃石城在本屆選舉中獲得國民黨禮讓,並未派出黨員競選。只有無黨籍的縣議員白瑞珍出馬與黃石城一決雌雄。最後黃石城獲得壓倒性勝利。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黃石城 | 460,381 | 88.94% | ![]() |
2 | ![]() |
白瑞珍 | 57,273 | 11.06% |
南投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吳敦義 | 220,468 | 100% | ![]() |
雲林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許文忠 | 293,465 | 100% | ![]() |
嘉義縣[编辑]
中國國民黨提名黃派支持的何嘉榮順利擊敗代表黨外的侯海熊。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何嘉榮 | 121,464 | 54.47% | ![]() |
2 | ![]() |
侯海熊 | 109,902 | 45.53% |
嘉義市[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蔡定芳 | 44,099 | 38.67% | |
2 | ![]() |
張博雅 | 69,936 | 61.33% | ![]() |
台南縣[编辑]
黨外陣營在這次選舉中派出了被視為政治明星的台北市議員陳水扁,在一開始選舉中,陳水扁由於涉及《蓬萊島雜誌》案,傾向不參選,但在黨外人士討論官司後決定參選。而國民黨方面則因「山派」的前縣長楊寶發施政引起諸多爭議,而在提名同為山派的胡雅雄(前縣長胡龍寶之子)顯得進退兩難,而上次選舉中遭勸退的李雅樵則獲得「海派」及「高派」支持。最終國民黨准許李雅樵報備參選。
在選戰過程中,陳水扁在11月公辦政見會中,被支持者以擔架抬上台,陳氏宣稱遭到國民黨特務下毒。在蔡四結以傳單宣傳陳水扁有曾二度加入國民黨,隨即國民黨縣黨部主委張晉相立刻證實,引起外界對蔡四結立場與動機產生質疑。最終陳水扁獲得15萬票。此次雖然黨外陣營敗選,但也為黨外勢力在台南縣建立起基礎,而國民黨陣營則因山海派的對抗,造成日後山派的式微。
選後陳水扁陣營在關廟鄉時謝票時遇到車禍,造成夫人吳淑珍遭撞重傷,終生殘疾。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蔡四結 | 10,017 | 2.06% | |
2 | ![]() |
李雅樵 | 173,743 | 35.71% | ![]() |
3 | ![]() |
胡雅雄 | 133,452 | 27.43% | |
4 | ![]() |
陳水扁 | 157,513 | 32.37% |
台南市[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林文雄 | 130,294 | 48.44% | ![]() |
2 | ![]() |
陳森茂 | 114,476 | 42.56% | |
3 | ![]() |
林三和 | 24,200 | 9.00% |
高雄縣[编辑]
高雄縣方面,在1981年的縣長選舉中,「黨外陣營」由前縣長余登發的媳婦余陳月瑛對上國民黨的蔡明耀,最後由蔡明耀當選。因此本屆為兩人的再度對決。然而由於爭取連任的蔡明耀在1984年高雄縣主辦的台灣區運會開幕式中爆發出主辦運動會,又非以運動員身份跑來點燃聖火的行為,引起全國嘩然。由於該屆區運會聖火的又是宣傳比照洛杉磯奧運規模,在傳遞聖火時主辦單位一再保密點燃聖火者。而蔡明耀只是身為用政府公帑來辦區運的公務員卻點燃聖火,前後登場三次為自己宣傳,此舉在本屆選舉中成為焦點。[3]而蔡明耀在選舉中更因「投給有鳥的人」的失言,被視為針對女性候選人的余陳月瑛,更成為致命傷。[4] 最後余陳月瑛成功擊敗了爭取連任的蔡明耀當選縣長,更開啟了高雄縣到2010年縣市合併黨外至民進黨一脈相傳的「綠色執政」。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余陳月瑛 | 253,223 | 52.51% | ![]() |
2 | ![]() |
李崑龍 | 6,549 | 1.46% | |
3 | ![]() |
蔡明耀 | 222,234 | 46.03% |
屏東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邱連輝 | 168,881 | 41.76% | |
2 | ![]() |
施孟雄 | 235,501 | 58.24% | ![]() |
台東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蔡仲和 | 29,477 | 29.84% | |
2 | ![]() |
鄭烈 | 69,310 | 70.16% | ![]() |
花蓮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劉家水 | 9,292 | 6.66% | |
2 | ![]() |
朱昭直 | 2,162 | 1.5% | |
3 | ![]() |
陳清水 | 67,542 | 48.44% | ![]() |
4 | ![]() |
王慶豐 | 57,999 | 41.60% | |
5 | ![]() |
孫武彥 | 2,431 | 1.75% |
澎湖縣[编辑]
號次 | 黨籍 | 姓名 | 得票 | 得票率 | 當選 |
---|---|---|---|---|---|
1 | ![]() |
歐堅壯 | 24,150 | 56.43% | ![]() |
2 | ![]() |
許素葉 | 18,647 | 43.57% |
參考來源[编辑]
注釋[编辑]
書目[编辑]
- 《公職人員選舉臺灣省選務實錄》,臺灣省選舉委員會
外部連結[编辑]
- 台灣省第十屆縣市長當選人林豐正等二十一人[失效連結],好望角‧中央社數位照片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