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共识/讨论的发起位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关中文维基百科规则的讨论的发起位置

[编辑]
  1. 為善用社羣討論資源,並緩解互助客棧方針版的長度壓力,
    1. 僅影響單一(擬設)規則的討論在該(擬設)規則的討論頁發起;
    2. 影響多個屬相同主題的(擬設)規則的討論主題(擬設)規則任一受影響(擬設)規則的討論頁發起,並在情況許可下其餘受影響(擬設)規則的討論頁發送討論通告(若受影響(擬設)規則過多,應以通知專題佈告板及@提及為主);
    3. 影響多個屬不同主題的(擬設)規則的討論可在任一受影響(擬設)規則的討論頁或互助客棧方針版發起,並在互助客棧及受影響的(擬設)規則的討論頁發送討論通告。
    4. 未有具體(擬設)規則條文的討論可在互助客棧方針版發起。
  2. 由於有關中文維基百科規則的討論一般屬於重要討論,編者在互助客棧方針版以外的地方發起有關中文維基百科規則的討論時在章節標題下附上{{rfc}}模板,將討論納入徵求意見系統,以獲取第三方意見。在(擬設)規則討論頁發起討論時,發送通知(@提及用戶討論頁通告)涉爭議的用戶參與討論(如有);在無法解決時也可邀請近期提到相關(擬設)規則的其他用戶參與討論。
  3. 錯誤場合發起的討論可被關閉(需指出重新發起討論的合適場所)或移動(需保留討論討論主題及移動目標頁面連結)。
  4. 在其他頁面發送討論邀請通告時,在討論串中申報以免造成拉票誤會。會顯示文本的@提及則不需重複申報。
  5. 除討論過長需要分拆為獨立討論頁、討論在錯誤場合發起等情況,不應在發起討論後移動討論串,以免造成混亂;討論結束後亦讓討論原地存檔,避免重複在多個頁面存檔後出現討論分支。
  6. 社羣可考慮新增機械人任務向受影響討論頁發送討論通告及結論。

有关条目等页面的讨论的发起位置

[编辑]
  1. 為善用社群討論資源,
    1. 僅影響單一條目的討論在條目討論頁發起;
    2. 影響多個屬相同主題的條目的討論主題條目專題佈告板任一受影響條目的討論頁發起,並在情況許可下其餘受影響條目的討論頁發送討論通告(若受影響條目過多,應以通知專題佈告板及@提及為主);
    3. 影響多個主題條目的討論可在任一受影響主題條目的討論頁或互助客棧條目探討板發起,並在互助客棧及受影響的主題條目的討論頁發送討論通告。
    4. 未有條目的討論可在適當的專題佈告板或互助客棧條目探討板發起。
  2. 編者應先盡可能自行透過討論解決爭議,過早徵求第三方意見可能使爭議另一方認為其意見不被尊重。在條目討論頁發起討論時,發送通知(@提及用戶討論頁通告)涉爭議的用戶參與討論(如有);在無法解決時邀請近期編輯有關條目/主題的用戶參與討論。
  3. 錯誤場合發起的討論可被關閉(需指出重新發起討論的合適場所)或移動(需保留討論討論主題及移動目標頁面連結)。
  4. 經討論頁討論仍無果或下列情況下——
    1. 過往曾討論而未達成共識或需要改變共識的議題;
    2. 討論影響多個條目;
    3. 高風險主題條目的討論,
    編者往互助客棧發送討論邀請通告及將討論加入徵求意見系統以獲取第三方意見。
  5. 在其他頁面發送討論邀請通告時,在討論串中申報以免造成拉票誤會。會顯示文本的@提及則不需重複申報。
  6. 除討論過長需要分拆為獨立討論頁、討論在錯誤場合發起等情況,不應在發起討論後移動討論串,以免造成混亂;討論結束後亦讓討論原地存檔,避免重複在多個頁面存檔後出現討論分支。
  7. 社群可考慮新增機械人任務向受影響討論頁發送討論通告及結論。
  8. 就無關技術問題的議題而言,上述條文同樣適用於模板與模組。

相關頁面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