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高雄




高雄位在台灣西南隅,是海運、軍事、工業和漁業等方面的重鎮;境內有台灣最大的商港、軍港與漁港,也擁有南台灣唯一的國際機場,同時亦是鐵路、公路的轉運點和起訖點。
現今的行政區劃「高雄市」是一個直轄市,為2010年原高雄市及高雄縣合併改制而成,共有38個行政區行政區,境內人口有277萬,面積達2946平方公里,轄區自玉山山脈延伸至台灣西海岸,與台南市、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和屏東縣相鄰。
新內容
|
|
歷史
已知高雄最早的史前遺跡大約起於5000年前。記錄顯示今日的高雄平原與山麓主要由馬卡道族所居住,在內陸部分則有排灣族等。早期閩人依當地原住民對「刺竹林」的稱呼,稱高雄為「打狗」。16世紀前後,打狗曾是海盜據點。
至荷蘭殖民的17世紀,打狗已是一座漁港。1661年後鄭成功統治台灣南部,則開始在高雄地區設置軍屯。之後在清朝統治下,打狗又在1863年因鴉片戰爭後的北京條約而正式開港通商。
1895年進入日本統治時代後,殖民政府進行了現代的都市計畫,且設置工業與港口,並依「打狗」的日語諧音,將地名改為「高雄」。並在1920年成立高雄州,管轄範圍達今日的高雄市及屏東縣,直至戰後初期才廢除。
中華民國政府在1960年代後,繼續在高雄發展重工業,使此地成為台灣最主要的造船、鋼鐵、石化等產業中心,同時也開闢了高雄港的第二港口。近年,高雄則逐漸進行產業的轉型,並且建設如高雄捷運等新的交通設施,同時也重新開發了許多觀光景點。
建築與設施
地理
高雄位在台灣南部,高雄市現今在台灣本島的管轄範圍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北至玉山,南達林園,西起臺灣海峽,東止桃源。
在地形上,高雄除了東邊的山脈和丘陵地帶以外,高雄海岸也有一座壽山,附近還有另一座較小的半屏山;另外,在南邊則有稱作鳳山的丘陵。
高雄市區主要有三條小型河川經過,分別是後勁溪、愛河與前鎮河;並分別以高屏溪和二仁溪與屏東縣及台南市作交界。主要湖泊或水庫則有澄清湖、蓮池潭、阿公店水庫、鳳山水庫等。
高雄當地屬於熱帶季風氣候,溫度大約在攝氏18度到28度間,降雨以夏季為主,冬季則較乾旱。
維基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