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首页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典范条目
哥倫比亞泥沼位於美國俄勒岡州,全長31公里,面積約130平方公里,是條狹窄的水道。河流發源自費爾維尤的費爾維尤湖,大致往西北方向流動,最終在哥倫比亞河與威拉米特河交匯處約1.6公里外的位置與後者合流。流域所在之處屬於哥倫比亞河的氾濫平原,它由熔岩流、火山爆發和米蘇拉洪水等地質過程形成,是波特蘭盆地的一部分。泥沼之下的勞特代爾地層同時是含水層,向溫哥華和波特蘭居民提供飲用水。美國原住民居於哥倫比亞河下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萬年以前。後來,白人拓荒者開始進駐泥沼。20世紀初,洪水促使政府修建堤壩。1948年的洪災沖破堤壩,淹沒整片氾濫平原。20世紀中期,泥沼因長期淪為工業廢物的棄置場而變得極為骯髒。1970年代以後,聯邦《淨水法》和俄勒岡州《俄勒岡綜合土地利用規劃法》的通過為清理泥沼帶來曙光,促使相關機構減少污染物排放。
你知道吗?
优良条目
每日图片
圖為位於荷蘭斯塔福伦的「Stavers Belang」項目。
新闻动态
历史上的今天
维基百科提醒您
這個世界對我們的認識:看看我們的Wikipedia:新闻界的报导、新闻报导引用维基百科的内容,你會知道維基百科已經逐漸被新聞界注視,且維基百科的內容經常作為新聞界、出版界、學術界甚至是法庭的資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