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勒利安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勒良
 罗马帝国皇帝
统治270年9月 – 275年9月或10月
前任昆提卢斯
继任克劳狄·塔西佗
出生214年或215年9月9日
西尔米乌姆塞尔迪卡锡巴莱
逝世275年9月或10月 (60岁)
色雷斯凯诺夫鲁里乌姆
妻子
  • 乌尔庇娅·塞维莉娜
全名
鲁奇乌斯·多米提乌斯·奥勒利安努斯(出生至即位);
鲁奇乌斯·多米提乌斯·奥勒利安努斯·奥古斯都 (罗马皇帝)

鲁奇乌斯·多米提乌斯·奥勒里安努斯(Lucius Domitius Aurelianus[1],通常译作奥勒利安,214年9月9日-275年9月)为罗马帝国皇帝,270年-275年在位。在他的统治期间,收复了罗马帝国曾经失去的三分之二的疆域,将分裂50年的帝国再次统合,使罗马帝国在3世纪末至4世纪初恢复重新统一。他的统治初步解决了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是第6位军人出身即位成功的皇帝。

早年生活与权力取得[编辑]

16世纪时描绘的奥勒利安

奥勒利安生于罗马帝国的达西亚行省潘诺尼亚行省[2]。奥勒利安的父母姓名没有正式的记载,据说其父从军团退休之后,在一位名叫奥理略(Aurelius)的元老院议员的产业上作为佃户,因此便将其子取名为奥勒利安[3];而他的母亲可能是一位太阳神神殿的女巫。无论如何,奥勒利安并不是出自于高贵的家庭。

奥勒利安本人很早便投身于军旅生涯,他的表现受到皇帝瓦列里安的肯定,并逐渐受到拔擢升迁。在260年瓦列里安兵败被俘的那一年,奥勒利安正驻守于拜占庭。在这十年之内,罗马帝国情势危急,被史家称为三世纪危机(Tertii Saeculi Crisis)——中央情势不稳、高卢帝国与东方的帕米拉帝国割据一方、北方蛮族的入侵。

奥勒利安于268年因支持克劳狄二世夺取帝位而受皇帝克劳狄宠信,因此克劳狄即位后奥勒利安立即被任命为骑兵指挥官并之后很快晋升为罗马军队总司令,隔年两人一起在贝纳库斯湖战役击溃了蛮族阿勒曼尼人。克劳狄二世于270年死后,罗马元老院拥立克劳狄的弟弟昆提卢斯继位。不过军队却不同意元老院的决定,自行拥立克劳狄的战友奥勒利安为新任皇帝;元老院只能予以追认。事后,无法忍受这种耻辱的昆提卢斯自杀。

内政[编辑]

货币改革[编辑]

由于罗马帝国在三世纪时的经济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也使得国家在铸币时常造成官吏暗中的掺杂连带造成帝国货币(金、银、铜三种)的币值走贬。奥勒利安上任之后,弹劾铸造厂的官员渎职,窃取属于国家的财物。铸币工匠在元老院的暗助之下,发起了大规模的罢工,并占领罗马的阿凡提诺山丘。皇帝奥勒利安对此,则是派出骑兵队镇压罢工的工人,传说中有七千人遇害。

骚动平息后,奥勒利安宣布了几项货币稳定措施:金币恢复至260年的重量(4.5公克)。银币恢复至奥古斯都时代的重量(3.9公克)、成色为百分之五的纯度,使得罗马进入银本位的货币制。至于铜币(塞斯特尔提乌斯)则因时价贬值过重,奥勒利安只有宣布取消发行。

奥勒利安城墙[编辑]

奥勒利安城墙的塔楼

在公元前一世纪,因为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使得罗马本城毫无受到外敌侵扰的可能性,所以凯撒便拆除了罗马的城墙,以利首都的发展需要。但到奥勒利安的时代,蛮族侵入意大利的情况时有所闻,罗马城不能不加设防。271年,奥勒利安宣布兴建新的城墙,并在六年后完工,使得罗马城又变回了一座有城墙的都市。城墙以石砖盖成,共长19公里,平均高度6米、厚3.5米;该城墙有18座城门,城门上则各立有防卫塔。

“奥勒利安城墙”是今日罗马城所见得到的古城墙。

对外关系[编辑]

征伐蛮族与放弃达其亚[编辑]

奥勒利安执政之前,公元一至二世纪的帝国北方防线已经破败,蛮族经常入侵意大利。270年,汪达尔人大举入侵,奥勒利安趁他们掠劫退回北方时,埋设伏军并上前迎击,于271年年初歼灭这一支汪达尔人。而后,奥勒利安进入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击败了占领了皮亚琴察等城市的阿勒曼尼人。因此,奥勒利安便受到元老院赠与“日耳曼征服者”的称号。

关于图拉真皇帝在165年前所建立的达其亚行省,由于罗马军团无法在此维持足够的兵源对抗哥德人,于是奥勒利安便在271年与对方首领谈判,罗马撤出达西亚地区,退至多瑙河南岸,并以河为界,与哥德人签订和平条约。奥勒利安从默西亚达尔马提亚色雷斯三个行省分出一些区域并加以合并,建立一个新的行省“新达其亚”,将原先自多瑙河北岸撤出的两个军团,重新配置于此。

东征帕米拉帝国[编辑]

帕米拉原为罗马的东方属国,因沙漠商道的重要据点而兴盛。在267年国王欧德纳托斯遇刺身亡后,其遗孀芝诺比娅执掌国政,以其子瓦巴拉图斯的名义独揽大权。在罗马中央纷扰的情势下,她将帕米拉的势力伸入卡帕多西亚东部,并吞叙利亚,并攻入且夺取了罗马的谷仓埃及,成为雄霸一方的独立王权。

罗马在解决北方蛮族的问题之后,271年夏末,奥勒利安便领军东征帕米拉帝国。奥勒利安先是致书予女皇芝诺比娅,以保证她的家族、财富与城市为条件,要求奇诺比亚开城投降;文书中并不使用任何“国王”或“女王”称呼奇诺比亚。但奇诺比亚的回信为:

东方女皇奇诺比亚,致书奥勒利安皇帝: 至今无人能如阁下一般,向本人做出此等命令。若阁下身为战士,应知该等事务非由书信往返,而需借由沙场决定。阁下劝说本人于开战前投降,仿佛不知宁失性命而不愿污损名誉之克丽奥帕特拉的往事一般。本人已获波斯援军,近期即将到达。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亦愿与本人结盟,叙利亚沙漠中之贝都因人,想必正令罗马军心烦不已。阁下尚需何等情报?当知东南北三地援军正赴此地而来。

两军会战之地为安塔基亚(安提阿)郊外的欧罗登斯河平原。帕尔米拉部队主力为重装骑兵,而罗马则为轻骑兵。罗马军以诱敌的战术,佯装惧怕对方而逃入河中逃逸,待帕尔米拉趁势挺进之时,理伏在山丘后方的罗马部队一涌而上,反倒以三方包围帕尔米拉的重骑兵。以波斯佣兵为主力的帕尔米拉部队,损失与逃跑的兵额约为战前的三分之二。奇诺比亚只能将战线后退,将残余兵力调往南方二百公里的艾梅沙

第二场会战,则是在艾梅沙城外展开。帕米拉仍以重骑兵为主力,主动攻进罗马阵式之中。但奥勒利安在这场会战中则以步兵迎向敌方的骑兵。罗马步兵接受命令维持阵形不动,直到帕米拉的骑兵靠近,以木棍向下击打马匹的脚,让骑兵战士坠马,罗马人再以短剑杀死。这场战役仍是以罗马军占绝对上风,连芝诺比娅的儿子也死在罗马军手上。奇诺比亚只能穿越沙漠,回到帕米拉本城。

奥勒利安在两次会战获胜后,继续率领部队挺进。但帕尔米拉位在沙漠中央,奇诺比亚封城不出,罗马部队只能围城。虽然奥勒利安以安提阿做为前线补给地,但补给线漫长且不安全,奥勒利安的罗马部队在此则吃尽了苦头。他在一封寄给秘书的信中提到这场围城战:

听说首都的那群家伙嘲笑罗马皇帝居然和一个女人开战,他们似乎以为我们是一男一女赤手空拳扭打。我可不是在和女人打仗,我面对的是武器和装备齐全的大军,只不过,他们的首领是个像男人一像勇敢的女人。……帕米拉守军的弓箭、投石器、标枪性能优秀,难以形容。城市周遭的城墙上,密密麻麻排满了投石器,射出毫不休止的炮弹。有时大型投石器还会投出带火的炮弹,一旦落地,四周就是一片火海。……话说回来,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诸神总是眷顾罗马人,我相信这回祂们一定会协助我们,让罗马复兴。

最后,奥勒利安动员了所有东方行省的资源加入后勤工作,帕尔米拉的情势不断恶化。272年,就在城破之前,女皇带着重臣打算逃往波斯,但即被罗马部队捕获。帕尔米拉居民听说女皇被捕,立即开城投降。芝诺比娅被带往首都,在奥勒利安的凯旋仪式中,以黄金锁链拖行于俘虏队伍之中;皇帝奥勒利安被赠予“东方重建者”的称号。帕米拉不久再叛,奥勒利安则是再度攻陷,并放纵兵士劫掠,最后毁灭了这座城市。

收复高卢帝国[编辑]

273年,奥勒利安挟著征服帕米拉的余威,带着军队沿着多瑙河转向西方,准备趁势收复已分离14年的高卢帝国。当时高卢帝国的皇帝为泰特里库斯一世,他本人出生于元老贵族世家,思想倾向于罗马帝国的统一。因此当奥勒利安于当年秋天来到高卢的北方、今日称为“香槟地区(Châlons-en-Champagne)”的平原上,在双方军队对峙之前一夜,泰特里库斯进入了奥勒利安的军营中密谈。隔日,未经过正式的刀剑交战,高卢皇帝向罗马皇帝投降。原已三分的帝国版图,在奥勒利安手中再度统一。因此奥勒利安受赠“世界重建者”的称号。274年,元老院授予奥勒利安在首都罗马举行了大凯旋式。

遇刺身亡[编辑]

275年春天,奥勒利安再度整军出发,打算远征波斯的萨珊王朝。4月,当军队驻扎在色雷斯时,奥勒利安身边的秘书官艾洛斯受到皇帝口头上的严厉责备。艾洛斯害怕皇帝还有进一步的惩罚,担心自己的生命危险,于是便伪造了一封奥勒利安的文书,开列出皇帝即将下令处决的多位军官名字,包括艾洛斯自己。艾洛斯将这封文书交给这些军官,使得这些包括皇帝贴身侍卫的军官惶恐不已,决定铤而走险,在艾洛斯的引导下,几位军官潜入皇帝寝室并杀死了奥勒利安。事发不久,奥勒利安身边的军官发现真相,艾洛斯被处以分尸极刑,执行暗杀的军官自杀。

由于奥勒利安没有子嗣,军队在懊悔之余,将推举皇帝的权力交给元老院。悬宕五个月后,克劳狄·塔西佗被选为罗马帝国的继任皇帝。奥勒利安虽然在位期间只有短暂的4年9个月,但他以军功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身后受到元老院的正式“封神”。

附注[编辑]

  1. ^ 他加上所有胜利头衔的全名为Imperator Caesar Lucius Domitius Aurelianus Augustus, Germanicus Maximus, Gothicus Maximus, Parthicus Maximus, Restitutor Orientis, Restitutor Orbis——直译为统帅·凯撒·鲁奇乌斯·多米提乌斯·奥勒里安乌斯·奥古斯都,伟大的日耳曼征服者,伟大的哥德征服者,伟大的帕提亚征服者,东方重建者,世界重建者。
  2. ^ 优特罗比认为他生于达西亚,但在其它史料中也有认为他生于默西亚马其顿
  3. ^ 引自奥勒里乌斯·维克托的作品。

来源[编辑]

  • 维克多 Epitome de Caesaribus, xxxv "Epitome de Caesaribus" (4th century)
  • 欧特罗皮乌斯, Breviarium historiae Romanae, IX. 13–15 (4th century)
  • 罗马帝王纪 Aurelianus Life of Aurelian Part 1 Part 2 Part 3
  • 佐西姆斯, Historia Nova Translation of the Historia Nova (published in 1814), book 1, (5th–6th century)
  • 约翰·佐纳拉斯, Compendium of History Compendium excerpt: Claudius to Diocletian 268–284 (12th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