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慈大英美文學系翻譯實務/104下學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醫學翻譯計畫講者分享[编辑]

前言:各位同學好,我是黃馨弘, Aaron, 感謝周老師跟瑞霖給我這個機會來跟大家談談關於醫學翻譯的一些心得。大家有任何的問題都請隨時在臉書對話框中發問,不用客氣。

關於醫學翻譯[编辑]

關於翻譯,想必各位比我專業非常多,所以如果說錯了請告訴我(拜託)~~

我在大學的時候已經從事了零星的醫學翻譯工作,雖然不算專業,但有些經驗一直很受用。醫學的語言是英文,台灣的醫學教育幾乎跟世界能夠無縫接軌的很大原因,源自台灣的醫學教育大量採用原文資料。這一方面是因為醫學實在進步的太快,翻譯的速度總是趕不上進步;另一方面自然是因為品質不夠好,專業人士也不太用。也因為很難翻得又快又好,一個好的醫學譯者,往往是非常搶手的專業人士。

要怎麼增進醫學翻譯的品質呢,以下幾點提供大家參考:

  1. 了解醫生會怎麼想:你們可能會說,這還要說嗎? 沒錯,但成為一個醫師不一定就一定是個成功的譯者。每一個醫師或藥師等其實也是從一無所知的大學生開始訓練而成,按照不同主題試著了解醫學系、護理系、藥學系等等醫藥專業背景人士,在大學中所修的課程名稱和內容,對某一些議題理解到"見習醫師""見習藥師"的程度即可,給有志於從事醫學翻譯的同學參考。
  2. 查資料、勇敢發問:醫療進步速度日新月異,很多時候醫師也不一定理解最新發展。試著閱讀疾病管制局、Wikipedia(中、英文)、Mayoclinic、WebMD(較難),盡可能發問,之後我們也會盡量跟各位分享相關的網站。
  3. 面對學習痛苦期:大家如果回想起剛剛開始學英文的情形,應該可以理解。進入不同專業領域都會有各種專業的單字,而醫學又是各個族群都需要的知識,字源較為複雜,反映了多文化背景,大概會有一段時間需要學習大量的新單字,但記起來你就再也忘不掉了,在很多其他的地方也用得到的,加油!!!
  4. 注意細節:這點其實不只醫學翻譯,我認識的幾位專業譯者,都很注重細節,像是譯名是否統一,是否有暗喻的問題、了解背後的科學意義等等,是平常就需要累積的習慣。很多時候,就算是很熟悉的中文醫學用詞,也可以趁這個時候知道更多的細節。

以上心得囉嗦完畢,歡迎大家多多指教。

工作成果[编辑]

第一次作業[编辑]

第二次作業[编辑]

第三次作業[编辑]

回饋與紀錄[编辑]

20160324 問答[编辑]

  • Q: 如果今天有不會的單字要去哪裡查?如果國教院沒有提供相關的翻譯該怎麼辦?
  • A: 其實有些譯名上google搜尋可以找到,而那些字才是我們比較常用的單字,官方譯名其實反而不一定常用。我認為如果今天是翻譯文章,盡量使用官方譯名,因為那個可能會被引用,而且沒有快速閱讀的問題。但今天如果是字幕翻譯的話,我會希望使用一個簡潔且到位的譯名。像薈軒今天說的arbovirus,國教院給的名字是「節足動物攜帶性病毒」,這樣的翻譯固然精準,但很明顯並不適合放在字幕中。我建議使用「蟲媒病毒」來取代,或許並不那麼精確,但它是最好的選項。就我的經驗,學習選擇一個譯名是一個很棒的學習,而如果有人能夠糾正自己,那是更好的經驗。所以我建議同學遇到不會的單字,先自己尋找譯名,用引號框起來,我們會再做修正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