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冯骥才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20日 (日) 18:04 (补救4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男,天津人,祖籍浙江慈溪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代作家画家[1]

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其大力推动了很多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其创作了大量优秀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其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大学课本,如散文《珍珠鸟》。《珍珠鳥》一文亦被中華民國教育部編訂為小學國語(南一版)六上第四課課文。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国务院参事等职。

生平

冯骥才祖籍浙江宁波慈溪(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1942年2月9日出生於天津,在天津生活到1982年左右。1960年馮中學畢業後在一間書畫社從事繪畫工作。1974年轉至天津工藝美術工人業餘大學教圖畫與文藝理論。於七十年代後期開始文學創作,1977年與李定興出版歷史小說《義和拳》。隨後,主要圍繞「文革」題材寫了《雕花煙斗》、《鋪花的歧路》、《啊!》、《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一百个人的十年》等,成為傷痕文學代表作家之一。

八十年代起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並且擔任《文學自由談》雜誌和《藝術家》雜誌主編。因目睹天津市急促發展,大量具歷史價值的建築及文化消失,九十年代後期,開始致力於保護天津原有文化。

廿一世紀初,馮保護天津文化的工作擴展到了其它地區包括村莊,這項工作大部分的經費來自他自己的收入以及從出售個人畫作中甚至房屋得來的資金。 2003年,馮發起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普查工作,這導致了2005年12月由中國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2009年馮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據中心,存錄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田野普查中所獲得的數百萬字的文字資料,幾十萬張圖片資料,幾千小時的錄音資料和上千小時的影像資料。

2018年,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授予他「終身成就民間文藝家」榮譽稱號[2]

作品年表

年份 作品 類別 備注
1977 義和拳 長篇小說 與李定興合著
1979 鋪花的歧路 中篇小說
1980 啊! 中篇小說 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
1981 神燈前傳 長篇小說
馮驥才中篇小說集 中、短篇小说集
雕花煙斗 中、短篇小说集
挑山工 散文
1982 義大利小提琴 短篇小说集
愛之上 中篇小說
霧裡看倫敦 散文集
1983 走進暴風雨 中篇小說
霧中人 中篇小說
1984 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 中、短篇小說集
神鞭 中篇小說 第三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86 三寸金蓮 中篇小说
我心中的文學 文學評論
怪世奇談 中篇小說
陰陽八卦 中篇小說
1987 在早春的日子裏 長篇小說
珍珠鳥 散文集
一百個人的十年 報告文學
1989 美國是個祼體 散文集
1990 馮驥才畫集 畫作
1991 炮打雙燈 中篇小說
1992 溫情的迷茫 畫作
1993 丹青集 藝術評論
摸書 文學評論
秋天的音樂 散文集
灰空間 散文集
1994 馮驥才現代中國畫展 畫作
1995 感謝生活 短篇小說集
1996 靈性 畫作及散文
1997 浪漫的靈魂 散文集
1999 畫外話 藝術評論
2000 手下留情:現代都市文化的憂患 文化保育
2002 馮驥才畫中心情 畫作及散文
2003 藝術在巴黎 散文集
名家名品·馮驥才 畫作
樂神的搖籃:薩爾茨堡手記 散文集
傾聽俄羅斯 散文集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普查手冊 文化保育
2004 記憶天津 [2004天津建城600年] 攝影
武強秘藏古畫版發掘記 文化保育
馮驥才的天津 短篇小說集
美人歐羅巴 散文集
2005 民間靈氣--癸未甲申田野考察檔案 散文集
人類的敦煌 藝術評論
閨中奇跡:中國女書 文化保育
書齋文存 散文集
思想者獨行 散文集
苗人的靈魂:台江苗族文化空間 文化保育
2008 俗世奇人 短篇小說
2015 俄羅斯雙城記 散文集
中國傳統村落立檔田野調查手冊 文化保育
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范本 文化保育
鬼斧神工——中國历代雕塑藏品集 藝術評論
心居清品 藝術評論
泰山挑山工紀事 散文集
俗世奇人新篇 短篇小說 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
2016 無路可逃 自傳
俗世奇人(足本) 短篇小說 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参考文献

  1. ^ 冯骥才. 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 [2011年12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2月21日) (中文). 
  2. ^ 段玮. 冯骥才获誉“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 人民網. 2018-01-16 [2018-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