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Chiou YuChun/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勝里
舊稱:磱碡坑
國家 中華民國
縣市高雄市
鄉鎮市區旗山區
區劃15鄰
政府
 • 里長廖宗吉
 • 辦公處旗南三路212號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毗鄰新光里中寮里

南勝里屬於「碡坑」的南半部,故嘉言吉字取名為「南勝」里;位於中華民國高雄市旗山區的村里,北鄰新光里,西以中寮山與田寮鄉為界,東以楠梓仙溪里港鄉為界,南接大樹區。本里地形屬中寮山的丘陵地,大多為林地。

里名由來[编辑]

南勝里屬於日治時代的「磱碡坑」大字,日治時代屬於旗山第十七保。當時「磱碡坑」分為二保,戰後分為二里,因為屬於「磱碡坑」的南半部,顧嘉言吉字取名為「南勝」里。本里範圍北到虎形溝,南到省道22號公路,西以中寮山與田寮鄉為界,東以楠梓仙溪與里港鄉為界。 本里幾乎屬於中寮山的丘陵地,大多為林地;山中山林地自古以來即作為村民的柴薪,日治時代讓百姓申請成為保管林,在南邊得勝寮一代先有日本企業家申請開墾,後有設置高雄州林業是試驗場、三五公司南隆農場的嶺口造林部,引進南洋、南美等地的熱帶樹種在此栽種,戰後成為林務局的南勝工作站,目前是林木蓊鬱的森林。

地名釋義[编辑]

  • 尚和(和尚寮)

尚和為本里最北邊的聚落,是南勝里的第12-15鄰,位在坑內溪的坑口,原名為和尚寮、和尚庄,地名由來不詳。戰後改稱為「尚和」,但民間仍稱「和尚寮」。居民不多,清末才14戶,45人(土屋重雄,1987:281),日治時代至戰後以來,從田寮、中寮下山開墾的人漸多,另有里港地區麻六甲一代因水患才遷徙到本地的人,於是本地居民漸漸增加,戰後沿著旗楠公路的販厝陸續出現。本地清末的李乞食大地主,擁有本地大面積的土地,日治時代其後人仍為地方的大地主,附近許多人都是李家的佃農,戰後李乞食的孫子在旗楠公路旁成立一家鳳梨工廠,為該地居民提供許多就業機會,可惜後來經營出問題,工廠已經閒置,成為經過尚和時明顯的地標。 聚落西邊的山谷,於民國70年代名為「大統遊樂區」的預定地,但並無開發的工程。

  • 坑內

位於尚和南方的小聚落,因為處於小山谷內,故名坑內,居民以李姓居多。

  • 欉仔坑

位在坑內南邊的山谷口,乾隆年間的地圖即已標記本地名,地名由來不詳。清末居民僅有5戶,19人(土屋重雄,1897:281)

  • 三角堀

位於內湖巷口南邊的山腳下,原本有一潭深水池,形狀呈三角形,故稱三角堀。三角堀後來墾成水田,10多年前賣與高雄人,現今已經填平建屋,並置有貨櫃。三角堀的居民,為本里1-11鄰,以潘、陳姓為主,附近的居民,早期很多是陳家的佃戶。

  • 竹圍子

位於三角堀的西邊,同為坑口的開闊處,但是地勢較高,因為聚落外面圍以竹林,故稱之。以里港陳家的後代陳崑木陳三奇一脈為主,尚有陳家的古厝。

  • 得勝寮(紅瓦厝)

位於10號國道嶺口交流道南側山谷內,古稱得勝寮,後來出現紅瓦厝,現今稱為得勝巷。得勝寮的由來,或許和乾隆年間參與莊大田事件作為暗號的「得勝」有關。紅瓦厝一名由來,是因為民國66年賽洛瑪颱風侵襲後,居民從中寮山遷下來,在谷地中新建聚落,其中林家某一房蓋了紅瓦大厝,成為山谷的重要地標,故外人漸以紅瓦厝稱呼。附近的田地,多為中寮林姓居民所有,他們利用山間低地開山造田,本來是從中寮來往於田地之間,賽洛瑪來襲後,房舍、道路、農田被毀,為了整修與重建便利,於是遷到山下興建房屋居住,並繼續開墾山林,但十多年來,本地的稻田已逐漸轉作。近年來南二高旗山支線經過聚落北邊,能見度又大為提高。

  • 試驗場

位於得勝巷底的林場,於日治時代即被開發為林業試驗場,故附近被稱為「試驗場」。聽說古時候試驗場一帶曾有一庄,後來被山賊所毀,或許與得勝寮的由來有關。日治初期有日本人在此開墾。

  • 嶺口

位於旗山鎮大樹鄉交界,且西倚中寮山地,東邊面對楠梓仙溪河道,為出入附近險要據點-蘭陂嶺的門戶,故稱嶺口。

  • 龍文(龍門)

位於本鎮南勝里南端,位於嶺口北邊,與舊旗楠公路相鄰隔,即嶺口派出所北邊的龍文巷兩側,呈南北狹長狀,右側臨由寮山流出的無名山溝。原聚落居於龍文巷北端地勢較高處,為一居高臨下的聚落點,約在現今嶺口國小一帶,聚落規模不大,日治初期僅有13戶,68人(土屋重雄,1897:公文類纂),昭和年間之地圖改記龍文,在光復初期居民的福佬音讀法尚唸「龍門」,現今多唸作龍文」。其地名由來已不可考。據聞本地在日治時代尚留有一座清代所建的隘門,防止土匪入侵。若以清代本地與嶺口分據山谷出口上下之形式而言,龍門應為當地扼守山區要道的隘口。龍門可能是衍生自該聚落「隘門」的重要性。

  • 蘭陂嶺(割蘭陂嶺、蘭陂嶺渡、蘭陂嶺汛)

位在現今嶺口西側的山嶺,今人已不用本地名。由於其位置是來往於台灣縣和鳳山縣的交界地帶,自清代雍正至同治年間,即以「蘭陂嶺」、「割蘭陂嶺」等地名出現,以閩南語讀音判斷,此地因為是來往臺、鳳的路人行旅必經之地,可能是山賊控制該地,要脅行旅若不服從欲割去男性生殖器之形容,後來省去「割」字,且「坡」、「陂」互有替代,故與原意差距漸大。附近省有「蘭坡嶺渡」、「蘭坡嶺汛」等。光緒年間文獻中則逐漸稱為嶺口庄、嶺口渡等。(參見「嶺口」辭條)

  • 凱旋新村

位於嶺口的西側,為民國39年政府安置浙江省大陳義胞即各省市居民所成立之社區。大陳義胞三百餘戶遷入,聚居於凱旋新村(古文錦,2006:291)。

  • 埔仔寮

清末和日治時代里港鄉埔仔厝因受洪水氾濫影響,居民四散,部分遷移到本鄉形成聚落,故稱埔仔寮。

  • 雙底

位於坑內底的西側山谷內,由來不詳。

  • 水立

位於大統預定地的南邊,為磱碡坑通往中寮的山路上,由來不詳。

  • 番仔坑

位於水立南邊的另一條山路,為得勝寮通往中寮的山路上。由來不詳,目前該路很少有人走。

  • 高尾山

位於得勝寮西邊試驗場的南邊,從嶺口的坑谷上溯,為一山頭,地名由來不詳。

  • 西瓜寮

位於得勝寮和嶺口之間的旗楠公路旁,可能是因為農民在高屏溪河床栽種西瓜所搭的農寮而得名。

地理[编辑]

地形及水文[编辑]

山中細流匯成數條山溝流入楠梓仙溪

聚落歷史[编辑]

本里的聚落多分布在山谷口,耕地多分布在山中的小盆地和河邊的溪埔地。本里主要的聚落,主要有原和尚寮、欉仔坑、坑內、三角堀、龍文、嶺口等,大多依農為生。戰後在山腳附近成立高楠農場,加上三角堀東邊對面的軍營,有許多外省籍軍人和軍眷入駐本地,形成凱旋新村等新聚落。

交通[编辑]

本里的交通發展一如新光里,而南側的旗楠公路一帶,位居旗山大樹交界帶,自古以來即為台灣縣和鳳山縣的交界,為了監視楠梓仙溪下游四方來往的重要據點,清代設有蘭陂嶺汛、蘭陂嶺塘,另設有蘭陂嶺渡,為聯絡對岸里港地區的交通據點,戰後高雄客運在此設嶺口站,後來則由里嶺大橋取代通往里港的功能,民國89年南二高旗山支線通車後,嶺口交流道設在三角堀的南側,於是三角堀的路口變得較為熱鬧嶺口附近的車流減少甚多。

文化資產[编辑]

廟宇[编辑]

北辰宮是三角堀的庄廟,主祀玄天上帝,歷史悠久。寺廟創建於道光17年(1837),乃當地的陳姓宗族聚資而建。因為接近河岸,清代寺廟曾遭水患,道光25年(1845)土地流失,道光29年(1849)地主捐香油錢,同治8年(1869)將浮出的浮覆地在充香油錢,民國65年開始重建。

  • 和尚寮北極殿

北極殿是和尚寮的庄廟,主祀玄天上帝。神明是由三角堀請來的神像,本為輪流奉祀,因當地的李家發起建廟,寺廟創建於民國60年,歷經工程擱置事端,於民國72年完工。

  • 碧雲寺

位於嶺口西側,舊旗楠公路尾一帶,為年代久遠的廟宇,文獻上的紀錄,本寺乃里港和燕巢鄉東南隅聚落的居民合建。

  • 南勝聖母堂

創始於1978年,主要祭祀天上聖母(媽祖)

  • 彌勒山合天大道院
  • 玉善宮
  • 玉京城天府

教育[编辑]

  • 嶺口國小

景點[编辑]

  • 嶺口派出所
  • 嶺口駐在所
  • 軍營

特殊產業[编辑]

  • 紅瓦厝玉荷包
  • 林家龍眼

參考資料[编辑]

[1] [2]

  1. ^ 地名資訊服務網. 
  2. ^ 高雄市旗山區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