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2021年冲击美国国会大厦事件
這是新條目推薦候選之一,並現正進行評審以決定是否将本條目列入首頁的「你知道嗎?」單元,歡迎發表意見和投票。 若您心中有條目想推薦,也歡迎提出。關於入選資格與推薦規則,請參閱推薦規則。 |
![]() | 本條目有内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页面“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原作者列于其历史记录页)。 |
這是一個討論頁,討論關於改善條目2021年冲击美国国会大厦事件。 這不是一個為討論該條目主題的論壇。 |
|||
---|---|---|---|
條目政策
|
![]() | 来源搜索: "2021年冲击美国国会大厦事件"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 |
![]() | 来源搜索: "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 |
2021年冲击美国国会大厦事件曾於2021年1月7日登上维基百科首页的“新闻动态”栏位。 |
![]() | 当前共识:
|
![]() |
本條目属于多个维基专题范畴。单击[显示]了解详情。 | |||||||||||||||||||||||||||||||||||||||||||||||||||
---|---|---|---|---|---|---|---|---|---|---|---|---|---|---|---|---|---|---|---|---|---|---|---|---|---|---|---|---|---|---|---|---|---|---|---|---|---|---|---|---|---|---|---|---|---|---|---|---|---|---|---|---|
|
![]() |
|
暴乱及暴徒[编辑]
各位编者,美国媒体已经将冲击国会大厦一事定性为暴乱(riot),称呼参与者为暴徒(rioter,mob)。我认为在已经明朗的情况下无需使用“示威者”(demonstrator)这一中性词语。望达成共识,祝编辑愉快。--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05:42 (UTC)
- 主流媒體如此定性而已。編寫還是要中性一點的。不是還有和平的示威群衆
--Nostalgiacn(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05:48 (UTC)
- 冲击国会的段落没有必要中性,因为和平的示威群众自动除外了。可以参考英文维基百科,从“闯入国会大厦”(Rioters break into Capitol)一章开始使用Rioter。--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05:51 (UTC)
- 这个……即使是基地组织,在维基百科的描述也只是“其被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列为世界恐怖组织之一”,而不是直接定性。再者,如果直接用“暴徒”,其它地方有着同样行为的示威者情何以堪
。虽然全世界除了川带统领的支持者以外,所有人都认为他们确实是暴徒……Xiaolin 希望新的一年你我都不会这么艰难吧…… 2021年1月7日 (四) 06:24 (UTC)
- 补充一下,如果非要用“暴”字头的词语,个人觉得中性词“暴动”可能还好一点。Xiaolin 希望新的一年你我都不会这么艰难吧…… 2021年1月7日 (四) 06:39 (UTC)
- 其实英文原文是"described as",可能改为“被描述为”好一点。--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7日 (四) 06:42 (UTC)
- 个人无法体会到暴动和暴乱的区别,当然也不一定用“暴”开头。我觉得问题在于如何翻译“riot”。我看现在英语媒体(即使是BBC这样的)都已经用riot了,如果只用“示威者”恐怕是不够的。--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06:56 (UTC)
- 「衝擊國會的段落沒有必要中性,因為和平的示威群眾自動除外了。」真的嗎?按你這個說法,2019年香港七一衝突裏面的也要改為暴徒。--【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1年1月7日 (四) 08:35 (UTC)
- 这个……即使是基地组织,在维基百科的描述也只是“其被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列为世界恐怖组织之一”,而不是直接定性。再者,如果直接用“暴徒”,其它地方有着同样行为的示威者情何以堪
- 冲击国会的段落没有必要中性,因为和平的示威群众自动除外了。可以参考英文维基百科,从“闯入国会大厦”(Rioters break into Capitol)一章开始使用Rioter。--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05:51 (UTC)
- 不想用「暴」字的話,「騷亂」也勉強可以考慮一下。-- 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7日 (四) 07:33 (UTC)
- 补充:英文维基百科首页使用“Pro-Trump rioters storm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 (pictured), disrupting certification of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and forcing Congress to evacuate.“描述该事件。--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08:36 (UTC)
- 以我觀察一些中文媒體仍然使用「示威者」、「特朗普支持者」等用字,不認為應該甚麼都跟英文媒體寫。--【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1年1月7日 (四) 08:38 (UTC)
- 记录目前中文媒体的报道用词:BBC(特朗普支持者/冲击国会/示威者)[1],纽约时报(暴徒/暴乱/武装抗议者/袭击)[2][3][4],自由时报(暴动/川粉)[5][6],华尔街日报(暴徒)[7],立场新闻(特朗普支持者/示威者)[8],苹果日报HK(示威者/特朗普忠實支持者)[9],金融时报FT(特朗普支持者/暴民)[10][11],中国新闻网(暴民/特朗普拥趸者)[12],RTI(川粉/暴乱)[13][14],路透社(特朗普支持者/暴徒)[15][16],供参考。--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0:59 (UTC)
- (!)意見:不要双标,香港的叫“示威者”,美国的就叫“暴徒”?!——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1月7日 (四) 11:02 (UTC)
- 我认为这里只讨论本条目(Wikipedia:別跟著闖紅燈),你觉得此处应该是“示威者”呢,还是“暴徒”呢?--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1:12 (UTC)
- 或許吧,可能就應該在維基百科就被雙重標準,就只是因爲他是川普。--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1:12 (UTC)
- 這些多數都是有中文版本的英語媒體,我覺得必須多參考一些中文地區的中文媒體。--【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1年1月7日 (四) 13:03 (UTC)
- 反對使用「暴徒」和「暴動」,因為這涉及政治,爭議很大,而這些詞明顯不中立,有違WP:NPOV的爭論,使用「示威者」的爭議會少很多。--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7日 (四) 13:08 (UTC)
- 这就过分了,WP:NPOV在这方面说的意思是最主流的舆论怎么定就怎么定(原文:中立性要求条目应该公平地表达所有以可靠来源发表的重要观点,并应与每个观点的显著性成比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通常来说,条目不应给予少数观点与更受欢迎的观点同样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应包含极少数的观点。例如,地球的条目不应提及当代人对地平说观点的支持,因为显然当代只有极少数人才支持这一观点),要是不按最主流的说才是明显不中立吧?--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7日 (四) 13:16 (UTC)
- 但請注意西方媒體的主流≠最主流的輿論。--【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1年1月7日 (四) 14:08 (UTC)
吐槽,是不是还有北方媒体和南方媒体?我还是认为最主流的舆论的具体情况不是看地域,而是看Wikipedia:RSP和Wikipedia:RS。--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7日 (四) 14:37 (UTC)
吐槽,現在誰控制了所謂的「主流媒體」就控制了真相嗎?況且中文區的媒體大多還沒有使用「暴徒」「暴動」。--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7日 (四) 15:20 (UTC)
- 虽然实际上我们是在说新闻媒体(而不是单纯的媒体),但我看见这个问题还是想说几句:是的。虽然我不喜欢虚无主义的风气,但确实恐怕我们不可能知道我们找到的到底是不是所谓的真理或者真相,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尽一切可能逼近,而使用主流媒体毫无疑问是有效的逼近方法之一。如果你不喜欢这样逼近真理,建议去研究哲学,或者至少看看这个。顺便一提我还是挺奇怪的,不靠主流新闻媒体和学术论文,难道要靠内容农场进行编辑?--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7日 (四) 17:41 (UTC)
- 但請注意西方媒體的主流≠最主流的輿論。--【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1年1月7日 (四) 14:08 (UTC)
- 这就过分了,WP:NPOV在这方面说的意思是最主流的舆论怎么定就怎么定(原文:中立性要求条目应该公平地表达所有以可靠来源发表的重要观点,并应与每个观点的显著性成比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通常来说,条目不应给予少数观点与更受欢迎的观点同样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应包含极少数的观点。例如,地球的条目不应提及当代人对地平说观点的支持,因为显然当代只有极少数人才支持这一观点),要是不按最主流的说才是明显不中立吧?--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7日 (四) 13:16 (UTC)
- 如果不想稱暴徒的話,參考Mitch McConnell稱事件為「failed insurrection」,可稱他們為叛亂者。暴力攻擊合法的中央政府,完全可定調為叛亂。--Yel D'ohan(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20:41 (UTC)
堅決反對,因為所謂的主流媒體都是集中在藍州,在其他州和共和黨的媒體都被忽略了 Matttest(留言) 2021年1月8日 (五) 01:35 (UTC)
- (:)回應:1)Fox: US Capitol riots leave 4 dead, 70 arrested: DC police / Newsmax:Capitol Police Officer Dies From DC Riot Injuries 不存在忽略,即使像是Newsmax这种不一定符合Wikipedia:RS的媒体都已使用。使用Riot已是英文正常媒体的共识,不管左右党派或地域。如果一家媒体是“某党的”那估计也不符合Wikipedia:RS。--Sakuav(留言) 2021年1月8日 (五) 01:45 (UTC)
- 国会山报也蓝?华尔街日报也蓝?--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8日 (五) 03:03 (UTC)
- 連始作俑者特朗普都透過新聞秘書形容事件為「violence(暴力)」了福斯新聞YouTube — 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8日 (五) 03:48 (UTC)
这样,不是不喜欢CNN,BBC,华盛顿邮报这类所谓的“蓝媒”,“左媒”吗?来看看现在美国各类 支持特朗普州 的报纸(随机抽的)怎么评价,从德克萨斯开始:
- The Daily Texan(德州日报):无,可能是因为是校报的原因。
- The Daily News(德州每日新闻):联合通讯社稿:亲特朗普派暴徒冲击美国国会大厦(Pro-Trump mob storms US Capitol)。
- Daily Sentinel(每日哨兵报):联合通讯社稿:在使用暴力后,特朗普承认拜登胜选;特朗普的承认在支持他的一伙暴民/民众(mob)在国会前制造了动乱和破坏后的一天才发出(After excusing violence, Trump acknowledges Biden transition;Trump’s acknowledgment came after a day of chaos and destruction on Capitol Hill as a mob of his supporters stormed the Capitol)。
- 佛罗里达州:
- Florida Today(今日佛罗里达报):转了一大批USA TODAY的报道所以我觉得没什么特别好说的,观点包括:美国国会大厦亲特朗普暴动后的愤怒和质疑:读者分享看法(Outrage and questions after pro-Trump riot at U.S. Capitol: Readers share views)等
- Florida Catholic(佛罗里达基督报):转的报道(Chaos stops electoral vote count as Trump supporters mob U.S. Capitol)。
- Miami Herald(迈阿密使者报):佛罗里达州选举官员对于冲击美国国会大厦的回应(Florida’s elected officials react to confrontation with mob at U.S. Capitol)。
- 阿拉巴马州:
- The Huntsville Times及The Birmingham News(亨茨维尔时报及伯明翰新闻报,我目前见到最亲特朗普的一家):阿拉巴马州有一人在华盛顿特区的混乱中死去(Alabama man 1 of 4 people who died during Washington, D.C. chaos),后面还转了联合通讯社的一则通稿。
- Birmingham Times(伯明翰时报):联合通讯社稿:美国国会大厦前的混乱:华盛顿特区的悲伤之日(Chaos in the Capitol: Sad Day in Washington, D.C.)。
- Alexander City Outlook(亚历山大城观察报):“我现在还恐惧着”塔拉普萨人对昨日冲击美国国会大厦的反应('I'm still shaken from it': Tallapoosa County reacts to yesterday's storming of the Capitol building)
想想先写到这,再列感觉就没必要了,反正到这基本上我想说的已经说出来了。--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8日 (五) 04:19 (UTC)
- 同意,把暴乱行为用中性词来修饰,这种做法才是真正带有倾向性,违反客观中立的原则。--马不停蹄(留言) 2021年1月8日 (五) 04:40 (UTC)
- (!)意見:如果把这里的示威者称作“暴徒”,那么也一定要把香港的“示威者”改叫暴徒。谢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1月8日 (五) 10:38 (UTC)
- (:)回應,那你得去香港示威相关条目发起讨论,我认为这里达成的共识只能视为WP:LOCALCONSENSUS。--Sakuav(留言) 2021年1月11日 (一) 01:40 (UTC)
- (~)補充還是有右翼媒體為特朗普護航的,「以愛國者形容闖入國會內的示威者、將死於衝突的特朗普支持者巴比特封為烈士、散播假消息,指示威者屬於左翼,反法西斯主義運動的支持者」([17])。當然我也不會「愛國者」「烈士」來稱呼這群示威者。--Nostalgiacn(留言) 2021年1月8日 (五) 11:20 (UTC)
- 我同意Nostalgiacn、和平至上、
SakuavSun8908的說法,用「襲擊者」、「示威者」、「親特朗普人士」比用「暴徒」好。歷史事件最少需要大約十年才會有比較主流的定論(還不是社會公論),更何況是只發生了不久的時事,更加需要遵守WP:NPOV。清朝政府也定義黃花崗起義是「暴動」,難道中文維基百科又要跟從這樣的所謂「官方定性」?不過我並不認同《蘋果日報》是親杜林普媒體,因為香港的右翼人士經常批評《蘋》是「左膠」。——誠心誠意。(留言) 2021年1月17日 (日) 03:43 (UTC)- 我个人可以理解您的观点,但不是特别能接受。您说的这类情况一般发生在参与报道的可靠来源在一开始就有严重分歧的事件上(例如:美墨戰爭中的墨西哥政府和美国政府),但是像目前这个条目日后会变得可能性并不大,退一步说,到时候变了到时候再改就是了,而且目前方针里写的就是“请记住,我们是根据观点在可靠来源中的流行程度来确定合理比重的”和“维基百科不是预言家”。--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7日 (日) 11:09 (UTC)
Antifa[编辑]
之前和紐約時報對線的大紀元,報道提到進入國會大廈的抗議者沒有砸搶燒([18]),在國會騷亂的是混進去的安提法成員,有組織雇傭(非川粉)部分人人衝進國會滋事([19]),有美國議員在衝擊事件的兩天前已經收到預告,是的安提法精心策劃的襲擊([20])。按這些媒體的說法,示威者都是被陷害的,主流媒體是假新聞
。以上觀點是否在合理比例下提一下?--Nostalgiacn(留言) 2021年1月8日 (五) 12:32 (UTC)
- 由於自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起法輪功的媒體一直散播假消息和陰謀論,我倡議在本條目中禁止引用所有法輪功相關媒體作為參考來源。—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8日 (五) 12:38 (UTC)
- 某功相关媒体除了与自己相关的条目,在其他领域都应属于不可靠来源。——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1月8日 (五) 13:08 (UTC)
- 不是吧,根據WP:RSP,是該相關媒體有游擊隊性質,所以涉及政治和宗教議題不可靠,尤其是有關中國相關議題,但社群對其他議題意見不一。感覺根據維基百科的標準,美國總統大選這些議題基本都變成了「不可靠」。不過同舟所說的「一直散播假消息和陰謀論」是從何得出的結論呢?感覺只要報道內容沒有太大爭議(例如現在條目用作支持示威者計劃延續行動),應該沒有不能用的,若有較可靠來源可以替換。--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8日 (五) 14:15 (UTC)
- 就算是「沒有爭議」的消息都要儘量避免引用不可靠來源,因為這樣會讓讀者和其他編者誤以為維基百科承認它們的一般可靠性。至於大法媒體在美國大選相關新聞做假:
- 新唐人:拜登講畫吐真言,路透社:拜登被斷章取義
- 大紀元:(0:37) 但在7個州民主黨的選舉人將票投給該州認證的民主黨喬·拜登的同時,這些州的共和黨選舉人也把票投給了川普總統,出現罕見的選舉人團對決的情況,這些「alternative electors」並不具有合法選舉人地位。
- 香港大紀元:拜登突成被告;風水師:不入病房入牢房 (風水師都可以作為社論參考人物?)— 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8日 (五) 22:47 (UTC)
- 就算是「沒有爭議」的消息都要儘量避免引用不可靠來源,因為這樣會讓讀者和其他編者誤以為維基百科承認它們的一般可靠性。至於大法媒體在美國大選相關新聞做假:
- 不是吧,根據WP:RSP,是該相關媒體有游擊隊性質,所以涉及政治和宗教議題不可靠,尤其是有關中國相關議題,但社群對其他議題意見不一。感覺根據維基百科的標準,美國總統大選這些議題基本都變成了「不可靠」。不過同舟所說的「一直散播假消息和陰謀論」是從何得出的結論呢?感覺只要報道內容沒有太大爭議(例如現在條目用作支持示威者計劃延續行動),應該沒有不能用的,若有較可靠來源可以替換。--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8日 (五) 14:15 (UTC)
- 某功相关媒体除了与自己相关的条目,在其他领域都应属于不可靠来源。——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1月8日 (五) 13:08 (UTC)
- 大纪元的假新闻还需要谈论么?Antifa相关内容没有一个美媒敢像大纪元这样写,连大纪元自己的英文媒体都不敢这样写。[21] 法轮功和美国政治相关内容绝对不符合WP:RS。--Sakuav(留言) 2021年1月11日 (一) 01:36 (UTC)
這全篇就只缺被指控的當事人的證詞, 你們翻了很多外媒報導是都很好, 隨便找都有一堆安提法那幾個人的頭像被辨識出來, 這樣子還能說沒有, [1] -- 不要為了選舉而選舉 不要為了當官而當官 一心為台灣 -- 阿北(留言) 2021年1月13日 (三) 02:33 (UTC)
- 台湾地区某些娱乐性评论节目的五手消息不准确,不知道这个“国际战略砖家”是什么背景,我隔着屏幕看他讲都觉得好尴尬。坐在国会议长席(估计指的是参议院)上的有几个人,最有名的估计是半身赤裸戴着羊角的Jake Angeli,匿名者Q追随者,已经被识别与逮捕:[22]。至于他说的所谓“警察护送安提法”,这种瞎编的谣言当天就辟谣了,用于编造的片段是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抗议期间的老视频。[23]--Sakuav(留言) 2021年1月13日 (三) 06:43 (UTC)
参考資料
- ^ 台灣最前線. 陰謀?警方掩護安提法闖國會? 宋宗基:川普遭迫政權轉移!【台灣最前線 精華】2021.01.08. [2021-1-10].
現在有人在條目中加入一些證明Antifa參與的資料,有待觀察後續發展。--Nostalgiacn(留言) 2021年1月17日 (日) 22:56 (UTC)
- 我援引英文版en:Wikipedia:Reliable sources and undue weight,關於约翰·沙利文的描述與整片條目相比被給予過多關注,他的被捕只能被歸類為個別事件,與其他已被證實有組織地策劃衝擊國會的右翼組織的關注度不能相提並論。英文版本文與被分拆出來的en:Domestic reactions to the 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本土對事件反響)暫時拒絕收錄沙利文被捕內容。順帶一提,福斯新聞亦因為多番故意報導假消息或引用不可靠消息人士,政治相關新聞被英文版WP判斷為盡可能不要引用的類別en:Wikipedia:Reliable sources/Perennial sources,另一個被引用的新聞網站Deseret News被評定為可以用於本土(猶他州)新聞,但關於州外的新聞作為引用來源則是不理想。我的觀點是,除非有更多(非右派媒體)來源報導具規模的左派團體有組織煽動騷亂,否則本文中只需要以一句帶過沙利文牽涉的報導,並且註明這是個別事件,更加沒有開新章節的必要。-- 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18日 (一) 01:32 (UTC)
- 閱讀過所有引用來源後決定暫時隱藏該章節,1)該編者將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搞錯成聯邦調查局(FBI);2)司法部的宣誓書(Affidavit)沒有對Sullivan提及BLM或Antifa的身份標籤,完全是該編者自行杜撰;3)BBC的報讀(可引用來源)指Sullivan承認是BLM支持者但否認了Antifa的標籤。--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18日 (一) 02:30 (UTC)
@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請勿在有共識前加入個別案例,有一名BLM支持者被起訴不等於有「大規模」栽贓現象,大規模是該章節引用來源的說法。BBC的報導有提及他否認antifa不是將這被告加入栽贓章節的充分理由,個人比較接受的做法是在「拘捕與起訴行動」章節中加入有右翼以外人士被捕,但作為個別個案也就沒有另立獨立章節的必要。--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19日 (二) 00:25 (UTC)
条目标题[编辑]
- 下面的讨论已经结束。 请勿修改。 若有高见可另起一节。 结论综叙如下:
- Google搜索结果“冲击”和“暴乱”占大多数,已移动至“冲击”事件,为目前最无争议的标题。--InstantNull(留言) 2021年1月8日 (五) 09:46 (UTC)
改名为“2021年冲击美国国会事件”或类似标题[编辑]
英文维基百科已达成共识,将条目从“2021 United States Capitol protests”改为“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是否应该就此作出订正?--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08:24 (UTC)
- (+)支持。另外美國國會剛剛已經完成唱票確認拜登為合法下任總統。-- 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7日 (四) 08:43 (UTC)
- (+)支持,同英文版提议者。--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7日 (四) 09:22 (UTC)
- (-)反对,衝擊美國國會爲本次游行示威中的事件,可在其子條目以編輯。--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1:08 (UTC)
- (?)疑問,COMMONNAME(The Guardian "Pro-Trump mob storms Capitol as former DC police chief denounces 'coup attempt'"、Wall Street Journal "RIOTERS FORCE WAY INTO CAPITOL; PROCEEDINGS HALTED"、The Times of London "Trump supporters storm Congress")?--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7日 (四) 11:16 (UTC)
- (:)回應,除了COMMONNAME,该问题可以参见英文维基讨论结果:“因抗议活动最终演变为更值得注意的事件,本文大多数内容的重点为:武装(mob)冲击国会大厦。”--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1:19 (UTC)
- (+)支持,“衝擊事件”更貼切重點。-- Zheng.Z.Xu(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1:43 (UTC)
- (!)意見:建議改成「2021年美國國會衝突」,感覺「衝擊」這個詞由於是動詞,令條目名有點模糊,而且某種意義上只是條目的一部分。--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7日 (四) 13:08 (UTC)
- (-)反对:理由见下段。--InstantNull(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4:49 (UTC)
2021年美国国会大厦骚乱[编辑]
首先当前和上述提名的标题都不正确,United States Capitol 是美国国会大厦,不是美国国会。国会有歧义指 Congress。这里需要强调指在国会大厦发生的抗议活动。其次应避免使用“示威”(demonstration)这一过于宽泛的字眼。建议使用“骚乱”或“冲突”。大多数媒体都使用了语气更加严重的词语,例如纽约时报的“暴乱”[24],路透社的“暴动”[25],使用更为中立的“骚乱”是合适的,联合早报使用了“骚乱”[26]。“冲击美国国会大厦事件”也可以,但是个人认为略显繁琐,也没有太多中文媒体使用。建议使用更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用语,不需要完全跟着英语维基的来(补充:实际上英文维基“骚乱”(riot)和“暴动”(insurrection)的支持意见也非常多)。可以类比“2019年香港七一衝突”英文中使用了“Storming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Complex”(冲击立法会大楼)。--InstantNull(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4:49 (UTC)
- (✓)同意使用「騷亂」或「衝突」。--Sun8908 怯就輸一世 2021年1月7日 (四) 15:20 (UTC)
- (+)支持使用“骚乱”,本次示威除了开始阶段,在之后的大多数过程中更接近一场“骚乱”而非示威活动。LittleHandle(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7:56 (UTC)1
- (-)反对“騷亂”嚴重淡化了這件事情,聽起來就不疼不癢的。為了這事情四个人死在了國會山莊(BBC: 特朗普支持者冲击国会酿成四人死亡和“对民主的侵害”.)。出了人命還只用用“騷亂”,不大合適。--Mxtacky(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23:18 (UTC)
- (!)意見,「騷亂」一詞在台灣較少用,在我的語感中這個詞不太嚴重,大概就是路邊一群小混混爭吵或打架的等級,教育部字典中的例句「今日局勢變化不明,社會民心騷亂」甚至沒有暴力。我相信有些台灣讀者會覺得用「騷亂」指武裝暴力事件是中國大陸的河蟹用詞。Riot在台灣通常稱為「暴動」,insurrection則稱為「叛亂」。--Yel D'ohan(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23:32 (UTC)
- (!)意見,和上方两位感受一样,骚乱我认为没有到Riot的等级,我觉得对应等级的单词是Unrest,Disturbance。冲击一词不少媒体还是采用了的[27],不带暴字可以兼顾一些人的感情,而骚乱感觉不疼不痒。--Sakuav(留言) 2021年1月8日 (五) 00:04 (UTC)
- (!)意見,其實騷亂、衝擊等等跟storm語感有點像啊。在繁體字為主的新聞網站,因為使用了偏歐洲的看法,而台灣在川普選輸之後,部分人士立場有明顯的變化,對於此次衝擊國會改用負面評價。英文維基用詞漸漸轉趨負面,但我們不是西方人,使用比較平和的用詞,以適當觀點給中文讀者做說明,我覺得也挺合適。只是提出一些看法。奇想三七※(づ′・ω・)づ請來留言! 2021年1月8日 (五) 03:40 (UTC)
- 上述讨论已经结束。请勿修改。若有高见还请另起一节。
关于发表神评论的“黎巴嫩驻联合国外交官”[编辑]
在看到一位记者在微博中说这个人其实是某非政府组织的CEO,并且和联合国黎巴嫩代表团没有任何关系后,我翻了下这个神评论发表者的Twitter,看到介绍里说他是一个名为Patriotic Vision的组织的CEO,不知道这个Patriotic Vision是干嘛的。如果实际情况确如这位记者所说的那样,那么条目当中的相关描述该改改了。--🔨(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2:31 (UTC)
完成,已修改,即使此人确实有联合国权限,他也不够资格代表黎巴嫩政府言论。--Sakuav(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2:47 (UTC)
- 他的個人描述的確很迷惑,黎巴嫩非政府組織駐聯合國代表,自詡外交官,歡迎更正。--Nostalgiacn(留言) 2021年1月7日 (四) 13:45 (UTC)
- 留意到中國外交部華春瑩發言有提到這個「神評論」。也許可以在加入中國方面的反應。--Nostalgiacn(留言) 2021年1月8日 (五) 00:05 (UTC)
騷亂發生前日本新興宗教聲援特朗普[编辑]
英文版和日文版wp追加了這段小插曲(en: 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International、ja:2021年合衆国議会議事堂の襲撃#日本),而我已經將其追加到中文wp的涉事宗教團體條目中,但不確定是否適合加入到本條目中,有種它未到達足夠知名度卻變相給這宗教免費宣傳的感覺。—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10日 (日) 06:14 (UTC)
2021年衝擊美國國會大廈事件時序[编辑]
2021年衝擊美國國會大廈事件時序已經從英文版en:Timeline of the 2021 storming of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完成翻譯,請各位編者審閱和修正。-- 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13日 (三) 09:35 (UTC)
- 條目內文「下午4點22分,特朗普在推特上敦促他的支持者「和平地回家」,同時將騷亂者描述為「愛國者」和「非常特別的人」」與「2021年衝擊美國國會大廈事件時序」最近版本內容不符。--Mewaqua(留言) 2021年1月13日 (三) 17:01 (UTC)
1/5勘察國會大廈結構行程[编辑]
1月14日,民主眾黨議員米基·謝裏爾不點名指控有國會議員於騷亂爆發前一天即1月5日,違反防疫守則帶領外部人士導覽國會大廈內部。她稱呼這舉動為幫助衝擊國會人士了解國會大廈結構的事前「偵查」(reconnaissance)。已經有部分媒體按照一張拍攝日期不明的照片顯示一位女性共和黨參議員與懷疑衝擊國會人士在國會前的合照,發布照片的共和黨議員隨後刪除了該照片的推文,因為有消息指該照片的拍攝時間為2019年。在有更多資料或後續調查報告前暫時不收錄這項資訊,由於已經有中文媒體根據英文媒體報導了這事,特意在此提示其他打算加入此資訊的編者注意。-- 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18日 (一) 09:40 (UTC)
極左派團體、反政府團體的參與[编辑]
提醒,目前對於參與者的描述存在中立問題。有報導顯示極左派團體和反政府團體參與了衝擊國會,一個例子是「布加洛男孩」(反政府團體,也反川)的領導者在路透社的專訪中就說過他指揮的三、四批人幫助衝入了國會(three or four groups of loyalists under his command helped storm the Capitol
)。這些例子也應該記載。--Matt Smith(留言) 2021年1月18日 (一) 15:28 (UTC)
- 敝人知道反川不等於極左派。標題旨在表達有極左派團體參與、也有反政府團體參與,內容只舉例了反政府且反川的「布加洛男孩」。這個反政府且反川團體的例子也應該記載在條目中,否則讀者容易誤以為衝入國會的人都是挺川人士。--Matt Smith(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2:50 (UTC)
- 你開這個話題的標題是「極左派團體」,然後唯一舉例的參與團體「布加洛男孩」卻是極右團體,所以我不知道你扯極左進來是有何目的。順帶一提,Black Lives Matter從來都沒有被美國情報機關定義為左派還是右派,就算有BLM人士參與了衝擊活動也不會與左派栽贓論扯得上任何關係,更別說是某些媒體刷邊球式報導中故意提及Antifa,然後被某些編者拿來WP進行WP:SYNTH。--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19日 (二) 03:58 (UTC)
- 目的在上面已經說過,「
標題旨在表達有極左派團體參與
」。根據已曝光的一個極左網路群組的言論記錄,他們在事件當天有一大批人(large sum of anti Trumpers
)混入了挺川人士之中並且也衝入了國會[28]。--Matt Smith(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6:00 (UTC)- Not WP:RS--Sakuav(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7:12 (UTC)
- 請說明為何不是。The National Pulse雖是保守派媒體,但維基百科對於媒體本身的立場並不設限。--Matt Smith(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7:40 (UTC)
- 特别的主张需要特别的证据,开篇的例子最多说明这次集会有反政府人士参与。此外,thenationalpulse由一名为Raheem Kassam的人运营,我在英文维基百科注意到该英文媒体被引用次数几乎为0(见搜索结果),且被描述为与Newsmax类似的媒体(见华盛顿邮报报道∶"This might be the most embarrassing document created by a White House staffer")。Newsmax至少还有文章在用,该媒体属于几乎没有文章用的状况。综上所述,我认为该媒体不太可靠。退一步说,单单一则媒体报道算不上主流或重要少数观点,如果想达到中立的观点中的重要少数观点,那么举证责任在于您,您要举证证明该观点是重要少数观点,而不是其他编者来证明您的观点不是重要少数观点。--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08:15 (UTC)
- 報導中有極左網路群組的言論記錄的螢幕截圖,此即為證據。
- 之所以是少數重要觀點,是因為美國的所謂「主流媒體」聲稱衝擊國會的人們是川普支持者,而現在這個來源卻證明了當天有一大批反川者混在其中。敝人認為這是重要的關鍵,不應被忽視。
- 此外,敝人覺得這篇報導是客觀的,沒有主觀的斷言,例如報導中提到一大批反川者的時候是採用引述的方式,也就是引述網路群組用戶的說法(
Other users, such as “deaththreat,” admitted that a “large sum of anti Trumpers”
......)。--Matt Smith(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8:27 (UTC)- “请记住,我们是根据观点在可靠来源中的流行程度来确定合理比重的”。我认为如果要达到重要少数观点,您应该至少考虑做到这个水平:politifact:No, facial recognition didn’t confirm antifa infiltrated Trump supporters at the Capitol、TMZ:FLORIDA TEACHER Fired For Telling Students CAPITOL RIOT WAS THE WORK OF ANTIFA、VOX:The far right is falsely blaming antifa for the pro-Trump insurrection on Capitol Hill、Statesman:Fact-check: Did antifa storm Capitol Hill?。综上所述,我仍认为目前该主张的支撑来源可靠度存疑,关注度存疑。--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08:36 (UTC)
- 等一下,不是说一个观点标新立异了就是重要的少数观点了,决定它重不重要的是该观点的显著性——即被可信来源报道的次数。--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08:42 (UTC)
- 敝人沒有在說安提法。「關注度」不是用在此處。
- 敝人認為這篇報導的內容沒有不可靠之處,應該可以使用。--Matt Smith(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9:14 (UTC)
- 特别的主张需要特别的证据,开篇的例子最多说明这次集会有反政府人士参与。此外,thenationalpulse由一名为Raheem Kassam的人运营,我在英文维基百科注意到该英文媒体被引用次数几乎为0(见搜索结果),且被描述为与Newsmax类似的媒体(见华盛顿邮报报道∶"This might be the most embarrassing document created by a White House staffer")。Newsmax至少还有文章在用,该媒体属于几乎没有文章用的状况。综上所述,我认为该媒体不太可靠。退一步说,单单一则媒体报道算不上主流或重要少数观点,如果想达到中立的观点中的重要少数观点,那么举证责任在于您,您要举证证明该观点是重要少数观点,而不是其他编者来证明您的观点不是重要少数观点。--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19日 (二) 08:15 (UTC)
- 請說明為何不是。The National Pulse雖是保守派媒體,但維基百科對於媒體本身的立場並不設限。--Matt Smith(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7:40 (UTC)
- Not WP:RS--Sakuav(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7:12 (UTC)
- 目的在上面已經說過,「
- 你開這個話題的標題是「極左派團體」,然後唯一舉例的參與團體「布加洛男孩」卻是極右團體,所以我不知道你扯極左進來是有何目的。順帶一提,Black Lives Matter從來都沒有被美國情報機關定義為左派還是右派,就算有BLM人士參與了衝擊活動也不會與左派栽贓論扯得上任何關係,更別說是某些媒體刷邊球式報導中故意提及Antifa,然後被某些編者拿來WP進行WP:SYNTH。--同舟(論 · 歷) 2021年1月19日 (二) 03:58 (UTC)
- 敝人知道反川不等於極左派。標題旨在表達有極左派團體參與、也有反政府團體參與,內容只舉例了反政府且反川的「布加洛男孩」。這個反政府且反川團體的例子也應該記載在條目中,否則讀者容易誤以為衝入國會的人都是挺川人士。--Matt Smith(留言) 2021年1月19日 (二) 02:5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