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日本
日本专题 | (获评专题級、不适用重要度) | ||||||||||
---|---|---|---|---|---|---|---|---|---|---|---|
|
![]() 存檔 |
---|
|
关于汉文训读条目[编辑]
这个条目介绍了汉文原文的书写规则,但没有讲到一些特殊问题,譬如说汉文古字与现在的日文汉字不一样的话,考虑到送假名和振假名的存在,这个时候需不要遵循“原文没有的汉字,决不能无中生有”这个原则?有没有熟悉这块的兄台解惑一下?--M.Lv(留言) 2021年1月31日 (日) 03:43 (UTC)Mr.Lv
請問如何著手更新NHK BS的相關條目?[编辑]
目前日本維基百科的修改大致如下:
- NHK BS1條目繼承前NHK衛星第1テレビジョン的內容,條目更名並加入新的資訊
- NHK BSプレミアム則是全新條目,保留NHK衛星第2テレビジョン跟NHKデジタル衛星ハイビジョン條目
在BS民放的條目寫得如此詳細的情況下,NHK的BS相關條目是不是太過簡單了?--Coda.dream (留言) 2011年4月2日 (六) 11:41 (UTC)
建議將维基百科:日本維基人佈告板移動到Wikipedia:條目請求/日本[编辑]
很久沒處理頁面,看到很多條目了變藍字,我亦稍稍感到高興。不過我希望能夠將頁面移動到Wikipedia:條目請求/日本,以將頁面名稱與其他條目請求的頁面一概統一,不知大家的意見怎樣?--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4月24日 (日) 11:05 (UTC)
如果一星期後沒反對的沒人發表,我會直接在Wikipedia:移動請求向管理理員請示。--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4月24日 (日) 11:07 (UTC)
- Go!!!! --Alberth2 汪汪 2011年4月24日 (日) 12:36 (UTC)
完成已自行移動。--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5月3日 (二) 02:22 (UTC)
- 雖然原本內容移動至條目請求可以,但仍要恢復公告欄之功能,目前已進行一部分,歡迎繼續建構(請參考Wikipedia:台灣主題公告欄),若覺得範圍狹隘亦可改名即可。--安可(來酒館談談 ) 2011年7月13日 (三) 02:19 (UTC)
- (:)回應始終我們是以專題為主,而過去的公告欄已經成為歷史(早在2007年已經有整合的計劃)。所有功能都會遷往日本專題,另外我亦把這個模式遷移到维基百科:日本專題/最新消息。--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7月13日 (三) 02:22 (UTC)
有沒有簡單轉換全部圖片的方法呢?[编辑]
東京地下鐵相關路線,以前都是用如丸之內線
半藏門線,現在因為COMMON有了新的圖示,應該全部改為
半藏門線
丸之內線這樣,除了用人手把條目一一找出來一個一個改之外有更便利的方式做嗎?--onsf (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13:19 (UTC)
針對template:Japanese的格式[编辑]
我針對此模版的格式問題在互助客棧上開了一條討論,由於此模版日本專題的參與諸君們應該很常遇得到,因此歡迎到此處進行討論。謝謝大家!—泅水大象 訐譙☎ 2011年9月12日 (一) 13:52 (UTC)
處理積壓投票[编辑]
目前Category:日本鐵路車站 (羅馬拼音別)的分類提刪因支持及反對刪除的人數差不多,至今仍然結案,希望各位維基能夠參與討論,這個結果可能影響日後日本條目分類的影響。--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11月13日 (日) 16:03 (UTC)
介輔條目作者User:武藏以「沖繩」一名指稱由二戰後至2008年琉球整段時期,個人認為有日本本土中心及大和民族中心之嫌,忽略了歷史事實和有欠中立:
- 在美國治理琉球時期,琉球(現沖繩縣及奄美群島)並非日本領土,雖然當時的「琉球住民」戶籍沿用二戰前格式為「沖繩縣」,但實際上在美治時期沖繩縣並不存在,而戶籍在沖繩縣並居於琉球的人被日方視為海外日僑。既然當時琉球屬「海外」,日本又怎可能可以設沖繩縣在此?
- 基於歷史事實,在二戰結束後至沖繩返還前此段時間以「沖繩縣」稱現今沖繩縣範圍及奄美是不正確和不中立的,不論琉球住民的戶籍是甚麼。
- 「沖繩」一名如用作地名而非行政區劃,則只包括沖繩群島,不包括先島群島和奄美群島,故未能包括琉球全部地區。若「沖繩」一詞指「沖繩縣」,則本人在上文已提到美治時期沖繩縣並不存在。
- 「琉球」此地名並非只是某段時期的政權名稱,並無時效性,也不受政權及行政區劃改變影響。無論是琉球國時代(包括被納入薩摩藩之後的奄美)、琉球藩、大日本帝國時代的沖繩縣與鹿兒島縣大島郡奄美諸島、美治時期的琉球、今日的沖繩縣與奄美,這地區都稱為琉球。而介輔條目所包含的時間是跨越美治時期及沖繩返還,要包含這地區政權轉移和行政區劃改變最簡明的名稱就是「琉球」。條目中可用「沖繩縣」表示的只包括沖繩返還至2008年且不包括奄美群島,否則不正確及不中立。
- 中文維基百科向來以「X治時期」指稱外來政權的統治時期以示中立,即使是外來政權本身使用「佔領」一詞(如香港日治時期日方稱香港為「香港佔領地」),條目提及該段時期仍然用「日治」而不用「日佔」,以維持中立觀點。另外亦不會偏向外來政權來到前之政權之觀點,如朝鮮日治時期之前為大韓帝國,而朝鮮人(韓國人)的觀點是被佔領,條目也不會稱為「日佔」。因此不宜稱美國治理琉球時期為「美國佔領」。
本人與User:武藏曾於用戶討論頁討論,但未能取得共識。而日文維基不少條目內容均存在日本中心的問題,而涉及琉球或沖繩縣的內容也常有日本本土中心及大和民族中心的狀況,忽略了琉球居民或沖繩縣民以及琉球民族的觀點。因此將相關討論提交至此,由社群定奪--Ws227(留言) 2012年3月22日 (四) 15:15 (UTC)
- 個人建議使用「琉球」之名稱,因為介輔是美國治理琉球時期在整個琉球群島所建立的制度,在琉球(包括奄美群島和沖繩縣轄下的群島)「回歸」給日本之後,日本便沒有在延續此制度產生新的「介輔」,只是純粹讓美國治理琉球時期獲得此資格的人可以延續使用當時所獲得的資格。因此並不是日本政府使用的制度,使用「琉球」應比較適合。--Alberth2 汪汪 2012年3月26日 (一) 12:35 (UTC)
- 我用最簡單的方法向大家說明,並請大家留意一下「沖繩」名稱於文中的位置及代表的時期:
- 醫介輔(医介輔、いかいほ[1])是美國佔領沖繩(連同奄美在內)期間所設立的一種醫療職位。
- 在1945年(昭和20年)日本戰敗後,於沖繩剩下的醫生只有大東亞戰爭前的三分之一,總數不超過60人[1]。
- 戰敗後的日本由同盟國所佔領,期間傳染病與營養不良開始在沖繩蔓延[1]。
- 該制度的前身為美國海軍於沖繩戰結束後,將擁有舊日本軍衞生兵醫療經驗的人登錄為「醫師助手(Assistant Doctor)」及「齒科醫師助手(Assistant Dentist)」,並從事對該地域居民進行診察行為。
- 沖繩於1972年(昭和47年)歸還日本後,基於「沖繩復歸後伴隨的特別措施相關法律(沖縄の復帰に伴う特別措置に関する法律)」中的過程規定而得以續存。
- 另一方面,1979年(昭和54年),於琉球大學開始設置醫學部,因此沖繩開始以日本的醫師法作為訓練醫生的依歸。
- 2008年(平成20年)10月6日,於沖繩縣宇流麻市平敷屋(へしきや)仍為病人進行診療的前醫師助手及最後一位醫介輔宮里善昌(みやざと ぜんしょう),因高齡並以聽覺衰退為理由退休[1],令介輔制度正式成為歷史。
第一次出現是「美國佔領沖繩」,這是可能比較有爭議的地方,這些我之後會提供理由說明。而第二次是1945年,即沖繩戰之後,日本戰敗之前,當時仍為「沖繩縣」;第三次為1945年至1951年左右「介輔」出現之前;第四次在1972年;第五次為1979年;最後一次在2008年。在這些時候不是「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成立之前就是沖繩復歸日本之後,所以現階段來說,第二到第六次大都沒有使用「琉球」的理據。當然,以上只為最簡單的說法,有需要我亦可提供其他資料。--武蔵(留言) 2012年3月26日 (一) 15:23 (UTC)
- 對於Ws227閣下的意見,我另外證據可以提供,不過現階段我希望大家先理解條目中所表達的內容,而非像Ws227閣下想的這麼複雜。--武蔵(留言) 2012年3月26日 (一) 15:38 (UTC)
- 我會覺得第一段寫琉球會比較適合,原因同我前面所說,2/3寫沖繩應也可以(因為這統計應該是已沖繩地區為主,但如果統計範圍包括奄美就......),4以後因為以經是日本時待了,應該沒甚麼問題。--Alberth2 汪汪 2012年3月27日 (二) 05:23 (UTC)
- 對於Ws227閣下的意見,我另外證據可以提供,不過現階段我希望大家先理解條目中所表達的內容,而非像Ws227閣下想的這麼複雜。--武蔵(留言) 2012年3月26日 (一) 15:38 (UTC)
- 現時還剩下的問題,是將「琉球」當成日本說的「琉球諸島」、中國說的「琉球群島」還是美國民政府所統治的「琉球」,因為三個也有不同的解釋。日本的不含奄美、中國的全包及美國民政府於1953年後不含奄美。如果Ws227閣下所說的是第三個﹐我倒有一方案可能乎合閣下的想法。將「醫介輔(医介輔、いかいほ[1])是美國佔領沖繩(連同奄美在內)期間所設立的一種醫療職位。」改成「醫介輔(医介輔、いかいほ[1])是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美國佔領沖繩期間、包括奄美在內)時期所設立的一種醫療職位。」。--武蔵(留言) 2012年3月27日 (二) 06:13 (UTC)
接續「琉球群島 vs 南西群島」討論[编辑]
接續之前的討論(見Talk:琉球群島),由於(1)南西諸島與琉球群島講述同樣的主題;(2)「琉球群島」為中文(也是英語)的慣用名稱,故同意下面由User:Alberth2提出的建議。
定義 | 日文名稱 | 英文名稱 | 中文維基條目名稱 |
---|---|---|---|
位於台灣和九州之間的島嶼群 | ja:南西諸島 | en:Ryukyu Islands | 琉球群島(南西諸島重定向到此) |
隸屬日本沖繩縣的所有島嶼群 | ja:琉球諸島 | 目前英文維基上沒有這個詞 | 琉球群島 (沖繩縣) |
沖繩本島週邊的島嶼群 | ja:沖縄諸島 | en:Okinawa Islands | 沖繩群島 |
--Gakmo(留言) 2012年4月20日 (五) 07:14 (UTC)
- 沖繩縣
琉球群島 (沖繩縣)中文琉球群島沒混淆,日文琉球諸島也沒混淆,現在是中日放一起怎麼競合? - 首先,日文“諸島、列島”在中文應該怎麼看待?或者,反過來說,中文的“群島”在日文或英文會怎麼看待?
- 我不是很清楚“把所有日文‘諸島、列島’稱‘群島’這真的是共識嗎?或 以為是共識”。維基百科三大方針之一是可供查證,絕不是說輸入中文翻譯機跑出來是群島,是不是要有官方明定、或民间可靠机构明定、或可靠的第三方具體的資料认定(谷歌翻译机并非可靠第三方只是翻译可能很像但未必相等的意思)才能算共識,甚至於就算有这样的资料也不一定会用这一个,(*)提醒翻譯的意思並不一定就成為直接的名稱,有時候也會直接使用原文,名從主人,比如英文稱呼「豆腐」就直接發音叫「豆腐」,稱「功夫」就發音「功夫」(這裡我就不寫英文,因為還有西班牙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即使羅馬字拼寫方式也未必一樣)這並不是華人逼迫他們這樣做,而是他們願意共識的結果。
能夠理解有些朋友欣賞日本的心理,日本人以前也欣賞過從大唐來的人,畢竟大家如果互相欣賞也不要鄙棄自己人就不會被兩者之外(不是黃皮膚黑頭髮)的人輕視了。但是有點不太明白的是,可以翻譯全套嗎?如果說中文以前並沒有固定的稱呼,必須要從琉球語或日語或甚至英語翻譯的時候,可以抄完整一點(畢竟那是人家的地名)“沖繩諸島就諸島,別勉強翻譯成中式群島”(以前國際貿易、印刷術沒那麼發達的時候,統統稱群島,偷懶一點沒關係還可以節省製版的成本,但現在 Unicode 萬國語文的時代不是了)日本的精神是很乾脆的,古中國的漢字大膽來用(不會像朝鮮那樣含蓄得畫圈圈,你圈圈有我、我圈圈有你那樣拘謹,當然各有各文化沒有誰錯)還可以變化出他自己文化,也不會被認為說日本不好,「禮失求諸野」,兩岸的漢人或中華文化有一些還要從日本那邊去探尋(例如:茶道、建築之類的)。
同樣地,如果說在日本語或其他外語的翻譯稱呼之前,中文早已有既定的稱呼,並且已經國際化形成共識的會議記錄的時候,是否也能夠認可在可供查證的資料上顯示的中文專有名稱?例如「琉球群島」這個名稱已經先有了,又何必創出一個南西群島(要也應寫準確清楚完整一點,南西諸島,那這樣別人也未必不會接受)延續使用既有中文琉球群島的稱呼,也不會因而影響誰對誰的主權。維基方針之一是非原創研究,1972年以後南西諸島的名稱,如果以日本區域的觀點認為它在日本使用頻率更多而且假若中文可靠第三方資料也認可,也可能不必章節重定向而從條目分隔開來也不是不可能(例如:某些章節篇幅太多或其他原因,或許不得不區隔開來另設條目,雖然不是絕對也是一種提案)只是既然非原創方針那麼是不是也應考慮直接使用 南西諸島 的名稱,然後兩個看似相同主題的條目,能不能具體描述出他的不同區隔的地方(讓可供查證的資料自己說,才能讓讀者來參考)以及相同的地方,這樣或許能夠兩者並存,或者某種程度的聯合,卻又不矛盾混淆。這需要「諸位、列位」大家集體、群體的智慧思考,在地球還沒有破壞得更嚴重之前才有可能彼此謀求出各方能夠交流的意見或共識。
目前跡象顯示,中文都已經用一個名稱「琉球群島」涵蓋所有不是本州不是四國不是台灣不是澎湖的島嶼,其他各群島名稱是否均半套翻譯?半套翻譯不一定是網友原創也可能是其他不可靠的三方資料造成。如果此一推論可行,會不會可改用名從主人,再於容易混淆的地方,互相和氣的消歧義,問題暫時解決了?
( ✓ )同意 Gakmo 關於User:Alberth2提出的建議。
(&)建議另外對於其他各群島名稱,檢討是否改為非群島稱呼的日文原名。-- ♬ 士多啤梨 ☺ 2012年4月20日 (五) 10:20 (UTC) - (!)意見:日文的「諸島」在中文翻譯問題其實是令外一個問題,與這個「琉球群島 vs 南西群島」爭議其實沒有關係。不過,我當然是支持南西群島併入琉球群島,中文和日文名詞不同的問題,條目內一定可以解釋清楚的!--Alberth2 汪汪 2012年4月23日 (一) 12:55 (UTC)
- ( ✓ )同意:说的有道理同意合并。Qa003qa003(留言) 2012年4月23日 (一) 16:02 (UTC)
- ( ✓ )同意:琉球群島是中文名稱,與日本所稱南西諸島的範圍完全一樣,應該合併。有需要可另建琉球諸島條目--Ws227(留言) 2012年4月23日 (一) 21:42 (UTC)
- (-)反对:不用合併,支持名從主人,保留南西諸島,個人不堅持南西群島。Hierro(留言) 2012年5月1日 (二) 09:28 (UTC)
- ( ✓ )同意:支持Alberth2的建议。——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2年5月4日 (五) 06:32 (UTC)
- ( ✓ )同意,这个解决方案很好。--CHEM.is.TRY 2012年5月4日 (五) 07:55 (UTC)
什么要写...[编辑]
什么要写... Who wants to write the following requested possible articles?
- en:Japanese School of Beijing -> 北京日本人学校
- en:Mori Seiki -> Mori Seiki http://www.moriseiki.com/chinese/index.html
谢谢/Thank you WhisperToMe(留言) 2012年11月11日 (日) 02:27 (UTC)
目前条目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来源直接砍掉了,很纠结。有没有人能帮忙查证、改善一下?详见Talk:德川家康。--爱管闲事且对地图炮具有100%抗性的Inspector(留言)(←讨论页被墙?也请用HTTPS) 2013年2月19日 (二) 14:07 (UTC)
关于日本自动车道的“事業中”与“計画中”[编辑]
最近正在翻译中部纵贯自动车道条目,看见好多“事業中”与“計画中”的词语,请问这两个词怎么翻译比较合适?尤其是“事業中”,因为“計画中”可以翻译计划中,可是“事業中”实在不好翻译,求助给个类似的条目或者建议。--钟宝丁☎ 2013年5月13日 (一) 06:00 (UTC)
- 這邊有個相關說明,從其中內容大概可以理解,在日本所謂「事業中」是指在已經完成計畫並且取得政府(例如該頁面中是因為是東京都境內的開發計畫,所以最高核准單位是東京都知事)的事業核准之階段,而「計畫中」則可能是單純的紙上規劃作業狀態中,地方政府首長允不允許開發還未定案。但是,「事業中」不見得表示就一定已獲得建築許可,因為中間還有一些像是土地用途變更、土地徵收等流程需要處理。如果真的一定要找中文敘述來對應,我認為可以翻譯為「計畫已核准」。--泅水大象™ 訐譙☎ 2013年5月13日 (一) 06:35 (UTC)
没日语输入法的时候打不出来“あ”,虽然可以从别的地方复制或者用输入法特殊符号,不过还是比较麻烦。--CAS222222221 2015年2月7日 (六) 07:07 (UTC)
- 都可以建,只怕被提刪保不住。另外可以進入平假名、片假名複製,至少不會非常辛苦。—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正視獨立列表問題 2015年2月16日 (一) 05:37 (UTC)
ACG專題資源[编辑]
參考來源頁面
已建立,歡迎有志之士提供來源。後者增加項目需先經過討論。—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歡迎參與節目表廢存投票 2015年2月25日 (三) 11:55 (UTC)
- (&)建議
- 「Wikipedia:ACG专题/参考书源」
- 1.註明要提供書藉或雜誌的卷數、期號、刊出日期等以供別人查看。
- 2.增加“說明”欄說明該“參考書源”的可供參考的內容是甚麼。
- 3.該書藉或雜誌等是否真用來提供參考書源,而不是被人用來當圖書館一樣的記錄書藉。
- 4.就英文維基翻譯的內容和在日本專題開新討論,有可能令人以為只要是書藉內有日本相關的內容就能寫入,導言或指南內再強調這是記錄“ACG相關參考書藉”的條目。
- 「Wikipedia:ACG专题/线上可靠来源」暫無意見。--顛倒的六花醬㊑〖聯絡六花醬〗 2015年2月26日 (四) 11:07 (UTC)
- 1.頁面初成,會改進說明,謝謝意見。2.已有「內容」欄,同第1點將改進說明。3.提供資料者必須留名以示負責。4.此告知之章節標題已明言「ACG專題資源」、兩頁面均隸屬ACG專題底下且明言ACG專題。—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歡迎參與節目表廢存投票 2015年2月26日 (四) 13:02 (UTC)
市役所的翻譯[编辑]
- (以下以臺灣的觀點為主)日本分成三種自治政府:都道府縣的「廳」,市郡區的「役所」,町村的「役場」。役場普遍翻成公所這沒問題(把它等同於臺灣的鄉鎮公所),廳則都翻成政府(如縣廳→縣政府)也沒問題,郡已經虛級很少用到,區役所則也都翻成區公所(雖然我覺得都轄的特別區,有自治能力,一樣翻為區公所怪怪的)。問題在於市役所如何翻譯。因為市町村目前被視作同級的區劃,所以有些翻譯是把役所跟著同級的町村役場一起翻成公所,把這些市視作臺灣的縣轄市一般(實際日本的市也都是縣轄市、府轄市、都轄市、道轄市);不過有些翻譯則翻成市政府,把它當作臺灣的(省轄)市或直轄市看待。請問通用來說,市役所應該翻成市政府比較好還是市公所?尤其像福岡市是政令都市,其下還有轄區,是否也跟著普通市一起譯為公所呢?--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11月30日 (一) 14:37 (UTC)
- 香港表示,除了村可以使用村公所外,其他一律翻成政府。—AT 2015年11月30日 (一) 15:39 (UTC)
- 既然在日文中,福岡市的最高行政單位叫福岡市役所,而福岡市早良區則是早良區役所,上下級都叫役所,那中文也不妨都叫公所。不然,不要統一:政令指定都市叫市政府,中核市、特例市、一般的市叫市公所,顯示政令市的重要性(我也沒有固定的答案)。-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5年12月1日 (二) 11:39 (UTC)
- 如果日文原文是漢字的話,直接使用漢字不可以嗎?始終是日本的行政架構,我認為無需特意翻譯。-Emphrase留言 2015年12月1日 (二) 12:00 (UTC)
- 新宿區、大阪市、札幌市等均以政府為正式名稱,應該不存在原創研究的問題。—AT 2015年12月1日 (二) 14:10 (UTC)
- 即使是官網的中文翻譯也不一定翻譯到位,支持沿用日文的「役所」以維持其表達意涵。政府機關延用該國名稱已經是通例,如俄國的國家杜馬等等。英文版的例子更多,如以色列議會直接稱為「Knesset」--Koala0090(留言) 2015年12月6日 (日) 14:26 (UTC)
假名人名找不到漢字寫法來源該如何處理?[编辑]
比如火焰之纹章系列資訊框裡的Wada Sachiko,网上搜尋到的都是“ワダサチコ”,没有找到汉字名写法。Wikipedia: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说,假名一般译成汉字再加注。如果沒有找到漢字,是用羅馬字轉寫,還是自己敲個漢字上去(比如「和田幸子」)?--洛普利宁 2020年10月6日 (二) 11:26 (UTC)
日本条目分类索引排序问题[编辑]
现在日本条目都是按罗马字进行排序吗?看了之前的讨论,感觉没有很明显的共识,比较混乱,现在有统一的排序规则了吗,求解答。--Rachel.cdy(留言) 2022年6月12日 (日) 10:51 (UTC)
日本戰國時代人物條目偽造問題[编辑]
-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今天看到user:12З4567以「疑似偽造」為由提刪了user:Gdx9900x3創建的32個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人物條目(维基百科: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22/06/17#小野成幸),12З4567未有對條目刪除理由有更多具體的解釋,所以能否有人出來驗證一下來源或內容,以確認Gdx9900x3是否是第二個折毛。--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6月17日 (五) 11:35 (UTC)
- 可以用Google Books试查。比如立花統次确实出现在Google Books收录的《旧柳川藩志》第3卷的第119页里。没有理由提删的话,保不齐过几天知乎上再来一条“如何评价中文维基百科**事件”的提问--如沐西风(留言) 2022年6月17日 (五) 11:46 (UTC)
- 同如沐西风。查了下小野成幸,有文献提及而且似无矛盾。应当谨慎,不要贸然删除。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2年6月17日 (五) 11:53 (UTC)
- 在Google上查看了日文相關文獻,被提刪的條目全爲九州大名立花氏的家臣,有可供查證的真實來源,不屬於偽造條目(而且有差不多一半是屬於所謂「立花四天王」的條目,在日本戰國時代有一定知名度)。--ilus(留言) 2022年6月17日 (五) 12:38 (UTC)
- 内容可能有问题,例如文献中找不到,或含有原创研究内容。检查时应逐字逐句核对。正常的条目应该长这样。--12З4567(留言) 2022年6月17日 (五) 12:45 (UTC)
- 是否可以先請您進行逐字逐句核对,若有問問題的掛來源請求,真的無法改善的再提報刪除?--2001:B400:E26F:A930:D511:F931:B41F:D9BE(留言) 2022年6月17日 (五) 13:00 (UTC)
- 看來提刪人是讀條目時感覺與其他條目有些不同,不過並沒有把握證明條目一定是有問題。目前至少有3個條目能證明來源存在且頁碼也有條目內容。--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6月17日 (五) 13:05 (UTC)
- @12З4567 的確無法考證條目内容與來源文獻是否吻合。在日本國會圖書館網站上能查到資料來源,但年代頗爲久遠(如大部分條目都有引用的《筑後人物便覧》,出版于1935年,最近修訂版印于1980年)。個人覺得這些條目應該屬於缺乏可靠来源,但應該不屬於伪造。--ilus(留言) 2022年6月17日 (五) 13:26 (UTC)
- “正常的条目应该长这样”,有其他语区外连就算正常?——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6月17日 (五) 13:40 (UTC)
- 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例如来源质量问题(包括来源不实际存在,等)或者引述问题(来源没提及描述来源),这样滥用提删程序的话,只能说是碰瓷吧。如果提出有能力查阅来源,先将来源检视过后再提出这样的提报理由。——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6月17日 (五) 13:40 (UTC)
- 找到了知乎上的人質疑理由[1],就是有些條目中文有、日語條目沒有,而且中文詳細,文字偏向小说、口语化,像在寫軍記物語。
- 但是和折毛不同的就是這批中文條目至少來源對的上。而且折毛的條目有些是被人質疑不存在(例如卡申銀礦),這批日本人物還沒到這個地步。--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6月17日 (五) 15:23 (UTC)
- 他提報的共通點只是日文維基都沒有條目而已。看了其他人列出的來源,相信這批人物並非杜撰,但可能只是名字被稍微提及一下,這裡最喜歡說的關注度成疑,亦可能是日文維基沒有條目的原因。--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4:01 (UTC)
- 看不到全文,google book能顯示的也只是隻言片語,暫時無法推定出只是順帶提及。--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4:05 (UTC)
- 他提報的共通點只是日文維基都沒有條目而已。看了其他人列出的來源,相信這批人物並非杜撰,但可能只是名字被稍微提及一下,這裡最喜歡說的關注度成疑,亦可能是日文維基沒有條目的原因。--Underconstruction00(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4:01 (UTC)
- 我是原作者,這些條目全都是有憑有據的引用原文鄉土資料辛辛苦苦進行的編輯,請不要未經查證就隨意認為是偽造。此外,這些條目內容當初是本人寫在網路上,並不是專門為了維基所寫,十多年前剛入門維基也不懂書寫規則,因此的確寫法上需要修改,但礙於本人過往繁忙無暇改過,我會再抽空針對符合維基的書寫方式一個個修改--Gdx9900x3(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4:13 (UTC)
- @Gdx9900x3:您看一下知乎原貼的質疑理由[2]--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4:17 (UTC)
- 已看了,我已交代書寫風格的問題,當初只是先寫好流傳在網路上(當年關於這些人物傳記在相關歷史討論網站上都是偏向軍記物敘述寫法),後來有了維基才順帶創建條目貼了過來,因此並不是專為維基所編寫,難免書寫風格會有不符合的情況,但過往一直沒時間修改,未來會針對這個問題再一個個編寫過。
- 至於日本那邊沒有條目,單純是沒人去創建,我中文這邊還是有原文鄉土資料作為依據來進行編輯,千萬不要未經查證就認為是偽造。--Gdx9900x3(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4:26 (UTC)
- 如有需要,我甚至可以提供引用文獻資料的書本照片證明,不過如果要一一應對內容拍攝書本內文,工作量實在太大,一時之間是無法達成,請勿為難。--Gdx9900x3(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4:45 (UTC)
- 關於內容有被認為浮誇的問題,其實引用的資料日文直翻差不多語氣就是那般,當年本人沒考慮太多,照實直翻而已。--Gdx9900x3(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5:48 (UTC)
- 其實就是把條目按照維基格式整理一下就可以了。近幾年維基對條目来源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如果在文章段落裏沒有表明來源的話,很容易會被誤會是原創研究或者是僞造,尤其在現在這個大家都比較敏感的時候。--ilus(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6:29 (UTC)
- 不好意思,當初創建條目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縱使這些年來知道格式或文筆風格不合維基要求,但真的沒有什麼時間再進行整理和編寫。
- 這次這件事好像弄得有點嚴重,我盡可能有時間就進行整理修改,但畢竟條目甚多,少說也得半年以上時間,還請多多見諒、包涵。
- 至於有些段落要求表明來源這方面,當然是盡可能去附上,然而當中有些人物個人列傳其實就是書本資料當中一頁的一段落數百字,在編寫條目的一些段落上如果重覆註明同一本書同一頁貌似太過多餘,有些還是直接在條目底部註明一次引用書籍名稱跟頁數我想應該可以被接受的吧?--Gdx9900x3(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6:51 (UTC)
- 然而有些條目其實本人早已經付上資料來源或外部連結可供查證,此次還是被認為疑似偽造,實令人啞口無言。
- 另外對於一些引用的文獻資料被認為是不可靠來源也非常令人不解,那些資料實實在在存在著,到底哪裡不可靠?--Gdx9900x3(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6:58 (UTC)
- 受到折毛事件影響導致,提刪人已撤回了刪除提報。--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7:03 (UTC)
- 其實就是把條目按照維基格式整理一下就可以了。近幾年維基對條目来源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如果在文章段落裏沒有表明來源的話,很容易會被誤會是原創研究或者是僞造,尤其在現在這個大家都比較敏感的時候。--ilus(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6:29 (UTC)
- @Gdx9900x3:您看一下知乎原貼的質疑理由[2]--中文維基百科20021024(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4:17 (UTC)
- 繼BBC指導維基百科修改全球變暖相關內容,現在到知乎指導維基百科修改內容了嗎。
- 知乎那邊不知折毛用戶建立於2019年,都能傳為「花了六年编写」,編輯數量能傳為條目數量。外行人雲裡霧裡,不要聽風就是雨。還是跟本地規則,去審視內容吧。--Nostalgiacn(留言) 2022年6月18日 (六) 04:16 (UTC)
-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