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Help:建立新分類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請先參見Help:页面分类入门

什麼時候要建立新分類

[编辑]

簡單的說,舊分類無法滿足新頁面的增加時,就可以設新分類,主要有幾種情形:

  1. 舊的分類數量太龐大了,故建立新的子分類來分開:至於多少數量是太多,沒有一定的標準,最多是不希望一個分類頁超過一頁(約200條),但最少的話也許二、三十條,讓人感覺不便查詢的時候就可以進一步分類,把母分類的頁面分散到子分類裡,分子分類的原則,儘量先把其中數量較多的子分類建立,數量較少的則比較不急。
    例如Category:中國政治人物的頁面太多,就先把較多的清朝的政治人物分出來,之後還太多,就再把次多的明朝政治人物分出來,至於人數較少的晉朝政治人物、南北朝政治人物,就暫時還不急。
  2. 幾個同類的新頁面出現,找不到相關的分類:例如假如最近建立了幾個非洲國家迦納相關的新頁面,但之前還沒有迦納的分類,就新建立一個Category:迦納的新分類來容納這些頁面。
  3. 想到一個有意義的分類方式,可以含括不少已有的頁面,但前人沒有試圖作這樣的分類:例如,假如原本沒有廣場這個分類,它的頁面散見在各國家或各城市的分類裡,但現在覺得這個分類有其意義,就可以建立這個分類,把相關的頁面都搜集起來。

如何操作

[编辑]

創建一個新的分類與創建一個新頁面的方法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就是創建新分類時,在所創建的新分類名稱前加上“Category:”即可。 比如,要創建一個名為飛機的分類,在創建新頁面的名稱框內輸入:“Category:飛機”即可,如果沒有輸入“Category:”,那麼所創建的就不是“飛機”的分類,而是“飛機”的條目

決定要建立新分類時要考量的

[编辑]
  1. 頁面數:在中文維基百科,之前有個經投票達成的共識,就是盡量不要建立只有一個頁面的分類,以防止頁面少分類架構多,造成查找不便的情況。因此如果想到一個分類,但暫時還沒能找到2個以上的頁面(能有4、5個是最理想),儘量暫時不要建立(目前有個例外是出生、逝世年代,因為不建立分類無從知曉該年出生逝世人物的頁面數,很多是建立之後才知道只有一個或有兩三個)
  2. 是否重複:在要建立前先稍瀏覽一下相關的分類,很可能已有性質類似但名稱不同的分類,要注意不要建立重複的分類。有時候雖然不是百分之百的重複,但可能兩個分類的範圍很相近(例如,A分類中百分之90的頁面屬於子分類B,這樣的話也必須考慮是否有必要建立B,因為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過多分類層級。)
  3. 要建立的分類是否有助於查詢資料:分類的目的在於便利查詢資料,如果一個新的分類無助或幾乎無助於查詢資料,那就不應該建立(維護一個新的分類是要花費時間精力的),雖然是否有幫助沒有一個明確的判準(因每個人會想要找資料的方式不同),但在建立之前還是應該思考一下這個問題,過於不適當的分類會很容易被提交刪除。
  4. 是否有對應的其他語言板的分類:這雖然不強求,因為各語言版本的分類架構和使用語詞的特性可能不同,但畢竟維基百科是個跨語言的計畫,彼此的分類能互相對應是有助於讀者進一步查詢資料的。

分類名稱的選擇

[编辑]
  1. 精確但簡單普及:分類最重要就是要清楚明確,最好從名字就能看出那些該分進來,那些不該分進來。有時候可以參考英文版的相關分類(畢竟他們有較多頁面的實踐作經驗),來看要用怎樣的分類名來概括那些頁面。此外,能用簡單而且為一般人所熟知的分類名表達精確的意思就儘量用簡單普遍的名字,以免增加以後作分類時的工作量。
  2. 注意地區中心與否:有些事物是全世界都有,而不是中國、台灣或香港等等地區所特有,所以如果該分類是特指某一地區的事物時,要在名稱中加上所指地區。
  3. 不要涉及價值判斷:分類主要是提供頁面種類的區別,而不是用於高低好壞評價,所以不要在分類名中用判斷的字眼,例如「偉大的運動員」、「漢奸」、「好吃的餐廳」等等。
  4. 與既有的分類名配合:儘可能參考目前已有的類似分類,作出可類比的分類名,以便於大家作分類工作,例如已有各國地鐵的分類是用xx地鐵,那新建立一個地區的地鐵分類時,就不要改用xx地下鐵。

分類說明

[编辑]

如果分類名稱已經夠精確的話,通常是不需要在分類頁面加太多的說明,但有時則需要加上分類說明,來說清楚那些頁面是該分進來的。有時候已經有與該分類名稱相同的頁面且內容中定義很清楚時,可以直接加上{{catmore}}的模板,指引大家到該頁面去看這個詞的定義,但加{{catmore}}之前應確認一下頁面裡寫的定義是否和該分類預設的範圍相合。

分類的分類

[编辑]

建立新分類時就像建立新頁面時一樣,應該盡可能要加分類,不然該類頁面會被孤立起來而不易被從分類找到。加分類的原則和頁面一樣(可參見頁面的分類入門),要注意時間、地點、性質、相關學科四個方面,儘量不要缺少,以便讓該新分類能發揮最大的效用。一般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從母分類分出新子分類時,先加上了原有母分類的分類之後,忘了該子分類還應該有其他的母分類。例如假如從Category:中國教育分出Category:湖北教育時,不要忘了除了Category:中国教育之外,也要同時加上Category:湖北的分類。

跨語言連結

[编辑]

這個雖然不是必要,但加上了之後對於大家進一步查找相關頁面和分類會有很大的幫助而因為中文維基分類的主要的參照架構是英語維基百科,所以大多數分類可以找到對應的英文分類,連結起來也會對中文的分類架構的發展方向有指引作用。如果加了英文分類連結之後再到英文該分類加上中文的連結,將來其他語言的分類連結也將會有機器人自動加上。

頁面的整理

[编辑]

分類本身的建立雖然到上面的第六點就結束了,但工作還沒結束,因為分類是為了頁面而不是分類本身存在的,假如建立了一個有用的分類,架構也卻建完整了,但沒有把頁面放進去,那是很不理想的。因為按分類查找的人,應該會假設在這個新分類中找到相關的頁面,如果建立了新分類,但頁面卻大都沒有加到裡面,那麼一個有用新分類的建立反而帶來的是困擾而不是便利。

這方面的工作可以分三部分:

  1. 散見各個分類的頁面:例如前述Category:廣場的例子,因為原本沒有較相關的分類,所以頁面分布在各地,要一次找齊的確是太過困難,因此只能儘自己所知集合應收入的頁面,日後還有發現相關頁面再逐漸充實該分類。
  2. 集中在原母分類裡的頁面:這是比較容易所以應該作到的,在建立新分類之後,到原母分類看看那些頁面應該放到該新分類,把頁面上原有母分類的分類去掉後,換上新的子分類。比如說新建立了 Category:比利時作家的分類,就應該在Category:比利時人Category:作家裡面把所有的比利時作家都找出來,頁面中原有的Category:比利時人Category:作家兩個分類拿掉,再換上比利時作家的分類,以避免分類的重複。
  3. 應該收入的子分類:建立新分類之後應該在原母分類裡注意,是否有較小但先建立的分類可以接直接成為新分類的子分類,要將之放入新的分類中,因為一個子分類的位置所牽涉的頁面較多,所以應該特別注意分類之間的關係。

至此,新分類的建立告一段落,維基百科的分類又因為你的努力而更加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