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2008年國際汽聯世界一級方程式 錦標賽賽季 |
|
車手冠軍:劉易斯·咸美頓 車隊冠軍:法拉利車隊 | |
上屆:2007 | 下屆:2009 |
支援系列賽: |

劉易斯·咸美頓奪得首個世界車手冠軍。

费利佩·马萨以亞軍完成賽季。

基米·莱科宁以季軍完成賽季。

法拉利車隊奪得車隊冠軍。
2008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2008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是由FIA舉辦的年度一级方程式赛车賽事。比赛时间为2008年3月16日至11月2日,共有18场比赛。總冠軍是刘易斯·汉密尔顿,車廠總冠軍是法拉利車隊。
新車發佈[编辑]
以下為各車隊新車的發佈日期及地點
車廠 | 型號 | 日期 | 賽道 |
---|---|---|---|
法拉利車隊 | F2008 | 1月6日[1] | ![]() |
麥拿倫車隊-梅赛德斯 | MP4-23 | 1月7日[2] | ![]() |
豐田車隊 | TF108 | 1月10日[3] | ![]() |
寶馬沙巴車隊 | F1.08 | 1月14日[4] | ![]() |
紅牛車隊-雷諾 | RB4 | 1月16日[5] | ![]() |
本田車隊† | RA108 | 1月29日[6] | ![]() |
雷諾車隊† | R28 | 1月31日[7] | ![]() |
印度力量車隊-法拉利* | VJM-01 | 2月7日[8] | ![]() |
超級亞久里車隊-本田 | SA08 | 3月14日‡ | ![]() |
紅牛二隊-法拉利* | STR3 | 待定 | 待定 |
威廉士車隊-豐田 | FW30 | 沒有正式發佈[9] |
*車隊會使用2007年改良版正參賽。
†雷諾及本田車隊均在正式公開一星期前測試新車。
‡超級亞久里車隊原定於2月19日在巴塞隆拿公開SA08的資料,不過因為財政問題而延遲進行,他們將於星期五的練習賽之前示範新車。
賽程表[编辑]
2008年度賽程已經在2007年10月24日確定[10]
- †新賽道
車手及車隊[编辑]
‡超級亞久里車隊因財政問題,在西班牙站比賽後,宣佈放棄參加餘下比賽。
差異[编辑]
規則變更[编辑]
- 統一的標準引擎控制單元──各車隊必須使用指定的引擎控制單元操控引擎和變速箱,由微軟製造的標準引擎控制單元將取消使用包含循跡控制、起跑控制、引擎煞車等電子輔助裝置;但車隊可以對每一個轉速的空燃比作調整。(技術規則第8.2條)
- 長壽引擎──車隊只能繼續使用研發凍結前官方所核准的引擎,且轉速被限制不得超過每分鐘19,000轉。同一引擎依舊必須連續使用兩場比賽,但不懲罰賽季中第一次未依時程更換引擎。第二次起,若在排位賽前更換引擎,罰退十位;若在排位賽開始後更換,罰退至最後一位起跑。(技術規則第5項、競賽規則第28.5條)
- 長壽變速箱──同一變速箱必須連續使用四場比賽(僅週六和週日),若未依時程更換變速箱,罰退五位;但車隊可以更改變速箱的齒比和尾齒去適應每一條賽道不同的要求。(競賽規則第28.6條)
- 生質汽油──賽車所使用的燃料至少必須含有5.75%的生質汽油。(技術規則第19.4.5條)
- '加強對駕駛艙的保護──車架上緣必須高於基部655毫米(約較去年高出20毫米),並且必須維持此高度至少270毫米長。此項措施的目的是加強對駕駛頭部的保護。(技術規則第13.1.1條)
- 限制車身材質──只能使用指定的材料製造賽車。(技術規則第15.1條)
- 禁止備用車──比賽時每支車隊至多只能擁有兩輛賽車,任何包含引擎、前懸吊、車體、散熱器、熱交換器的組裝零件將被認定是一輛賽車。(競賽規則第28.1條)
- 普利斯通是2008年至2010年賽季的唯一指定輪胎供應商。
- 輪胎使用限制──每位車手在週五自由練習時最多只能使用兩套乾胎。大獎賽期間,每位車手至多只能使用14套乾胎、4套雨胎和3套極端雨胎。如同軟胎,普利斯通將在極端雨胎上使用白色線條記號作為區別。
- 排位賽流程──排位賽的三個階段現在分別被改為20分鐘、15分鐘、10分鐘。為了避免車手在第三階段消耗燃油,因此縮短時間,並且將不會在排位賽結束後補回車手在第三階段用去的汽油。(競賽規則第29.1條、第33條)
- 測試限制──2008年間,所有比賽車隊的測試里程被限制在30,000公里。
車手變更[编辑]
- 塞巴斯蒂安·維特尔取代紅牛二隊的斯科特·斯皮德
- 塞巴斯蒂安·布爾代取代紅牛二隊的維塔托尼奧·柳齊。
- 邁凱倫車隊的費爾南多·阿隆索加入雷諾車隊。
- 中嶋一貴加入威廉斯車隊。
- 添姆·葛諾取代豐田車隊的拉夫·舒馬赫。
- 尼爾森·小皮奎加入雷諾車隊。
- 雷諾車隊的海基·科瓦萊寧加入邁凱倫車隊。
- 雷諾車隊的尚卡羅·費希切拉加入印度力量車隊。
- 紅牛二隊的維塔托尼奧·柳齊加入印度力量車隊,成為後備車手。
- 威廉斯車隊的亞歷山大·禾斯加入本田車隊,成為後備車手。
- 本田車隊的基士揚·克萊恩加入寶馬車隊,成為後備車手。
- 世爵車隊的山本左近加入雷諾車隊,成為後備車手。
車隊變更[编辑]
- 世爵車隊在收購中土車隊一年之後第二度轉手,印度富商維傑·馬爾雅以略多餘當年世爵收購中土的8千8百萬歐元取得經營權。並且在2007年10月24日更名為印度力量車隊。馬爾雅擁有的印度翠鳥航空在同年12月31日宣佈終止與豐田車隊之間的合約,轉而贊助印度力量車隊。
- 越野拉力賽車隊Prodrive在2006年4月28日獲得國際汽車聯合會的正式授權成為可以參加2008年一級方程式賽季的12支車隊之一,是唯一的新車隊。國際汽聯主席麥斯·莫斯里解釋Prodrive獲選的理由是擁有良好的資金後援、科技水準和賽車經驗,該車隊主席大衛·理查曾經帶領過貝那通車隊和英美車隊。不過由於在課製賽車問題上的爭議,理查在2007年11月23日宣佈Prodrive將不會參與2008年的一級方程式比賽。
賽程變更[编辑]
- 新加坡獲得一紙自2008年起舉行五年一級方程式大獎賽的合約,新加坡大獎賽將在Hermann Tilke設計的街道賽場上舉行,並且是一級方程式賽車首度的夜間比賽。
- 西班牙瓦倫西亞街道賽道自2008年起接手歐洲大獎賽,原先的舉辦地點德國紐柏林將和霍根海姆隔年輪流主辦德國大獎賽。
- 美國印地拿波里賽道從2008年的賽程中除名,但不排除未來再度舉辦大獎賽的可能性。
- 中國大獎賽和澳大利亞大獎賽的正賽起跑時間分別改為當地時間的15:00和15:30。
賽季回顧[编辑]
賽果及排名[编辑]
各賽站詳細報告[编辑]
賽程 | 大奖赛 | 桿位 | 最快圈速 | 冠軍車手 | 冠軍車廠 | 報告 |
---|---|---|---|---|---|---|
1 | ![]() |
![]() |
![]() |
![]() |
![]() |
報告 |
2 | ![]() |
![]() |
![]() |
![]() |
![]() |
報告 |
3 | ![]() |
![]() |
![]() |
![]() |
![]() |
報告 |
4 | ![]() |
![]() |
![]() |
![]() |
![]() |
報告 |
5 | ![]() |
![]() |
![]() |
![]() |
![]() |
報告 |
6 | ![]() |
![]() |
![]() |
![]() |
![]() |
報告 |
7 | ![]() |
![]() |
![]() |
![]() |
![]() |
報告 |
8 | ![]() |
![]() |
![]() |
![]() |
![]() |
報告 |
9 | ![]() |
![]() |
![]() |
![]() |
![]() |
報告 |
10 | ![]() |
![]() |
![]() |
![]() |
![]() |
報告 |
11 | ![]() |
![]() |
![]() |
![]() |
![]() |
報告 |
12 | ![]() |
![]() |
![]() |
![]() |
![]() |
報告 |
13 | ![]() |
![]() |
![]() |
![]() |
![]() |
報告 |
14 | ![]() |
![]() |
![]() |
![]() |
![]() |
報告 |
15 | ![]() |
![]() |
![]() |
![]() |
![]() |
報告 |
16 | ![]() |
![]() |
![]() |
![]() |
![]() |
報告 |
17 | ![]() |
![]() |
![]() |
![]() |
![]() |
報告 |
18 | ![]() |
![]() |
![]() |
![]() |
![]() |
報告 |
車手榜[编辑]
†車手雖仍未能完成比賽,但是完成90%或以上的賽程,因此仍有排名。 車隊榜[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