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美國男子籃球隊(1992 United States men's Olympic basketball team)是代表美國參加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籃球賽事的美国国家男子篮球队,也暱稱為夢幻隊(Dream Team)。這支美國籃球代表隊因為囊括了當時NBA幾乎所有的頂尖籃球員而被人們看作是歷史上最強大的籃球隊,陣中有多達六位成員在其職業生涯中曾贏得NBA最有價值球員(Most Valuable Player,MVP)榮銜。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的主教練是底特律活塞(Detroit Pistons)的查克·戴利(Chuck Daly),助理教練為蘭尼·威爾肯斯、邁克·沙舍夫斯基與P·J·卡勒西莫[1]。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在奧運會中每場勝分接近44分[2],並於金牌戰中32分之差擊敗克羅埃西亞國家男子籃球隊,順利獲得冠軍[3]。
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在1988年以大學球員組成代表隊參加1988年汉城奧運會,但是最終只獲得第3名(銅牌)的成績[4]。國際籃聯(FIBA)於1989年更改規則,允許職業球員參加國際籃球賽事。美國籃球協會(USA Basketball)於1989年4月開此尋找NBA球員參加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5] 。首批成員於1991年9月21日出線,包括查尔斯·巴克利(来自費城七六人隊,後來轉入菲尼克斯太阳,[6] )、拉里·伯德(来自波士顿凯尔特人)、帕特里克·尤因(来自纽约尼克斯)、卡尔·马龙(来自犹他爵士)、魔術強森(来自洛杉矶湖人)、迈克尔·乔丹(来自芝加哥公牛)、克里斯·穆林(来自金州勇士)、斯科蒂·皮蓬(来自芝加哥公牛)、大卫·罗宾逊(来自圣安东尼奥马刺)
與约翰·斯托克顿(来自犹他爵士Utah Jazz)。其中大卫·罗宾逊之前已經是1988年汉城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的成員[7]。
克莱德·德雷克斯勒(来自波特兰开拓者)與来自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的克里斯蒂安·莱特纳(Christian Laettner)後來於1992年5月12日加入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其中克里斯蒂安·莱特纳是唯一一位非職業球員,他於最後擊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籃球員沙奎爾·奧尼爾,成為代表隊成員[7]。
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在2010年獲選進入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史上僅有8隊籃球隊進入該名人堂。除此之外,12位成員中有11位已經進入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除了克里斯蒂安·萊特納(Christian Laettner)),4位教練中也有3位已經進入進入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除了P·J·卡勒西莫)。
巴塞隆納奧運會美國國家男子籃球隊
|
球員 |
教練
|
位置 |
# |
姓名 |
身高 |
體重 |
出生日期 (年-月-日) |
來自
|
4.0 !PF
|
4
|
克里斯汀·莱特纳
|
7000210820000000000♠6英尺11英寸(2.11米)
|
235磅(107公斤)
|
1969–08–17
|
杜克大学
|
5.0 !C
|
5
|
大卫·罗宾逊
|
7000215899999999999♠7英尺1英寸(2.16米)
|
235磅(107公斤)
|
1965–08–06
|
圣安东尼奥马刺
|
5.0 !C
|
6
|
帕特里克·尤因
|
7000213360000000000♠7英尺0英寸(2.13米)
|
240磅(109公斤)
|
1962–08–05
|
纽约尼克
|
3.0 !SF
|
7
|
拉里·伯德
|
7000205740000000000♠6英尺9英寸(2.06米)
|
220磅(100公斤)
|
1956–12–07
|
波士顿凯尔特人
|
3.0 !SF
|
8
|
斯科蒂·皮蓬
|
7000200659999999999♠6英尺7英寸(2.01米)
|
210磅(95公斤)
|
1965–09–25
|
芝加哥公牛
|
2.0 !SG
|
9
|
迈克尔·乔丹
|
7000198120000000000♠6英尺6英寸(1.98米)
|
200磅(91公斤)
|
1963–02–17
|
芝加哥公牛
|
2.0 !SG
|
10
|
克莱德·德雷克斯勒
|
7000200659999999999♠6英尺7英寸(2.01米)
|
220磅(100公斤)
|
1962–06–22
|
波特兰开拓者
|
4.0 !PF
|
11
|
卡尔·马龙
|
7000205740000000000♠6英尺9英寸(2.06米)
|
255磅(116公斤)
|
1963–07–24
|
犹他爵士
|
1.0 !PG
|
12
|
约翰·斯托克顿
|
7000185420000000000♠6英尺1英寸(1.85米)
|
175磅(79公斤)
|
1962–03–26
|
犹他爵士
|
3.0 !SF
|
13
|
克里斯·穆林
|
7000200659999999999♠6英尺7英寸(2.01米)
|
215磅(98公斤)
|
1963–07–30
|
金州勇士
|
4.0 !PF
|
14
|
查尔斯·巴克利
|
7000198120000000000♠6英尺6英寸(1.98米)
|
250磅(113公斤)
|
1963–02–20
|
菲尼克斯太阳
|
1.0 !PG
|
15
|
埃尔文·约翰逊
|
7000205740000000000♠6英尺9英寸(2.06米)
|
220磅(100公斤)
|
1959–08–14
|
退休
|
|
- 主教練
- 助理教練
|
美洲篮球锦标赛[编辑]
賽事
|
日期
|
美國隊得分
|
對方得分
|
對方
|
勝敗分
|
1 |
1992年6月28日 |
136 |
57 |
古巴 |
+79
|
2 |
1992年6月29日 |
105 |
61 |
加拿大 |
+44
|
3 |
1992年6月30日 |
112 |
52 |
巴拿马 |
+60
|
4 |
1992年7月1日 |
128 |
87 |
阿根廷 |
+41
|
5 |
1992年7月3日 |
119 |
81 |
波多黎各 |
+38
|
6 |
1992年7月5日 |
127 |
80 |
委內瑞拉 (金牌戰) |
+47
|
Source: [9]
|
巴塞隆納奧運會[编辑]
賽事
|
美國隊得分
|
對方得分
|
對方
|
勝敗分
|
1 |
116 |
48 |
安哥拉 |
+68
|
2 |
103 |
70 |
克罗地亚 |
+33
|
3 |
111 |
68 |
德國 |
+43
|
4 |
127 |
83 |
巴西 |
+44
|
5 |
122 |
81 |
西班牙 |
+41
|
6 |
115 |
77 |
波多黎各 |
+38
|
7 |
127 |
76 |
立陶宛 |
+51
|
8 |
117 |
85 |
克罗地亚 (金牌戰) |
+32
|
Source: [1]
|
個人成績[编辑]
美洲篮球锦标赛[编辑]
球員
|
GP
|
GS
|
FGM
|
FGA
|
FG%
|
3PM
|
3PA
|
3P%
|
FTM
|
FTA
|
FT%
|
PPG
|
RPG
|
APG
|
查尔斯·巴克利 |
8 |
4 |
59 |
83 |
.711 |
7 |
8 |
.875 |
19 |
26 |
.731 |
18.0 |
4.1 |
2.4
|
賴瑞·柏德 |
8 |
3 |
25 |
48 |
.521 |
9 |
27 |
.333 |
8 |
10 |
.800 |
8.4 |
3.8 |
1.8
|
克莱德·崔斯勒 |
8 |
3 |
37 |
64 |
.578 |
6 |
21 |
.286 |
4 |
10 |
.400 |
10.5 |
3.0 |
3.6
|
帕特里克·尤英 |
8 |
4 |
33 |
53 |
.623 |
0 |
0 |
.000 |
10 |
16 |
.625 |
9.5 |
5.3 |
0.4
|
艾爾文·強森 |
6 |
5 |
17 |
30 |
.567 |
6 |
13 |
.462 |
8 |
10 |
.800 |
8.0 |
2.3 |
5.5
|
迈克尔·乔丹 |
8 |
8 |
51 |
113 |
.451 |
4 |
19 |
.211 |
13 |
19 |
.684 |
14.9 |
2.4 |
4.8
|
克里斯汀·雷特纳 |
8 |
0 |
9 |
20 |
.450 |
2 |
6 |
.333 |
18 |
20 |
.900 |
4.8 |
2.5 |
0.4
|
卡尔·马龙 |
8 |
4 |
40 |
62 |
.645 |
0 |
0 |
.000 |
24 |
32 |
.750 |
13.0 |
5.3 |
1.1
|
克里斯·穆林 |
8 |
2 |
39 |
63 |
.619 |
14 |
26 |
.538 |
11 |
14 |
.786 |
12.9 |
1.6 |
3.6
|
史考提·皮朋 |
8 |
3 |
28 |
47 |
.596 |
5 |
13 |
.385 |
11 |
15 |
.733 |
9.0 |
2.1 |
5.9
|
大衛·罗宾森 |
8 |
4 |
27 |
47 |
.574 |
0 |
0 |
.000 |
18 |
26 |
.692 |
9.0 |
4.1 |
0.9
|
約翰·史塔克顿 |
4 |
0 |
4 |
8 |
.500 |
1 |
2 |
.500 |
2 |
3 |
.667 |
2.8 |
0.3 |
2.0
|
巴塞隆納奧運會[编辑]
球員
|
GP
|
GS
|
FGM
|
FGA
|
FG%
|
3PM
|
3PA
|
3P%
|
FTM
|
FTA
|
FT%
|
PPG
|
RPG
|
APG
|
查尔斯·巴克利 |
8 |
4 |
59 |
83 |
.711 |
7 |
8 |
.875 |
19 |
26 |
.731 |
18.0 |
4.1 |
2.4
|
賴瑞·柏德 |
8 |
3 |
25 |
48 |
.521 |
9 |
27 |
.333 |
8 |
10 |
.800 |
8.4 |
3.8 |
1.8
|
克莱德·崔斯勒 |
8 |
3 |
37 |
64 |
.578 |
6 |
21 |
.286 |
4 |
10 |
.400 |
10.5 |
3.0 |
3.6
|
帕特里克·尤英 |
8 |
4 |
33 |
53 |
.623 |
0 |
0 |
.000 |
10 |
16 |
.625 |
9.5 |
5.3 |
0.4
|
艾爾文·強森 |
6 |
5 |
17 |
30 |
.567 |
6 |
13 |
.462 |
8 |
10 |
.800 |
8.0 |
2.3 |
5.5
|
迈克尔·乔丹 |
8 |
8 |
51 |
113 |
.451 |
4 |
19 |
.211 |
13 |
19 |
.684 |
14.9 |
2.4 |
4.8
|
克里斯汀·雷特纳 |
8 |
0 |
9 |
20 |
.450 |
2 |
6 |
.333 |
18 |
20 |
.900 |
4.8 |
2.5 |
0.4
|
卡尔·马龙 |
8 |
4 |
40 |
62 |
.645 |
0 |
0 |
.000 |
24 |
32 |
.750 |
13.0 |
5.3 |
1.1
|
克里斯·穆林 |
8 |
2 |
39 |
63 |
.619 |
14 |
26 |
.538 |
11 |
14 |
.786 |
12.9 |
1.6 |
3.6
|
史考提·皮朋 |
8 |
3 |
28 |
47 |
.596 |
5 |
13 |
.385 |
11 |
15 |
.733 |
9.0 |
2.1 |
5.9
|
大衛·罗宾森 |
8 |
4 |
27 |
47 |
.574 |
0 |
0 |
.000 |
18 |
26 |
.692 |
9.0 |
4.1 |
0.9
|
約翰·史塔克顿 |
4 |
0 |
4 |
8 |
.500 |
1 |
2 |
.500 |
2 |
3 |
.667 |
2.8 |
0.3 |
2.0
|
參考資料[编辑]
- ^ 1.0 1.1 Games of the XXVth Olympiad – 199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abasketball.com. Retrieved on August 12, 2010.
- ^ "Nightmare is over for 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ading Eagle. August 9, 1992. Retrieved on August 14, 2010.
- ^ The Original Dream Te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ba.com. Retrieved on August 12, 2010.
- ^ Tim Povtak. "Robinson is riveted on gol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rlando Sentinel. June 30, 1992. Retrieved on August 13, 2010.
- ^ Jack McCallum. "Lords Of The Ring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orts Illustrated. February 18, 1991. Retrieved on August 12, 2010.
- ^ Sam Smith. "Olympian Jordan: 'We'll kill 'em'". Chicago Tribune. September 22, 1991. 13.
- ^ 7.0 7.1 "Drexler, Laettner join Olympic te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ading Eagle. May 13, 1992. Retrieved on August 12, 2010.
- ^ 名單宣佈的時候,強森已經因愛滋病而退休。
- ^ USAB: MEN'S TOURNAMENT OF THE AMERICAS -- 1992. [201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7).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