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文化热
80年代文化热指1980年代中國大陸的文化思潮,當時主要討論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以及儒學問題。[1]思潮的時序,「80年代文化思潮的演变环节依次是‘反文革’,‘反封建’,‘反传统’,再往后才是所谓‘文化热’,而贯穿各个环节的中心线索是对文革的反思,‘启蒙’是整个80年代的基本属性」。[2]
1982年,庞朴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应该注意文化史的研究》一文,主張要重视文化史的研究,被視為掀起了80年代文化热的序幕。其中出現了儒學復興論,此類學者主張中國的出路在於儒學復興。1985、1986年以后,文化热形成了一股反传统的潮流,自由主义文化抬頭,這些學者主張要现代化就不能要传统。《河殇》就是當時的一個體現。《河殇》中旁白表示中国是黄河文明,西方是海洋文明,提出要用蔚蓝色的海洋文明代替黄河文明。王元化又提出“新启蒙”,认为五四时期的科学和民主问题没有解决好,中國过去的传统是一直处在蒙昧时代,现在要继续解决这个启蒙问题。
相關條目[编辑]
- 1980年代中國學生運動史
- 1986年長江漂流遇難
- 1987年黃河漂流遇難
- 改革開放
引用文獻[编辑]
- ^ 宗胜利. 80年代“文化热”研究综述. 《理论前沿》. 1996, (16). 作者單位: 中央党校研究生部
- ^ 王学典. “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 《开放时代》. 2009, (6)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全文又轉載於: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 凤凰网文化. 2014-01-10 [2020-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 ^ 《文化学教程 第2版》 陈建宪主编;孙正国,张静副主编;张晓舒,程秀莉,刘旭平编委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第233页.
- ^ 庞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