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科學
科學主題首頁
歡迎來到科學主題首頁!科學是研究自然現象的學問,能夠對於自然現象給出可供重複驗證的解釋與預測。科學家研究科學時,必須符合科學方法,即對自然現象的研究必須建立於收集可觀察、可經驗、可量度的證據,並且合乎明確的邏輯推理原則。另一種比較老舊,很接近的涵義表明,科學是所有可信賴、合乎邏輯與理性的知識。
從古典時代以來,科學就與哲學密切連結。近代時期,在英語,科學與哲學這兩個術語有時可以交換使用。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與哲學才開始有所區別。後來,為了更強調兩者不同,又將自然哲學改稱為自然科學。這種詮釋強調,自然科學專注於研究自然現象與相關自然定律,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醫學、數學、天文學等領域。
將科學所倚賴的治學理論與治學精神延伸至其它領域,現代學者開展了探討人類社會的社會科學。現今,科學這術語可以廣義指稱關於某論題的可信賴知識,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語言學等。
特色條目
0.999...是一个循环小数,在完备的实数系中,它表示一个等于1的实数。长期以来,该等式被职业数学家所接受,并在教科书中讲授。目前这个等式已经有各种各样的证明,它们各有不同的严密性、背景假设、历史文脉、以及目标受众。这类展开式的非唯一性不仅限于十进制系统。相同的现象也出现在其它的整数进位制中,数学家们也列举出了一些1在非整数进位制中的写法。这种现象也不是仅仅限于1的:对于每一个非零的有限小数,都存在另一种含有无穷多个9的写法。由于简便的原因,我们几乎肯定使用有限小数的写法,这样就更加使人们误以为没有其它写法了。实际上,一旦我们允许使用无限小数,那么在所有的进位制中都有无穷多种替代的写法。例如,28.3287与28.3286999...、28.3287000...等。
優良條目
天倉五是在鯨魚座內一顆在質量和恆星分類上都和太陽相似的恆星,與太陽系的距離正好少於12光年,相對來說是一顆接近的恆星。天倉五是顆金屬含量稀少的恆星,人們推測它擁有類地行星的可能性較低。根據觀測結果,它周圍的塵埃10倍於太陽系周圍的。這顆恆星看似穩定,只有少量的恆星變異。 通過天體位置和徑向速度的測量並未發現天倉五有伴星,但是這只排除大如次恆星,如同棕矮星的伴星。因為有岩屑盤,任何環繞著天倉五的行星都將比地球面對更多的撞擊事件。儘管這些事情導致行星不適宜居住,但普遍來說它擁有類似太陽的特性仍然在群星中引起大眾對它的興趣。它是搜尋地外文明計劃搜尋的目標名單上的常客,因為它的穩定性和與太陽類似。
每日圖片
氣凝膠是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之一,其中成分比例99.8%以上是空气,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一寸厚的气凝胶相当20至30块普通玻璃的隔热功能。由于里面的颗粒非常小,所以可见光经过它时散射较小,就像阳光经过空气一样。因此,它也和天空一样看着发蓝。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火星探路者”的探测器上都有用到这种材料。圖為懸浮在本生燈火焰上的氣凝膠及花朵,花朵絲毫沒有燒毀。
人物
高錕爵士,GBM,KBE(1933年11月4日—),华裔物理学家,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蘇金山。1949年移居香港,完成中學教育後赴英留學,他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及持有香港居民身份。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華文媒體譽之為「光纖之父」、普世譽之為「光纖通訊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揚他「在光傳輸於光纖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
新知
< 科學新聞動態
下列日期是新聞發布時間,而非事件發表或發現時間
2022年焦點新聞
- 1月6日——中國天宮空間站經過約47分鐘的跨系統密切協同,太空站機械臂轉位貨運太空船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首次利用太空站機械臂操作大型在軌飛行器進行轉位試驗[1]。
- 1月10日——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團隊實施豬心轉基因移植至57歲男性人類大衛·貝內特,為全球首成功例。[2]
- 1月15日——南太平洋島國東加附近海域發生海底火山噴發,該國對外通訊幾乎斷絕,產生的海嘯對太平洋沿岸國家造成衝擊。
- 中度熱帶風暴安娜捲襲馬達加斯加、馬拉威、莫三比克,115人死亡,同時造成馬達加斯加首都安塔那那利佛水災。
- 1月24日——發射升空三十天後,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Telescope)已經在太空中抵達其將要觀測宇宙的位置。這個被稱為拉格朗日L2點(Lagrange Point 2)的位置,在地球陰面之外100萬英里(150萬公里)處[3]。
2021年焦點新聞
- 12月25日,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正式取代不敷使用的哈勃空间望远镜。
- 11月24日,雙小行星改道測試探测器成功发射。
- 9月24日,首批采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生产的番茄上市销售。
- 4月29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首个核心组件正式在轨运行。
- 4月19日,搭载于毅力号火星探测器的无人直升机机智号在火星表面完成飞行。
- 3月24日,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组织公开了M87超大质量黑洞在偏振光下的影像,为人类史上首次捕捉到黑洞影像。
2020年焦點新聞
- 10月6日,羅傑·潘洛斯、安德烈婭·蓋茲和賴因哈德·根策爾因對於黑洞的傑出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6月15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教授研究團隊做實驗首次證實九十年前阿諾·索末菲提出的理論:當光子撞擊到單獨分子並且使其發射出電子時,該單獨離子會朝著光源移動。
- 5月6日,歐洲南天天文台研究團隊宣布,在恆星星系HD 167128觀測到距今為止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 1月30日,一篇有關新型冠狀病毒在流行病學上的病例研究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其中一項發現為德國有可能存在無症狀傳播者。
- 1月21日,《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文指2019新型肺炎病毒(2019-nCoV)通过S-蛋白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互作的分子机制,来感染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进而引起严重肺炎症状。
- 1月11日,《柳叶刀》期刊发文,呼吁保护中国医生使其远离暴力伤害。
2019年焦點新聞
- 11月8日,科学家宣布利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望远镜(ALMA)发现一颗诞生于4000万年前的恒星的碎片盘中仍存在远超预期的高含量碳气体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
- 10月8日,因為對於人們了解宇宙演化與地球在宇宙裡的席位做出貢獻,吉姆·皮布爾斯、米歇爾·麥耶和迪迪埃·奎洛茲獲得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9月11日,天文學家首次在位處適居帶的太陽系外行星K2-18b的大氣中發現水分的存在。
- 7月31日,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超環面儀器實驗團隊找到光子與光子散射的確切證據,超過背景期望值8.2 個標準差。
- 7月15日,美國NIST研究團隊發展成功當今最準確的時鐘,Al+離子鐘,準確度為1018分之一。
- 5月22日,阿貢國家實驗室實驗團隊發現新超導材料三氫化鑭,其臨界超導溫度為-23C,是至今為止最高溫度。
- 4月10日,事件視界望遠鏡團隊宣布,首次成功觀測到在室女A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
- 3月29日,麻省理工學院實驗團隊報告,暗物質實驗ABRACADABRA 第一回合並未發現任何軸子存在的蛛絲馬跡。
- 3月21日,雪城大學教授薛爾頓·斯同恩的研究團隊做實驗證實,魅夸克的物質與反物質對於衰變具有不對稱性,這可能是物質宇宙形成的重要因素。
- 3月15日,使用緲子探測器,塔塔基礎研究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雷暴可以產生高達13億伏特的電壓!
- 2月21日,以色列的月球著陸器Beresheet嘗試登陸在月球澄海北端失敗,其中Arch Mission Foundation內含數以千計水熊蟲的貨物散播到了月球表面。[4][5]
- 2月13日,NASA宣佈“機遇”號火星車任務正式結束。
- 1月3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探測器嫦娥四號成功在月球背面南半部的馮·卡門環形山著陸。
参考文献
- ^ 首次 中國太空站機械臂轉位貨運太空船試驗成功. 中國時報. 2022-01-06 [2022-0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6).
- ^ Michael O'Riordan. David Bennett, First Transplant Recipient of a Pig Heart, Dies. TCTMD. [2022-12-18].
-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已到達最終觀測位置. BBC News中文. 2022-01-25.
- ^ Solidot | 水熊虫通过坠毁的以色列飞船散播到月球表面. www.solidot.org. [2019-08-31].
- ^ Solidot | 以色列月球登陆器登陆失败. www.solidot.org. [201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