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2011年中国大陆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列表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中国专题 (获评列表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列表级列表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列表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6月[编辑]

大家关注:中国安徽省郎溪县十字镇宣郎广茶叶总公司, (原安徽省国营十字铺茶场),由于地方政府假借搞开发,已经将万亩茶园铲毁,假借土地开发,违法拆茶农住房。原先的职工现在状况是:没土地,没保障,没住 房。上访怕政府误会,维权惧有口难辨!我爱国,我爱中国共产党,希望政府能关注我的家园和茶园。关心我家乡的父老乡亲。今天是2011年6月14日,现在 的老实的茶场茶农,每天都生活在惶惶不可终日日子里。有谁能帮助他们?

第一节 十字铺茶场

一、位置规模 十字铺茶场原名宣郎广农场,创建于1954 年。该场位于苏、皖两省交界的郎溪县境内。场部设在十字镇北,216 省道、318 国道穿场而过,南有宣(州)杭(州)铁路,去南京、芜湖、上海等城市交通旅游方便。

茶 场南北跨度11 公里,东西跨度5 公里,土地总面积57132 亩,其中茶园19512 亩、耕地11633 亩、林地2739 亩、果园441 亩、水面1135 亩(养殖面积118 亩)。总人口10455人,职工5397 人。有科技人员377 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3 人、中级技术职称100 人、初级技术职称264 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706 千瓦,包括大中型拖拉机10 台、联合收割机13 台、载重汽车6 辆,以及茶园生产机械化成套设备、绿茶初制机械成套设备。

场 部机构有党、政、工3 个办公室,生产、工业、计划财务、武装保卫、劳动人事、房屋管理等7 个科和法庭、纪委。有供销公司、建筑公司、综合服务部、茶机厂、中美合资哈特玩具公司十字铺联营公司、中日合作华秋煎茶有限公司等二级经济实体。下辖分场 4 个、茶叶初制厂24 座、精制厂4 座、大容量茶叶保鲜库9 座和茶树专用肥料厂、塑料编织厂、轮窑厂、水泥预制件厂、饲料厂、茶树良种场,以及分布在省内外大中城市众多的茶叶销售网点和门市部。有完全中学1 所,教师62 人,在校学生814 人;完全小学5 所,教师116 人,在校学生1483 人;技工学校1 所,教师4 人,在校学生100 人。职工医院3 所。

1990 年社会总产值2835 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495 万元、工业产值1031 万元、建筑业产值31 万元、运输业产值102 万元、商业饮食业产值175 万元。利润123 万元,税金179万元。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干毛茶2544 吨、水稻4000 吨、油料319 吨;主要工业品年产量:茶机具123 台、砖瓦1289 万块、精制绿茶和红碎茶1278 吨。

二、自然条件

十字铺茶场处在天目山—— 白际山系北端,属天目褶皱系。地貌呈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地形东南高、西北低,海拔高程28.8~34.4 米。在山丘间有相当多的台地、盆地和谷地,高出盆地的多为茶园,低凹地多为农田。受北亚热带多雨湿润气候的影响,土壤绝大多数为黄红壤。土类可分为红壤、 黄棕壤、水稻土3 类,19 个土种。PH 值在4.1~8.9 之间,呈酸性或微酸性反应。质地均较粘重,重壤土占全场土地面积88%。养分含量有机质1.89%、速效磷1~2PPM 、钾1.45%,自然肥力贫瘠。

该 场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特征为冬夏季长,春秋季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季风显著,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 15.9℃,极端最高气温40℃(1966 年),极端最低气温-16℃(1969 年)。全年无霜期241 天,初霜日一般在11 月4 日,终霜日3 月中旬,初终霜日间隔231 天左右。累计活动积温5071℃。年降水量平均1143.2 毫米。春夏季降水量894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78.3%。秋季气温日差大,雨量不均,且年际变化大,时有“夹秋旱”或连阴雨灾害天气出现。此外,局部地区的冰雹灾害危害严重。据气 象资料统计,该地区一般7 年三遇冰雹危害。

三、农田水利

建 场之初,为保证农业生产,改善丘陵地区的水利条件,修挖当家塘数口。60 年代,配合地方政府修建天子门水库,蓄水能力5000 万立方米。并在场内修建配套工程东干渠3公里、西干渠5 公里,解决了4000 亩水田的用水。70 年代,治理老沙河,裁弯取直,配套涵闸,修建桥梁,10 年内累计投资452 万元兴修小型农田水利,改善了沿岸2000 亩水田用水。80 年代以后,修2 号水库和桃园村水库,总蓄水量达180 万立方米。修建茶园喷灌点2 处,经测算可增产增值38%。

四、建置沿革

1953 年,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在皖南视察时,发现宣城、郎溪、广德三县交界处的百里荒山值得开发,指示芜湖专署在此兴办大型农场。1954 年1 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宣郎广机耕农场,由芜湖专署直接领导。芜湖地委书记张世荣决定抽调干部组成建场筹备委员会;4 月29 日,宣郎广农场正式成立,地委副书记许移山任场党委书记兼场长。场部设办公、作业、政工等3 个科室,辖枫树岭、十字铺、祠山岗3 个作业区。从华南调来拖拉机21 台,机务人员146 人,组成5 个机耕小队,1 个修理队。当年开荒2.9 万亩,种上山芋、大豆、绿豆、芝麻等旱作物,收获粮油9.95 万公斤;是年夏秋,在宣城洪林桥和南漪湖建立洪林桥和青草湖两个作业区。建场第一年农作物生长不好,产量很低。华东行政委员会农林水利局工作组到该场调 查,得出“该地不宜建立大型农场”的结论。经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重新调查,认为“该场面积大,适合于今后农茶林相结合发展”。中共安徽省委支持开发宣郎广 地区,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言时指出“宣郎广农场是一个适宜发展多种经营的优良场址”。是年冬,播种茶园1268 亩。

1958 年8 月,农场下放给芜湖专区领导;是年,生产加工绿茶4 吨多,经安徽省茶叶公司鉴定,认为绿茶外形紧细,色泽油润,滋味嫩醇,可为高级绿茶;12 月,该场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国务院颁发的、由周恩来总理签名的奖状。

1959 年7 月,安徽省国营农场畜牧工作会议召开,国家农垦部王震部长出席了会议,他在会议上说:“安徽的宣郎广农场是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合理的经济利用当地资 源,省委决定建场是正确的”;11 月,省委决定将该场作为商品粮基地收归省直接管理。是年年终决算,茶场首次盈利20.7 万元。1961 年5 月,接收十字公社先进大队4400 亩土地入场,设周济、王家墩两个作业区。1963 年,合并为周济作业区,不久,作业区改称管理区。

1969 年11 月,农场改为安徽生产建设兵团4 师16 团(祠山岗、青草湖两管理区划出)。兵团组建,结束了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解放”了部分干部,留下一批科技人员,在农茶生产、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方面,起到一定促进作用。1975 年9 月,兵团撤销,恢复农场建制,更名为“安徽省国营十字铺农场”。改4 个营为4 个管理区,同时场部设立派出所和法庭。

1980 年9 月,精制茶厂划给宣郎广茶叶公司;10 月,经上级批准,十字铺农场更名为十字铺茶场。1983 年10 月~1984 年3 月,进行企业整顿。1987 年实行场长负责制。为便于经营,将4 个管理区改称分场。

五、生产经营

〔农业生产〕

1954~1957 年,艰苦创业,摸索前进。在丘陵山区办农场,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复杂,土地瘠薄,营养要素含量过低,有机质在1%以下,酸度强,有效磷几乎零。这阶段主要 继承传统农业技术,同时吸收先进生产技术,进行适应性生产探索。1954 年,在丘陵山岗开荒2.9 万亩,收粮食10 万公斤。南漪湖围垦1 万亩,产粮油41.5 万公斤,为战胜困难树立了信心;是年冬,播种茶园1 千多亩。1955 年春,定植茶苗109 亩。为了解决农田肥料,种植绿肥和发展养猪业。4 年间共生产粮油416 万公斤,为农、牧、副、渔各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8~1966 年,发展和调整阶段。这个时期,农业生产得到提高和巩固,确立“以茶为主,茶粮并举”的经营方针。1958 年,粮油获得丰收,产干毛茶4050 公斤,全年盈利28 万元,摘去亏损帽子。1965 年,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总结出栽培管理经验,获农垦部“茶叶高产奖”。1966 年,粮食总产达266 万公斤。


1967~1978 年,动荡徘徊阶段。“文化大革命”中,农场领导干部遭冲击,各项工作瘫痪,许多职工擅自离场,一片混乱。1969 年,改建生产建设兵团后,生产和科技工作得以复苏,推广双季稻、小苗带土移栽,早稻复种指数达60%,粳稻稳定增产,引进推广甘兰型油菜。

1979~1990 年,稳步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种植业方面,推广杂交稻、杂交油菜。1987 年,引进秦油2 号油菜,连续三年亩产突破100 公斤,现已发展到5000 亩。1990 年,搞双季杂交稻,早稻平均亩产500 公斤以上。茶叶生产方面,通过对衰老茶园的封养改造,产量逐步提高,茶叶产品由单一炒青绿茶和少量红条茶、红碎茶,调整增加了名优茶比例,并生产部分特制 乌龙茶,经济效益逐年递增。1986 年以后,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1987 年,外销绿茶500 吨,创利润150 万美元。此后,外销产品逐年增加,累计出口2.83 万吨,创汇3900 万美元。1980~ 1990 年,茶叶累计产量22261吨,平均年产量2023.7 吨。1990 年干毛茶总产量2544 吨,其他农产品产量为:粮豆4425吨、油料319 吨、水果53 吨、肉类117 吨、出栏肉猪1385 头、出栏家禽0.9 万只、禽蛋品25吨、水产品11 吨。农业总产值2031 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4.5%。

〔工业生产〕

50~60 年代,只有农机修配厂、小型粮油加工厂、几座烧制砖瓦的土窑和一个设备简陋的建筑工程队。70 年代,农机修配厂开始研制茶叶机械。1976 年成立茶机修造厂,15 年来先后研制成功55 型茶叶揉捻机和“绿茶初制机械成套设备”,其中绿茶初制机械成套设备于1978 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6CST 65 型滚筒杀青机于1983 年获农垦部科技二等奖,以上两项产品均获省优质产品证书。同时研制生产出6CM Z —7 针形茶初制成套设备、6CRQ 64 卷曲型名茶成型机、茶叶修剪机、自增式弥雾机(茶园治虫机械)等茶叶生产机械,并形成批量生产。发展了制砖、塑编、专用肥料及建筑工程。1990 年场办工业产值111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5.5%,利润161 万元。

〔商业营销〕

1958 年,开办总场代销店。60 年代各管理区增设了代销店,主要经销职工生活用品。生产建设兵团期间改代销店为供销部,性质未变,主要为职工生产、生活保障服务。1984年,成立供销公 司,在十字铺建起“茶馨楼”,参与市场商品经营。1985 年,又在沿街建起28间商业房和“工鑫楼”,形成镇北商业一条街。该场拥有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茶业网点125个,从业人员500 多名,累计营业额4100 万元,利润306 万元。

建 场35 年来,经过两代茶场职工的艰苦创业,奋发开拓,把百里荒丘变成绿色海洋,建成国内著名的国营大型茶场,实行了农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茶叶年产量,占世界茶 叶总产的千分之一,占全国茶叶总产的百分之一,是全省茶叶总产的二十分之一。平均亩产干茶130 公斤,首创的保鲜保绿茶“翠魁”、“翠毫”,经国家茶叶监督检验中心名优茶品质鉴定认可。“茶叶大容量保鲜贮藏技术研究”项目获省级科技研究成果证书。创 制的“翠魁”茶被评为省级名茶,“阳春白雪”获省级优质茶称号,“百杯香芽”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月芽”茶和“桃园春毫”茶双双荣获第二届中国农 业博览会金奖。小号字

——移动自页面的非百科内容,原贡献者为用户:Mekohuage ——♠白布¤飘扬§§ 2011年6月24日 (五) 05:21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2011年中国大陆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7日 (三) 20:58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2011年中国大陆中的2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30日 (日) 16:00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2011年中国大陆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11日 (六) 09:23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2011年中国大陆中的3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9年1月18日 (五) 22:3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