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格式手冊/嵌入列表

![]() |
本页在英语维基百科的對應頁是格式手册的一部分,但中文维基百科尚未达成共识。因此內容仅供参考。 请参照英语版的对应页或讨论页以进一步完善內容,提议和参与讨论其是否可以加入中文维基百科格式手冊。 |
格式手冊 |
---|
以下灰字並非正式指引,僅供參考 |
法律
|
音樂
|
嵌入列表是嵌于条目文内或文末,收录链接、数据、资料的列表或表格。条目应优先以文段编写,仅当列表展示效果胜过文段时,才考虑使用列表。列表展示大量统计数据属违反方针。
目录
文段与列表[编辑]
维基百科的文章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内容为列表(即“列表”或“独立列表”),另一类主要内容为文段(即“条目”)。条目内容应以文段为主,但亦可穿插列表。
文段在详细介绍信息之时,能带出事件、人物的来龙去脉,而单纯的列表无能为力,因此条目编写应先考虑文段。连贯的文段正如给他人演讲,这种以讲解为目的文体,正是百科条目的首选。浏览主题领域的链接列表,一般应开独立条目:详细请见Wikipedia:独立列表。条目中的重要项目不应纯粹罗列,而应随文字自然带出,如:
文段 | 没有内容的列表 |
---|---|
20世纪的纽约市建筑有许多标志性建筑,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摩天大楼。20世纪早期,以建筑师斯坦福·怀特和卡瑞与黑斯廷斯为代表,纽约市掀起了学院派建筑风潮。这批摩天大楼有:坐落于第五大道和百老汇交叉的熨斗大厦(1902年),卡斯·吉尔伯特的伍尔沃斯大楼(1913年)、俯视市政厅的新哥特式“商务大教堂”,装饰艺术纯粹体现的克莱斯勒大厦(1929年)以及帝国大厦(1931年)。以现代派建筑师雷蒙德·胡德及二战后的利华大厦为先驱的玻璃大楼,改变了1930年代的纽约高层建筑风貌,并以世界贸易中心(1973年)达到高潮。 | 20世纪的纽约市建筑 |
若条目不当使用嵌入列表,请在条目顶部贴上{{prose}}
模板,提示内容以文段表示更佳。
列表的使用[编辑]
虽然条目一般使用文段,但有时各类列表效果更好。以下情况可考虑列表格式:
子元素(缩排)[编辑]
段落总括内容后接一系列“子元素”时可用列表,将“子元素”逻辑上缩排于总括内容下。列表缩排后的段落——特别是很小的段落——阅读更方便。下例对照展示了有无点列的两种格式:
文段 | 列表 |
---|---|
20世纪初,纽约市成为学院派建筑活动的中心,吸引了斯坦福·怀特和卡瑞与黑斯廷斯等优秀建筑师。随着世纪发展,更好的建筑和工程技术成为可能,纽约成为了争夺世界最高建筑的焦点。
该市有多座摩天大楼,其中许多是20世纪标志性建筑物。熨斗大厦高87米,1902年落成,为当时纽约最高建筑。这是最早的钢结构设计建筑之一,当时其他的建筑方法很实现到这一高度。伍尔沃斯大厦由卡斯吉尔伯特设计,是一座俯瞰市政厅的新哥特式“商业大教堂”。 该楼落成于1913年,高241米,是当时全球最高建筑。这一头衔直至1930年为华尔街40号所取代。同年落成的克莱斯勒大厦以319米的高度,接过了世界最高建筑的头衔。相比于高度,威廉·凡·阿伦的设计让人印象更为深刻。克莱斯勒大厦外部由砖制成,是一幢装饰风艺术杰作,至今深受纽约人喜爱。 |
20世纪初,纽约市成为学院派建筑活动的中心,吸引了斯坦福·怀特和卡瑞与黑斯廷斯等优秀建筑师。随着世纪发展,更好的建筑和工程技术成为可能,纽约成为了争夺世界最高建筑的焦点。该市有多座摩天大楼,其中许多是20世纪标志性建筑物: |
长并列项[编辑]
句中的长并列项有时用列表展示更佳,试比较:
文段 | 列表 |
---|---|
哲学家探讨了下定义的价值、用途及可能性。定义的种类和方式不一,常见的有:词典或词法定义、内涵定义、外延定义、实物定义、约定定义、操作定义、理论定义、劝导定义和本义狭义定义。 | 哲学家探讨了下定义的价值、用途及可能性。定义的种类和方式不一,常见的有: |
定义列表与术语[编辑]
展示一连串术语和定义时,有正规格式化的定义列表。定义列表虽占据较多纵向空间,却能方便读者快速浏览。定义列表格式正规,对屏幕阅读器用户更为亲和,在HTML认证、浏览器兼容性、未来实现变更自动格式等方面,也有诸多技术优势。列表各项间请勿空行。
定义列表中最典型的是术语表,它是术语表格式的最佳选择。如果定义列表十分巨大,建议改用定义列表模板编写;对于独立列表,若说明内容不止一段,最好改用小节分割。
定义列表偶有他用,如将长章节(比如外部链接和扩展阅读章节)细分为几部分。
文段 | 列表 |
---|---|
“Disease”指所有损害正常机能的异常状况,尤指传染病,即致病微生物菌剂导致的临床明显疾病。“Illness”或“sickness”通常同disease,也特指病人的患病状态。“Medical condition”是广义的术语,指接受医疗救助或临床治疗,这包括所有大小疾病,也包括受伤以及妊娠等可能影响健康的正常状况。 |
|
作品列表与时间表[编辑]
个人与团体的作品列表,如著作列表、唱片列表、电影列表、专辑工作人员、曲目列表,以及大事记和年表,一般都简单以列表展示;不过,此等信息理当在条目他处,以文段点明主旨。列表过长时,应参照摘要格式拆分为独立列表。列表内容应遵守合理比重要求和其他内容方针,涉及人物时还应遵守列表来源要求——列表和条目一样,收录内容必须遵循维基百科方针指引,不收录违反琐碎章节格式手册的不重要内容。演员表推荐用文段展示。Wikipedia:年表标准就年表提出了详细建议。
表格[编辑]
表格通过行和列展现链接、数据和其他信息,较之于列表更为复杂。表格能展示各类数学资料,如乘法表、数字对比、比赛结果等。表格还能展示语言间的对等词、各年度各类奖项、复杂的唱片信息等。若表格只是整合正文的已有信息,请考虑摺疊顯示。
相关话题(导航列表)[编辑]
通过“参见”列表和“相关话题”列表等导航工具,读者能轻松找到相关维基百科条目。为列表添加项目时,请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读者有多大可能想看该条目。链接一般包括以下三类:
- 相关主题链接 - 与条目内容相似的主题。
- 上位(即更总括)条目及列表 - 如人物列表、国家列表等。比如印第安语诗人列表应连接印第安人列表和诗人列表。
- 下位(即更细化)条目及列表 - 例企业导航列表中的小型企业、会计学主题列表等链接。
对于每篇条目应链接的条目和列表数,编者意见不一。部分编者区分“条目链接”(置于“参见”章节下)和“列表链接”(置于“相关主题”章节下),但如果链接不多大可不必如此,放在同一章节内足矣。有些编者认为,条目底部的列表链接最好只有一两个(或更少),但也有编者认为,列表全面才更有益。一般来说,列表链接和“参见”中条目链接的收录标准相同,我们从设身处地从读者的角度思考“阅毕条目后我想看这个吗”?依惯例,条目正文和导航模板出现过的链接,“参见”章节不再重复列出。
参考文献与外部链接[编辑]
参考列表列出了维基百科站外的信息来源。最常见的两类是:
- 页面超链接 - 罗列维基百科站外网址,置于“外部链接”题头下,
- 参考文献 - 罗列学术期刊文章与书籍,置于“参考文献”题头下
维基百科并非链接收集处,也极不鼓励条目只有外部链接。不过,参考互联网详细材料恰当的,特别是你将某网页当作重要信息来源。
亲和力[编辑]
列表各项间请勿空行,无序或定义列表也不例外。
大小[编辑]
嵌入列表或表格鉴于用途和范畴,应当能短则短——表格紧扣条目主题,不深入多余细节;统计数据应按方针要求控制在最小。
部分材料不适合精简或按摘要格式概括。这种情况可考虑继续保留所有嵌入内容,或将内容全部拆分到子条目并留下{{see}}模板。
“知名人物”“校友”等参阅上下文或扫读的信息,可视大小改为序言加描述、无序列表、文段等格式。若列表很长、无法摘要化,也不适合拆分,则相比于长文段,序言、描述加无序列表搭配是更好的选择。
无序和有序列表[编辑]
- 文段易读时请勿使用列表。
- 使用适当的wiki语法或模板列表代码。(见Wikipedia:格式手册/列表和Help:列表)
- 除非有特别理由,请勿在无序/有序列表项目间换行,wiki软件会将此举解释为新开列表。
- 优先使用无序列表,除非以下情况才使用有序列表:
- 元素需按数字升序排序;
- 并列项的顺序很重要;
- 编号有特别意义,比如乐曲列表。
- 列表各元素语法形式一致,勿将句子和句子片段杂糅。
- 当元素为整句时,各项都以句号结尾。
- 当元素为句子片段时,列表前一般有总括内容,且总括的句子片段以冒号结尾,各项内容结尾无需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