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米 (音樂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萊米
Lemmy
2005年的萊米
音乐家
本名伊恩·弗雷澤·凱爾密斯特
(Ian Fraser Kilmister)
昵称萊米
别名萊米·凱爾密斯特
(Lemmy Kilmister)
伊恩·弗雷澤·威利斯
(Ian Fraser Willis)
国籍 英国
出生(1945-12-24)1945年12月24日
 英国英格蘭史丹佛郡伯斯勒姆
逝世2015年12月28日(2015歲—12—28)(70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郡洛杉磯
死因攝護腺癌心律不整心臟衰竭
墓地森林草坪紀念公園英语Forest Lawn Memorial Park (Hollywood Hills)
34.145°N 118.320°W
职业貝斯手歌手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演員
宗教信仰不可知論
儿女保羅·因德爾
音乐类型搖滾樂龐克搖滾太空搖滾硬式搖滾重金屬音樂鞭擊金屬速度金屬
演奏乐器人聲、貝斯、口琴、吉他、鋼琴
活跃年代1963 - 2015年
唱片公司SPV唱片英语SPV GmbH·聖殿唱片英语Sanctuary Records Group
网站Official website
相关团体摩托頭鷹族雄風英语Hawkwind奧茲·奧斯本搖滾維克斯英语The Rockin' Vickers貓眼石蝴蝶英语Opal Butterfly詛咒英语The Damned (band)貓族首領英语The Head Cat女子學院英语Girlschool薩姆戈帕爾英语Sam Gopal•摩城教•求雨人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著名乐器
瑞肯貝克4001英语Rickenbacker 4001
瑞肯貝克4003
瑞肯貝克4004LK

萊米(英語:Lemmy),本名伊恩·弗雷澤·凱爾密斯特(英語:Ian Fraser Kilmister,1945年12月24日—2015年12月28日),是一位英國搖滾重金屬歌手、貝斯手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演員葛萊美獎搖滾樂團摩托頭的創始人與主導者,其位置為主唱兼貝斯手[1]。他的音樂風格和生活方式,使他成為傳奇人物[2]。他具有強烈的個人形象,包括融合搖滾、飆車族、西部牛仔與軍官特質的服飾,直爽叛逆的態度,以及30年不變的連鬢鬍[3],成為重金屬和搖滾樂的象徵之一[4]

他18歲開始加入多個樂團,22歲成為吉米·罕醉克斯的技師,30歲成立了自己的樂團摩托頭,成為速度金屬流派的先驅[5]。35歲時的作品奪下英國專輯排行榜冠軍,達到職業生涯的高峰,自此成為一名音樂界的傳奇人物,名列《響度導線英语Loudwire》雜誌「史上50大重金屬搖滾核心人物」第18名[6]。有大半時間都在錄音和巡迴演出中度過,直到他在2015年12月底因癌症逝世,享壽70歲[1]

除了他鮮明粗獷的搖滾樂風格:「性愛、毒品、賭博」[5],萊米不羈的方活方式更為人所知[2],他長期嗜酒並經常食用迷幻藥LSD安非他命。萊米的女友蘇珊·班妮特在19歲因吸毒過量死亡後,也沒有過長期穩定的關係,因此他從未結婚[7]

他同時也是軍事兵器、納粹紀念品的收藏家,並且有時會使用納粹象徵在身上。對此他表示聽不懂種族主義之類的話題,他只是覺得壞人用的東西很帥:「收集納粹紀念品不代表我是法西斯光頭黨。我只是喜歡那些衣物。我一直都很喜歡好看的制服,而在歷史上,總是壞蛋的制服最好看:拿破崙同盟國以及納粹黨[8][9]。他也表示他是一個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者,不支持納粹的理想[10]

生平[编辑]

1945 - 1962年:出生、家庭與搖滾樂[编辑]

1945年的聖誕夜,萊米出生在英國史丹佛郡伯斯勒姆市,那裡是個工業城市[11]。母親是一位圖書館員,父親是英國皇家空軍的隨軍牧師,在他出生三個月後便遺棄了母子二人[12]。這種經歷在日後使萊米極度厭惡宗教,並體現在歌曲創作中[5]。他說「關於宗教,唯一有趣的一點就是它到底殘害了多少人」[4]

父親離去後,他和母親與祖母搬到紐卡斯爾安德萊姆市,之後又搬到梅德利英语Madeley, Staffordshire[13]。10歲時,母親嫁給足球員喬治·威勒士迦,全家搬到安格爾西島上的本萊赫英语Benllech[14]。他轉到阿姆盧赫英语Amlwch湯瑪斯·瓊斯爵士學校英语Ysgol Syr Thomas Jones[15],但全校700名學生都講威爾斯語,只有他一人講英語,因此口音被眾人取笑。他說「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其實這還蠻有趣的」[16]。在那所學校,因為他時常向人借英鎊去玩角子機,嘴上常喊著「lend me!」,於是被同學們取了綽號「Lemmy」[17]。面對家中經濟上的困難,他很小就有了賭癮[15]

12歲時,他迷上馬術、女孩和搖滾樂。因為他發現吉他可以吸引女孩子,便開始學著彈母親的吉他[18]。15歲時,他因為用擴大機彈電吉他而被校方退學[9],之後與家人搬到康維市,開始在熱點英语Hotpoint電器工廠和一間騎術學校工作[4]。16歲時,離家來到曼徹斯特,成日生活在搖滾樂與女孩之中。在洞穴俱樂部,他看了當時還未成名的披頭四樂團表演。1962年,他買了披頭四發行的首張專輯《請取悅我》,萊米很欽佩披頭四對社會譏諷頂撞的態度,特別是約翰·藍儂[19]

同時,他認識了一個叫凱茜的女孩,跟著她到斯托克波特鎮,並生了第一個兒子肖恩。但之後母子都沒有與萊米一起生活[13]

1963 - 1970年:早期的樂團活動[编辑]

1963年在斯托克波特鎮,萊米先後加入了求雨人[20]、摩城教[21],都在俱樂部中表演。

1965年,他加入了搖滾維克斯英语The Rockin' Vickers,獲得CBS公司的唱片合約,發行3首單曲,還在歐洲進行了巡演[22]。這次巡演,讓萊米首次體驗真正的搖滾樂、他所嚮往的生活方式。回國後,隨著樂團來到曼徹斯特。在那邊,萊米和一個叫特蕾西的女孩生了兒子:保羅·因德爾,這個孩子六歲後與萊米的關係將十分緊密,直到他終老[13]

1967年,萊米離開搖滾維克斯到倫敦發展,他說:「當時所有最前衛、最新、最酷的搖滾都在倫敦,連披頭四後來也去了倫敦,不是嗎?你不去倫敦就吸收不到那麼多東西,想要精進、想要大開眼界,你就得去倫敦」[23]。到了倫敦,他與吉米·亨德里克斯體驗樂隊的貝斯手和樂團經理共租公寓。很快的,他當上該樂團的技師,近距離觀摩史上最偉大樂器演奏家吉米·罕醉克斯彈奏吉他的風範[2]。他說:「罕醉克斯是我見過最優秀的吉他手」[24]。1968年,他加入迷幻搖滾樂團薩姆戈帕爾英语Sam Gopal,並錄製了一張專輯《電扶梯英语Escalator (album)》,他在該作品中擔任主唱和吉他[25]。1970年,他加入了迷幻搖滾樂團貓眼石蝴蝶英语Opal Butterfly,但他們沒有獲得成功,不到兩年就解散[13]

1971 - 1975年:鷹族雄風[编辑]

1971年8月,萊米加入太空搖滾樂團鷹族雄風英语Hawkwind擔任主唱兼貝斯手。在此之前他根本不會彈貝斯,而且他一直都是吉他手,早已把強力和弦彈成習慣。於是他形成了非常獨特的貝斯風格:沒有根音節奏、聽起來仍像和弦的低沉貝斯[26]。萊米在努力練習後,逐漸掌握貝斯的彈奏技巧,並協助樂團找到方向[27]。在此期間,樂團發行的單曲〈銀色機器英语Silver Machine〉表現亮眼,登上英國單曲排行榜第3名[28]

1975年5月,鷹族雄風巡迴演出期間,萊米因持有毒品在加拿大美國的邊境被逮捕,他在監獄待了五天後被釋放。鷹族雄風因他「嗑的不是樂團規定的那種藥」,而且被拘捕讓樂團無法演出而開除了他[4][26]。遭到樂團成員背叛,讓他學會了寶貴的經驗「不要依賴任何人」,他說:「不要覺得你認識某人就等於瞭解他」[29]

1975 - 2015年:摩托頭[编辑]

1982年的萊米

1975年6月,萊米成立了新樂團,最初叫做混蛋。萊米想做的音樂是「快速又兇狠」,就像MC5英语MC5一樣[30]。他設定的目標是:「專注於最原始的音樂:響亮、刺耳、盛氣凌人、偏執、異常快速的都市搖滾樂」[31]。他招募了吉他手拉里·沃利斯和鼓手盧卡斯·福克斯。他們在練習之餘,經常參加小型演出,並為格林斯萊德英语Greenslade藍牡蠣英语Blue Öyster Cult的演出暖場過[32][33]。經過幾次地下演出後,有音樂人建議他換個團名,混蛋這名字將來難登大雅之堂,萊米便想到他為鷹族雄風寫的最後一首歌,將樂團改稱為摩托頭[34]

1976年3月,成員變動為主唱兼貝斯手萊米/吉他手埃迪·克拉克英语Eddie Clarke/鼓手菲爾·泰勒英语Phil Taylor (musician)。現今這三人被視為是摩托頭最經典的陣容[35],1979年3月24日,發行第二張專輯《殺過頭英语Overkill (Motörhead album)》,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登上專輯榜第24名、單曲榜第39名[36],這代表樂團的重大飛躍。1980年11月8日,發行第四張專輯《黑桃A英语Ace of Spades (album)》,登上專輯榜第4名,獲金唱片認證[36]。美國音樂資料庫AllMusic稱這張專輯是有顯著影響力的「硬搖滾經典」[37]

1981年6月27日,發行第一張現場專輯《到漢默史密斯都沒睡英语No Sleep 'til Hammersmith》,奪下英國專輯排行榜冠軍,成為80年代中第一支登頂的金屬樂團[36]亞馬遜公司表示:「這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現場專輯之一,紀錄了摩托頭強力三人組高張力的現場氛圍」[38]。作家喬·麥基弗英语Joel McIver稱:「這是萊米/克拉克/泰勒陣容職業生涯的巔峰」,摩托頭躋身為一線樂團,在國際樂壇上贏得高知名度[39]

2015年12月11日在德國柏林,是摩托頭最後一次的公開演出[40]。在萊米逝世次日,鼓手米基·迪英语Mikkey Dee證實樂團解散:「摩托頭當然結束了,萊米就是摩托頭,但是樂團將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活下去。我們不會再做任何巡演,不會再有專輯。而火炬將會傳承,萊米活在每個人心中」[41]。吉他手菲爾·坎貝爾英语Phil Campbell也說:「摩托頭已走入歷史了」[42]

1999 - 2015年:貓族首領[编辑]

1999年7月,在貓王紀念專輯《向貓王特別致敬》完成錄音後,萊米在錄音室拿起吉他,開始彈唱一些強尼·凱許巴迪·霍利艾迪·科克蘭的經典老歌。於是斯利姆·吉姆·芬德、丹尼·哈維和萊米組成了翻唱樂團貓族首領英语The Head Cat。2006年,貓族首領推出了第一張正式專輯《黃粱美夢英语Fool's Paradise (The Head Cat album)》。2011年發行專輯《說到做到英语Walk the Walk...Talk the Talk[43]

萊米說:「因為我的年齡越來越大了,和貓族首領一起演出要比摩托頭容易多了,我不用唱那麼高,有些歌一口氣就能唱完。我當然也愛摩托頭,它是我的孩子」[43]

晚年、疾病和逝世[编辑]

2015年的萊米

萊米自1990年就搬到美國洛杉磯定居,位於西好萊塢日落大道上。因為他很喜歡去一家叫做彩虹酒吧英语Rainbow Bar and Grill的餐廳,於是便在同一條街上租了房子,走路就可以到彩虹酒吧[44]。彩虹酒吧幾乎是萊米另一個家,他沒有巡演或錄音的時候幾乎都待在那玩遊戲。連音樂圈也常開玩笑:「去彩虹喝一杯怎樣?順便跟萊米打個招呼」,結果往往都能在那遇到萊米[9]。該酒吧有一張萊米專屬的座位[45],掛著一面小牌子寫著「萊米的椅子」[46]

2015年12月13日,摩托頭舉行慶功宴後,經紀人陶德·辛傑曼感覺萊米狀態不佳、語言能力怪異。之後便至醫院進行腦部掃描,確認是否是輕微中風。12月26日,醫生到萊米家中,告知他發現大腦和頸部有腫瘤,判斷還能活2至6個月,萊米反應平靜,他只說「哦,才兩個月,是吧?」。醫生計畫讓萊米在家中治療。他平時在彩虹酒吧愛玩的遊戲機台也被搬到了家中[47]

12月28日,在萊米慶祝70歲生日後第四天,他玩了幾個小時的遊戲,彩虹酒吧的老闆麥可·麥格利也來探視。當晚萊米在睡夢中、因攝護腺癌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去世[48][49]

黑色安息日主唱奧茲·奧斯本隔日發表了追悼文:「當我得知消息的時候,我能做的就是坐在那裡,回憶和他在一起的時光。他是個好人,對於我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摯友,我到現在一直為他的死感到傷心。搖滾界的一位恆星隕落了,他在我心中就像神一般的存在著。當今音樂界裡像萊米這樣的性情中人真的是少之又少,他真的是個人物,活在屬於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中:泡妞、嗑藥、一直不停的搖滾和開唱,這才是真正的萊米。他簡直就是一個完美的好友。我現在真的很想念他,我將永遠無法把他忘記。我不認為萊米會被眾人遺忘。我很遺憾就這樣失去了他,他是一個好夥伴,一個好人,是我的摯友!他真的是一個好人,只可惜英雄早逝。願上帝保佑你,我的摯友萊米。」[46]

葬禮[编辑]

萊米的墳墓

2016年1月9日,萊米的葬禮在森林草坪紀念公園英语Forest Lawn Memorial Park (Hollywood Hills)舉行[10]。出席者包括摩托頭鼓手米基·迪、猶大祭司主唱羅伯·哈爾福德金屬製品鼓手拉爾斯·烏爾里希和貝斯手羅伯特·特魯希略槍與玫瑰吉他手史萊許和鼓手馬特·索朗姆英语Matt Sorum幽浮一族主唱戴夫·格羅爾炭疽吉他手伊恩·斯科特愛麗絲囚徒貝斯手麥可·伊內茲英语Mike Inez世界摔角娛樂明星Triple H、兒子保羅與摩托頭經紀人陶德·辛傑曼[50]

戴夫·格羅爾表示:「今天在這邊的每個人都知道,萊米不僅是個老喝威士忌、看起來總像個壞蛋的搖滾巨星;也是個非常善良仁慈、並樹立了典範的好人,因為他總是如此善待每個人」[50]

同時在YouTube上現場直播,有超過23萬人登錄觀看[51],而另一些人則聚集在彩虹酒吧追悼萊米。

個人生活[编辑]

酒精和毒品[编辑]

萊米幾乎隨時都在抽菸喝酒,以至於他的歌聲也有獨特的菸嗓、酒嗓

萊米曾說自30歲起,每天至少都要喝掉一瓶傑克丹尼(威士忌品牌),並且是安非他命的支持者。他說:「我從來沒有宿醉過,因為宿醉的首要條件就是停止喝酒」[52]。金屬製品的主唱詹姆斯·海特菲爾德說:「他喝再多還是精神奕奕、還是保持著舞台風采,也不會胡言亂語。看他永遠那麼清醒的眼神,其實還蠻可怕的」。好友奧茲·奧斯本也說:「我從來沒看過萊米醉倒,他真的非常能喝,一般人像那樣喝早就醉死了,我們都勸過他,但他真的很頑固,非喝不可」。對此他不願多談:「我不想年輕人學我的壞習慣,這只是我個人的選擇,別因為我而糟蹋你美好的未來」[9]

隨著年齡增長、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因此他稍微減少了酒精和毒品的用量。2013年,他裝了植入式心律去顫器英语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10]。即便如此,他仍繼續飲酒與用藥,將威士忌改成伏特加,他說:「我不會妥協的。以一種你不喜歡的方式活到99歲有什麼意義?這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就想每天都快活的過」[46]

90年代他在醫院住院時,被醫生說:「你的血對你來說沒問題,但是它有毒性,請你不要捐血,這樣會害死別人」[53]。針對生活方式對身體帶來的傷害,萊米說:「我從不後悔。後悔沒半點用,太晚了。做過的事就是做了,不是嗎?你做出生命的選擇,還妄想重來毫無意義」[4]。萊米的女友蘇珊·班妮特在19歲因吸食過量海洛因死亡後,萊米再也沒有過長期穩定的關係,因此他從未結婚、也不吸食海洛因[7]

每當萊米被問起年紀以及健康問題時,他顯然覺到受到冒犯:「我就不懂,為什麼到某個時候大家就開始覺得你太老了。我沒有太老,在我覺得自己太老之前,我就他媽的一點都不老」[4]。他更對樂團的活動表示:「看樣子我還是堅不可摧,只要我還能在舞台上不靠拐杖走路,我就會繼續表演,其實就算撐著拐杖我還是會上台」[27]

性愛[编辑]

2005年,在英國第四台拍攝的紀錄片《摩托頭:快活不死》中,記者說萊米睡過「兩千個女人」[54]。《美信》雜誌將萊米列為「性生活的傳奇人物」第8名。然而,萊米在2010年的紀錄片《萊米:49%是混蛋,51%是王八蛋》中說:「我只睡過一千個女人」[9]

萊米也在紀錄片中透露,他以前在學校裡目睹一個男學生帶了吉他,結果就被女同學包圍的情景。於是他向母親借了夏威夷四弦琴,把它帶到學校,結果萊米也被女同學包圍了。他說:「吉他是一塊吸引"女陰"的磁鐵」[55]

萊米有一次在演唱會上暈倒,醒來後他告訴醫生,當天下午被幾個女孩子口交了三次,可能因此太累才暈倒[56]。他多次表達了對女性的愛與尊重,也認為搖滾與婚姻只能擇一:「無論男人或女人,玩樂團很難投入一段感情,不是外遇就是變怨婦,因為你整天不在家。即使兩個人在同一支樂團也一樣,一年也許有七個月都在外面演出,誰受得了?性最多只能維持兩小時,而搖滾能維持一輩子」[53]

音樂影響[编辑]

萊米是融合龐克樂與金屬樂的第一號人物

70年代中,龐克音樂與重金屬音樂是全然對立的,包括外型、態度和音樂,兩個流派互相仇視[9]。若在一場演唱會上同時有金屬樂團和龐克樂團,便很難相安無事[57]。不只在歐美,當時在日本也是對立的情況[58]。而萊米是第一個融合龐克和重金屬的重要音樂人[59]。他結合兩者的元素和優點,將沒人敢隨意僭越的界線打破,憑藉著超快節奏、強力即興重複段、低沉的侵略性嗓音、簡單押韻、粗獷原始的強烈主題,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重型搖滾樂[60]

他的摩托頭是刺激英國重金屬新浪潮誕生的典範之一,也參與了1970年末到1980年代初的重金屬音樂復興運動。他將上個世代沉寂的金屬樂革新,席捲音樂排行榜和唱片市場[36][61]。並促使了速度金屬鞭擊金屬的發展。萊米沙啞的嗓音具有粗麻低沈、侵略性強的鮮明風格,被認為是當前金屬樂死腔的指標性起源[62]。美國音樂資料庫AllMusic的資深編輯史蒂芬·托馬斯·艾爾維恩英语Stephen Thomas Erlewine稱:「摩托頭壓倒性的重金屬音量和快速的風格,是70年代末最具開創性的音樂類型之一。摩托頭不是龐克搖滾,他們是第一個融合龐克和金屬的樂團,形成了特殊的音樂能量,並在過程中,他們導致了速度金屬和鞭擊金屬誕生」[63]

然而,每當被提及這類問題時,萊米曾明確表示自己玩的是搖滾樂,他始終只用簡單的「搖滾(Rock 'N' Roll)」來形容自己的樂團[57][59]。2011年,他說:「我們不是重金屬,我們是一支搖滾樂團,現在仍然如此。不管我講幾次,大家還是說我們是重金屬,為什麼大家都不聽?」[64]

形象[编辑]

萊米的形象具有鮮明的男子氣概[62]。他的服飾與外表在過去三十多年都是一貫的風格:融合搖滾、飆車族、西部牛仔與軍官特質,以及長年不變的連鬢鬍[3]。再加上他經常直言不諱,完全不在乎外界看法的率真態度,都成為重金屬和搖滾樂的象徵之一[4]

音樂界盛傳著一句話來形容他的硬派形象:「如果有一顆核彈掉到地球上,最後能活下來的只有蟑螂和萊米。」[9]

收藏[编辑]

萊米在洛杉磯的家中收藏有大量的軍事刀械、納粹紀念品。包括共濟會匕首、親衛隊匕首、軍官配劍、納粹旗幟、獎章、制服、飾品、銀器、餐巾、頭盔、軍官大盤帽等等[53][65][66]。並且有時會使用軍事象徵在身上,例如鐵十字勳章。對此他表示聽不懂種族主義之類的話題,他只是覺得壞人用的東西很帥:「每個人都有收藏喜好。收集納粹紀念品不代表我是法西斯光頭黨。我只是喜歡那些衣物、工藝和設計。我一直都很喜歡好看的制服,而在歷史上,總是壞蛋的制服最好看:拿破崙、同盟國以及納粹黨」[8]。他說:「如果以色列國防軍的制服好看,我也會收藏,可是他們沒有好看的」[9]。萊米也評論二戰時英軍的卡其色制服像「沼澤裡的青蛙」[53]。他也批評宗教存在的理由,說他自己是一個不可知論者:「如果你相信宗教,你就是個白癡」[67]

奧茲·奧斯本說:「我去他家找他,那地方簡直不可思議!他的公寓牆上掛滿各種軍事武器,整面牆就像一個巨大的博物館。以前我只要能弄到做工精良的刀和匕首之類的武器,都會送給他,收藏武器已經變成他的一種業餘愛好了。我們對二戰都很著迷,但是他對那方面實在是太精通了,他對那段歷史簡直倒背如流」,他也開玩笑說:「如果納粹黨想東山再起,他們可以來跟萊米借裝備」[46]

他在接受德國媒體《南德意志報》採訪時,表達了對希特勒的看法:「你不得不承認,他是個演講天才。沒有人能嘴得過他,他是二十世紀最引人注目的演說家。能跟希特勒的個人魅力匹敵的人 - 只有奧茲·奧斯本,而且奧茲還能唱歌!整個歐洲曾經充滿了法西斯,有一大段時間沒有人能抓住他。他是個擋不住的傢伙」[65]

軼事[编辑]

萊米曾經教性手槍的貝斯手席德·維瑟斯如何彈貝斯,他教了三天後放棄,說:「席德無可救藥」[68]

設備[编辑]

萊米的表演特點是「架得比他還高」的麥克風,這是他早期組團時的習慣,總是面朝上、仰著頭唱歌,而不是朝著觀眾[53]。他說:「只是因為這樣比較好唱。當表演時台下只有10個人和1隻狗來看的時候,我就這樣了,仰著頭唱我就不用跟底下的人互看」[69]

萊米的第一把貝斯是1971年加入鷹族雄風時買的。他的職業生涯中,大部分都是使用瑞肯貝克英语Rickenbacker生產的貝斯[70]。而他為自己的貝斯取了綽號叫「瑞肯渾蛋」[65]。1996年9月,他的瑞肯貝克貝斯曾在搖滾名人堂的活動中展示[71]。瑞肯貝克也相繼推出全手工雕刻的4004LK "萊米·凱爾密斯特"限量版簽名琴[72]

作品[编辑]

(包括萊米在籍時的音源、影像收錄作品、再發售作品)

紀念[编辑]

2017年,一種生活於侏羅紀中期的真蜥鱷科爬行動物被定名為「鈍齒萊米鱷英语Lemmysuchus」(Lemmysuchus obtusidens)。提出這個名字的人是參與該研究的古生物學家Lorna Steel,身為摩托頭的粉絲,她表示:「作為長久以來的歌迷,我很開心能有機會藉由這樣的方式讓一位搖滾巨星永存。」[73]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Lemmy Biography. AllMusic.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5) (英语). 
  2. ^ 2.0 2.1 2.2 搖滾硬漢 Lemmy 過世 台灣樂團人不捨. Blow 吹音樂. 2015-12-30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 (中文). 
  3. ^ 3.0 3.1 Unique Lemmy Beard Style. Popular Beard Styles. 2015-07-15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1) (英语).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Rock’n’Roll Is Dead: One Last Toast to Lemmy Kilmister. vice. 2015-12-30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2) (中文). 
  5. ^ 5.0 5.1 5.2 Lemmy: White Line Fever. BBC News. 2009-08-09 [2014-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5) (英语). 
  6. ^ Top 50 Hard Rock + Metal Frontmen of All Time. Loudwire英语Loudwire. [2016-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30) (英语). 
  7. ^ 7.0 7.1 Lemmy Kilmister obituary. 衛報. 2015-12-29 [2015-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9) (英语). 
  8. ^ 8.0 8.1 15 個音樂人不為人知的小嗜好「LEMMY 喜歡納粹的紀念品」. ROXY ROCKER. 2015-08-17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9) (中文).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Lemmy Kilmister《Lemmy: 49 Motherfucker, 51 Son Of A Bitch》Greg Olliver,Wes Orshoski(2011)ASIN B004FGA2NK
  10. ^ 10.0 10.1 10.2 Blake, Mark. Lemmy: 1945-2015. Q (雜誌) (Bauer). March 2016, (第356期): 第8–10頁 [2015-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2) (英语). 
  11. ^ Lemmy、Janiss Garza《White Line Fever英语White Line Fever (book)西蒙與舒斯特(2002)ISBN 978-0-684-85868-5,第5頁
  12. ^ Lemmy、Janiss Garza《White Line Fever》西蒙與舒斯特(2002)ISBN 978-0-684-85868-5,第5-7頁
  13. ^ 13.0 13.1 13.2 13.3 Clerk, Carol. 《The Saga of Hawkwind》. Omnibus Press. 2004: 第546頁. ISBN 1-84449-101-3 (英语). 
  14. ^ Lemmy. BBC News. 2009-01-09 [2016-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9) (英语). 
  15. ^ 15.0 15.1 Lemmy the Movie: Motorhead frontman's Amlwch schooldays. BBC News. 2010-02-15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8) (英语). 
  16. ^ Bevan, Nathan. Classic interview: Lemmy – 'Never go camping with a one armed man'. Wales Online accessdate=2015-11-15.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英语). 
  17. ^ Carol Clerk《The Saga of "Hawkwind"》(2006)ISBN 978-1844498321,第5-7頁
  18. ^ Clerk, Carol. 《The Saga of Hawkwind》. Omnibus Press. 2004: 第79-80頁. ISBN 1-84449-101-3 (英语). 
  19. ^ 主編:Paul Trynka. The Beatles 10 Years That Shook The World. Dorling Kindersley/Mojo (magazine). 2004: 第59頁. ISBN 0-7566-0670-5 (英语). 
  20. ^ The Rainmakers. manchesterbeat.com. 2008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英语). 
  21. ^ The Motown Sect. rokpool.com. 2011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英语). 
  22. ^ 存档副本. [200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30). 
  23. ^ Motorhead 的 Lemmy:「ABBA 可是我的愛團之一呢!」. ROXY ROCKER. 2014-11-10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13) (中文). 
  24. ^ Motorhead Interview with Lemmy 6-20-2000 Ear Candy interview.. [2007-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英语). 
  25. ^ Sam Gopal - Escalator. Discogs. [2016-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英语). 
  26. ^ 26.0 26.1 Lemmy dies, aged 70. Songwriting Magazine. 2015-12-29 [2015-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9) (英语). 
  27. ^ 27.0 27.1 Lemmy Kilmister 去世,享壽 70 歲. ROXY ROCKER. 2015-12-29 [2016-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3) (中文). 
  28. ^ Silver Machine by Hawkwind. songfacts.com. [2014-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英语). 
  29. ^ An Incomplete History of Motorhead Frontman Lemmy Kilmister. 西雅圖周刊英语Seattle Weekly. 2011-02-01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英语). 
  30. ^ Motörhead. Aftershock. Classic Rock. 2013: 第57頁 (英语). 
  31. ^ Pete Frame《Rock Family Trees. Omnibus Press》(1983)ISBN 978-0-7119-0465-1,第99頁
  32. ^ Alan Burridge英语Alan Burridge (writer)《Illustrated Collector's Guide to Motorhead》(1995)Collector's Guide,ISBN 0-9695736-2-6
  33. ^ Lemmy、Janiss Garza《White Line Fever》西蒙與舒斯特(2002)ISBN 978-0-684-85868-5,第101頁
  34. ^ Lemmy、Janiss Garza《White Line Fever》西蒙與舒斯特(2002)ISBN 978-0-684-85868-5,第99頁
  35. ^ Bret Adams. Ace of Spades DVD Review. AllMusic. [2008-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9) (英语). 
  36. ^ 36.0 36.1 36.2 36.3 Motorhead Official Charts. 英國官方排行榜. [2015-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英语). 
  37. ^ Classic Albums: Motörhead – Ace of Spades. Allmovie. [2016-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7) (英语). 
  38. ^ No Sleep `Til Hammersmith - Motorhead. Amazon.com. [2016-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2) (英语). 
  39. ^ Joel McIver《Overkill: The Untold Story of Motorhead》(2011)ISBN 978-1849386197
  40. ^ Motörhead Concert Setlists & Tour Dates. Setlist.fm. [2016-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22) (英语). 
  41. ^ Motorhead Drummer: 'Motorhead Is Over, Of Course'. 滾石 (雜誌). 2015-12-29 [2015-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8) (英语). 
  42. ^ Motorhead's Mikkey Dee Says Goodbye to Lemmy Kilmister, Phil Campbell Thanks Fans. Loudwire英语Loudwire. Graham Hartmann. 2015-12-31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2) (英语). 
  43. ^ 43.0 43.1 The Head Cat. SugarBuzz Magazine.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44. ^ sueddeutsche.de GmbH, Munich, Germany. Interview with German newspaper SZ 5 September 2008. Sueddeutsche.de. [201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31) (英语). 
  45. ^ 性、毒品、音樂三位一體:Lemmy的重金搖滾傳奇. KKBOX. 2016-01-06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英语). 
  46. ^ 46.0 46.1 46.2 46.3 Ozzy Osbourne Remembers Lemmy: 'He Was My Hero'. 滾石 (雜誌). 2015-12-29 [2016-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英语). 
  47. ^ Barker, Andrew. Motorhead's Lemmy Dies at 70. Variety. 2015-12-28 [2015-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9) (英语). 
  48. ^ Motorhead frontman Lemmy dies aged 70. BBC News. 2015-12-29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1) (英语). 
  49. ^ Appleford, Steve. Lemmy's Last Days: How Metal Legend Celebrated 70th, Stared Down Cancer. 滾石 (雜誌). 2015-12-29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1) (英语). 
  50. ^ 50.0 50.1 METALLICA, GUNS N' ROSES, JUDAS PRIEST Members Remember LEMMY During Memorial Service (Video). www.blabbermouth.net. 2016-01-09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8) (英语). 
  51. ^ Motorhead Fans Watch Lemmy's Funeral Online. News.sky.com. [2016-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10) (英语). 
  52. ^ Lemmy. 衛報. 2002-11-10 [2016-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英语). 
  53. ^ 53.0 53.1 53.2 53.3 53.4 7 choses que vous ne saviez (peut-être) pas sur Lemmy Kilmister, leader de Motörhead mort à 70 ans. 哈芬登郵報. 2015-12-29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8) (法语). 
  54. ^ The Other Side. BFI Film & TV Database. [2007-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8) (英语). 
  55. ^ Lemmy、Janiss Garza《White Line Fever》西蒙與舒斯特(2002)ISBN 978-0-684-85868-5
  56. ^ Le jour où Lemmy Kilmister s'est évanoui après s'être fait sucer trois fois d'affilée. noisey.vice. 2015-03-31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英语). 
  57. ^ 57.0 57.1 Lemmy: ‘Apparently I am still indestructible’. 衛報. [2016-02-23]. ISSN 0261-30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英语). 
  58. ^ 小松成美《YOSHIKI/佳樹》台灣角川(2010)ISBN 9789862374641,第166頁
  59. ^ 59.0 59.1 He was Lemmy and he played rock’n’roll.... TeamRock. 2015-12-29 [2016-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英语). 
  60. ^ LEMMY on the State Of Rock and Roll: 'I Think It's Pretty Poor Right Now'. BLABBERMOUTH.NET. 2015-08-26 [2016-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英语). 
  61. ^ 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 AllMusic.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5) (英语). 
  62. ^ 62.0 62.1 Leisure & Arts. opinionjournal.com. [2015-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3) (英语). 
  63. ^ Erlewine, Stephen. Motörhead Biography. AllMusic. [2007-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英语). 
  64. ^ Duerden, Nick. Growing old disgracefully: Lemmy on heartbreak, ageing and his penchant for Nazi memorabilia. The Independent. 2010-11-28 [2014-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04) (英语). 
  65. ^ 65.0 65.1 65.2 100 Fragen an ... Lemmy Kilmister. 南德意志報. 2015-12-29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英语). 
  66. ^ Lemmy dies at 70: Motorhead frontman was an icon to millions - but why the Nazi memorabilia?. 國際財經時報. 2015-12-29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英语). 
  67. ^ theartsdesk Q&A: Musician Lemmy Kilmister. The Arts Desk英语The Arts Desk. 2011-11-27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4) (英语). 
  68. ^ Götz Kühnemund《Dortmund : Rock-Hard-Verl.- und Handels-GmbH》(1990)ISSN 1437-8140,第81頁
  69. ^ McIver, Joel. Mil-Lemmy-Um. Record Collector. January 2000, (第245期): 第46頁 (英语). 
  70. ^ 16 Rickenbacker guitar and bass stars. Music Radar. [2015-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4) (英语). 
  71. ^ Bang Your Head.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2007-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4-09) (英语). 
  72. ^ Bass of the Week: Rickenbacker Limited Edition Lemmy Kilmister Signature 4004LK. no treble. 2011-09-01 [2016-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5) (英语). 
  73. ^ Crocodile Lemmysuchus named after Motorhead's Lemmy. BBC. [201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英语).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