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尖山断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出露于桶头的大尖山断层。

大尖山断层(英语:Tachienshan Fault),是位于台湾西南部的活动断层,依断层的特性可以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为逆移断层兼具右移性质,约呈东北走向,由南投县竹山镇岭脚附近向西南方向延伸至云林县古坑乡樟湖附近,为内磅断层(又称樟湖山断层古坑断层)所截,本段在1999年集集地震时曾活动;南段,为逆移断层,由东北走向转东南走向,由古坑乡樟湖延伸至嘉义县竹崎乡金狮寮;总长约25公里。断层北端在竹山镇岭脚附近与鹿寮断层连接,南端在金狮寮附近与水社寮断层触口断层连接[1]

总结与评估[编辑]

大尖山断层依地质特性可分为2段。北段由南投县竹山镇岭脚,向西南方向延伸,经桶头、至樟湖山附近为内磅断层所截,在1999年集集地震时有活动,近地表为右移形式;在桶头以南至桶头尾,地表可能产生分叉现象,分支断层延伸约500米后并回主断层。大尖山断层的南段由樟湖山附近向西南延伸至嘉义县竹崎乡金狮寮与水社寮断层、触口断层连接,但缺少可供观察的露头。

由地壳变形的监测结果,大尖山断层在1996~1999年间,上下盘的水平位移变化量不大,但1999年集集地震后上下盘的水平位移变化量超过100 毫米/年,至2005年之后,断层上下盘的水平位移变化量逐渐回复至5~30毫米/年。横跨断层的速度场变化,在1996~1999年间呈左移形式兼具逆移性质;2000~2005年间的速度场变化量,为逆移形式兼具右移分量;2003~2005年的精密水准测量结果明显的变化量,高程变化量则维持在10~20毫米之间;这些资料指示大尖山断层仍具相当的活动潜势。

大尖山断层,列为第一类活动断层。

参考资料[编辑]

  1. ^ 经济部. 台灣活動斷層. 2016-02-09 [2016-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