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条目探讨
互助客棧:消息(发表) · 方针(发表) · 技术(发表) · 求助(发表) · 条目探讨 · 其他(发表) | 知识问答 |
![]() |
發表前請先搜索存档,參考舊討論中的内容可節省您的時間。 |
![]() 存檔 |
---|
2010年
10
11
12 月 |
- [人事] learningis1st自薦為管理員,歡迎參與討論和投票。
- [討論] 其他區正討論IRC載入外部網頁的問題。
- [公告] 車輪戰方針修訂及修改回退不過三原則已經通過。
- [公告] 命名常規(人名)修訂、機械人方針修訂、誹謗修訂及文明方針修訂已經進入公示階段,若有新意見請盡快提出。
- [討論] 技術區正討論是否啟用zh-my參數。
- [討論] 方針區正討論關於條目命名常規與重定向方針的問題、檔案移動員與檔案名稱、封禁方針修訂、修订删除方针、將WP:NTRANSPORT納入指引及是否应设立仲裁委员会。
- [獎勵] 現有2名用户獲提名维基奖励,欢迎投票。
- [公告] 现有503个页面需维基化,3个条目需清理,15个移动请求正在讨论。
# | 話題 | 發言 | 參與 | 最新發言 | 最後更新(UTC+8) |
---|---|---|---|---|---|
1 | 貴為FA的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 | 304 | 14 | Sanmosa | 2018-04-24 15:56 |
2 | 關於風季條目的「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氣旋」章節 | 81 | 5 | Sanmosa | 2018-04-24 16:05 |
3 | 熱帶氣旋條目標題格式 | 46 | 6 | Sanmosa | 2018-04-24 16:08 |
4 | 伊利莎伯綫 | 39 | 8 | SElephant | 2018-04-16 16:44 |
5 | 外文缩写的翻译问题——AVUS赛道 | 8 | 5 | Cdip150 | 2018-04-17 21:02 |
6 |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太長 | 28 | 4 | 118.143.147.130 | 2018-04-20 21:58 |
7 | 如何处理有些用户坚持reflist不分栏的问题? | 16 | 11 | 源環 | 2018-04-17 19:30 |
8 | Category:任期未滿的地方首長 | 9 | 5 | Mattc123456c | 2018-04-23 03:03 |
9 | 在互助客栈/条目探讨超過100次發言的議題可否另開討論頁 | 7 | 7 | AINH | 2018-04-21 15:33 |
10 | 艺人模板 | 2 | 2 | 源環 | 2018-04-17 19:14 |
11 | 關於候選人的選舉結果表格 | 6 | 3 | Irycatewi | 2018-04-16 13:12 |
12 | 李白墓考證,需cnki | 9 | 5 | Leiem | 2018-04-18 21:46 |
13 | 駐臺灣外交機構列表 | 23 | 5 | Tp0910 | 2018-04-16 06:06 |
14 | 百閱疑似廣告 | 2 | 1 | Luke sidewalker | 2018-04-15 20:10 |
15 | 中國行政區劃 | 7 | 4 | WQL | 2018-04-22 20:20 |
16 | 合併條目 | 2 | 2 | 哈哈常笑 | 2018-04-17 16:03 |
17 | Template:台灣行政區劃單位 | 1 | 1 | 克勞棣 | 2018-04-16 13:54 |
18 | 港劇收視率 | 4 | 2 | 哈哈常笑 | 2018-04-24 15:54 |
19 | 分享自制维基百科标志 | 1 | 1 | Great Brightstar | 2018-04-17 01:47 |
20 | 有人持續濫用deltalk模板 | 8 | 4 | MCC214 | 2018-04-24 15:54 |
21 | 有關某一/數個缺乏關注度的小巴/巴士路綫條目應併入何處的問題 | 6 | 4 | MCC214 | 2018-04-21 19:10 |
22 | 关于Microstate和Micronation的对应中文译名的疑问 | 3 | 2 | ChiuHsiao1221 | 2018-04-21 19:24 |
23 | 關於某用戶論述 | 57 | 12 | MCC214 | 2018-04-23 14:29 |
24 | 楠葉宏三 | 8 | 5 | 天藍雪球 | 2018-04-22 14:31 |
25 | 交通條目問題 | 8 | 3 | AT | 2018-04-22 01:42 |
26 | 條目王者榮耀整理問題 | 2 | 2 | Kerolf666 | 2018-04-22 19:20 |
27 | Wikipedia:用戶框/教育程度页面太长 | 4 | 4 | Sanmosa | 2018-04-22 15:45 |
28 | 收緊鄉鎮條目收錄標準 | 21 | 13 | Justincheng12345 | 2018-04-24 18:55 |
29 | 再議X國人列表問題 | 1 | 1 | Wong128hk | 2018-04-23 12:29 |
30 | 頁面要存查嗎? | 3 | 3 | Suaveness | 2018-04-23 19:09 |
31 | 翻譯問題 | 4 | 4 | 風鳴 | 2018-04-23 21:58 |
32 | 更名提議 | 4 | 4 | Leiem | 2018-04-24 13:01 |
33 | 條目內引用某Youtube連結之問題 | 1 | 1 | 源環 | 2018-04-24 19:04 |
更新圖例 |
---|
最近1小時內 |
最近1日內 |
一週內 |
一個月內 |
逾一個月 |
目录
- 1 貴為FA的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
- 2 關於風季條目的「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氣旋」章節
- 3 熱帶氣旋條目標題格式
- 4 伊利莎伯綫
- 5 外文缩写的翻译问题——AVUS赛道
- 6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太長
- 7 如何处理有些用户坚持reflist不分栏的问题?
- 8 Category:任期未滿的地方首長
- 9 在互助客栈/条目探讨超過100次發言的議題可否另開討論頁
- 10 艺人模板
- 11 關於候選人的選舉結果表格
- 12 李白墓考證,需cnki
- 13 駐臺灣外交機構列表
- 14 百閱疑似廣告
- 15 中國行政區劃
- 16 合併條目
- 17 Template:台灣行政區劃單位
- 18 港劇收視率
- 19 分享自制维基百科标志
- 20 有人持續濫用deltalk模板
- 21 有關某一/數個缺乏關注度的小巴/巴士路綫條目應併入何處的問題
- 22 关于Microstate和Micronation的对应中文译名的疑问
- 23 關於某用戶論述
- 24 楠葉宏三
- 25 交通條目問題
- 26 條目王者榮耀整理問題
- 27 Wikipedia:用戶框/教育程度页面太长
- 28 收緊鄉鎮條目收錄標準
- 29 再議X國人列表問題
- 30 頁面要存查嗎?
- 31 翻譯問題
- 32 更名提議
- 33 條目內引用某Youtube連結之問題
貴為FA的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编辑]
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為一個FA,本人打算完善FA,卻獲告知「請說明其他風暴條目的格式有甚麼好處值得本條目跟隨」,這代表FA要原封不動了吧。
譲不讓完善FA取決於社群共識,所以還是有請user:Karta0800900、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Michael Chan、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yphoon Destroyer、user:A2569875、user:Tenbeens、user:AT、user:Wong128hk、user:維多利亞-伊恩、user:3ATENU、user:Theodore Xu等用戶,若對此有其他建議,煩請諸位提供意見,亦歡迎其他用戶參與此討論,謝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0:50 (UTC)
- 各文相异,为什么一定要跟隨其他条目的格式呢?--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10:55 (UTC)
- 对,FA就是有他的独特之处。--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11:01 (UTC)
- 另外,请勿不停提及众多的用户,拜托,没有意见才提及(ping),这个已经是众多用户监视的页面,否则列入黑名单。--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11:01 (UTC)
- 例如有紅鏈,字眼不妥當(加羅林群島附近的季候風槽催生出一股熱帶擾動)(季候風槽在馬紹爾群島附近催生出一股熱帶低氣壓)(南海有環流形成,其南部還關聯有對流)(季候風槽中催生出一股規模很小的熱帶低氣壓)(帛琉西北方向的對流區出現增長,半伴隨有微弱環流。中等強度的風切變令雷暴四下分散,但系統還是逐漸組織起來)(對流和外流都有增長)(這天接下來的行進路徑在琉球群島和北馬利安納群島之間形成大型環路)(環流周圍有深層對流和外流持續存在)等,Milenyo在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热带风暴黄蜂(米伦约)中是(0214)卻没寫[1],和没有國際官方英文名。--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1:07 (UTC)
一篇典範條目展現出我們最好的作品,並以專業的寫作標準和介紹且大致附有可靠來源可供查證。除了滿足所有維基百科條目的內容方針,它具有以下特徵:
- 它是—
- 編寫良好:它的行文具有吸引力和專業水準;
- 全面:它沒有忽略主要事實或細節,並將主題置於內文中;
- 考證充足:針對相關文獻進行全面而有代表性的調查。聲稱可以由高質量的可靠來源進行驗證,並在適當的情況下得到內文引用的支持;
- 中立:它公正地展現觀點,沒有偏頗;
- 穩定:它不受正在進行的編輯戰影響,除了回應典範條目評選外,其內容每天都沒有明顯的變化。
- 它遵循格式手冊,包括提供—
- 序言:一個簡明的序言章節總結了主題,並為讀者準備了後續部分的細節;
- 合適的結構:一個實質但不是蓋過一切的分級章節標題系統;
- 引用一致:在標準1c要求下,使用腳註進行內文格式的內文引 (<ref>Smith 2007, p. 1.</ref>)或哈佛參考(Smith 2007, p. 1)—請參閱有關格式參考的建議的列明來源。不需要使用引文模板。
- 媒體。它在適當情況下有圖像和其他媒體,簡潔的題注和可接受的版權狀況。圖像遵循文件使用方針。非自由圖像或媒體必須符合包含非自由內容的標準,並附上相應的標籤。
- 長度。它始終聚焦於主題,而不會深入不必要的細節,並使用摘要格式。
你們認為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符合了FA標準那一/幾條甚至全部,或是沒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7日 (六) 11:37 (UTC)
- 重审讨论说明了一切。个人来说,广义上,符合全部标准。狭义上,不完全符合。--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1月27日 (六) 12:07 (UTC)
- 條目所有權問題(任何人對條目都沒有所有權),方針寫得很明白了,個人覺得沒有在這裏討論的必要。-- ρ α ν ζ ε υ!·Ϟ Ϡ 2018年1月28日 (日) 14:10 (UTC)
- 閣下在編輯該條目前應詳細閱讀維基百科各項規則,同時應確實瞭解WP:GA及WP:FA相關要件,敝人在詳細閱讀該條目後合理懷疑閣下並不承認相關投票結果及相關討論,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敝人認為閣下應與相關編輯用戶達成共識後再行編輯以避免發生編輯衝突為佳。--🍫|留҉言҉ 2018年1月28日 (日) 15:53 (UTC)
- 如果这个条目没有达到FA标准,当时参与FA评审的用户不会投出支持票,上述问题不存在。中二少年西奥多 批判 2018年1月29日 (一) 05:04 (UTC)
- @Michael Chan、卡達、Theodore Xu:其實就這個FA來看,本人只能認為此為低至中等的FA,此FA本身都有翻譯腔(如本人以上所寫),語句不當(如本人以上所寫),並且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的問題未解決,就貿然通過FA重審,本人認為通過FA重審,則變相承認菲律賓非官方華語釋名的問題没有爭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5:10 (UTC)
- MCC214君:在中文維基百科在非首段位置寫英文名本身就應該非常小心,除非英文名的重要度很高,否則是不應該在條目使用的(首段除外)。撫心自問,有中文媒體會用在提及天鴿時在旁邊括上Hato的麼?非官方譯名本身就受到《原创研究方針》支持「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且如果有爭議,由可靠來源發表的譯名優先使用,其次先到先得。如果想挑戰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首先要挑戰前述方針。--M.Chan 2018年1月29日 (一) 05:38 (UTC)
- 英文名為官方譯名,你這樣説即是否定英文名為官方譯名的公信力,使該條目的公信力下降,並且間接承認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的問題没有爭議!@Michael Chan:--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6:47 (UTC)
- MCC214君:英文原名的公信力當然沒有問題,然而在中文圈子重要度較低。本人重申,菲律賓非官方華語釋名為《原創研究方針》所容許,閣下認為一篇連方針都不遵守的條目能夠成為FA?典範條目標準之一為「它沒有忽略主要事實或細節」,閣下認為忽略了菲律賓非官方華語釋名算不算是忽略了細節?--M.Chan 2018年1月29日 (一) 07:56 (UTC)
- 維基百科條目並不依據中文媒體對颱風的說法,否則維基百科只會淪為新聞報道。--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7:58 (UTC)
- 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是有爭議,而非没有爭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8:00 (UTC)
- (~)補充:而且英文原名是包含意義的。--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8:01 (UTC)
- MCC214君:既然符合方針,你說甚麼也是徒勞。除非閣下提議修改方針。--M.Chan 2018年1月29日 (一) 08:04 (UTC)
- 中文圈子會在提及天鴿時在旁邊括上Hato的!--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8:07 (UTC)
- 沒有見過這樣做的,如你所說,那麼每個段落都可以標註英文,到時這裹就變英文維基了。--M.Chan 2018年1月29日 (一) 08:11 (UTC)
- 中文維基都可以有英文來源,為何每個段落就不可以標註英文?難道中文維基有英文來源就變英文維基了嗎?--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29日 (一) 09:20 (UTC)
- (*)提醒M.Chan君,我建議閣下可以邀請MCC214君前往熱帶氣旋專題的討論頁就菲律賓的華語名稱進行討論,先前天秤君在Talk: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典範條目重審有提出條目命名要素優先次序如下:
- 國際名稱(1999年以前則為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如颱風納莉 (2001年)。
- 菲律賓熱帶氣旋名稱,如熱帶低氣壓威爾瑪 (2013年)。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正式編號,如熱帶低氣壓WP012016。
- 具其他機構編號或其他慣用稱呼者,如熱帶低氣壓618、丁丑風災。
- 無特殊稱呼者,則以「公元年份+月份+侵襲處+热带低压」稱之,如2009年9月越南热带低压。
另外,我必須(~)補充關於菲律賓華語譯名的部分,PAGASA的華語譯名屬非官方譯名,如果有更進一步有官方所認可的華語譯名會更加理想。雖然華語譯名具有關注度問題,但這個名稱的本身就受到《原創研究方針》支持「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且如果有爭議,由可靠來源發表的譯名優先使用,其次先到先得。--🍫|留҉言҉ 2018年1月29日 (一) 09:26 (UTC)
- 本人認為應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始終強塞一個非官方譯名是沒有意思的,明明官方就没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1月30日 (二) 06:34 (UTC)
- 可不可以別再ping人了!還有一直以「官方無譯名」作為藉口,在下看來6+的所有颶風條目都該被提出撤銷FA和GA。先前閣下說只管太平洋颱風條目,那或許只是藉口要逃避,其他氣象優典條目都有使用非官方譯名的事實吧。--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1月30日 (二) 10:50 (UTC)
- 什麼叫"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Temp3600(留言) 2018年1月30日 (二) 13:09 (UTC)
- 本人認為應在西北太平洋太平洋颱風季上忽略所有原創研究方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7:31 (UTC)
- 當年的FA評審的用戶只是認為劉嘉改了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之後「譯自英語特色條目,來源充足,可供查證,內容全面/充足/豐富,語句順暢,參考資料足以支撐全文,段落大致上都有注腳,寫的不錯」才評選成為FA的,而非格式没有問題和應該有紅鏈甚至翻譯腔,再者基於先到先得原則,劉嘉改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之前的格式的確為強度+颱風譯名(英文官方譯名)[2],而颱風季只有一個FA條目「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相反颶風季有22個FA條目。(見[3])--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7:29 (UTC)
- @MCC214:我與Aotfs2013君的立場相同,不喜歡將維基百科的貢獻視為是一個量化的評比。同時我必須強調,維基百科的條目的評選從來不會要求條目按照編輯的慣例進行提名,而是必須要符合維基百科的編輯守則。否則,許多採用颶風模板的颱風條目(如:颶風奇羅)豈不是都要重新被檢視?若回顧當初的評選,格式若有問題早已被提出,不會等到現在重審過後仍未被提出。經過首次候選到二次重審這段期間也歷經了不同的評選人,符合公開、透明、民主的原則,不知道閣下的問題是從何而生?--🍫|留҉言҉ 2018年2月1日 (四) 07:48 (UTC)
- 分條目標題包含有爭議的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8:15 (UTC)
- 請在援引《忽略所有規則方针》時解釋如何改進維基百科。如果閣下認為《原創研究方針》有所錯誤,應提案修訂。--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08:39 (UTC)
- 你知道為何TD君會移除有爭議的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4][5]?Weather Synchronize為何在Wikipedia_talk:热带气旋专题#有關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條目名稱的若干建議説「雖則以PAGASA命名作為條目名稱是有先例,但PAGASA命名只限菲律賓使用,且不會有官方的中文翻譯,小弟不認為PAGASA命名比JTWC編號理想。熱帶低氣壓南度 (2017年)就是這個情況,我不知「南度」是誰給的譯名,內文甚至沒有PAGASA命名該熱帶低氣壓為「Nando」的來源,以「南度」為命名是無法服眾。小弟建議把JTWC編號的比重移至PAGASA命名之上,最少氣象愛好者都知道是甚麼,在討論區/Facebook專頁上大多亦樂意用此編號作識別。至於通用和正式編號,考慮到一般討論都以通用編號為準,而正式編號亦要到出了Best Track才確認,小弟的提議是先以通用編號及年份作命名(必須和使用國際命名的做法一致,包括年份,否則會被以無獨特性為由提刪),到出了Best Track時才轉用正式編號,例如先開「熱帶低氣壓01W (2016年)」,後再重新命名為「熱帶低氣壓WP012016」。......」--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09:00 (UTC)
- 然而天秤君卻說「問題是JTWC編號無媒體使用之,PAGASA名稱則有(菲律賓媒體會使用),若媒體與氣象機構相較,後者顯然更親近於大眾,所以反而是PAGASA名稱會更通俗一些,JTWC編號亦僅研究氣象的人或是氣象迷才看得懂,而非閣下所謂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甚麼」,會閱讀條目的人又不是只有氣象迷或研究氣象的人。還有個人認為應該訂立一套標準,免得後續出現編輯戰,不能因為2013年熱帶低氣壓威爾瑪是過去的條目而不改,放在那兒總有一天,還是會有人特意去改成「熱帶低氣壓WP302013」或「熱帶低氣壓30W (2013年)」而引發爭議。」--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09:03 (UTC)
- 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是有爭議,而非没有爭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01 (UTC)
- 不停重複這句是沒用的。除非《原創研究方針》相關段落消失。--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04 (UTC)
- 想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的爭議消失,除非你說服了我,TD和Weather Synchronize。--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07 (UTC)
- 就算說服不了你們,因為你們的理據是違反了方針,所以都沒用。--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15 (UTC)
- 如上「除非你說服了我,TD和Weather Synchronize」,否則繼續就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忽略所有規則方针》,因為不見共識。--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20 (UTC)
- 這解釋這樣如何改善維基百科。--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22 (UTC)
- 根據Wikipedia:非原创研究#翻译,「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如果自行翻譯的版本受到了質疑,眾編者就應協力改善,以達成眾人都能接受的版本。在遵守版權限制的前提下,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和根據Wikipedia:命名常规#命名冲突:
- 根据之前的社群投票共识:
- 如果:
- 发生由于现有的命名原则不足造成的移动战;
- 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
- 则:
- 使用條目符合命名方針的最初使用名稱(即將條目名稱恢復為爭議發生或移動戰之前的狀況);
- 在共识產生之前,作為該條目的名稱。
- 如果:
- 根据讨论达成的共识:
- 如果:
- 命名中,在可靠来源没有中文译名,或可靠来源的中文译名均不符合命名方针时,可以根据工具书或其他可靠来源译出中文译名。当循此方式译出的中文译名造成移动战,且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时;
- 则:
- 使用条目符合命名方针的原文名称;
- 在共识产生之前,作为该条目的名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31 (UTC)
- 如果:
- 另外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最早使用且符合方針的名稱是強度+颱風譯名(英文官方譯名)。--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34 (UTC)
- 這是格式爭議,不是翻名爭議。--M.Chan 2018年2月1日 (四) 10:39 (UTC)
- 天秤君說「關於「原創譯名」使用與否的討論,亦可參閱此討論串。」(見[6]),實指Wikipedia:非原创研究#翻译和Wikipedia:命名常规#命名冲突。--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0:59 (UTC)
- 煩請閣下改善簽名格式、勿濫用粗體字強調,還有閱讀排版也都被閣下弄亂了,這討論串簡直是視覺上的浩劫!首先,格式和譯名是兩碼子事。前者無任何規則指出,加上方才卡達君明言「從來不會要求條目按照編輯的慣例」,當然不能成為所謂該條目「品質差」的藉口,「主觀認知上的不習慣」又何時成了妨礙條目品質進步的理由?至於後者則有《非原创研究.翻譯》、《命名常規》等規則作援引,原則上閣下應該針對這兩者的內容提議修正,而非公然挑戰、遊戲規則,不斷跳針主觀認知對於爭議解決可是一點幫助都沒有。還有閣下另提及有關Weather Synchronize君(以下簡稱WS)及Typhoon Destroyer君(以下簡稱TD)的言論與舉動,TD君是因為該譯名不符合編輯慣例而作出之,而WS明明就是針對PAGASA名稱僅限於菲律賓使用、中文氣象圈鮮少使用、無官方譯名等理由進行批判,希望使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編號來稱呼,根本不是因為「非官方譯名」本身有爭議,閣下很明顯是在偷換概念!--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日 (四) 11:23 (UTC)
- 如你所說以後格式就會是颱風蘇迪羅(蘇迪勒)(漢娜)了吧(超強颱風蘇迪羅 (2015年))。--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日 (四) 11:40 (UTC)
- 閣下會引用他人言論卻不懂得照字面上理解言下之意也罷,但不該選擇性忽視薇子曾在重審提名中所言「條目命名要素的優先次序」!--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日 (四) 11:53 (UTC)
- 如果叫他們將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格式更換至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格式,本人相信他們不會支持此更換。--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日 (五) 06:04 (UTC)
- 簡而言之,英文名不應出現在中文維基百科的標題上,如果可以的話,以後寫「發展過程」就變成「發展過程(Meteorological history)」了。--M.Chan 2018年2月2日 (五) 06:48 (UTC)
- 如果叫他們將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至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除外)的格式更換至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格式,幾可肯定會發生編輯戰,到時就會因全保護而無法編輯!--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3日 (六) 09:33 (UTC)
- 閣下又知道這樣改會有編輯戰了?還是這場編輯戰將由閣下發起?--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3日 (六) 11:59 (UTC)
- (*)提醒@MCC214::在討論相關條目編輯手段時,請不要預設「肯定會發生編輯戰」的既定立場,這樣的說法是無助於討論,在座的編輯都在等待您回應所有的問題,而不是就方針、規則等內容擴大解釋與迴避問題,這樣子是無助於所有問題的討論,也不會有任何的結果。同時,我在此必須提醒閣下,任何的討論都必須遵照維基百科的規則進行,請不要假定其他編輯的立場或是表示其他編輯與閣下同一陣線,這些都無助於閣下討論的立場,亦有可能違反善意推定原則。在此,我必須重申過去Tenbeens君所言:「閣下應對重審討論進行動態追蹤,並合理解讀討論內容,而非對相關討論內容置之不理或誤解。還有,不是自己覺得這格式和其他條目不統一,而以不合自己的胃口為由來提刪,並強迫大家對此條目討論出共識。事實是,在該次重審討論中亦無產生任何共識。」--🍫|留҉言҉ 2018年2月3日 (六) 12:14 (UTC)
- (:)回應@Tenbeens:請不要跟著闖紅燈閣下所指「這場編輯戰將由閣下發起?」嚴重違反善意推定原則,請閣下發表言論應更加謹慎,應就事論事而非針對特定維基人以偏概全。--🍫|주인공~✿ 2018年2月18日 (日) 07:18 (UTC)
- 閣下又知道這樣改會有編輯戰了?還是這場編輯戰將由閣下發起?--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3日 (六) 11:59 (UTC)
- 根據小弟長時間的參考和推斷之後,將發表其個人的言論和見解。小弟強烈譴責MCC214不負責任的言論,雖說我跟他的立場是一樣,並不代表我有跟他同一陣線的意思,小弟所有的編輯都是根據其他條目的參考而進行修改。反之,有人卻在背後打小報告/故意自行修改而造成不必要的摩擦。是誰我就不點名,自己心照吧。我說出來大家都不好過。--TD 2018年2月3日 (六) 13:36 (UTC)
- 本人只是根據推測說編輯戰有可能發生,並不是一定會發生,而且本人以「他們」作稱呼,而不是本人,我或閣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4日 (日) 03:58 (UTC)
- MCC214君:《命名常規方針》定曰:「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可供參考。既然條目名都不標註英文,章節標題也是同理。--M.Chan 2018年2月6日 (二) 06:53 (UTC)
- 等待TD君回應,本人不再補充。--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6日 (二) 07:32 (UTC)
- 「如果叫他們將2000年太平洋颱風季至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除外)的格式更換至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的格式,幾可肯定會發生編輯戰,到時就會因全保護而無法編輯!」,2月3日所説的一語中的,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已被半保護,現時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編輯戰仍在進行,Tenbeens和卡達,一早本人已預知會發生編輯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5日 (四) 07:53 (UTC)
- (!)抗议: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請閣下不要預設本人之立場!只要在社群間達成共識的事情,本人是會遵照社群共識進行編輯,請閣下不要隨意預測我的立場。天秤君同樣會是依照和平、理性的方式尋求社群共識,而不是透過大量的辯解要求所有編輯達成自身的利益或共識!--夫怦R주인공~✿ 2018年2月18日 (日) 03:08 (UTC)
- 忘了自己說過什麼,還說大家誤解閣下語意?「幾可肯定會發生編輯戰」和「不是一定會發生」兩種說法是否有所出入?回歸正題,之所以出現此次編輯戰,乃因共識仍未產生所致,大家都很努力集結出共識,縱然規則可以忽視,但共識必須是諸位編者有目共睹,望閣下理解。--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8日 (日) 07:16 (UTC)
- (?)疑問: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B dash、user:CHING WAI KONG、user:Typhoon Destroyer、user:維多利亞-伊恩、user:3ATENU、user:Typhoon Hato,其他人呢?--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15日 (四) 07:58 (UTC)
- (:)回應:為什麼不使用以下方法?
熱帶氣旋中文名稱 (熱帶氣旋英文名稱) PAGASA: PAGASA英文名稱 (PAGASA中文名稱) 這樣應該可以解決問題?--TY.Hato2018年2月16日 (五) 05:13 (UTC)
- Typhoon Hato君:因為這樣完全違反方針。《命名常規方針》規定了:「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如果這樣的格式可以的話那麼以後就會出現了「颱風季預測(Seasonal forecast)」、「香港(Hong Kong)」,可能日文,法文都爭着列出了。--M.Chan 2018年2月17日 (六) 07:24 (UTC)
- (:)回應:其實你能不能斷章取義?M.Chan因為《命名常規方針》表示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但該氣象局在菲律賓,並該地人民使用英語和菲律賓語,而中文翻譯只在華人區使用,所以英語比中文翻譯更加常用,因此希望你能不能從多方面思考--TY.Hato2018年2月17日 (六) 15:13 (UTC)
- 「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這句是在為條目命名提供限制,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這句則在限制條目內文。況且如果閣下說的成立,那麼颱風天鴿就真的要移動到Typhoon Hato了。--M.Chan 2018年2月17日 (六) 16:25 (UTC)
- (:)回應:《命名常規方針》表示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大部分熱帶氣旋條目的命名都有加外文原文在條目的首行,卻你是否跟從英文版的例子進行修改,而出現這個名稱翻譯問題M.Chan?--TY.Hato2018年2月18日 (日) 0:33 (UTC)
- 所以附在條目的首行就夠了,無必要附在章節上。而且首篇太平洋颱風季條目本來就是這樣子的。--M.Chan 2018年2月18日 (日) 02:38 (UTC)
- 要是大部份颶風季條目又該怎麼辦?也要如此辦理?--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8年2月18日 (日) 07:16 (UTC)
- 颱風季只有一篇是FA。--MCC214強烈要求維基百科條目品質優先於數量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1日 (三) 10:03 (UTC)
- 個人認為颱風季條目應與颶風季條目分開來看,再者命名常規已強調「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英文官方譯名原自菲律賓,而菲律賓人民普遍使用英語和菲律賓語,而中文翻譯只在華人區使用,此符合命名常規當中「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的原則。--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6日 (一) 08:08 (UTC)
- @MCC214:錯。「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這樣曲解方針完全是Point的行為。--M.Chan 2018年2月26日 (一) 08:33 (UTC)
- 那中文譯名呢?符合關注度嗎?--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2月26日 (一) 08:57 (UTC)
- 建議將現行格式改為「熱帶氣旋中文名稱(菲律賓華語譯名)」,由於反對方理據消失,公示七日。--M.Chan 2018年3月2日 (五) 05:34 (UTC)
- (菲律賓華語譯名)不符關注度!--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日 (五) 05:38 (UTC)
- @MCC214:《關注度指引》表明不限制條目內容!--M.Chan 2018年3月2日 (五) 05:41 (UTC)
- 此公示有極大爭議,即使此通過本人和Typhoon Destroyer亦不會承認(Typhoon Hato有可能不會承認)!--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日 (五) 08:04 (UTC)
分段A[编辑]
基於名從主人,以及現時看似無共識,再不用WP:SNOW就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戰了[開玩笑的]。使用菲律賓華語譯名之提案无共识,故仍應避免使用或提及。另:@MCC214、Michael Chan:該是时候提议设立《公信力方針》了[可能不是開玩笑的]。— 卍・〇・卐 2018年3月4日 (日) 14:00 (UTC)
- Sanmosa君,注意名從主人原則僅限於中文,否則英國條目要用英文命名,法國條目要用法文命名。--M.Chan 2018年3月4日 (日) 14:16 (UTC)
- @Michael Chan:請勿
過份狹隘解釋扭曲《名從主人》。— 卍・〇・卐 2018年3月4日 (日) 14:27 (UTC)- 然而的而且確白紙黑字,明文規定了,又如何算是過份狹隘?--M.Chan 2018年3月4日 (日) 14:31 (UTC)
- @Michael Chan:《名從主人》有言:
- @Michael Chan:請勿
“ |
如果一個條目所描述的主體事物,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裡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 |
” |
既然菲律賓華語譯名不是官方译名,則不應採用。至於你所爭论之点(菲律賓華語译名比英语更應優先採用),个人看過一份菲律賓華語報章(菲律賓商報),未見有採用菲律賓華語为译名者。— 卍・〇・卐 2018年3月4日 (日) 23:43 (UTC)
- 「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裡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並不代表沒有官方中文資料的時候可以使用英文名稱,事實上《原創研究方針》規定了「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02:53 (UTC)
- @Michael Chan:「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裡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並不代表沒有官方中文資料的時候不可以使用英文名稱,事實上《原創研究方針》規定了「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並无表明必須。—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08:32 (UTC)
- 同意,可以不等同必須,「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不等於「維基百科編者必須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5日 (一) 08:38 (UTC)
- 「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但如果自行翻譯的版本受到了質疑,眾編者就應協力改善,以達成眾人都能接受的版本。在遵守版權限制的前提下,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現在有人已證明菲律賓華語譯名不太有可靠來源支持,何來「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和「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之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5日 (一) 08:43 (UTC)
- 据《命名常規》:
“ | 儘量使用人、物或事項的最常見的名稱,但是不要和其他的人或物的名稱混淆。如果存在同名事物,可以使用消歧義頁面。 | ” |
在存在官方中文译名,並已作为条目名称时,在阐釋一事物时,當英文本名比中文译名更能有效阐釋该事物时,应當採用英文本名,而非不可供查证的中文译名。另外,請@Michael Chan君不要因過分固執於方針而忽略人類常規。沒有人会知道你是指那个「阿加頓」或「必行(Bising)」(你查了也不知道是哪个),但正常人一查「Hato」就知那是「天鸽」。—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08:48 (UTC)
- 劣質條目的存在,或許還可以接受;但把優質條目劣質化,則絕不可接受!—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08:55 (UTC)
- @Michael Chan:
在菲律賓,竟然只有菲律賓世界日報使用?真神奇!在菲律賓也幾乎沒人用的名,在台灣用,不算是例子(我也提過《菲律賓商報》的)。另外,请勿扭曲本人原意:「可以不等同必須」並非指整個條目通篇外文都沒有問題(絕對性),而是指间中使用外文並沒有問題(相對性),否則我也不会在WP: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8/03/05#Kwu Tung North表達了「应移入英文維基」的意見了(如果英文維基已經有該英文條目的話,我早就投刪除票了)。—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09:59 (UTC) - 請以中文為準。至少在中文媒體阿加頓比Agaton更常用。Agaton甚至沒有中文媒體使用。--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0:27 (UTC)
- @Michael Chan:未見在中文媒體「阿加頓」比Agaton更常用。兩者一樣形蹟罕至。—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0:32 (UTC)
- 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就有一些。那麼也請你舉出一些中文媒體便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的例子。--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0:36 (UTC)
- @Michael Chan:你又誤解我的意思了,我不是指中文媒體会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而是中文媒體既不会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亦不会用菲律賓華语译名稱呼。还有,你提及了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请直接提及该(等)來源。你真的要我舉出一些中文媒體便用菲律賓英文名稱呼的例子的话,那我就惟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台灣自由時報也有括著「Agaton」。—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11 (UTC)
- @Michael Chan:这……基礎未免不太穩了。—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3:52 (UTC)
- 事實上菲律賓華語譯名符合《原創研究方針》和《命名常規方針》。--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4:24 (UTC)
- 建議在太平洋颱風季條目上WP:IAR《原創研究方針》和《命名常規方針》,如Sanmosa所說,「阿加頓」和Agaton均非常用,但(菲律賓華語譯名)不符關注度是事實,Michael Chan,你試用来源搜索: "阿加頓"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图片;知网工具书和来源搜索: "Agaton"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图片;知网工具书找一找,如以中文優先,那以後就會有亞加頓,亞嘉頓,阿嘉頓(Agaton),巴施洋,巴施揚,巴施楊,巴斯洋,巴斯楊(Basyang),甚麼都可以。--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6日 (二) 07:58 (UTC)
- 菲律賓華語譯名本身只是胡亂譯出來的,没有認受性和公信力。--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6日 (二) 08:06 (UTC)
- 要忽略也要有個理由,中文維基百科上沒有認受性和公信力。不斷重複自己的觀點是沒用的。--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09:12 (UTC)
分段B[编辑]
- @Typhoon Hato、MCC214、Sanmosa:請提出有被反對理據。--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2:49 (UTC)
- @Michael Chan:在上面,不再重提。—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00 (UTC)
- @Sanmosa:所以「這……基礎未免不太穩了。」算是一個很好的反對理據嗎?「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已經說得很清潔,現時無辨法證明「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反而有來源證明「中文翻譯比原文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再加上沒有理據可以導致例外。--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07 (UTC)
- @Michael Chan:例外理據:名称欠关注度。—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19 (UTC)
- @MCC214、Sanmosa:《關注度指引》首段指出了「在維基百科中,關注度決定了一個主題是否有編寫獨立條目介紹的必要。條目的主題應當證明為受關注和值得注意的,否則便不應單獨稱為一個條目。」、「關注度指引只是大致規定了適宜為什麼樣的主題創立專門論述它的條目,它們沒有直接限制條目的內容。」故此這個例外理據也是不存在的。--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24 (UTC)
- @Michael Chan:我看到你现在是有一种动机把非官方譯名先歸入內容,然後标题化。—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50 (UTC)
- 我沒有這樣說過。--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54 (UTC)
- @Michael Chan:你是有這樣的傾向(動機=傾向),不過沒有說出來而已。—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56 (UTC)
- 我沒有這樣說過。--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54 (UTC)
- @Michael Chan:《關注度指引》雖然有言「關注度指引只是大致規定了適宜為什麼樣的主題創立專門論述它的條目,它們沒有直接限制條目的內容」,但并不表示沒有間接限制條目的內容。—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4:21 (UTC)
- @Michael Chan:我看到你现在是有一种动机把非官方譯名先歸入內容,然後标题化。—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50 (UTC)
- @Michael Chan:在方針優先於指引的情況下,根據《命名方針》〈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非官方譯名並非熱帶气旋的常用名稱,故不应使用。—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46 (UTC)
- 只是不應該用在條目命稱而已,在條目提及沒問題吧?--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50 (UTC)
- @Michael Chan:我看到你现在是有一种动机把非官方譯名先歸入內容,然後标题化。怕你看不到,所以重複一次。—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54 (UTC)
- @MCC214、Sanmosa:《關注度指引》首段指出了「在維基百科中,關注度決定了一個主題是否有編寫獨立條目介紹的必要。條目的主題應當證明為受關注和值得注意的,否則便不應單獨稱為一個條目。」、「關注度指引只是大致規定了適宜為什麼樣的主題創立專門論述它的條目,它們沒有直接限制條目的內容。」故此這個例外理據也是不存在的。--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24 (UTC)
- @Michael Chan:例外理據:名称欠关注度。—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19 (UTC)
- @Sanmosa:所以「這……基礎未免不太穩了。」算是一個很好的反對理據嗎?「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已經說得很清潔,現時無辨法證明「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反而有來源證明「中文翻譯比原文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再加上沒有理據可以導致例外。--M.Chan 2018年3月6日 (二) 13:07 (UTC)
- @Michael Chan:在上面,不再重提。—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3:00 (UTC)
- @Michael Chan:聲明:本人是慎防引狼入室主義者,您的潛意識對我來説非常重要。— 卍・〇・卐 2018年3月6日 (二) 14:19 (UTC)
分段C1[编辑]
- @Typhoon Hato、MCC214、Sanmosa::如果不容許編者自譯,那麼1958年前的大部份太平洋颱風條目,以及2007年前的颶風、氣旋條目將改用英文命名,因為菲律賓名稱和很久以前的國際命稱同樣沒有官方名稱。--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8:15 (UTC)
- @Michael Chan:有国际名称的官方译名則已足夠,不见得一定要有非官方的菲律賓名称的华语译名。在有官方的国际名称的情況下,应经常使用该官方的国际名称的官方译名(如无官方名称則可自行翻译国际名称,而不是菲律賓名称)。—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8:44 (UTC)
- @Michael Chan:40年代二戰後的颱風英格瑞(香港稱「無名」)中「英格瑞」是官方译名,而英文名是美国官方给的,不见得要用英文。—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8:36 (UTC)
“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英语: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 | ” |
怎會不是官方?而且,菲律賓名称只有菲律賓使用,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有多於一個地方使用,可見歷史上多採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而不是菲律賓名称。請君切勿試圖篡改歷史:歷史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23 (UTC)
- @Michael Chan:另外,我從來不反對把菲律賓名称的原文名放在條目內容中。—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25 (UTC)
-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並無使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風暴名稱,而且世界氣象組織未曾指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故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和菲律賓名稱同樣為非官方。--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9:45 (UTC)
- @Michael Chan:我也提過了,菲律賓名称只有菲律賓使用,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有多於一個地方使用,可見歷史上多採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而不是菲律賓名称。—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52 (UTC)
- 我從來無否認此點。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有多於一個地方使用與世界氣象組織未曾指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沒有衝突。--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9:55 (UTC)
- @Michael Chan:我也提過了,菲律賓名称只有菲律賓使用,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有多於一個地方使用,可見歷史上多採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称,而不是菲律賓名称。—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52 (UTC)
- 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並無使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風暴名稱,而且世界氣象組織未曾指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故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名稱和菲律賓名稱同樣為非官方。--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9:45 (UTC)
- @Michael Chan:另外,我從來不反對把菲律賓名称的原文名放在條目內容中。—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09:25 (UTC)
- @Michael Chan:(?)疑問:為什麼一定要加菲律賓名称的中文譯名?加原文其實我並不反對。—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0:00 (UTC)
分段C2[编辑]
- @Michael Chan:於常規而言,菲律賓華語譯名並未被中文媒體广範採用。—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1:05 (UTC)
- @Sanmosa:的確很少,但根據MCC214君在上方提供的搜索連結,「阿加頓」尚有數項搜索結果,「Agaton」甚至完全沒有被中文媒體採用。--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1:09 (UTC)
- @Michael Chan:我給你看看「Bolaven」的搜尋結果:来源搜索: "Tropical Storm Bolaven" —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图片;知网工具书—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11:12 (UTC)
- @Sanmosa:的確很少,但根據MCC214君在上方提供的搜索連結,「阿加頓」尚有數項搜索結果,「Agaton」甚至完全沒有被中文媒體採用。--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11:09 (UTC)
- @Michael Chan:那「布拉萬」、「天鴿」、「苗柏」、「杜蘇芮」、「三巴」、「榕樹」不是更方便稱呼嗎?弄一个菲律賓華語譯名,可谓自找烦扰。— 卍・〇・卐 2018年3月7日 (三) 23:23 (UTC)
- @Sanmosa:因為內文中可能有需要提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阿加頓』(Agaton)」在這種情況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阿加頓』(Agaton)」是比「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Agaton』」更好的表達。--M.Chan 2018年3月8日 (四) 07:09 (UTC)
- @Michael Chan:現在開始有些改觀了。问问MCC214君意見。— 卍・〇・卐 2018年3月8日 (四) 07:56 (UTC)
- 建议:可在內文有关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为氣旋命名部分提及,但不是在首段。首段只給出原文。在其他情況下,於內文以其國際名称(已有国际命名时)或「一(个)/某熱帶氣旋」(未有国际命名时,可替换为相对应熱帶氣旋级別,如:熱帶低气壓)称呼之。— 卍・〇・卐 2018年3月8日 (四) 08:05 (UTC)
- 見User:Sanmosa/沙盒/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我就直接在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为氣旋命名部分(括号內)放了把熱帶風暴称为「亞加顿」的來源。个人认为还算是可接受水平。— 卍・〇・卐 2018年3月8日 (四) 08:14 (UTC)
- 這樣「超強颱風天鴿(英文:Super Typhoon Hato,國際編號:17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Isang,菲律賓華語譯名:伊桑)」可不可以?--M.Chan 2018年3月8日 (四) 09:02 (UTC)
- @Sanmosa:因為內文中可能有需要提及「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阿加頓』(Agaton)」在這種情況下「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阿加頓』(Agaton)」是比「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將氣旋命名為『Agaton』」更好的表達。--M.Chan 2018年3月8日 (四) 07:09 (UTC)
- 个人认为原文足以表意(表达基本资讯),译名屬附加性質。— 卍・〇・卐 2018年3月8日 (四) 12:00 (UTC)
- 勍算是附加性質,列上去也沒壞處吧。--M.Chan 2018年3月8日 (四) 16:25 (UTC)
- Sanmosa所言甚是,本身原文是有其意義存在,菲律賓颱風英文命名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的官方譯名,有一定的公信力,菲律賓華語譯名本身就是輔助性質,不可以將其視為必然要存在的東西,而且全球的華人並非都是來自菲律賓的,如果不搜尋阿加頓,全球華人是不知道阿加頓是指甚麼,請Michael Chan不要假設全球所有華人都會去搜尋阿加頓的意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09:18 (UTC)
颱風天鴿(Hato) PAGASA:伊桑(Isang)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09:37 (UTC)
- :不可以。《命名常規方針》規定了:「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而中文來源中以「阿加頓」(Agaton)稱呼之,故英文名應是附加資訊,應以颱風天鴿(伊桑)稱呼之。--M.Chan 2018年3月9日 (五) 10:39 (UTC)
- 不要忘記,英文名為官方譯名,而基於中文來源的常用次序和英文名為官方譯名的性質,故應以以下格式表示:
中港澳台非官方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官方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官方名稱)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10:53 (UTC)
- @MCC214:已有官方中文譯名就不須原文。菲律賓華語譯名來中文來源出的的次數比英文多,故應以讀者為先。而且不是人人都知道PAGASA是甚麼。--M.Chan 2018年3月9日 (五) 11:01 (UTC)
- 來源岀現的次數多寡和格式應以如何形式展示無關,而大多數中文譯名均非來自官方。--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11:06 (UTC)
- @MCC214:當然有關,應以最流行的名稱作為基本名稱。--M.Chan 2018年3月9日 (五) 11:12 (UTC)
- 不要假設全球所有華人都會知道/去搜尋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的意思。--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11:14 (UTC)
中港澳台非官方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官方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官方名稱)
這樣讀者才會記得更多,以上。--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11:31 (UTC)
分段C3(約法三章草案)[编辑]
- @MCC214、Michael Chan、OuiOK諸君,本人建议之格式为User:Sanmosa/沙盒/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之最後更新版之格式,規則如下:
- 盡量使用机構(及其译名)之全寫,英文缩写可在內文以括号方式提及一次,然後可選擇是否直接使用英文縮寫(如:PAGASA);中文缩写可在內文提及過全写之后直接使用,但只可去除國家或地區名,如有造成混淆,則不可;
- 盡量在內文使用全球通用的譯名;及
- 使用非全球通用的譯名時,僅括號標注其於該相關机構发佈相关原文名之内文,並加上有关使用该非全球通用的譯名的來源於括號內。當该非全球通用的譯名無來源時不標注。內文其他地方不標注。
僅以上條件而已。本人已作出重大讓步,还望各方盡快解決爭論和達成共識。— 卍・〇・卐 2018年3月9日 (五) 13:46 (UTC)
- 一、支持「盡量使用机構(及其译名)之全寫」,反對「英文缩写可在內文以括号方式提及一次」,這些應在相關條目加。
- 二、如果是「盡量使用全球通用的譯名作為條目名稱」的話支持。
- 三、「當该非全球通用的譯名無來源時不標注。內文其他地方不標注。」反對方一直未回應在《原創研究方針》規定「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而菲律賓華語譯名在中文的通用性大於原文的情況下如何忽略規則?
- 以上。--M.Chan 2018年3月9日 (五) 14:25 (UTC)
考虑到当地华人使用的俗名,我们也要考虑处了我们之外的意见,如若删去了一些必要的缩写便给当事人不必要的一些困惑,私以为不如保留菲律宾的缩写而不保留中文主流地区的缩写。OuiOK(留言) 2018年3月9日 (五) 14:36 (UTC)
- @OuiOK:全球華人並非全都是來自菲律賓的。— 卍・〇・卐 2018年3月10日 (六) 08:28 (UTC)
- @Michael Chan:我之所以提出第二點和第三點,是因為我對管理員有一些顧慮。他們可能在審視條目的關注度時抱持較嚴格的標準。不如我們邀請Nivekin君表達一下他對熱帶氣旋條目的關注度的意見?— 卍・〇・卐 2018年3月10日 (六) 08:28 (UTC)
- 菲律賓華語譯名與《關注度指引》有甚麼關係?--M.Chan 2018年3月10日 (六) 10:54 (UTC)
- 一定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08:46 (UTC)
中港澳台非官方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官方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官方名稱)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09:15 (UTC)
- @MCC214:同上所述,請提供理據。投票不能代替討論,沒有理據的意見可以根據《共識方針》忽略。--M.Chan 2018年3月12日 (一) 09:19 (UTC)
- 一,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本身只是基於中文媒體的需要,二,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人人都可以自行翻譯(亞加頓,亞嘉頓,阿嘉頓(Agaton),巴施洋,巴施揚,巴施楊,巴斯洋,巴斯楊(Basyang)),沒有公信力可言,故對原創研究方針WP:IAR,三,可以不等於必須,四,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在中文的通用性大於原文不代表有甚麼意義,五,英文官方譯名原自菲律賓,而菲律賓人普遍使用英語和菲律賓語(他加祿語),而非中文!--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09:49 (UTC)
- @Michael Chan:《關注度指引》有言:
“ | 獨立可靠來源中的有效介紹內容構成了關注度的可查證證據。同時,在已發表的文獻中得到同行的認可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 ” |
未得到一致共識前,个人认为不應使用沒有媒體使用的菲律賓名稱華語譯名。如果有媒體使用菲律賓名稱華語譯名,則直接使用該譯名。— 卍・〇・卐 2018年3月12日 (一) 09:48 (UTC)
- @MCC214:國際名稱在中港澳台並無非官方中文名稱:所有中文名稱已經有官方翻譯,所以提出此點可謂近乎無用。反倒菲律賓非官方华語譯名有可討論之處。— 卍・〇・卐 2018年3月12日 (一) 09:48 (UTC)
- @Sanmosa:《非原創研究方針》已經提供了一個對翻譯的例外。--M.Chan 2018年3月12日 (一) 09:53 (UTC)
- 可以不等於必須,故對原創研究方針WP:IAR。--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09:56 (UTC)
- @Michael Chan:這純粹是為了避免編輯爭议:如「Agaton」可译「阿加顿」、「亚加顿」,除非不同地方的媒體又特別地使用某個名稱,否则編者们只是為了一個譯名而不断修改內文內容或{{NoteTA}}似乎不是太理想。另:@MCC214:忽略也總要有個理由。— 卍・〇・卐 2018年3月12日 (一) 10:00 (UTC)
- 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WP:IAR原創研究方針(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人人都可以自行翻譯(亞加頓,亞嘉頓,阿嘉頓(Agaton),巴施洋,巴施揚,巴施楊,巴斯洋,巴斯楊(Basyang)),沒有公信力可言)。--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10:08 (UTC)
- 一、中文媒體有這個需要,難道中文維基百科就沒有嗎?二、《非原創研究方針》允許人人自行翻譯;三、要推翻「可以」必須有個更大的理由,目前沒有看到;四、沒有共識支持「通用性」及「公信力」可以影響中文維基百科內容;五、避免爭議不是採用外文的理由。以上。--M.Chan 2018年3月12日 (一) 10:11 (UTC)
- 一,可以不等於必須,二,英文名為官方譯名和原名,應以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先到先得)和中港澳台中文名稱(先到先得)配合,三,人人都可以自行翻譯只會將爭議擴大。--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10:43 (UTC)
- @Michael Chan:你敢说「避免爭議不是採用外文的理由」?熱帶風暴布拉萬 (2018年)正是因編輯爭議而被保护(说起来,各方都责任,不過我只是一个介入讨论的協调者而已)。— 卍・〇・卐 2018年3月12日 (一) 10:23 (UTC)
- @MCC214:國際名稱在中港澳台並無非官方中文名稱:所有中文名稱已經有官方翻譯,所以提出此點可謂近乎無用。反倒菲律賓非官方华語譯名有可討論之處。— 卍・〇・卐 2018年3月12日 (一) 09:48 (UTC)
分段D[编辑]
- @MCC214:如果這樣是可以的話,那麼以後可以會出現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西北太平洋(Pacific Ocean)、菲律賓(Republika ng Pilipinas,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甚麼都可以,到時只會更混亂。--M.Chan 2018年3月13日 (二) 04:38 (UTC)
- (:)回應:明明就有寫。--TY.Hato2018年2月16日 (五) 05:13 (UTC)
- @Typhoon Hato:那麼你是不是想強烈熱帶風暴苗柏的首段變成「強烈熱帶風暴苗柏(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Merbok,國際編號:170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英語: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簡稱JTWC):WP042017,台灣譯名:莫柏)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2017 Pacific typhoon season)第2個被命名(Naming)的熱帶氣旋(Tropical cyclone)。「苗柏」(馬來語:Merbok,國際音標:[ˈmɚbok])一名由馬來西亞(Malaysia)提供,即斑馬鳩,常見於郊外和荒地,為馬來人喜愛飼養的一種雀鳥。華南地區多在6月受到年內首次熱帶氣旋吹襲,苗柏影響菲律賓(Republika ng Pilipinas)中部後,逐漸移向廣東沿岸,為該區的2017年風季揭開序幕。苗柏在6月12日以強烈熱帶風暴強度(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縮寫:S.T.S.)直逼珠江口一帶,並成為2008年颱風鸚鵡以來首個進入香港境內的風暴,當中香港天文台更需要繼2007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布後首次針對年內首個襲港熱帶氣旋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M.Chan 2018年3月13日 (二) 09:58 (UTC)
- 為何不可?中文維基可以有英文來源,惟獨是內容不可以?標題格式本身就有吸引讀者的作用,如以下格式一樣:
中港澳台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官方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非官方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官方名稱)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3日 (二) 10:32 (UTC)
- 備註:強烈熱帶風暴苗柏 (2017年)的首段原文為「強烈熱帶風暴苗柏(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Merbok,國際編號:170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42017,台灣譯名:莫柏)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苗柏」(馬來語:Merbok,國際音標:[ˈmɚbok])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即斑馬鳩,常見於郊外和荒地,為馬來人喜愛飼養的一種雀鳥。華南地區多在6月受到年內首次熱帶氣旋吹襲,苗柏影響菲律賓中部後,逐漸移向廣東沿岸,為該區的2017年風季揭開序幕。苗柏在6月12日以強烈熱帶風暴強度直逼珠江口一帶,並成為2008年颱風鸚鵡以來首個進入香港境內的風暴,當中香港天文台更需要繼2007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布後首次針對年內首個襲港熱帶氣旋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3日 (二) 10:42 (UTC)
- (:)回應:部分翻譯在相關的為基百科有提及。--TY.Hato2018年3月13日 (二) 10:54 (UTC)
- 請不要假設所有讀者都懂得中文。--M.Chan 2018年3月13日 (二) 14:23 (UTC)
- (:)回應:那所以才會有其它語言版本--TY.Hato2018年3月13日 (二) 22:43 (UTC)
- 所以在中文維基應該盡量減少英文,要看英文應該去英文維基。--M.Chan 2018年3月14日 (三) 06:22 (UTC)
- 那些「Agaton」是菲律賓文
囧rz...— 卍・〇・卐 2018年3月14日 (三) 09:23 (UTC)
- 同樣地,不應該假定所有讀定所有讀者都懂得菲律賓文,都知道「Agaton」是「阿加頓」。--M.Chan 2018年3月14日 (三) 10:19 (UTC)
- (:)回應:那所以才會標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TY.Hato2018年3月14日 (二) 11:57 (UTC)
分段E[编辑]
- 所以以「颱風天鴿(伊桑)」作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三級標題有何問題。--M.Chan 2018年3月14日 (三) 13:18 (UTC)
- (:)回應:因為沒有會標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TY.Hato2018年3月15日 (二) 10:16 (UTC)
- Michael Chan,為何不可?中文維基可以有英文來源,惟獨是內容不可以?--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5日 (四) 10:22 (UTC)
- 如果全部內容都可以使用英文,那麼是不是要英文維基和中文維基合併?--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10:25 (UTC)
- 你未回應為何中文維基可以有英文來源。--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5日 (四) 10:33 (UTC)
- 不反對英文來源,但英文內容應盡量少用。--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10:41 (UTC)
- 閣下的疑問在上面討論已經有回答,故不重複回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5日 (四) 10:48 (UTC)
- @MCC214:《命名常規方針》規定「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而《可靠來源指引》並無禁止英文來源。--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10:58 (UTC)
- 不斷重複自己的觀點是沒有用的。--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5日 (四) 11:10 (UTC)
- 閣下何時有回應過此觀點?--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11:12 (UTC)
- @MCC214:根據此圖,閣下上面忽略規則的反對意見並不成立,故以投票不能代替討論忽略。--M.Chan 2018年3月16日 (五) 08:51 (UTC)
- (:)回應:你現在就是不斷重複自己的觀點--TY.Hato2018年3月16日 (五) 12:14 (UTC)
- @Typhoon Hato:因為MCC214君並未回應此觀點,故重複。根據《共識方針》,人數多少可以被忽略,而反對方的理據全數回應。如有沒有回應的反對理據請指出。--M.Chan 2018年3月16日 (五) 17:40 (UTC)
- @Michael Chan:請指出如何根據此圖認為忽略規則的意見並不成立(當然,我也可以説是規则错了,然後要更改规则)。— 卍・〇・卐 2018年3月17日 (六) 23:23 (UTC)
- @Sanmosa、MCC214:根據此圖,MCC214君是認為規則錯了,且這不只是菲律賓華語譯名的問題,而涉及大量的條目,加上預料社群不會通過「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故MCC214君應該修改而非忽略規則。--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07:47 (UTC)
- 颱風季對原創研究方針WP:IAR。--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8日 (日) 07:55 (UTC)
个人現在保持(=)中立,以便抽离讨论。— 卍・〇・卐 2018年3月18日 (日) 07:57 (UTC)- @Sanmosa、MCC214:根據上上上方留言,上上方留言明顯為擾亂,故忽略。--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08:54 (UTC)
- @Michael Chan:擾亂好像不是這個意思。另:阁下时又「上上」,时又「上上上」,請問閣下是否試圖令到本人眼花,還是怎樣[開玩笑的]?
囧rz...— 卍・〇・卐 2018年3月18日 (日) 09:58 (UTC)
- 剛剛說完不能IAR然後MCC214君就IAR,不是擾亂是甚麼?--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10:07 (UTC)
- 這只是菲律賓華語譯名的問題。--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8日 (日) 10:10 (UTC)
- 為何菲律賓名稱不可以自行翻譯成中文而其他(例如2005年以前颶風、氣旋甚至美劇)就可以?--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10:19 (UTC)
- 基於命名常規方針「儘量使用人、物或事項的最常見的名稱」,非原創研究方針,標題格式吸引讀者的作用,英文官方譯名原自菲律賓,而菲律賓人普遍使用英語和菲律賓語(他加祿語),而非中文,英文名為官方譯名的性質,中文維基可以有英文來源的性質,以下的標題格式是本人可接受的最低要求:
中港澳台中文名稱(國際英文名稱)(先到先得) PAGASA:菲律賓華語譯名(PAGASA英文名稱)
--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8日 (日) 10:32 (UTC)
- @MCC214:一、《命名常規方針》前一段就規定了「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故「儘量使用人、物或事項的最常見的名稱」需要在「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的前提下執行;二、「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故國際英文名稱僅應標註在條目的首行;三、請不要假定所有讀者都懂得英文!--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11:07 (UTC)
- @Michael Chan:也請君不要假定所有讀者都懂得那些菲律賓華語譯名是甚麼。— 卍・〇・卐 2018年3月18日 (日) 13:36 (UTC)
- 我個人的底線就是,除非那些菲律賓華語譯名有媒体採用,否則維基百科亦不予採用(原因:已經有國際名稱之译名,無須再另外翻译)。— 卍・〇・卐 2018年3月18日 (日) 13:39 (UTC)
- 我個人的底線是有方針依據的:据《命名常规》〈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
“ | 儘量使用人、物或事項的最常見的名稱。 | ” |
以上。— 卍・〇・卐 2018年3月18日 (日) 13:43 (UTC)
分段F[编辑]
- 應該是儘量使用人、物或事項的最常見的名稱來為條目命名。有主要資料就不用附加資料?--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14:14 (UTC)
- 甚麼叫做「以上方针条文僅限於標題」?原來現在連引用方針都不允許了……--M.Chan 2018年3月23日 (五) 07:48 (UTC)
- 我是指“《非原創研究方針》指沒有由可靠來源發佈的譯名可以使用”一點僅適用於條目標題。— 卍・〇・卐 2018年3月24日 (六) 03:59 (UTC)
- 是,即條目名稱。--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4日 (六) 05:13 (UTC)
- @MCC214、Sanmosa:「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從來沒有說過「僅適用於條目標題」。--M.Chan 2018年3月24日 (六) 07:41 (UTC)
- 可以不等於必須。--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4日 (六) 07:51 (UTC)
- @MCC214:的確可以不等於必須,但沒有更好的理由下,不可以以此為由忽略規則,否則可以與不可以分別何在?--M.Chan 2018年3月24日 (六) 08:24 (UTC)
- MCC214君未有對我的回應的有效回應。--M.Chan 2018年3月31日 (六) 04:12 (UTC)
- 不知Sanmosa的回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日 (日) 07:18 (UTC)
- M. Chan閣下您自己説的:《命名常規方針》前一段就規定了「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故“‘《非原創研究方針》指沒有由可靠來源發佈的譯名可以使用’一點僅適用於條目標題”一説並非“可以不等於必須”(忽略規則),而是呼應《命名常規方針》,故請閣下勿自打嘴巴。如果方針之間有衝突的話,請提案修改。ŚÆŊMØŠĀJoy to the world, the Lord is come. Let Earth receive her King! 2018年4月1日 (日) 08:26 (UTC)
- 總之一定有。不知Sanmosa的回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5日 (四) 07:39 (UTC)
- 《命名常規方針》中有云:「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故《非原創研究方針》中「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之條文應呼應《命名常規方針》,否則《命名常規方針》之粗體條文應予刪去。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5日 (四) 09:02 (UTC)
- 這次討論目標根本不是爭取用菲律賓華語譯名來為條目命名,故《命名常規方針》這句參考價值不大。--M.Chan 2018年4月9日 (一) 04:10 (UTC)
- 同意。3ATENUW1 UE 9558 2018年4月9日 (一) 08:31 (UTC)
- 但您爭取用菲律賓華語譯名來為熱帶低氣壓命名,故《命名常規方針》這句參考價值仍大,另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0日 (二) 07:41 (UTC)
- 《命名常規方針》整體而言对维基条目內所使用的所有名词皆具規範性,但「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該句乃是指標题,而非內文(內文有其他条文規範),M. Chan閣下把規範標题的规则放進內文裏去,方致本人与诸位變成讨论《命名常規方針》。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10日 (二) 08:41 (UTC)
- Sanmosa君,請問下何時有將規範標題的規則放進內文?MCC214君說《命名常規方針》參考值價值仍大,那麼就更能解釋到為甚麼這個移動是不恰當的。--M.Chan 2018年4月11日 (三) 10:57 (UTC)
- 阁下说得好,此移動確实不妥,而此乃是因「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之条目对标题的规範而可推论出來的,但和阁下把规则套用至內文並无任何关係。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11日 (三) 11:08 (UTC)
- Sanmosa君,請問下何時有將規範標題的規則放進內文?--M.Chan 2018年4月11日 (三) 11:11 (UTC)
- 本人只是回應您「這次討論目標根本不是爭取用菲律賓華語譯名來為條目命名,故《命名常規方針》這句參考價值不大。」那句(回應為「但您爭取用菲律賓華語譯名來為熱帶低氣壓命名,故《命名常規方針》這句參考價值仍大」),實質上「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該句乃是指標題。--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1日 (三) 11:20 (UTC)
- 「實質上『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該句乃是指標題。」仍然無法得出「不應使用菲律賓華語譯名」的結論。--M.Chan 2018年4月11日 (三) 11:25 (UTC)
- 《非原創研究方針》中「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之條文呼應《命名常規方針》中「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之條文,故內文不可使用自行翻譯的菲律賓華語譯名,而只可使用菲律賓語原文和有可靠來源使用的菲律賓華語譯名(如有)。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11日 (三) 11:52 (UTC)
- 《非原創研究方針》本身就與《命名常規方針》相輔相承的,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4日 (六) 07:41 (UTC)
“ | ……为‘孙中山是男性’这种语句挂上fact模板的行为,我想用两个字来概括它:破坏。 | ” |
— 维基百科管理员菲菇,就「可供查證」的意見 |
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14日 (六) 13:13 (UTC)
- 所以這叫「顯然資訊」嗎?--M.Chan 2018年4月14日 (六) 14:24 (UTC)
- 《非原創研究方針》本身就與《命名常規方針》相輔相承的,就如維基百科的方針和指引一樣,再者PhiLiP早就已經不是管理員[10][11](儘管當年他發言的時候還是管理員),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6日 (一) 09:29 (UTC)
- 就當《原創研究禁止方針》本身就與《命名常規方針》相輔相承的,《命名常規方針》從來沒有說過「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不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M.Chan 2018年4月16日 (一) 11:09 (UTC)
- 再說一次,可以不等於必須!--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7日 (二) 03:42 (UTC)
- 所以閣下是想《原創研究禁止方針》的10個「可以」當成「不可以」?--M.Chan 2018年4月17日 (二) 15:01 (UTC)
- 看現實情況。--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8日 (三) 08:41 (UTC)
- 以上留言已經證明MCC214君按照自己的喜好行事,將「可以」理解成「不可以」,不恰當地引用《規則忽略方針》,請社群忽略此點。--M.Chan 2018年4月18日 (三) 09:02 (UTC)
- 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8日 (三) 09:08 (UTC)
- @MCC214、Michael Chan:我都說了:這不是可以不等於必須的問題!請兩方現在立即停止曲解方針條文,否則本人將提報至AIV。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18日 (三) 10:53 (UTC)
分段G[编辑]
- 有人還記得我嗎?我是其中一個颱風頁面編輯者呀!為什麼無人問我意見?my6B super(留言) 2018年4月21日 (六) 09:15 (UTC)
- Sanmosa君,尚有否其他支持「如果非中文的材料沒有公開的中文譯本時,維基百科編者不可以提供他們自己翻譯的版本」的理據?上方的已經解決。--M.Chan 2018年4月22日 (日) 14:41 (UTC)
- @MCC214:草案尚未被通過,可參照度與論述同,惟至少此草案顯示已有前人認同我方之觀點。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3日 (一) 08:31 (UTC)
- 感覺Sanmosa君和MCC214君在擾亂。《譯名規範》沒有提及到熱帶氣旋名稱。--M.Chan 2018年4月23日 (一) 08:50 (UTC)
- 請Michael Chan尊重其他人的反對意見,不要視其他人的反對意見為擾亂!--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3日 (一) 09:13 (UTC)
- @Michael Chan:除中國/港澳提供之國際名稱外,熱帶氣旋名稱(包括國際名稱)概為譯名。《譯名規範》〈譯名規則〉中首段(在各分規範之上)有云:如果已有長期、廣泛使用的譯名,就不新製譯名。國際名稱符合「廣泛使用」,而該國際名稱表亦長期存在,故《譯名規範》雖無針對性提及到熱帶氣旋名稱之規範,惟熱帶氣旋名稱仍受《譯名規範》〈譯名規則〉中首段所規範。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3日 (一) 09:00 (UTC)
- 這與菲律賓華語譯名沒有關係。--M.Chan 2018年4月23日 (一) 12:46 (UTC)
- 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4日 (二) 07:25 (UTC)
關於風季條目的「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氣旋」章節[编辑]
建議合併「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氣旋」章節,首先這兩個章節的名稱完全錯誤,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是熱帶氣旋,熱帶低氣壓就是其他的嗎?另外沒有區分的需要,熱帶低氣壓的知名度不一定低於熱帶風暴,而且在當熱帶低氣壓被升格為熱帶風暴,會比較麻煩。故建議將兩個章節合併,並改名為風暴。--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0:59 (UTC)
- 反建議分別改名為「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低氣壓」:盡量避免章節合併,否則会過份冗長。個人認為應該盡量以最輕微的改動方式改動條目。—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18 (UTC)
- 另外:分章節是基於方便閱讀,而非基於「关注度」或「知名度」。—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21 (UTC)
- 还有,@Michael Chan:維基百科沒有「知名度」概念,除非你所指的「知名度」是指「关注度」。—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1:21 (UTC)
- Sanmosa君:冗長不一定要分章節,也可以分離到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的風暴。而且這樣分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令讀者覺得混亂。--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32 (UTC)
- @Michael Chan:我是指章節冗長,分拆的话又有人以关注度提刪,然後又鬧上存废覆核,看來不是太好…… —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3:37 (UTC)
- 風季有的關注度,風暴列表也有。目前已有2005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風暴、200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風暴可供參考。而且根據日本氣象廳紀錄,1967有39個命名風暴,而2010年所有熱帶氣旋也只有32個,如果拆分,是否曾拆成「熱帶風暴和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M.Chan 2018年3月5日 (一) 13:48 (UTC)
- @Michael Chan:我純粹是舉一個分拆的例子而已,不拆分也沒有問題。
囧rz...— 卍・〇・卐 2018年3月5日 (一) 14:01 (UTC)
- 建議將「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分別改名為「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和「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6日 (二) 08:09 (UTC)
- (+)支持這個想法。元帥帥帥※會客歡迎參加熱帶氣旋專題 2018年3月16日 (五) 05:01 (UTC)
- 完成沒有分拆的必要。--M.Chan 2018年3月7日 (三) 05:10 (UTC)
- 混在一起,難道「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要和「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平起平坐了吧,另不拆分,搞得内容眼花瞭亂,讀者很難閱讀。--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9日 (五) 11:03 (UTC)
- @MCC214: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和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除了強度上沒有任何的分別。閣下真的認為那些颶風風條目眼花瞭亂嗎?而且有一年風季只有三個風暴,拆分才眼花瞭亂。--M.Chan 2018年3月9日 (五) 11:10 (UTC)
- 颱風季是颱風季,颶風季是颶風季,颱風季不需要和颶風季的內容一樣。--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09:45 (UTC)
- (+)同意MCC214:將「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分別改名為「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和「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주인공~✿ 2018年3月13日 (二) 01:25 (UTC)
- 如果「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和「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是可以的話,那麼以後可能出現「被pagasa命名的熱帶氣旋」、「強烈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甚麼都可以,到時只會更混亂。--M.Chan 2018年3月13日 (二) 08:57 (UTC)
- 本人的建議其實是盡量減少條目的變動,另每一年太平洋颱風季都有很多「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13日 (二) 10:25 (UTC)
-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比「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多,如果多就要分的話,那麼「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也要分成「強烈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M.Chan 2018年3月13日 (二) 13:57 (UTC)
- 请M.Chan君不要無限上綱,熱帶氣旋是母集合,不需要額外拆分成不同的子種類。--🍫|주인공~✿ 2018年3月15日 (四) 05:15 (UTC)
- 所以我認為應該將「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和「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合併,並易名「風暴」。--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05:35 (UTC)
- (:)回應:不認為合併在一起會有助於排版或是資料調閱,反而會讓整個條目更複雜。--🍫|주인공~✿ 2018年3月15日 (四) 06:07 (UTC)
- 現時如果熱帶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要由「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移至「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另外分拆並不會另風季少些風暴,反而會令先後次序調亂。--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07:16 (UTC)
- 其實按照常識來說,不可能出現你所説的情況,因為單憑瀏覽器功能就已經可以將熱帶風暴由「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移至「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另外「風暴」有很多種意思,熱帶氣旋是「風暴」,有些熱帶氣旋轉化成的溫帶氣旋都是「風暴」,而且轉化過程簡要都會寫在條目内,所以你的建議不可行,亦容易引起混亂,再者難道將熱帶風暴由「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移至「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很難嗎?--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5日 (四) 10:32 (UTC)
- @MCC214:並不難,但會出現額外的過程。而且風季條目不只收錄熱帶氣旋,還會收錄副熱帶氣旋。加上這樣分會把時間次序調亂。--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10:39 (UTC)
-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和「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已解決上述問題,有些「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的前身性質就是副熱帶氣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5日 (四) 10:45 (UTC)
- 如你所說,是否所有風季條目都要分類?2007年亚热带风暴安德烈亚和2005年亚速尔亚热带风暴怎辨?--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10:53 (UTC)
- 颱風季是颱風季,颶風季是颶風季,颱風季不需要和颶風季的內容一樣。--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5日 (四) 10:56 (UTC)
- 閣下不認為颶風季有拆分必要?--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11:01 (UTC)
- 是。--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5日 (四) 11:07 (UTC)
- 颱風季與颶風季有甚麼分別,導致颱風季可以不拆分而颶風季可以不拆分?--M.Chan 2018年3月15日 (四) 13:02 (UTC)
- 颱風季與颶風季的分別在於颱風季一方牽涉中港澳台人士。--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7日 (六) 11:53 (UTC)
- 牽涉中港澳台與否能對此造成甚麼影響?--M.Chan 2018年3月17日 (六) 12:39 (UTC)
- 本人的建議其實是盡量減少條目的變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8日 (日) 08:22 (UTC)
- @MCC214:如果變動可以提高條目的品質,為甚麼不變?--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09:02 (UTC)
- @Michael Chan:如果提高條目的品質無需任何/太多變動,則變動越少越好。這就是所謂的穩定性。每個编者一時變一樣,一時變另一樣,這豈不是編輯戰?— 卍・〇・卐 2018年3月18日 (日) 10:01 (UTC)
- 请M.Chan君不要無限上綱,熱帶氣旋是母集合,不需要額外拆分成不同的子種類。--🍫|주인공~✿ 2018年3月15日 (四) 05:15 (UTC)
-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比「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多,如果多就要分的話,那麼「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也要分成「強烈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M.Chan 2018年3月13日 (二) 13:57 (UTC)
- (+)支持MCC214君以「已被命名」和「未被命名」區分之提案,並認為無須再設立更多區分標準(實質上可以以共識禁止再區分)。— 卍・〇・卐 2018年3月18日 (日) 10:05 (UTC)
- 建議以「其他已被命名的非熱帶氣旋」和「其他未被命名的非熱帶氣旋」解決上述問題。--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8日 (日) 10:23 (UTC)
- 請回答:一、目前80個優良/典範條目仍然使用「風暴」,是否有需要更改為「已被命名」和「未被命名」;二、閣下如何處理副熱帶氣旋;三、為何分成「已被命名」和「未被命名」就可以,其他就不可以?--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10:16 (UTC)
- @Michael Chan:謹就以上問題作出答覆:
- 請回答:一、目前80個優良/典範條目仍然使用「風暴」,是否有需要更改為「已被命名」和「未被命名」;二、閣下如何處理副熱帶氣旋;三、為何分成「已被命名」和「未被命名」就可以,其他就不可以?--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10:16 (UTC)
- 於西北太平洋颱風季而言,確有需要分拆,而分拆後兩者皆仍存在優良/典範條目資格,除非提出GAR並通過撤銷;如你要我回答「於其他颱風季或颶風季而言」,則恕我不能回答,因「於其他颱風季或颶風季而言」部份屬离題。
- 一切氣旋,不論是熱帶氣旋,抑或副熱帶氣旋,皆按「已被命名」和「未被命名」區分,但如為副熱帶氣旋,則必須註明。
- 因為這是最方便區分的方法。
以上答覆,如有錯漏,懇請指正[開玩笑的]。— 卍・〇・卐 2018年3月18日 (日) 10:33 (UTC)
- Sanmosa君,一、標題一直是「關於風季條目的『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章節」而非「關於颱風季條目的「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氣旋」章節」,其他洋面的風季一直都在討論範圍之中;二、這樣分會把時間次序調亂,不認為更方便,且「風暴時間表」、「颱風季影響」都沒有這樣分。--M.Chan 2018年3月18日 (日) 10:57 (UTC)
- 請閣下不要無限上綱,「風暴時間表」和「颱風季影響」是母集合,不需要額外拆分成不同的子種類。--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8日 (日) 11:03 (UTC)
- @Michael Chan:1. 暫時我們正在專注討論西北太平洋颱風季;2. 是每一年都要這樣分拆,這樣時間肯定不会調亂。— 卍・〇・卐 2018年3月18日 (日) 11:00 (UTC)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 「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 「其他已被命名的非熱帶氣旋」 ??? 「其他未被命名的非熱帶氣旋」 ???
以上。--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2日 (四) 11:28 (UTC)
- 「已被命名」和「未被命名」都嫌混亂,以上更不用說。--M.Chan 2018年3月23日 (五) 08:00 (UTC)
- 但實質只有您一人反對哦。--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3日 (五) 11:22 (UTC)
- 共識不是看人數多與少的。--M.Chan 2018年3月23日 (五) 14:32 (UTC)
- 大部分人支持的都可以算做共識,相反反對者可能被視作擾亂。--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4日 (六) 05:11 (UTC)
- @MCC214:討論是看理據。投票不能代替討論。--M.Chan 2018年3月24日 (六) 07:44 (UTC)
- 基於大部分人均支持本人的看法,故很難不算為共識。--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4日 (六) 07:53 (UTC)
- 《共識方針》「共識應採納多數人的意見,並和重要少數的意見作出適當妥協。」「混亂」這個觀點從未被解決。「共識應當考慮到所有正當合理的意見。」--M.Chan 2018年3月24日 (六) 08:29 (UTC)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 「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 「其他已被命名的非熱帶氣旋」 ??? 「其他未被命名的非熱帶氣旋」 ???
- 以上乃妥協方案。--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4日 (六) 09:15 (UTC)
- 以方案未能解決「混亂」,故不能接受。--M.Chan 2018年3月24日 (六) 09:50 (UTC)
- 由於大部人認為此方案不構成混亂,而本人對重要少數的意見作出適當妥協和回應,故上述意見依《共識方針》忽略,不知Sanmosa對此妥協方案的回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日 (日) 07:26 (UTC)
「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 「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 ???
但有人卻表示:
“ |
|
” |
— Michael Chan |
以上。--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5日 (四) 07:37 (UTC)
- 謹就此回應M. Chan君:
“ |
|
” |
— ŚÆŊMØŠĀ |
以上。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5日 (四) 09:38 (UTC)
- @MCC214:閣下也可以評價一下本人的回應。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5日 (四) 09:40 (UTC)
- 同意樓上的論點。--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0日 (二) 07:34 (UTC)
- 最大問題是每個風季的「已被命名」、「未被命名」和「其他」可以相差甚遠以至沒有,這樣會變得不平衡。以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為例,讀很難知道熱帶風暴摩羯和無名熱帶低氣壓的先後次序。--M.Chan 2018年4月9日 (一) 04:37 (UTC)
- Sanmosa已說「時間次序分別在各章節內排序,不會調亂」,亦即「先後次序分別在各章節內排序,不會調亂」和「在各自章節中把最先發生的風暴放在最前面不構成「時間調亂」」,另不平衡並非要將兩個章節(「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氣旋」)合併,並改名為風暴的理由,另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0日 (二) 07:31 (UTC)
- 無名熱帶低氣壓的受注目程度应较低,故知道熱帶風暴摩羯和無名熱帶低氣壓的先後次序似乎並無必要。要知道熱帶風暴摩羯和無名熱帶低氣壓的先後次序的話,请至當年之風暴時間表。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10日 (二) 08:45 (UTC)
- 其實在下認為這樣已經算掉亂了。而且大西洋颶風季要這樣分嗎?--M.Chan 2018年4月11日 (三) 11:02 (UTC)
- @Michael Chan:本人曾有此言:
“ | 關於閣下提出《共識方針》中「共識應採納多數人的意見,並和重要少數的意見作出適當妥協」一句,本人希望閣下知道中文維基百科有《遊戲維基規則態度指引》:閣下堅持「『混亂』這個觀點從未被解決。『共識應當考慮到所有正當合理的意見』」無疑是《遊戲維基規則態度指引》中所述「固守一個已被社群明確反對的觀點,使共識形成過程變得冗長」的行為。 | ” |
至於大西洋颶風季,可按本人以下之言行之,惟仍需大家討論:
“ | 時間次序分別在各章節內排序,不會調亂;而「颱風季影響」現時沒有這樣分並不代表不可以改;至於「風暴時間表」由於是按時間,反倒只應按時間排序。 | ” |
以上。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11日 (三) 11:21 (UTC)
- 閣下首句就說「否則會過份冗長」。其他洋域熱帶氣旋沒有西北太平洋多,那麼要不要分?--M.Chan 2018年4月14日 (六) 04:40 (UTC)
- Sanmosa已說「時間次序分別在各章節內排序,不會調亂」,亦即「先後次序分別在各章節內排序,不會調亂」和「在各自章節中把最先發生的風暴放在最前面不構成「時間調亂」」,另不平衡並非要將兩個章節(「熱帶氣旋」與「其他熱帶氣旋」)合併,並改名為風暴的理由,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4日 (六) 07:41 (UTC)
- @Michael Chan:我個人的意見是:如果某洋域(不論大西洋,還是太平洋,還是其他)當年的熱帶氣旋少於25個的,不用分;25個或以上的則應分開。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14日 (六) 13:11 (UTC)
- Michael Chan,請回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8日 (三) 09:09 (UTC)
- 比較分拆前及分拆後差異。--M.Chan 2018年4月18日 (三) 09:32 (UTC)
- 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8日 (三) 09:42 (UTC)
- @Michael Chan:分拆後不是很有條理嗎?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18日 (三) 10:58 (UTC)
- Sanmosa,基於上述討論的大多數人的共識,建議先將風季條目的「熱帶氣旋」和「其他熱帶氣旋」分別改名為「已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和「未被國際命名的熱帶氣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2日 (日) 08:26 (UTC)
- Sanmosa,由於太多頁面要改,希望您幫一下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2日 (日) 08:52 (UTC)
- Sanmosa,請回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3日 (一) 06:41 (UTC)
- @MCC214:申請機器用戶權限即可。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3日 (一) 08:29 (UTC)
- 本人希望只是用正常的程序編輯,而無需用上機器用戶權限。--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3日 (一) 09:16 (UTC)
- 請尊重反對意見。--M.Chan 2018年4月23日 (一) 12:43 (UTC)
- 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4日 (二) 07:25 (UTC)
熱帶氣旋條目標題格式[编辑]
目前熱帶氣旋條目標題有兩種格式,一是「強度+名稱 (年份)」,一是「年份+強度+名稱」。目前前者多用於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條目,而後者多用於劉嘉君翻譯的條目。而由於上次討論未能達成共識,故有用戶將條目標題的格式從後者換成前者。前者應該是根據《命名常規方針》「用作消歧義的括號,請使用半形括號()作為標題中的括號,括號前有一個半形空格。」;而後者亦是根據《命名常規方針》「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因為我們會說「2017年哪一個颱風是珠海、澳門自1964年起五十多年來影響最嚴重的風災?」而非「哪一個颱風 (2017年)是珠海、澳門自1964年起五十多年來影響最嚴重的風災?」故請社群定奪是否有需要統一格式,或者先到先得,或者其他方案。以上。--M.Chan 2018年3月10日 (六) 04:56 (UTC)
- 統一格式,並以年份在前,大眾媒體廣泛報導XX年的颱風XX,其他專題也有,例如:2017年中華職棒總冠軍賽。天蓬大元帥※會客歡迎參加熱帶氣旋創作競賽 2018年3月10日 (六) 07:14 (UTC)
- 對,例如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不能變成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2011年);2011年太平洋颱風季不能成為太平洋颱風季 (2011年)。--M.Chan 2018年3月10日 (六) 10:51 (UTC)
- 邀請B dash君、AndyAndyAndyAlbert君、Tenbeens君、卡達君、MCC214君參與討論。--M.Chan 2018年3月12日 (一) 09:15 (UTC)
- 這個問題還討論了好久…這兩個名稱是通用的,但消歧義括號較難搜索,建立重定向就好,熱帶風暴×× (2018)就重定向到2018年熱帶風暴××,反之亦然。--安迪4(討論|留名) 2018年3月12日 (一) 09:22 (UTC)
- 閣下支持先到先得?--M.Chan 2018年3月12日 (一) 09:25 (UTC)
- 一,7不是神,不是所有條目都要跟隨6+的做法,二,格式各文各異,無須強行統一,三,支持先到先得原則,四,WP:IAR《命名常規方針》@太平洋颱風季條目。--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12日 (一) 09:32 (UTC)
- @MCC214:但有人會說「根據以往的格式」的,甚至掛上{{命名}}。[12]--M.Chan 2018年3月21日 (三) 11:21 (UTC)
- 命名各文各異,無須強行統一。--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3月22日 (四) 11:29 (UTC)
- @MCC214:請注意繼續有用戶違反先到先得。[13]--M.Chan 2018年3月31日 (六) 04:10 (UTC)
- 都説了「一,7不是神,不是所有條目都要跟隨6+的做法,二,格式/命名各文各異,無須強行統一,三,支持先到先得原則」,另不知Sanmosa的意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日 (日) 07:21 (UTC)
- Sanmosa,請回應。--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5日 (四) 07:40 (UTC)
- 个人反倒认为统一格式,並IAR「先到先得」会更好。建议格式为「熱帶風暴×× (2018)」,至於「2018年熱帶風暴××」则应全数重定向至「熱帶風暴×× (2018)」,並將以上规定纳入格式手冊。虽然个人並不清楚Jarodalien的做法,但「熱帶風暴×× (2018)」之格式乃是因熱帶風暴之出現频率比地震高,故把年分置後為宜;反之,即使论日本,地震之出現频率亦只是二十年,以年分置前有助辨認。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5日 (四) 09:50 (UTC)
- 同意樓上的論點。--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0日 (二) 07:39 (UTC)
- 熱帶風暴之出現频率比地震高和年分的位置沒有關係。--M.Chan 2018年4月9日 (一) 05:21 (UTC)
- 「2018年熱帶風暴××」讓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如2018年颱風杰拉華,可以解讀為「2018年颱風」杰拉華,相反颱風杰拉華 (2018年)沒有這種很奇怪的感覺,另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0日 (二) 07:39 (UTC)
- 地震频率较低,至少20年才有一个,所以通常记年分;颱風频率较高,可能一个走了另一个就来,所以才有命名制度的出現,记现代颱風的年分的意义似乎不大;故熱帶風暴之出現频率比地震高和年分的位置有一定關係,且须IAR「先到先得」、格式统一为「熱帶風暴×× (2018)」,以提高可读性。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10日 (二) 08:53 (UTC)
- 不如閣下去Category:2017年看看有那個頁面是將年份放後面的?--M.Chan 2018年4月11日 (三) 11:05 (UTC)
- 格式各文(標題)各異,無須強行統一。--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1日 (三) 11:15 (UTC)
- 颱風之做法可以不同,不過不影響DYK中「2017年哪一個颱風是珠海、澳門自1964年起五十多年來影響最嚴重的風災?」格式的問題。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11日 (三) 11:57 (UTC)
- MCC214君說「二,格式/命名各文各異,無須強行統一,三,支持先到先得原則」,然後Sanmosa君的立場是「个人反倒认为统一格式,並IAR「先到先得」会更好。」但MCC214君又說支持,所以到底閣下立場為何?--M.Chan 2018年4月13日 (五) 09:51 (UTC)
- 支持統一格式,且年份在後,而年份在前之頁面則作重定向頁。以颱風天鴿為例,部分條目的標題不會寫年份。由於歷史上只有一個颱風獲命名為天鴿,加年份好像沒有必要,不加年份在整體而言又會令人感到奇怪。倒不如直接使用「年份在後」的做法,將年份當作消歧義的字眼,給讀者的感覺會較佳。--Win. M. 2018年4月13日 (五) 10:44 (UTC)
- 所以閣下認為「2017年颱風天鴿」很奇怪?--M.Chan 2018年4月14日 (六) 03:54 (UTC)
- 「2017年颱風天鴿」可以解讀為「2017年的颱風」天鴿,讓人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又2017的颱風又天鴿,很累贅,相反颱風天鴿 (2017年)就沒有這種很奇怪的感覺。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4日 (六) 07:41 (UTC)
- 「2017年颱風天鴿」比較像書名,「颱風天鴿 (2017年)」不太像。(標題查核/Check Title)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14日 (六) 13:17 (UTC)
- 請以同類型條目比較,「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太平洋颱風季 (2017年)」那個較奇怪?--M.Chan 2018年4月14日 (六) 15:32 (UTC)
-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解讀為「2017年的」太平洋颱風季,並無不妥,「太平洋颱風季 (2017年)」不算太奇怪,只不過「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叫起來順口而已,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6日 (一) 09:34 (UTC)
- @Michael Chan、MCC214:此乃兩回事。「2017年(的)/太平洋颱風季」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在此「2017年」用以形容「太平洋颱風季」,「太平洋颱風季 (2017年)」反倒駭怪;「2017年(的)/颱風/天鴿」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名詞」,在此「2017年」用以形容「颱風」,「天鴿」一詞被孤立,「颱風天鴿 (2017年)」無此問題。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16日 (一) 10:01 (UTC)
- 「太平洋颱風季 (2017年)」不順口,再者硬生生將「太平洋颱風季」和「(2017年)」拆開,使兩者之間失去聯繫性,而「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解讀為「2017年的」太平洋颱風季,並無不妥。--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6日 (一) 10:10 (UTC)
- 「颱風天鴿 (2017年)」不順口,再者硬生生將「颱風天鴿」和「(2017年)」拆開,使兩者之間失去聯繫性,再者請以常識理解。--M.Chan 2018年4月16日 (一) 11:14 (UTC)
- Sanmosa已經説了「2017年(的)/太平洋颱風季」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在此「2017年」用以形容「太平洋颱風季」,「太平洋颱風季 (2017年)」反倒駭怪;「2017年(的)/颱風/天鴿」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名詞」,在此「2017年」用以形容「颱風」,「天鴿」一詞被孤立,「颱風天鴿 (2017年)」無此問題。--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7日 (二) 03:38 (UTC)
- 按照你的說法,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也可以說成2017年的太平洋,颱風季一詞被孤立。--M.Chan 2018年4月17日 (二) 15:08 (UTC)
- Sanmosa已經説了「2017年(的)/太平洋颱風季」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在此「2017年」用以形容「太平洋颱風季」,「太平洋颱風季 (2017年)」反倒駭怪;「2017年(的)/颱風/天鴿」結構是「形容詞/名詞」,在此「2017年」用以形容「颱風」,「天鴿」一詞被孤立,「颱風天鴿 (2017年)」無此問題。--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8日 (三) 08:39 (UTC)
- 請以常識理解。--M.Chan 2018年4月18日 (三) 09:05 (UTC)
- @Michael Chan:有常識的人絕對不會把「太平洋颱風季」视为「太平洋/颱風季」。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18日 (三) 10:56 (UTC)
- 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8日 (三) 09:10 (UTC)
- 沒有回應的話,假定共識為先到先得。--M.Chan 2018年4月22日 (日) 14:57 (UTC)
- 不要試圖製造共識,將自己的意見當作社群的整體共識。--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3日 (一) 06:36 (UTC)
- @Michael Chan:並非只有本人和MCC214支持統一為年分置後(还有Winter Moment)。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3日 (一) 08:37 (UTC)
- 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3日 (一) 06:41 (UTC)
- 據《共識方針》,已經回應的意見將遭否納。--M.Chan 2018年4月23日 (一) 08:40 (UTC)
- 此已說明Michael Chan試圖製造共識,將自己的意見當作社群的整體共識。--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3日 (一) 09:14 (UTC)
- 不知Sanmosa對Michael Chan的回應有何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4日 (二) 07:25 (UTC)
伊利莎伯綫[编辑]
「伊利莎伯綫」是橫貫鐵路完成後營運中標者港鐵公司對「Elizabeth line」的官方中文譯名,user:Howard61313堅持要對「伊利莎伯」進行地區轉換,但我的著眼點是「伊利莎伯綫」作為一個整體和品牌名詞不應該受地區轉換影響,因為港鐵公司有合法的命名權,維基百科應該尊重這個命名而不再原創其他地區譯名,正如你不會對堅尼地城加入「甘迺迪城/肯尼迪城」的地區轉換,再加上「伊利莎伯」並非香港區對伊莉莎伯二世(注意「利/莉」字)的慣用譯名,香港倒是有「伊利莎伯大廈」。希望在此取得共識避免無止境的回退。—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2日 (四) 05:55 (UTC)
- 姑且不論Elizabeth一詞的翻譯為何,港鐵對於「綫」字的用法肯定沒有排他性決定權,畢竟此字不符合港澳版中文以外其他中文版本的用字「線」。這個字的用法可不是品牌名稱問題,且絕對應該進行地區轉換。—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2日 (四) 05:38 (UTC)
- 正正是因為是繁體異體字所以至少在繁體的場合應該視之為品牌名稱而保留原字,你的做法更像是要糾正港鐵對「綫」字的應用,這絕非維基百科人應有的編輯態度。--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2日 (四) 06:50 (UTC)
- 你誤解了,如果是「糾正港鐵對綫字的應用」,那就是將港澳版中文的「綫」改成「線」,而我的作法與此完全相反,因為我只針對非港澳版的中文,港澳版的部分,我支持保留原字。閣下的做法更像是用港澳的地方用字凌駕其他地區的用字,私以為這更非維基百科人應有的編輯態度。
至於譯名部分,港鐵的命名權不是問題,問題只在於港鐵版譯名是否能適用於其他版本的中文。而根據英國方面明載於倫敦交通局網站的說法,該線線名由來是為了致敬英國女王[1]。既然語源為此,各版本中文對女王名諱翻譯有別,就應該在此做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僅考慮品牌名稱,實在不夠周詳。—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2日 (四) 06:57 (UTC)
- 你誤解了,如果是「糾正港鐵對綫字的應用」,那就是將港澳版中文的「綫」改成「線」,而我的作法與此完全相反,因為我只針對非港澳版的中文,港澳版的部分,我支持保留原字。閣下的做法更像是用港澳的地方用字凌駕其他地區的用字,私以為這更非維基百科人應有的編輯態度。
- 正正是因為是繁體異體字所以至少在繁體的場合應該視之為品牌名稱而保留原字,你的做法更像是要糾正港鐵對「綫」字的應用,這絕非維基百科人應有的編輯態度。--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2日 (四) 06:50 (UTC)
- @Howard61313:Michael Jordan的个人品牌名称是「喬丹」,按你所說,香港繁体该显示「佐敦」?荒谬。按同理,(-)強烈反对 把「伊利莎伯綫」作任何字詞轉換。— 卍・〇・卐 2018年3月22日 (四) 10:50 (UTC)
- @Sanmosa:閣下自己荒謬就別說別人了,你胡亂牽扯的這個例子根本不涉及「綫」「線」這種對應漢字不同寫法的問題。我的重點才不在你那無關的品牌,我只關注所謂的鐵道路線名稱。@Sameboat:品牌仍不表示不能轉換,舉一例子,日本「小田急電鉄」在其中文網站上也是會將「鉄」字轉換成「鐵」字。顯然地,無論是否為品牌,轉換到不同地區的漢字用法(無論其是不是中文),順應該用法中的習慣乃是正當且有先例可循的,再次重申,你(及你那錯誤的)品牌論,也不能構成阻止轉換的理由,(+)强烈支持對「綫」進行轉換。—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3日 (五) 01:18 (UTC)
- 不成立,「鉄」字是和製漢字,情況等同繁簡轉換,但「綫」字就算是異體字都依然是正規中文字。--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3日 (五) 01:27 (UTC)
- 插話一下,「鉄」不是和製漢字,是中文俗字,可見《三国志平话》,簡化字依此為「铁」。--Justice305(留言) 2018年3月23日 (五) 05:56 (UTC)
- 謝謝Justice305君,其實無論什麼製漢字都行,重點只在於各漢字之間是「不同的」,既然慣用用法不同,轉換就比較適宜。至於「伊利沙伯」一詞是否適合用在港澳版,我並不堅持,反正我重點只在於非港澳版的部分該顯示什麼詞,你們港澳版愛用什麼就用什麼。另外,如果你說「伊利沙伯」不是香港慣用譯名,那「綫」也不是其他版本的繁體中文慣用字啊。如果要求尊重前者,那後者也要啊。—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3日 (五) 01:18 (UTC)
- 品牌名稱只有一個官方中文名就輪不到誰尊重誰,除非是逐個字的繁簡轉換。你太著眼於港鐵公司是在香港發祥的企業而堅持「綫」字只能用於港澳地區,事實上「伊利沙伯」和「綫」在香港皆屬異例,所以沒有地區轉換的道理。--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3日 (五) 01:42 (UTC)
- 連在港澳都屬於異例的詞,還要其他地方跟著用?這下更認為應該轉換了。—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3日 (五) 06:12 (UTC)
- 所以你是在糾正港鐵的用字,這是原創研究的行為。「綫」字不是香港慣用字所以你不會見到其他維基人無聊到將台灣地鐵路線都加入「線->綫」的港澳地區轉換。事實上你對橫貫鐵路條目加入全版「線->綫」港澳轉換本身就錯得離譜。--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3日 (五) 07:04 (UTC)
- 你的解釋才是錯的離譜。將港澳版的「綫」轉換為「線」才叫「糾正港鐵的用字」,而我的舉措與此相反,請立刻停止上述誤解。——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4日 (六) 11:14 (UTC)
- 另外香港港鐵綫條目都沒有將品牌名稱中的「綫」按你所謂的台灣習慣轉換為「線」,我不會懷疑你現在就有股衝動對全部港鐵條目加入「綫->線」的台灣地區轉換,多點人來討論也好。--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3日 (五) 07:21 (UTC)
- 大人您不用管小民我有什麼衝動,正如我管不到您有什麼衝動一樣。這裡說港鐵沒有轉換,老實說並不改變什麼結論。——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4日 (六) 11:17 (UTC)
- 所以你是在糾正港鐵的用字,這是原創研究的行為。「綫」字不是香港慣用字所以你不會見到其他維基人無聊到將台灣地鐵路線都加入「線->綫」的港澳地區轉換。事實上你對橫貫鐵路條目加入全版「線->綫」港澳轉換本身就錯得離譜。--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3日 (五) 07:04 (UTC)
- 連在港澳都屬於異例的詞,還要其他地方跟著用?這下更認為應該轉換了。—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3日 (五) 06:12 (UTC)
- 品牌名稱只有一個官方中文名就輪不到誰尊重誰,除非是逐個字的繁簡轉換。你太著眼於港鐵公司是在香港發祥的企業而堅持「綫」字只能用於港澳地區,事實上「伊利沙伯」和「綫」在香港皆屬異例,所以沒有地區轉換的道理。--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3日 (五) 01:42 (UTC)
- 不成立,「鉄」字是和製漢字,情況等同繁簡轉換,但「綫」字就算是異體字都依然是正規中文字。--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3日 (五) 01:27 (UTC)
- @Howard61313:用一下閣下的言論,給閣下自己看看:“閣下自己荒謬就別說別人了”。据《非原創研究方針》,“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應比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優先使用。”對「綫」字進行轉換就屬於“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既然已經有“由可靠來源發表的中文譯本”了,相信閣下該不會違反方針吧。— 卍・〇・卐 2018年3月23日 (五) 08:31 (UTC)
- (:)回應:恕我直言,拿方針壓人的前提,是對方針的解釋沒有扭曲(扭曲解釋,不是遊戲維基規則是什麼?)。「綫換為線屬於自行翻譯」這句匪夷所思的話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這種轉換別說「自行翻譯」了,連「翻譯」都稱不上。若這叫翻譯,那港鐵自己在同篇文章裡都「線」「綫」混用,豈不是叫翻譯未完全?——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4日 (六) 11:00 (UTC)
- 本來是英文,现在是中文,不是譯名是什麼?— 卍・〇・卐 2018年3月25日 (日) 13:48 (UTC)
- 馬上就自打嘴巴了,您自己前面說的很清楚,「對綫字進行轉換就屬於維基百科編者自行翻譯的版本」,我也是針對這句回應,結果現在變成了「英翻中」?——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04:26 (UTC)
- 本來是英文,现在是中文,不是譯名是什麼?— 卍・〇・卐 2018年3月25日 (日) 13:48 (UTC)
- (:)回應:恕我直言,拿方針壓人的前提,是對方針的解釋沒有扭曲(扭曲解釋,不是遊戲維基規則是什麼?)。「綫換為線屬於自行翻譯」這句匪夷所思的話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這種轉換別說「自行翻譯」了,連「翻譯」都稱不上。若這叫翻譯,那港鐵自己在同篇文章裡都「線」「綫」混用,豈不是叫翻譯未完全?——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4日 (六) 11:00 (UTC)
- (+)支持轉換,例如台灣的繁體中文,現時稱呼所有的的鐵公路(包括英國)幾乎都用「線」了,一律用「綫」字不符合常理。—Ntlshuanghe4629(留言) 2018年3月24日 (六) 03:35 (UTC)
- (!)意見:討論了半天,現在認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一個:致信港鐵,看看「伊利莎伯線」這種寫法有沒有問題。這樣總可以了吧?——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4日 (六) 11:08 (UTC)
- 總之,本人(-)強烈反对 任何轉換或更動,您真的致信港鐵的話,就該用「綫」字,而且Owennson也說康熙字典中以「綫」為正字也說,「線」為異字;用有正字的異字於中華文化而言有所不合。— 卍・〇・卐 2018年3月25日 (日) 13:48 (UTC)
- 閣下這種無限上綱的理由只是讓我更(+)强烈支持轉換而已。「線」叫不合文化的話,一大部分用「線」稱呼的世界各國鐵路及其相關文章、網頁豈不都是不合文化了?顯然這種所謂的「異字之說」在實踐上適用程度根本不高。更何況,連港鐵自己都有在同篇文章裡用「線」跟「綫」的(就是上面貼的連結),怎麼不說港鐵不合閣下心目中的中華文化?(對了,我致信港鐵時,「線」「綫」都會用,因為上述無理要求,恕我不買帳)。——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04:19 (UTC)
- 喔,因為支持用「綫」字的人以理說人卻因為違背你對中文的認知而你就更加否定對方並指責對方上綱上綫,完全明白。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6日 (一) 06:27 (UTC)
- 馬上就看到閣下的指控有多可笑,我是在敘述中文用語在實踐上的現存現象,可不單是我的認知。再說,那所謂的「理」是與實踐情形有所不同的,這種「理」也好意思「說人」啊?—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4月3日 (二) 08:37 (UTC)
- 喔,因為支持用「綫」字的人以理說人卻因為違背你對中文的認知而你就更加否定對方並指責對方上綱上綫,完全明白。 同舟(論 · 歷) 2018年3月26日 (一) 06:27 (UTC)
- 閣下這種無限上綱的理由只是讓我更(+)强烈支持轉換而已。「線」叫不合文化的話,一大部分用「線」稱呼的世界各國鐵路及其相關文章、網頁豈不都是不合文化了?顯然這種所謂的「異字之說」在實踐上適用程度根本不高。更何況,連港鐵自己都有在同篇文章裡用「線」跟「綫」的(就是上面貼的連結),怎麼不說港鐵不合閣下心目中的中華文化?(對了,我致信港鐵時,「線」「綫」都會用,因為上述無理要求,恕我不買帳)。——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04:19 (UTC)
更正一下:伊利沙伯二世才是香港使用的官方譯名,例子可見伊利沙伯醫院、伊利沙伯體育館、伊利沙伯二世女皇弱智基金、伊利沙伯女皇二世青年遊樂場館等等。「伊利莎伯」只代表港鐵一方的翻譯。--Clithering(MMXVIII) 2018年4月1日 (日) 04:08 (UTC)
- 現在的重點不是哪個譯名常用與否,而是中文維基百科是否因為官方以「不常用」的譯名組合出一個新的品牌名,就允許編者擅自以自以為「常用」的譯名來騎劫官方的品牌名,在我的看來這是違反了名從主人的原則,亦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 現在台灣編者的行為是將所有港鐵公司的譯名都貶為香港維基用戶的翻譯,正當化原創「台式」譯名的行為。同舟(論 · 歷) 2018年4月1日 (日) 12:04 (UTC)
題外話,我不滿意Howard61313是因為對他來說,編輯橫貫鐵路及其模板完全是為了正字/正名而來,這是典型的分裂维基用语行為,我花了那麼多時間翻譯/完善條目的正文、地圖和模板,你接著亂入改幾筆加地區轉換後就拍拍屁股走人就等誰反對你就回退,毫無擴充條目的誠意。如果你對條目正文有實質的貢獻而進行(違反名從主人的)正名我都算了。但就算沒有方針約束,這種亂入式正字/正名行為與之前某君不停將別人建立和完善的斯拉夫人名條目從二名法移動到三名法(並順手改為自己喜好的地區譯名)一樣惹人討厭,純粹是有意無意趕走原貢獻者。 同舟(論 · 歷) 2018年4月1日 (日) 14:52 (UTC)
- (?)異議:我更不滿意你的是在於你一再扭曲我的觀點,根本就沒有人將港鐵公司的譯名貶為「香港維基用戶」的翻譯,所謂分裂维基用语則是意謂「已統一用語沒必要重新分裂」,今此用語既無統一,何來分裂?何來典型?關於「拍拍屁股走人」這指控,不好意思,我不但不拍屁股,反而還要幫這條目「擦屁股」呢,姑且不論我在這條目中陸續追加的譯文修正、勘誤、擴編、參考文獻存檔(藉此保證條目內容的可查證性),關於本案討論的線名爭議,我則將線名的由來及相應佐證來源均在條目中補充清楚,也算是給這條線的正名給了一個交代。除此之外,也已致信港鐵請教,期待能獲得相關機構的說法。所謂「毫無」擴充條目誠意,乃是無端造謠及胡亂中傷,這在維基百科就是個很壞的先例,還有臉指責別人?把我扯到這討論中,又一直曲解我的意思,這才沒有所謂的誠意。我就明白說句話了吧:我對你上述行為反感之至。如果我在這裡的回應都被曲解成我原意之外的說法,我看不出來這有什麼討論的必要,看你在那邊擅自擴大解釋就飽了。—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4月3日 (二) 08:33 (UTC)
- @Howard61313:請勿遊戲維基規則,否則提報至AIV。ŚÆŊMØŠĀJoy to the world, the Lord is come. Let Earth receive her King! 2018年4月2日 (一) 03:24 (UTC)
- 你跟他一模一樣,請勿亂指控人,子虛烏有。補充一句,你之前把轉換扭曲為翻譯,還亂貼封禁警告來威脅,才像遊戲維基規則吧。—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4月3日 (二) 08:34 (UTC)
- 忘了(~)補充;先前即已致信港鐵詢問,目前仍在靜候回音。—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4月4日 (三) 15:18 (UTC)
- 到时自有定论。ŚÆŊMØŠĀ 2018年4月7日 (六) 02:44 (UTC)
参考資料
- ^ CROSSRAIL TO BECOME THE ELIZABETH LINE IN HONOUR OF HER MAJESTY THE QUEEN. Transport for London. 2016-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0).
- (!)意見:我認為針對專有名詞,如果事物的原名是中文名稱,就應該不適用於地區用語轉換(包含異體字的選擇,但繁簡字轉換另議,那是兩件事),言下之意在上面的討論中我其實比較支持保持使用香港用名不去進行轉換。除了鐵路名稱外,這規則適用於各種領域,就拿兩岸多地經常見到的、Hotel翻譯為「飯店/旅館/酒店」這用詞差異來說,如果詞彙是出現在內文中我通常會很積極的去進行轉換,但如果它是專有名詞的一部份,就不會去更動,所以我不會把台北的「圓山大飯店」轉換成圓山大酒店,但也不會去將香港的「半島酒店」硬要改成半島飯店;類似的狀況,澳門將Avenue翻譯為「大馬路」,台灣是翻譯為「大道」,但我不會把「孫逸仙大馬路」硬轉換為孫逸仙大道,但也反對將台北的「市民大道」在澳門版中轉換為「市民大馬路」。基本上這類專有名詞的狀況應該都視為類似主管單位/業主的命名權,其優先度應該凌駕在地區常用規則之上。--泅水大象™ 訐譙☎ 2018年4月16日 (一) 08:44 (UTC)
外文缩写的翻译问题——AVUS赛道[编辑]
本人准备进行AVUS赛道条目的编辑,但不确定应按德文全称“Automobil-Verkehrs- und Übungsstraße”(英文:Automobile traffic and training road)翻译还是直接按德语缩写“AVUS”音译为“阿富斯赛道”或“阿武斯赛道”,或者保留缩写直接写作“AVUS赛道”。请各位提供意见,如果按照全称应如何翻译更好?--Njsgdsza(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07:28 (UTC)
- (:)回應:對於音譯和縮寫要選擇何者沒意見。但要音譯的話,若我沒記錯,德語的V常發F的音,因此此處提供的音譯版本中,私以為「阿富斯賽道」比較貼切。若有誤還請強者指正。——Howard61313(留言) 2018年3月26日 (一) 04:37 (UTC)
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太長[编辑]
在下認為移動至伯納德·蒙哥馬利,足以無歧義地表達此英國人en:Bernard_Montgomery。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3月29日 (四) 15:05 (UTC)
- (+)支持:應使用較簡短的名稱,稱呼不應該包括在條目名稱中。--【和平至上】💬📝 2018年3月29日 (四) 18:30 (UTC)
- 其他如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亨利·梅特蘭·威爾遜,第一代威爾遜男爵(←這種其實甚至不太符合中文的用法)等亦應去掉稱號,或改成用消歧義括號(如必要)。--【和平至上】💬📝 2018年3月29日 (四) 18:33 (UTC)
- @Clithering:。JC1 2018年3月30日 (五) 03:29 (UTC)
- 英國貴族人物條目的名稱應否包含貴族爵位,過往多年已經過反覆而冗長的討論,社群也經已在2012年展開投票,公決可以「爵號+全名」的方式為英國貴族人物條目命名,詳情可參考以下記錄:
- 簡單而言,英國貴族條目的名稱保留爵位與否,應就個別情況作出檢視,絕不應把事情過份簡單化,然後一概而論。就和平至上提出的三個例子,我同意蒙哥馬利和威爾遜兩條條目的命稱可免去爵位,但不同意對蒙巴頓條目名稱免去爵位。謝謝。--Clithering(MMXVIII) 2018年3月30日 (五) 17:42 (UTC)
- 唯上面這些討論已是幾年之前,加上亦沒有達成共識,我認為應該發起討論。
- 我(-)反对把稱號加入條目名稱,但可以在條目正文中加上稱號。為何要加上爵號,但卻不加上如「太平紳士」、勳賢等稱號?這一規定已與「必須精準簡練」中「請不要在一個頁面上使用一個繁複或容易混淆的標題」的規定矛盾。--【和平至上】💬📝 2018年3月31日 (六) 08:20 (UTC)
- 首先,「討論已是幾年前」又如何?難道幾年前的討論就不是討論?請留意,社群已就英國貴族命名在2012年展開深入討論,並經投票後修訂了命名常規。其次,爵位與稱謂是兩樣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把兩者混為一談可見你沒有看清楚當年的討論。--Clithering(MMXVIII) 2018年3月31日 (六) 08:42 (UTC)
- 條目名稱應使用該人物的名稱,而不包括爵位,但在正文中,可以以「爵號+全名」表達。
- 若出現同名的情況,應使用括號消歧義。
- 甚麼是名稱?是不是要把「路易斯·弗朗西斯·阿爾伯特·維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頓」移至標題?「伍德斯托克的托馬斯,第一代格洛斯特公爵」是不是要「托馬斯 (伍德斯托克的,第一代格洛斯特公爵)」?討論清楚才到方針版吧。JC1 2018年3月31日 (六) 09:20 (UTC)
- 路易斯·蒙巴頓不就行了?對閣下之疑問表示不理解。「伍德斯托克的托馬斯,第一代格洛斯特公爵」則改成「伍德斯托克的托馬斯」。我也會修訂提案。--【和平至上】💬📝 2018年3月31日 (六) 09:30 (UTC)
- 問題就是名稱的定義不清楚,路易斯是名稱、路易斯·蒙巴頓是名稱,路易斯·弗朗西斯·阿爾伯特·維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頓也是名稱。JC1 2018年3月31日 (六) 16:30 (UTC)
- 其次,en:John Campbell應該如何消歧義?約翰·坎貝爾 (第一代考德伯爵)、約翰·坎貝爾 (第二代考德伯爵)、約翰·坎貝爾 (第三代考德伯爵)?這樣還不如第一代考德伯爵約翰·坎貝爾。JC1 2018年3月31日 (六) 16:46 (UTC)
- 還有,巴麥尊比其名稱亨利·坦普爾常用的問題未解決,威靈頓與阿瑟·韋爾斯利同理,難道這些條目又另外處理?JC1 2018年3月31日 (六) 16:59 (UTC)
- 資料相當豐富,令在下增廣見聞!在下認為,如果主角聞名於世之稱號無歧義,則應用其常稱為條目名稱,常稱可為「姓」、「最常用之名+姓」、或「爵號」,在條目首句並列爵號+姓+名。若有歧義,則可加上爵號+姓+名+Middle name為條目名稱,直至無歧義為止。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3月31日 (六) 13:04 (UTC)
- 你若要說姓名的問題,那麼為何「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蒙巴頓」就沒有問題?為何不是「第一代緬甸的蒙巴頓伯爵路易斯·弗朗西斯·阿爾伯特·維克托·尼古拉斯·蒙巴頓」?當然,若然其稱號更加知名的話可按「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處理。--【和平至上】💬📝 2018年3月31日 (六) 18:09 (UTC)
- 在常用+準確+無歧義之情況下,條目名越短越好。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3月31日 (六) 21:29 (UTC)
(:)回應,中文維基百科過了十多年仍然有人質疑英國貴族條目的命名方式,在於有一部份人只會以簡單直線的邏輯看待問題,而不嘗試了解背後的原因。這類人通常只以為世上所有人名都是按照中文「姓+名」的方式制定,或是他們狹隘地以為所有外國人名都是按照「名+姓」的方式制定;處理英國貴族的命名時,他們又通常把中國古代貴族的認知,不合理地強加於英國貴族制度,而忽視兩者根本上的差異。拒絕把英國貴族條目名稱加上爵位,主要有兩個問題:
- 提出這類主張的人,並不反對英國皇族人物條目名稱包含皇位或爵位(例如乔治一世 (大不列颠)而不是「喬治·路易 (英國君主)」、比亞特麗斯郡主 (約克)而不是「比亞特麗斯·伊麗莎白·瑪麗 (英國郡主)」),但一到英國貴族就高呼反對條目名稱包含爵位。我完全看不出為何要在皇族和貴族之間作出分野,這種無理的劃線背後沒有實質理據支持,也違反一般人對英國社會的理解。英國憲制由君主、貴族和庶民組成,過去如是、現今如是、可見的將來亦然。把英國貴族作庶民處理,是無視英國社會的現狀。
- 另外,中文維基百科經過十多年的討論,社群已逐漸認識到基於英國社會階級的背景,很多貴族都是以爵位而非姓名行世,以「威靈頓公爵」為例,他的爵位是名字的一部份,把條目命名作「阿瑟·韋爾斯利」是從根本地倒行逆施的提議。同理,蒙巴頓作為皇族之後,後世普遍稱之為「蒙巴頓勳爵」或「蒙巴頓伯爵」,條目名稱應當包含屬於名字一部份的爵位。
經過社群長年的討論,向已得出「名字+爵位」是最理想的命名安排(例如: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但也當然容許靈活變通,例如:
- 擁有更廣為人知的名稱的貴族
看過上面的討論,我建議現有的命名可作優化,例如關於貴族名稱,我認為名字和爵位之間可加「·」作區隔,例如「第一代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和「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伯納德·蒙哥馬利」;如否,直截作「第一代威靈頓公爵」和「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也未嘗不可。然而,如果有人僅因為「名稱太長」,不理爵位是否常用名稱的一部份,便把條目名稱包含的爵位削去,實屬無視事實和畫蛇添足之舉。--Clithering(MMXVIII) 2018年3月31日 (六) 19:12 (UTC)
- 在下沒有圖謀「削其爵位」[開玩笑]。若主角以爵號聞名於世,在下認同條目名稱應用其爵號,例如直接作「威靈頓公爵」、「蒙巴頓伯爵」,其後代可作主從消歧義。
- 在下認為常用、準確、無歧義,皆優先於簡短。但若在能滿足前三條件之前提下,越簡短讀者就越快認出主角是何人。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3月31日 (六) 21:29 (UTC)
- 或可直截作「第一代威靈頓公爵」和「第一代阿拉曼的蒙哥馬利子爵」便無需消歧義。--Clithering(MMXVIII) 2018年4月1日 (日) 03:28 (UTC)
- 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反對了,但在爵位和名字之間加間隔號似乎不妥。--【和平至上】💬📝 2018年4月1日 (日) 17:32 (UTC)
- 蒙哥馬利之「第一代阿拉曼子爵」抑或「伯納德」較聞名?蒙巴頓之「第一代緬甸伯爵」抑或「路易斯」較聞名?威爾遜之「亨利·梅特蘭」「第一代威爾遜男爵」?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4月2日 (一) 04:04 (UTC)
- 對於沒有定案的一類例子,我傾向支持包含爵位以尊重條目名稱使用全稱的原則,但我對此持開放態度。--Clithering(MMXVIII) 2018年4月3日 (二) 11:01 (UTC)
- 在下認為,爵號與名字中較常用者優先使用;如爵號與名字同等聞名(或無法判斷),條目名稱應遵從中國貴族慣例,不書爵號,在條目首句才並列爵號。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4月3日 (二) 11:53 (UTC)
在下自我總結[编辑]
@Clithering:。在下認為常用、準確、無歧義,皆優先於簡短。但若在能滿足前三條件之前提下,越簡短讀者就越快認出主角是何人。在條目首句才並列爵號及全稱。
- 官方譯名第一優先,例如戴卓爾夫人、彭定康。
- 如果主角聞名於世之稱號無歧義,則應用其常稱為條目名稱,常稱可為「姓」、「最常用之名+姓」、或「爵號」。若主角以爵號聞名於世,在下認同條目名稱應用其爵號,例如「威靈頓公爵」或「第一代威靈頓公爵」、「蒙巴頓伯爵」或「第一代蒙巴頓伯爵」、第三代巴麥尊子爵。
- 若有歧義,則加上爵號/姓/名/Middle name中最常用者為條目名稱。如爵號與名字同等聞名或無法判斷,條目名稱應遵從中國貴族慣例,不書爵號。例如亨利·梅特蘭·威爾遜、伯納德·蒙哥馬利。
# 若仍有歧義,則用「爵號+最常用之名+姓」,例如en:John Campbell人數太多,則用第一代考德伯爵約翰·坎貝爾。 - 若仍有歧義,用括號消歧義。 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1:58 (UTC)
- 部份地方不太理解,但基本上我支持「爵號」和「名+姓」兩種條目名稱存在,但不支持「爵號」、「名+姓」和「爵號+名+姓」三種條目名稱並存,因為此舉除了會使格式顯得很不統一,讀者也會較難理解背後的原因。
- 我認為更多人加入會有助討論。謝謝。--Clithering(MMXVIII) 2018年4月9日 (一) 13:14 (UTC)
- 如此。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4月9日 (一) 15:13 (UTC)
所以討論結果是?JC1 2018年4月16日 (一) 14:20 (UTC)
- 在下建議: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提議修改命名常規#歐洲貴族條目名。118.143.147.130(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3:58 (UTC)
如何处理有些用户坚持reflist不分栏的问题?[编辑]
Special:Diff/48929779--⌬胡蘿蔔 倡议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动员令主题 2018年4月1日 (日) 10:46 (UTC)
- 不好意思 =) 個人認為既然來源數量不到十個,一欄就可以囉!=)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8年4月1日 (日) 10:54 (UTC)
(※)注意:出於技術問題考量,已不再建議{{Reflist|2}}的用法,見Help:FN#格式指引。--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8年4月1日 (日) 11:19 (UTC)
- “英文版现已淘汰固定分栏用法的脚注(即如{{Reflist|2}}的用法已不再建议)。”未涉及中文维基的共识。此外,该页面开篇注明“本文仅是一篇论述,不属于方针或指引。”--YFdyh000(留言) 2018年4月1日 (日) 21:36 (UTC)
- “英文版现已淘汰固定分栏用法的脚注(即如{{Reflist|2}}的用法已不再建议)。”就是街灯自己写的吧,至于分栏是固定栏还是宽栏的话,看编者习惯,固定栏的话对分栏数清晰,一般分2~4栏就足够了;宽栏是依据一栏的宽度区分,对响应式布局友好(例如在移动设备显示的话)
,但是好像有奇怪的Bug,罗列数量项目太少其中一条项目好像会被截断成两栏,固定栏好像没有问题。——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4月2日 (一) 03:50 (UTC)
(!)意見,如果分欄分到像這個樣子的話,不分欄還較好較整齊,太少的時候其實就不應該分欄。
--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8年4月2日 (一) 06:18 (UTC)
- 个人认为15个才分欄也不为過,但5個就分欄,或是20个也不分欄,就不好了。ŚÆŊMØŠĀJoy to the world, the Lord is come. Let Earth receive her King! 2018年4月2日 (一) 07:06 (UTC)
- 分欄作用不大,建議仿效此條目,參考文獻超過某數目自動摺疊。--M.Chan 2018年4月9日 (一) 04:19 (UTC)
- 我說的是摺疊。--M.Chan 2018年4月11日 (三) 11:06 (UTC)
- 即使技術問題,但分欄還是(+)支持,個人慣是10個分2欄,之後乘以2的來源數再分欄,最多4欄;技術問題這點不代表不可以分欄,而且我不相信以後這技術問題解決不了。-- 源 環 2018年4月17日 (二) 11:30 (UTC)
Category:任期未滿的地方首長[编辑]
分類創建人@Aa128050479:君及各位維基人:Category:任期未滿的地方首長標題意涵與介紹不符,一位地方首長未做滿他的任期未必是去擔任閣員,也可能是被殺(如桃園縣長劉邦友)、任內病逝(如花蓮縣長張福興)、涉案被停職等等。此外,其母分類不只是紅鏈,同時也是地域中心,未做滿任期的地方首長未必是臺灣的地方首長。
希望各位給些意見,應該如何改善這個分類。謝謝!-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4月11日 (三) 12:26 (UTC)
- 分類加上台灣兩字就可以避免地域中心。--【和平至上】💬📝 2018年4月11日 (三) 14:42 (UTC)
- 所以這個分類要刪除嗎?還是另建子分類Category:任期未滿的台灣地方首長?-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4月11日 (三) 15:20 (UTC)
- @Aa128050479:所納入的人物條目會讓人有特定的政治立場。-- Matt Zhuang (雖然不一定會回應,但是歡迎至「此」留言) 2018年4月11日 (三) 16:42 (UTC)
- 所以這個分類要刪除嗎?還是另建子分類Category:任期未滿的台灣地方首長?-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4月11日 (三) 15:20 (UTC)
- 被暗殺的地方首長可以獨立開一個分類。其他人可稱為中途辭職的地方首長。--Temp3600(留言) 2018年4月11日 (三) 16:24 (UTC)
- 我先把介紹做了修改(至於要不要刪除,我們可以再進一步討論,至少我暫時保持(=)中立)。進入中央也有可能是當(副)總統(雖然只有呂秀蓮一例),至於被殺和任內病逝我在那邊合併為去世(我舉劉邦友為例),然後涉案被停職的案例舉前台東縣長吳俊立為例就是了。-- Matt Zhuang (雖然不一定會回應,但是歡迎至「此」留言) 2018年4月11日 (三) 16:55 (UTC)
改為任內離職會不會比較好?任期未滿同時可以指在任或任內離職的人。--哈哈常笑 2018年4月17日 (二) 08:00 (UTC)
- 你說的是,應該改成Category:任內離職的台灣地方首長才對(不過過世或者是停職用「離職」又好像怪怪的
囧rz...)-- Matt Zhuang (雖然不一定會回應,但是歡迎至「此」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19:03 (UTC)
在互助客栈/条目探讨超過100次發言的議題可否另開討論頁[编辑]
如過一個議題發言數百次仍未結束,並且持續很久,會導致整個版面都被該討論佔據,我認為另開討論頁能解決這個問題,三個月期限未到先在本頁留下連結,到期後移除。天蓬大元帥※會客百萬到了! 2018年4月13日 (五) 06:01 (UTC)
- 可以將部分內容摺疊。--M.Chan 2018年4月13日 (五) 06:53 (UTC)
- 感觉启用RFC制度才是个办法--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4月13日 (五) 07:45 (UTC)
- 2014年7月30日您發起的類似討論(维基百科讨论:互助客栈/存档1#关于互助客栈中的太长讨论)感覺已有共識,只是沒有後續行動而已。我覺得只要能達成效果,用什麼工具倒是其次,不理想還可以再改。--Kolyma(留言) 2018年4月18日 (三) 13:17 (UTC)
- 感觉启用RFC制度才是个办法--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8年4月13日 (五) 07:45 (UTC)
- 可以考虑移动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冗长讨论页,待讨论结束后,移动到相应的talk page。--Leiem(签名·留言) 2018年4月18日 (三) 13:45 (UTC)
艺人模板[编辑]
最近有过任何说模板上不能有代表作栏位的讨论吗? --我是火星の石榴(留言) 2018年4月13日 (五) 06:50 (UTC)
- 沒找到,只找到閣下有份參與討論的Template_talk:配音員#配音員模板;其實「代表作」我是(+)支持寫入,畢竟InfoBox是條目的概括,只要條目內有寫入,就能在InofBox內寫入。-- 源 環 2018年4月17日 (二) 11:14 (UTC)
關於候選人的選舉結果表格[编辑]
建議將候選人的選舉結果表格改成模板使用,例如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的「201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結果」、「2014年新北市市長選舉結果」及「2014年桃園市市長選舉結果」等等,諸如此類的表格,幾乎都已經被轉貼到各個候選人的條目,例如朱立倫#2014年新北市長選舉、游錫堃#結果、鄭文燦#2014年桃園市市長選舉及吳志揚 (政治人物)#2014年桃園市長選舉。--IrycatewiTalk 2018年4月13日 (五) 09:31 (UTC)
- 其實我一直也不明白為何要用模板,反正這些多半只會在一(或兩)個條目出現。--【和平至上】💬📝 2018年4月13日 (五) 12:03 (UTC)
- 覺得不需要把人物條目貼滿該選區的選舉結果,不管使用模版或是表格的方式。Zenk0113(留言) 2018年4月13日 (五) 16:48 (UTC)
李白墓考證,需cnki[编辑]
不知道誰有中國知網的賬號幫忙查一下白居易江州时期拜访李白墓了吗這篇文章,以佐證李白墓里白居易那首詩的創作年份,我看網上有說是799年的。--淺藍雪❉ 2018年4月13日 (五) 18:55 (UTC)
找一下相同作者的《日本中国学文萃-白居易写讽谕诗的前前后后》這本書吧,內有分標題為「白居易真拜訪李白墓了嗎?」的文章,不過不知道內容是否一致--S叔 2018年4月14日 (六) 11:56 (UTC)
论文中提到:据花房英树(《白氏文集批判研究》)研究,此诗为元和十三年(818年)所做。此诗收于《白氏文集》卷一七,文集中此诗的前九首作于“十二年冬”,此诗后是题为《岁暮》诗。考察一下,《李白墓》一诗应作于十三年春至夏时无疑。 论文作者静永健认为:
- 1. “采石江边李白坟” 不是真正的李百墓。李白之墓旧坟在龙山东麓,新坟在青山之阳。
- 2. 白居易没有机会去探访李白墓。自离开长安,到离任浔阳,白居易有作品三百八十余首,除《李百墓》外,不能证明白居易游宣州当涂县。这些作品中仅有卷一六《建昌江》诗,证明白居易外出江州到了江州南邻的洪州。另《唐会要》卷四一《左降官及流人》项,规定左降官“不得补职及流连宴会”,“因事差使不得离本处”。从他所做的诗中也可佐证左降官生活的不自由。
- 3. 江州时期,白居易对李白表示了相当深的敬意。
- 4. 这个时期,白居易察觉到自己的死。在贬面临死亡之际,他想到了自己的坟墓。除《李白墓》外,另有诗《青冢》,先咏王昭君之墓,由此也联想起自己未来的坟墓。王昭君之墓远在蒙古草原,白居易自然也没有去过。他能想起蒙古草原的王昭君之墓,也能想起邻州的李白之墓。
先简单转述下原作者的论点,如有需要可以提供其引用的论文。—— Woclass(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02:45 (UTC)
- 多謝,原文我改了改,如有不盡人意處,還望增繕。另外有一處不解, “采石江边李白坟” 不是真正的李百墓,那麼也就是采石江還有第三座墳?總覺他這個點有點吹毛求疵啊,白居易既然沒去過當塗,那麼把位置弄錯也有可能?畢竟都在當塗,我看地圖上距離也沒多遠,各種大河小河,白居易不知道也是理所當然?不知道他有沒有就“采石江边李白坟”做過進一步考證,還是說白居易想說的就是青山的墳 --淺藍雪❉ 2018年4月15日 (日) 14:05 (UTC)
- 这一点在论文中有论述:据朱金城《白居易研究》中“采石江边李白坟辩疑”,采石的坟是衣冠冢,“世传太白过采石,酒狂捉月,窃意当藁葬于此,至范侍郎为迁窆青山焉。”(《侯鲭录》) 。不过作者并没有就这一点展开讨论,只是提了“采石的坟是衣冠冢”这个结论,并说对他们(朱金城和地方志作者)的考证没有异议。最后提了一下“为什么白居易没有对李白坟的真实位置加以区分?”这个问题,然后就话题一转,开始探究白居易是否到访过李白墓。文中还提到:芳村弘道(江州・忠州時代の白居易--「閑適詩」の制作をめぐって)考证,认为白居易这首诗“咏想象中李白墓之作”。个人比较认同这个观点,我自己的见解是:白居易没有去过当涂,就连衣冠冢也没看过,他没有用真实的地址,而挑了一个相对著名的衣冠冢来作诗。
- 另外我还看到一个有趣的事:
“ | 是年 李白衣冠冢从采石镇神霄宫旧址迁至翠螺山西坡,重新勒石为碑。 | ” |
— 马鞍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http://masdfz.mas.gov.cn/news/wsfzg/masdsj/lsdsj/13031811554435716228.html |
駐臺灣外交機構列表[编辑]
請問各位:與中華民國建交的20個國家,其承認的是不是中華民國?如今@Matt Smith:將我在駐中華民國大使館的修改,回退為 中華民國邦交國大使館,理由是WP:NPOV,是否合理?難到這些國家的大使館不是設在中華民國?不是設在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條目裡的大使館是用駐華)?
就算你主張臺獨、臺灣地位未定論,也不能否認中華民國現行有效統治臺灣的事實。民進黨的臺灣前途決議文也早就認為: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既是歷史事實,也是現實狀態」,而民進黨也當選三次中華民國總統,難到會認為自己選的是代表全中國的中華民國總統?
要不,請行文中華民國總統府、中華民國外交部、各駐中華民國大使館,詢問臺灣現在是不是叫中華民國?這些國家的大使館是不是設在現行中華民國的領土?
簡言之,我用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是否不對?謝謝。
--Tp0910(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07:53 (UTC)
- 敝人沒有主張台獨。「統治」不等於「擁有」。無論中華民國政權的邦交國承認什麼、民進黨承認什麼,那都是他們的立場,不能代表維基百科的立場,維基百科本身沒有立場,維基百科只用中立的觀點敘述事情。
- 「駐中華民國大使館」這種措詞會暗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或「台灣是中華民國領土」,因此不中立。--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08:09 (UTC)
- 「駐教廷大使館」在義大利境內,但並不會暗示義大利為梵蒂岡領土。這理由牽強了。--Reke(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0:53 (UTC)
- 那個當然也會暗示。--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1:20 (UTC)
- 「Template:駐中華民國大使」(以及其中條目),這種命名會不會也暗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或「台灣是中華民國領土」,因此不中立?此外,駐中華民國大使館列表,請看看連結至哪裡?另同意Reke所言。--Tp0910(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1:28 (UTC)
- 那些都會暗示。「駐X國」就是說駐在X國境內,「駐美國」就是說駐在美國境內,「駐中國」就是說駐在中國境內,這是普遍的認知。--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1:34 (UTC)
- 那是駐中華民國大使,不是駐中國大使,請不要混淆視聽。
- 就請揭竿起義,將那些有暗示意味、不公不義的條目名稱,改成「中立」的字眼。光是清談,無意義。
- --Tp0910(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1:40 (UTC)
- 敝人舉的「駐中國」的例子就是在說「駐中國」,沒有在混淆視聽。
- 敝人目前想不到合適的「駐中華民國大使」的替代語,因此暫且不管它。言歸正傳,敝人覺得「中華民國邦交國大使館」這樣的語句沒有問題,很中立,因此目前沒有更改的必要。--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1:52 (UTC)
- 那些都會暗示。「駐X國」就是說駐在X國境內,「駐美國」就是說駐在美國境內,「駐中國」就是說駐在中國境內,這是普遍的認知。--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1:34 (UTC)
- 「駐教廷大使館」在義大利境內,但並不會暗示義大利為梵蒂岡領土。這理由牽強了。--Reke(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0:53 (UTC)
- 以條目標題為準,改成駐台不就好了?—AT 2018年4月15日 (日) 11:53 (UTC)
- 如果閣下是指「駐台灣大使館」,或許可以吧,但這樣是否會暗示台灣是國家?--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1:56 (UTC)
- 非邦交國的代表機構可以用駐臺,但邦交國的大使館最優先(或只能)使用駐華。若是訪問,稱訪臺、訪華皆可。(我要是那些邦交國的領導人,明明是駐華訪華,現在變成駐臺訪臺,會情何以堪,那跟PRC建交好了,學學巴拿馬)--Tp0910(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2:08 (UTC)
- 台灣在其邦交國來看,的確是國家,這一點沒有疑問。或許可以再簡化,只寫大使館和代表處,不必列出駐華還是駐台,這樣就沒有爭議了吧。—AT 2018年4月15日 (日) 12:13 (UTC)
- 傾向同意。--Tp0910(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2:15 (UTC)
- 根據現有的可靠來源,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承認的是「中華民國代表中國」,而非承認「台灣是國家」。簡化的做法,敝人認為也可以,但表格的欄位名稱「邦交國」可能要改成「中華民國邦交國」。--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2:18 (UTC)
- 台灣現在幾乎就是中華民國的通稱了。雖然事實上中華民國才是正式名稱,但是不見得現在使用邦交國的做法會引起誤會(當然使用中華民國邦交國也沒有問題),這些就請兩位好好商議再決定。謝謝。—AT 2018年4月15日 (日) 12:38 (UTC)
- 大使館、代表處;邦交國、中華民國邦交國;駐華大使館、駐中華民國大使館(如貝里斯駐華大使館、貝里斯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我都能接受。可否請Matt Smith代為執行?--Tp0910(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3:46 (UTC)
- 標題已修改為「大使館」、「代表處」,表格的欄位名稱已修改為「中華民國邦交國」。請看看有沒有問題。--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4:11 (UTC)
- 沒有。謝謝。--Tp0910(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4:15 (UTC)
- 謝謝。--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4:19 (UTC)
- 沒有。謝謝。--Tp0910(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4:15 (UTC)
- 標題已修改為「大使館」、「代表處」,表格的欄位名稱已修改為「中華民國邦交國」。請看看有沒有問題。--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4:11 (UTC)
- 台灣在其邦交國來看,的確是國家,這一點沒有疑問。或許可以再簡化,只寫大使館和代表處,不必列出駐華還是駐台,這樣就沒有爭議了吧。—AT 2018年4月15日 (日) 12:13 (UTC)
- 身為這條目的參與者也來說說,這條目本來是兩個糟透了的條目,由我合併成一條。駐台灣外交機構列表這一個名字不是隨便想到就用的,而是考慮台灣是地名而非國名,相比之下爭議不大而採用,並可將所有大使館、代表處都放在一起。可是看看倒過來的條目中華民國駐外機構列表,我沒有一併改成台灣,這是因為駐外機構設立者是中華民國而非台灣,所以我是故意維持着這麼怪異不平衡,更奇怪的是沒有人對此表示異議。--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
- 正如閣下所言,台灣是地名、中華民國駐外機構的設立者是中華民國,因此敝人覺得這兩個條目的命名很恰當,不會怪異。--Matt Smith(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6:38 (UTC)
- 若有人表示異議,大概是不瞭解中華民國怪異的外交處境,甚至是中文的奧妙。--Tp0910(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21:58 (UTC)
百閱疑似廣告[编辑]
剛才找到一個介紹網站百閲的頁面,內容好像有點廣告成份或不中立,但我不敢私自動它,所以想問問各位的看法 --Luke sidewalker(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0:46 (UTC)
- 好像已經解决了 --Luke sidewalker(留言) 2018年4月15日 (日) 12:10 (UTC)
中國行政區劃[编辑]
- 在下極其希望機械人的使用者創建條目時多加留意,避免不斷重覆創建。另外,以下頁面無法從其上級行政區劃取得相關資料,請社羣分辨其為錯誤建立還是行政區劃已經撤銷:
- 丁家湾乡、丈八庙乡、三口镇_(临安市)、三台街道、三岔镇_(凤县)、三溪乡_(镇巴县)、三河金騋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上宋乡、上官坊乡、上寺店乡、上邑乡、东上官乡、东北郊新区、东皇沟乡、东路街道_(乌鲁木齐市)、东风路街道_(新城区)、两河乡_(柞水县)
- 如為錯誤創建,則應刪除,否則應更新條目。JC1 2018年4月15日 (日) 13:57 (UTC)
- 三河金騋農牧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行政區劃???疑為機器人操作錯誤胡亂建立條目,是否能禁止這種沒有意義的刷條目歪風呀!--泅水大象™ 訐譙☎ 2018年4月16日 (一) 06:46 (UTC)
- 有点历史悠久,同估计只是机器人抓取错误,提删就可以了。不过需要重新更新这些行政区划数据。至于刷条目……传统嘛,不过的确数据源质量和条目形成质量有点难控,现在很少搞了。——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4月16日 (一) 07:28 (UTC)
- 三河金騋農牧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行政區劃???疑為機器人操作錯誤胡亂建立條目,是否能禁止這種沒有意義的刷條目歪風呀!--泅水大象™ 訐譙☎ 2018年4月16日 (一) 06:46 (UTC)
- 第二輪:中坝乡_(石泉县)、中山东路街道_(新城区)、丰乐镇_(三都水族自治县)、丰北河乡、丰富乡、乔岔滩乡、九中金乡、二峪河乡、二庙乡、二郎山乡、云琅村、五一种畜场总场。JC1 2018年4月16日 (一) 15:46 (UTC)
- 第三輪:五里湾乡、代家乡、何坊乡、余兴庄乡、余师乡、候家村乡、候庄乡、党马乡、八鱼乡、共进乡、关坪河乡、兴明乡、兴隆寺乡、冠城镇、冯家坪乡、冲赛康街道。JC1 2018年4月17日 (二) 14:11 (UTC)
- 第四輪:刘千河乡、刘家山乡、刘家河乡、刘家洼乡、刘店子乡。JC1 2018年4月18日 (三) 12:20 (UTC)
合併條目[编辑]
星爆氣流斬合併至刀劍神域 --61.228.210.52(留言) 2018年4月16日 (一) 04:08 (UTC)
- 你好像報錯地方了?--哈哈常笑 2018年4月17日 (二) 08:03 (UTC)
Template:台灣行政區劃單位[编辑]
Template:台灣行政區劃單位根本名不符實,不是臺灣現行的行政區劃,而且很多地方都怪怪的。請問這個模板應該怎麼辦?-游蛇脫殼/克勞棣 2018年4月16日 (一) 05:54 (UTC)
港劇收視率[编辑]
以《翻生武林》為例,
週次 | 集數 | 日期 | 收視率 | 備註 |
23點 | 星期一至五總收視23.4點 | |||
22點 | 星期一至五總收視21.8點 | |||
22點 | 星期一至五總收視22.4點 | |||
22點 | 星期一至五總收視21.6點 | |||
全劇 | 22點 | 平均收視22.25點 |
收視率一欄的收視似乎衹是備注一欄數據四捨i五入的結果,而且TVB公佈的都是一個小數位的,請問是不是有特別原因而要進個位呢?--哈哈常笑 2018年4月16日 (一) 14:14 (UTC)
- 如果沒有人反對的話,我就開始改了…--哈哈常笑 2018年4月20日 (五) 08:47 (UTC)
- 被ip用戶改回去了。ip用戶看得到對話頁留言提示嗎?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聯絡那(些)用戶?--哈哈常笑 2018年4月24日 (二) 07:54 (UTC)
分享自制维基百科标志[编辑]
去年因为思源宋体发布,我利用这款字体自己做了个维基百科标志,不久就上传到了维基共享。现在我打算在这里把图片链接贴出来,分享给大家,望各位笑纳,如果大家有意见都可以来这讨论。
- File:Wikipedia-logo-v2-zh-hans-002.svg
- File:Wikipedia-logo-v2-zh-hant-002.svg
- File:Wikipedia-logo-v2-zh-yue-002.svg
--Great Brightstar(留言) 2018年4月16日 (一) 17:47 (UTC)
有人持續濫用deltalk模板[编辑]
deltalk模板本來是在出現人身攻擊言論的時候才去刪除它的,但最近在Wikipedia:关注度/提报#10日_2,Wikipedia:关注度/提报#11日_2,Wikipedia:关注度/提报#15日_2,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8/04/17#新界區專線小巴50A、50K、51B、51K線[15]都有人濫用deltalk模板刪除非人身攻擊的言論,本人認為真的要限制使用deltalk不可了,還望徵求大家的意見。--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9日 (四) 08:38 (UTC)
- 那模版本來就不抱好感,既然留言了,那何必要刪除(包括人身攻擊在內),這模板應改成像{{delh}}那樣的折疊來隱藏起來,而非刪除內容。-- 源 環 2018年4月20日 (五) 15:11 (UTC)
- 同意源環的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1日 (六) 11:08 (UTC)
- 人身攻擊都不刪除,換IP罵完人就走,好不爽快,折疊起來想看還是能看見,刪除修訂版本才是眼不見心不煩--淺藍雪❉ 2018年4月21日 (六) 16:28 (UTC)
- 也是。--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4日 (二) 07:28 (UTC)
- 請看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8/04/20#佛教善德英文中學,這濫用deltalk模板成甚麼樣子了?--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4日 (二) 07:28 (UTC)
- 此使用方式確不合理,應使用{{T:CW}}較簡潔。甚至不該移除,這樣會不利於查閱。還有,是detalk還是deltalk?吉太小唯(留言) 2018年4月24日 (二) 07:46 (UTC)
- 筆誤,是deltalk,現已全部修正。--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4日 (二) 07:54 (UTC)
有關某一/數個缺乏關注度的小巴/巴士路綫條目應併入何處的問題[编辑]
近來有人將缺乏關注度的小巴/巴士路綫條目併入同一系有關注度的路線條目,而不是慣常的小巴/巴士路綫列表條目,而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記錄/2018/04/17#新界區專線小巴50A、50K、51B、51K線當中,不同立場方之間的用戶就此問題各執一詞,所以還望在此繼續討論。--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19日 (四) 10:49 (UTC)
- 路線號碼應該是有其邏輯而不是亂編的,若然找到來源,就按號碼合併應不算是原創研究。可參考:九巴路線全解碼 8字頭因為「發」?中「ABCD有意思?」一節。--Nivekin※請留言 2018年4月19日 (四) 12:37 (UTC)
- 有來源證實的話當然沒有問題,前題是要有。—AT 2018年4月19日 (四) 14:48 (UTC)
- 為什麼不乾脆向其他城市的公車那樣重定向至新界區小巴路線列表呢?-- Matt Zhuang (雖然不一定會回應,但是歡迎至「此」留言) 2018年4月19日 (四) 15:34 (UTC)
- 有來源證實的話當然沒有問題,前題是要有。—AT 2018年4月19日 (四) 14:48 (UTC)
关于Microstate和Micronation的对应中文译名的疑问[编辑]
目前中文维基上将Microstate翻译成微型国家;而将Micronation翻译成私人国家。
我对前一个译名倒是没有多大的意见,我个人的疑问是在后一个“私人国家”上。因为这个“私人”该如何定义呢?如果定位成“私有”的话,那么某些君主制国家也是君主的私有国家啊;如果定义成“私密”的话,这些所谓的国家也是对外公开存在的啊。因此“私人国家”这个译名是不是有些不够准确?我也查过一些报道,有翻译成“私人国家”的,也有翻译成“微国家”或“微型国家”的。
其实单独来看的话,Microstate和Micronation都是“微国家”的意思,毕竟中文中很难将state和nation的区别译出来。
我个人的建议是不是考虑将“Microstate”翻译成“微型主权国家”;而将“Micronation”翻译成“微型类国家”或“微型准国家”。这些Micronation和Microstate相比,缺乏的就是整套的国家机器和主权被公认,因此属于“类国家”或“准国家”。
或者,有更好的译名提议么?
--周晓(☎) 2018年4月19日 (四) 14:28 (UTC)
- 私人國家基本不受一般國家承認,翻譯成類國或準國應該沒有問題,不過私人國家這個翻譯我也覺得可以。注意,君主制國家,國家並不是君主的私有物,國王實際上不會直接統治子民,統治整個王國的是貴族階層,而國王統御貴族階層。在一定的程度內國王確實有很大的權力,但是絕大多數情況下無法任意行事,否則下一個被推翻的就是他,這個離私有可差多了。而私人國家幾本只有幾個人組成,號稱國王者可以直接統治寥寥無幾的幾個人民,稱私人國家並不為過。風鳴(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08:31 (UTC)
關於某用戶論述[编辑]
有用戶以該論述作為保留條目理據,有另一用戶以該論述是用戶論述為由反對保留,更有用戶認為該論述「視共識為無物,胡亂詮釋方針指引」。個人認為此點有可商榷之處,並認為論述與否不影響理據有效性,所以在此發起討論。(參見相關存廢討論)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19日 (四) 23:51 (UTC)
- 我認為此論述能讓維基百科更好,且內容如討論4所言:關注度將WP:OR與WP:V限制在同一個來源中,但是反例舉的不佳,就算是圖書館內的手冊也不應該對一個沒有任何特殊性隨處可見的石子小路做有效介紹。如果有意取得此論述共識,我會(+)支持。吉太小唯(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02:26 (UTC)
- 只作为个人意见看待。但管理员不应该以此作为条目处理的依据。——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2018年4月20日 (五) 02:38 (UTC)
- 據《方針與指引方針》「指引是共識所支援的最佳做法。編輯者應嘗試遵守指引,但最好仍要以常識判斷是否合適,有時例外是適用的。」故「論述不能凌駕指引」不是否定該論述的有效理據。事實上,在下認為「每個人的定義均不同才有方針指引來約束。簡單而言,您的主張就是處境一樣的情況下,您認為可以保留的條目都應該保留,這說服得到人?」才是最大問題。--M.Chan 2018年4月20日 (五) 07:03 (UTC)
- 您當年在Wikipedia_talk:关注度/存档9#保留所有熱帶氣旋條目所提出的類似對所有熱帶氣旋條目關注度例外的提案遭到社群普遍反對。--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0日 (五) 11:42 (UTC)
- @MCC214:你自己也說過「共识可以被推翻」。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0日 (五) 13:04 (UTC)
- 問題是,有這個共識麼?--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1日 (六) 11:26 (UTC)
- 「視共識為無物,胡亂詮釋方針指引」應該就是我說的,但閣下可能有一些誤會。我說的是那一篇關於關注度的論述違反共識,而不是所有論述都違反共識。我對論述的立場是:視乎內容,如果內容無抵觸方針,那麼是可以作為用戶的意見接受的(就等同於用戶在討論中直接提出那些觀點),但若論述違反共識,那麼就當然無效,除非有新的共識。簡單而言,我在存廢討論那裡那樣寫是因為我認為那一篇論述不符合共識,而不是因為他是一個論述。--【和平至上】💬📝 2018年4月20日 (五) 08:55 (UTC)
- @和平至上:「该论述是论述」说乃是MCC214之言。在上方之言,我专指Bluedeck的论述(我用上「该」字)。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0日 (五) 09:20 (UTC)
- @和平至上:请指出该论述如何「違反共識」。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0日 (五) 09:20 (UTC)
- 共識是:條目需要有關注度,論述內容是:可以繞過這共識,這還不算違反共識?他自己也說是主觀判斷,即是「我認為可以就可以,我認為不可以就不可以」,毫無標準可言,破壞原有之體制。--【和平至上】💬📝 2018年4月20日 (五) 10:11 (UTC)
- 的確是如此。--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1日 (六) 11:30 (UTC)
- @和平至上:共识可以被推翻。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1日 (六) 03:58 (UTC)
- @Sanmosa:共識可以被推翻,但這共識未被推翻,請別偷換概念。據我記憶好像前幾次提議放寬關注度指引都被大量的用戶反對。
- 「視共識為無物,胡亂詮釋方針指引」應該就是我說的,但閣下可能有一些誤會。我說的是那一篇關於關注度的論述違反共識,而不是所有論述都違反共識。我對論述的立場是:視乎內容,如果內容無抵觸方針,那麼是可以作為用戶的意見接受的(就等同於用戶在討論中直接提出那些觀點),但若論述違反共識,那麼就當然無效,除非有新的共識。簡單而言,我在存廢討論那裡那樣寫是因為我認為那一篇論述不符合共識,而不是因為他是一個論述。--【和平至上】💬📝 2018年4月20日 (五) 08:55 (UTC)
- 同意和平至上的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0日 (五) 11:55 (UTC)
- @MCC214:你自己也說過「共识可以被推翻」。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1日 (六) 03:58 (UTC)
- 共識可以被推翻,但現在這裏的討論有推翻原有共識去建立新共識的結論可言麼?--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1日 (六) 11:21 (UTC)
- @和平至上:「條目需要有關注度」乃是指引條文,而指引條文和該論述皆建基於方針。指引之強制性應稍低於方針(論述則更低),在少部分特殊情況下可以有例外。個人認為該論述指出了確有此例外,但案例的參考價值成疑。某些用戶把指引視為和方針具同等地位的規定,實為錯誤觀念,惟他們為圖爭取「遮醜布」以轉移視線,拒絕承認該論述所指出「關注度確有例外」之事實。如關注度完全不應有例外,相關用戶應提議升格關注度指引為方針,而非提出「該論述乃論述」說或「破壞原有體制」說,以圖掩飾其過失。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0日 (五) 11:21 (UTC)
- 「......,惟他們為圖爭取「遮醜布」以轉移視線,拒絕承認該論述所指出「關注度確有例外」之事實。......,以圖掩飾其過失。」,WP:AGF。--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0日 (五) 11:55 (UTC)
- @MCC214:WP:AGF佯謬。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0日 (五) 13:03 (UTC)
- 我想,简而言之,論述不是方針;用户创建论述是用户的自由,方针与指引是维基百科的规定(尽管可修改且并不完全硬性)。--相信友谊就是魔法的CuSO4正在努力提高知识水平 2018年4月20日 (五) 09:49 (UTC)
- 我認為該論述是建立在兩項方針:WP:OR與WP:V,去進行解釋,而WP:GNG也是源於WP:OR、WP:V(現在兩種計畫頁面都在滿足WP:RELY的情況),如果要說這論述能不能參考,肯定是可以的。但目前僅是一篇論述,其強制性小於GNG,如果提升成指引,也能以WP:IAR為理由,為不符合GNG但適合收錄的條目(以WP:NOT來看)找到一個有理據的條件。吉太小唯(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09:55 (UTC)
- 一篇論述絕不可凌駕於方針指引,除非該論述經過社群共識支持成為方針指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0日 (五) 11:42 (UTC)
- 用戶論述的引用實質的效果就如引用當年已被否決的重要度提案一樣,沒有任何約束力。--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0日 (五) 11:51 (UTC)
- 論述和用戶論述具同等效力,且違反論述亦有機會被封禁,故論述具約束力;因而可知用戶論述具約束力,@MCC214此說有謬。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0日 (五) 13:03 (UTC)
- 違反論述被封禁的機會是有,不過沒有違反方針指引被封禁的機會高吧。--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1日 (六) 11:25 (UTC)
- 另:@MCC214以「重要度提案」論證,可謂「引喻失義」:「重要度提案」連論述的地位也沒有,不可視作與論述具同等地位。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0日 (五) 13:03 (UTC)
- 那麼你如何解釋有條目因重要度而需要合併?--M.Chan 2018年4月20日 (五) 14:22 (UTC)
- 您可不可以不要輸打赢要啊?如Wikipedia:關注度_(熱帶氣旋)不利於您就忽略,但User:Bluedeck/permanent/notability-exemption-argument-boilerplate有利於您卻叫其他人不要忽視,這算甚麼呢?(兩篇都是論述)。--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1日 (六) 11:17 (UTC)
- 在下何時有忽略《關注度(熱帶氣旋)》?--M.Chan 2018年4月22日 (日) 15:13 (UTC)
- Wikipedia_talk:关注度/存档9#保留所有熱帶氣旋條目。--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3日 (一) 06:29 (UTC)
- 該不會有人以為這篇論述有機會被納為指引吧?--Temp3600(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3:30 (UTC)
- @Temp3600:我的意見是另立分指引說明。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0日 (五) 14:16 (UTC)
- 事實上根本沒有共識去設立例外,巴士又例外公路出口又例外,為甚麼我的石頭小道不能有例外?JC1 2018年4月20日 (五) 14:42 (UTC)
- 公共設施有非特定人群去使用,就常理而言應該有關注度,如果不是這樣,我不明白只有政府統計的城鎮,為何會有關注度?政府不是第一手(僅有事實性的統計),非獨立(由政府去劃分的城鎮),可靠來源(大部分統治的政府為可信機構)而已嗎?抑或是,立一個WP:關注度 (公共設施),供這類道路使用。吉太小唯(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7:06 (UTC)
- 事實上根本沒有共識去設立例外,巴士又例外公路出口又例外,為甚麼我的石頭小道不能有例外?JC1 2018年4月20日 (五) 14:42 (UTC)
- @Temp3600:我的意見是另立分指引說明。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0日 (五) 14:16 (UTC)
- (!)意見该页序言已写:“但是,它作为讨论的一部分,具有讨论的效果。”,即这个页面上的内容,就是当作引用该论述的人再讨论中发表的观点。只是此类观点可能在多处用到,因而写成一个论述方便引用。--Tiger(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5:32 (UTC)
- 給大家參考看看。—AT 2018年4月20日 (五) 15:45 (UTC)
- 吉太小唯(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7:06 (UTC)
- 之前交通關注度已經談不攏了,公共設施範圍更大,恐怕是不可能了。—AT 2018年4月20日 (五) 17:14 (UTC)
- 這樣我很好奇WP:關注度 (地理特徵)中:法律上認定的有人居住地區可被認為典型地具有關注度,為何?現今很多條目只有給予政府資料,這是第一手(不滿足),非獨立(不滿足),有效介紹,可靠來源,不符合WP:關注度吧?吉太小唯(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7:32 (UTC)
- 不同語言的維基之間雖然沒有從屬關係,但是中文維基很大程度上承襲了英文維基的方針指引,地理特徵關注度也是一樣。那是因為並非所有類型的條目都適用於通用關注度,才有這些地理特徵關注度或數字關注度等等,至於公共設施是否適用、具體條文為何等等,仍然需要社群各自討論。我希望指出的是,既然交通關注度也得不出結論的話,公共設施恐怕更難,僅此而已。—AT 2018年4月20日 (五) 18:42 (UTC)
- 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1日 (六) 03:58 (UTC) 可以經過長期討論。
- 也可以試著把wp:關注度 (交通)拿出來討論,這個關注度例外似乎都用於道路方面的存廢,而且小巴路線也常被拿來提刪,個人認為這些東西的關注度疑慮與WP:關注度 (地理特徵)有極大相似度。吉太小唯(留言) 2018年4月21日 (六) 04:26 (UTC)
- 相反,我建議的是把WP:關注度 (地理特徵)#地區與地點完全廢除。JC1 2018年4月21日 (六) 05:22 (UTC)
- @Justincheng12345:WP:關注度 (地理特徵)#地區與地點當年乃經社羣共識通過,如要推翻共識以廢除,雖然可行,但是不易,且必引起反彈;故個人支持通過WP:關注度 (交通),且擴展適用範圍至道路,而不支持廢除WP:關注度 (地理特徵)#地區與地點。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1日 (六) 05:44 (UTC)
- 共識是吧?共識是可以改變的,指引當初訂立時爭議也是不少。另外你可以看看Wikipedia_talk:关注度_(地理特征)#建议修订关注度指引中的维基百科:关注度 (地理特征)。JC1 2018年4月21日 (六) 07:30 (UTC)
- 問題是,有這個共識麼?--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1日 (六) 11:23 (UTC)
- 共識的確可以改變,如果要廢除地理特徵關注度的話,請在另開段落尋求共識。另一方面,就算維持地理特徵關注度也不代表交通關注度就可以通過,仍然需要社群討論,公共設施也是原此。而且,個人認為地理特徵關注度比交通關注度較容易讓人接受的地方是有明確定義,那些應該刪除,那些應該保留,然而交通關注度卻更傾向於豁免全部該主題的條目,這也是社群反彈的主要原因,今後如果希望制定公共設施關注度,也應該留意一下。最後,這些草案尚未得到共識通過前,請遵從通用關注度。謝謝。—AT 2018年4月21日 (六) 08:32 (UTC)
- 同意AT的看法。--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1日 (六) 11:05 (UTC)
- @AT、MCC214:不反對稍為收緊WP:關注度 (交通)。−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2日 (日) 07:43 (UTC)
- WP:關注度 (交通)收緊是必然的事,此做法亦可減少社群反彈。--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2日 (日) 08:28 (UTC)
- @Justincheng12345:WP:關注度 (地理特徵)#地區與地點當年乃經社羣共識通過,如要推翻共識以廢除,雖然可行,但是不易,且必引起反彈;故個人支持通過WP:關注度 (交通),且擴展適用範圍至道路,而不支持廢除WP:關注度 (地理特徵)#地區與地點。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1日 (六) 05:44 (UTC)
- 相反,我建議的是把WP:關注度 (地理特徵)#地區與地點完全廢除。JC1 2018年4月21日 (六) 05:22 (UTC)
- 不同語言的維基之間雖然沒有從屬關係,但是中文維基很大程度上承襲了英文維基的方針指引,地理特徵關注度也是一樣。那是因為並非所有類型的條目都適用於通用關注度,才有這些地理特徵關注度或數字關注度等等,至於公共設施是否適用、具體條文為何等等,仍然需要社群各自討論。我希望指出的是,既然交通關注度也得不出結論的話,公共設施恐怕更難,僅此而已。—AT 2018年4月20日 (五) 18:42 (UTC)
- 這樣我很好奇WP:關注度 (地理特徵)中:法律上認定的有人居住地區可被認為典型地具有關注度,為何?現今很多條目只有給予政府資料,這是第一手(不滿足),非獨立(不滿足),有效介紹,可靠來源,不符合WP:關注度吧?吉太小唯(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7:32 (UTC)
為這類公共設施定一個關注度標準您覺得如何? - 之前交通關注度已經談不攏了,公共設施範圍更大,恐怕是不可能了。—AT 2018年4月20日 (五) 17:14 (UTC)
- 吉太小唯(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7:06 (UTC)
楠葉宏三[编辑]
Twitter 有消息称楠葉宏三已经死亡,见[16],然而 Twitter 似乎不算可靠来源,这是否说明条目无法被更改呢?--偷窥ACU的用户页吵吵跋扈 2018年4月20日 (五) 11:02 (UTC)
有新聞出來了,不過只有這一家而已 https://chinesedora.com/news/7430.htm傳說中的超級小屁孩(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4:09 (UTC)
那麼結論應該已經出來了,楠葉宏三死亡的消息確定是事實了,日文wiki也早就已經更新了上去,我們這邊以山田榮子的Twitter消息作為依據去更新如何?傳說中的超級小屁孩(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06:31 (UTC)
交通條目問題[编辑]
這半年來,不管是台灣、日本還是中國的交流道頁面,或是公車路線的頁面,很多都因為關注度的問題而被提存廢討論或是存廢覆核,至於關注度的問題,我想還是要提出疑問,到底關注度的定義是自由心證,還是有一定的標準呢? --User:colin1990813(留言) 2018年4月20日 (五) 17:42 (UTC)
- (:)回應:用這兩個例子來舉例1.[17]之前的討論有提到這樣是可行的,為什麼福興-漢寶交流道通車[18]、[19]就不算?--User:colin1990813(留言) 2018年4月21日 (六) 16:19 (UTC)
- (:)回應:一個交流道的通車,通常都會是以路段為主,只有額外加蓋的交流道通車才會有獨立的新聞。--User:colin1990813(留言) 2018年4月21日 (六) 17:26 (UTC)
- (&)建議:所以啊,我才說wp:關注度 (交通)這部分真的需要再討論一下。--User:colin1990813(留言) 2018年4月21日 (六) 17:42 (UTC)
條目王者榮耀整理問題[编辑]
該條目含有極大量瑣碎資料,但全數刪除好像不太好,請問各位應如何處理?-某人✉ 2018年4月21日 (六) 07:08 (UTC)
Wikipedia:用戶框/教育程度页面太长[编辑]
Wikipedia:用戶框/教育程度页面太长,建议以子页面的形式处理。例如Wikipedia:用戶框/教育程度/中国大陆地区校友、Wikipedia:用戶框/教育程度/欧洲地区校友等。在此寻求社群共识。--Leiem(签名·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02:02 (UTC)
- (+)支持。->>Vocal&Guitar->>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03:41 (UTC)
收緊鄉鎮條目收錄標準[编辑]
近日那些機器人幾秒刷一篇的羅馬尼亞南部鄉份條目,內容簡短,關注度低(除非你跟我說一個位於歐洲,人口數千的鄉份重要性奇高那另當別論),資料過時(2007年的),但它卻剛好過50字,非小小作品;又有基本定義,不能A1。所以這類條目就可收錄在維基? 是否應收緊鄉鎮,或至少歐美鄉鎮的條目收錄標準?-某人✉ 2018年4月22日 (日) 07:55 (UTC)
- 同意。JC1 2018年4月22日 (日) 08:00 (UTC)
- (-)反对:更新资料则可。−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2日 (日) 08:14 (UTC)
- 同意,寧缺勿濫。--MCC214強烈要求維基條目寧缺勿濫#我做了甚麼? 2018年4月22日 (日) 08:18 (UTC)
- 如果有对应的外语维基百科条目及相应的参考文献(资料),可以保留。另外,过时的资料更新即可。--Leiem(签名·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08:20 (UTC)
“ | 我們應該儘量保留所有合乎百科全書條目的文章,刪除投票應該是最後的選擇。 | ” |
以上。−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2日 (日) 08:39 (UTC)
- 重點:「合乎百科全書條目的文章」。JC1 2018年4月22日 (日) 08:49 (UTC)
- 低關注度並非刪除標準,無關注度才是。—AT 2018年4月22日 (日) 09:10 (UTC)
- (-)反对。符合关注度方针。不建议滥删,关注度方针中明显提出维基百科兼有地名辞典之功能。--Yelets 2018年4月22日 (日) 09:29 (UTC)
- (-)反对。阁下是想把条目总数拉回100W吗……这完全没有必要……我做江苏专题评级的时候看到Makecat-bot刷的很多湖泊啦、苏州街道啦,按照阁下的意思岂不是全得删了……那至少有上万条目会提关注度吧……--崇朝其雨 2018年4月22日 (日) 09:32 (UTC)
- (-)反对,@AINH:这些条目符合地理关注度方针,且均可扩充。
“ | 低关注度并非删除标准,无关注度才是。 | ” |
--寻找邻城 造访邻城 2018年4月22日 (日) 09:38 (UTC)
- (-)反对:同上所有反对意见。--云间守望淡出中,有事请发邮件 2018年4月22日 (日) 10:36 (UTC)
- {{插嘴}}:个人觉得还是条目编写本身的问题,如果条目带有信息框、下有导航模板,也不会看不顺眼,至少比现在强。--河水和谁在喝水 · 云南专题|社群 2018年4月22日 (日) 11:42 (UTC)
- 個人認為與其去更動地理類的收錄標準,不如收緊機器人創建條目的限制,這種問題主要是出在機器人身上,機器人使用者故意而為(無意但又不改善跟故意也沒有什麼差別),而且不是只有地理條目,交通類條目同樣有一樣的問題。然後不要說甚麼更新就好這種話,原作者擺爛的情況下,誰來更新?大話很會說,真的事後清理擦屁股的時候幾個人出過手?風鳴(留言) 2018年4月23日 (一) 14:07 (UTC)
- 我就是在替人擦屁股,大家可以看Special:用户贡献/Justincheng12345最近500個,看看一大堆中國行政區沒有更新,一大堆南非/歐洲國道沒有導航模板以致成為Special:孤立页面,還有國家公園類條目。大家去看這裏亦可以看到有多少行政區條目創建了卻拒絕使用導航模板。這些人本來,到現在亦沒有按WP:MASSCREATION申請,根本上而言是破壞。JC1 2018年4月23日 (一) 14:45 (UTC)
- @Justincheng12345:若然閣下有心,可自行加入導航模板。ŚÆŊMØŠĀ熱烈祝賀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量突破一百萬! 2018年4月24日 (二) 10:30 (UTC)
- 你以為我沒有做嗎?看看我的貢獻吧。我來維基百科不是為了替人加入導航模板,為甚麼編者自己不能做?甚至提醒後也不理會是甚麼意思?你們從不理會Category:维基百科积压工作當然覺得沒有問題。JC1 2018年4月24日 (二) 10:35 (UTC)
- 得罪講句,ceb刷的條目質素比這種更好。刷條目真的不難,我也試過,但問題是為甚麼當初可以用一分力完成的任務,卻要別人用十分時間「執手尾」?更甚者別人要求編者盡其責任時居然被說「若然閣下有心,可自行加入導航模板。」呵呵。大家都別整理了,都刷條目吧。來當第二個ceb吧。JC1 2018年4月24日 (二) 10:55 (UTC)
- 你以為我沒有做嗎?看看我的貢獻吧。我來維基百科不是為了替人加入導航模板,為甚麼編者自己不能做?甚至提醒後也不理會是甚麼意思?你們從不理會Category:维基百科积压工作當然覺得沒有問題。JC1 2018年4月24日 (二) 10:35 (UTC)
再議X國人列表問題[编辑]
頁面要存查嗎?[编辑]
Talk:一九八四2006年的紀錄,而且超級長一條的
--118.165.35.227(留言) 2018年4月22日 (日) 16:54 (UTC)
??-某人✉ 2018年4月22日 (日) 17:00 (UTC)
翻譯問題[编辑]
en:Golf equipment(包括,球、球桿、球梯、激光測距儀、球袋、球鞋、手套、高球車等)應該怎樣翻譯?高爾夫球具、高爾夫用品還是高爾夫裝備?--MXYZPTLK 2018年4月23日 (一) 03:37 (UTC)
- 高尔夫用具、高尔夫球具个人认为都可以。剩下的用重定向解决吧……燃 灯 2018年4月23日 (一) 03:46 (UTC)
- 个人建议google之,选取关联性较大、搜索结果较多的作为名称。--Yangfl(留言) 2018年4月23日 (一) 12:41 (UTC)
更名提議[编辑]
將原本的權威控制,更名為統管控制(Authority control),我引用其字底下的意義。
引用片段:在線上編目系統中,則可利用系統自動聯結與指引功能,辨識個人作者或團體作者的匿名重複性與更替情形,同時將相關主題聚集在一起。
既然是探討管理系統,那用相關的統理及管制這樣的定義下去重新命名,會比較符合中文用戶的習慣,那至於另別名規範控制勉強過關,而權威控制這名字很。。。獵奇是誰發明的,不看內容我以為在講希特勒
--61.231.165.147(留言) 2018年4月23日 (一) 13:01 (UTC)
- 台灣主要使用權威控制,統管控制聽都沒聽過。風鳴(留言) 2018年4月23日 (一) 13:55 (UTC)
- 这三种说法其实我在日常生活中都没听到过
--Leiem(签名·留言) 2018年4月24日 (二) 05:01 (UTC)
條目內引用某Youtube連結之問題[编辑]
我所問的不是youtube必刪?或問:_YouTube_是否不應列為『可靠來源』?這種是否侵權;舉個例子,在某個條目內加某Youtube連結說明其他評論(如某知名或某雜誌評論家在Youtube上的評論),但那條目並不是該Youtube頻道的主條目(如Hajime社長),那是否屬個人博客類?-- 源 環 2018年4月24日 (二) 11:0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