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的预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女巫的预言 
奥丁和女巫 (1895) 由劳伦兹·福乐利希 (Lorenz Frølich) 绘制
原标题Vǫluspǫ́
语言古北欧语
韵律or
全文阅读
维基文库中的Poetic Edda/Völuspá

〈女巫的预言 (Völuspá)〉诗体埃达中的第一首诗,讲述世界的诞生与终结,由一名女巫讲述给奥丁[1]。〈女巫的预言〉是北欧神话中极其重要的文本。

亨利·贝洛斯 (Henry Adam Bellows) 曾出版过诗体埃达的英文译本,他认为诗体埃达可追溯至西元十世纪,由一名曾接触过基督教的冰岛人所撰写,亨利·贝洛斯也认为早期的读者非常熟悉诗体埃达中的故事,不用多余的解释便能读懂[2]

保存状况[编辑]

〈女巫的预言〉出现于皇家手稿 (Codex Regius) 上,皇家手稿的年代大约是公元1270年,豪克之书 (Hauksbók) 上也有记载〈女巫的预言〉,豪克之书的年代大约为公元1334年。斯诺里·斯蒂德吕松撰写的埃达中引用并改写了〈女巫的预言〉中的内容,学者推测埃达的撰写年代为公元1220年,而现存发现最古老的文本年代则是公元1300年。女巫的预言大约有60个诗节[3][4]

〈女巫的预言〉内容顺序与诗节在不同的文本中不一致,后世的作者和译者会重新编排其内容,通常会以皇家手稿的版本为基础进行调整。

大意[编辑]

诗的开头女巫要求海姆达尔的后裔(人类)安静,并询问奥丁是不是想要她复诵远古预言,女巫还说道她还记得在远古时期时养育她的约顿巨人。

接着女巫讲述创世神话与尤弥尔:起初世界一片虚无,后来包尔将大地举出海面,亚萨神族将太阳、月亮,与星辰一一安放,于是便有了昼夜循环。随后是黄金时代,亚萨神族拥有无数的黄金,开心地生活着,到处建造神庙,制造无数工具,后来从约顿海姆来了三位力量强大的女巨人,黄金时代就此终结,亚萨神族创造矮人,其中摩索尼尔杜林为矮人中的最强者。

上述为十个诗节的内容,接下来六个诗节包含大量矮人的名字,后称“矮人名录 (Dvergatal)”,很多学者认为这个部分是后人加进去的,因此被很多作者与译者忽略。

在矮人名录之后是世界上第一位男人与女人和世界之树的故事,随后女巫提到受到火刑的古尔维格,亚萨神族与华纳神族战争的导火线,之后女巫回忆起女神弗蕾雅被送给约顿巨人的故事。接着女巫说自己知道奥丁的秘密,也知道奥丁曾以一只眼睛作为代价换取智慧,女巫重复询问奥丁是否听够没有,需不需要听更多的故事。

诸神黄昏后的新世界,由埃米尔•多普勒 (Emil Doepler) 绘制

在皇家手稿的版本中,女巫继续说下去,提到光芒之神巴德尔会被杀害,接着预言天空将陷入火海,大地将被血覆盖,诸神会于战斗中纷纷殒命,这是无可避免的命运,是诸神黄昏。女巫提到奥丁将会命丧于巨大魔狼芬里尔的口中,索尔将与巨蛇耶梦加德同归于尽,奥丁之子维达会为父报仇手刃魔狼芬里尔,弗雷将命丧于火焰巨人史尔特尔

诸神黄昏之后,新世界从旧世界的灰烬中升起,光明之神巴德尔与黑暗之神霍德尔幸免于难,大地再次变得绿意盎然,残存的亚萨神族与海尼尔艾华尔会合,讨论著巨蛇耶梦加德、过去发生的事,以及卢恩符文。最后一个诗节提到不死之龙尼德霍格飞越天际,双翅上挟著无数的遗体。

理论[编辑]

〈女巫的预言〉是诗体埃达中最备受讨论的诗,年代可追溯至西元十世纪,早于冰岛皈依基督教之前[5]。有些学者坚持〈女巫的预言〉有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认为其中有些内容与西比拉神谕相似[6][7]。亨利·贝洛斯于1936年说道〈女巫的预言〉可追溯至西元十世纪,当时基督教与冰岛传统信仰共存,不同的宗教间互相接触,因此〈女巫的预言〉的作者可能对基督教有些了解,并将一些内容融入至〈女巫的预言〉中[2]。 有些学者认为矮人名录 (Dvergatal ) 和“统治他们全部的至高者”是后人加进去的[5],有些学者认为“统治他们全部的至高者”的形象类似耶稣,但是亨利·贝洛斯并不认同这种说法[2]

大众文化[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Voluspa at Temple of Our Heathen Gods. heathengods.com. [2017-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2. ^ 2.0 2.1 2.2 The Poetic Edda: Voluspo. www.sacred-texts.com. [202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3. ^ Völuspá - Norse and Germanic Lore site with Old Norse /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Poetic Edda and Prose Edda. www.voluspa.org. [2017-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4. ^ Völuspá: The Seeress's Prophecy | The Junket. thejunket.org. [2017-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0) (美国英语). 
  5. ^ 5.0 5.1 Den poetiska Eddan, övers. Björn Collinder (tryckt 1972) s.296
  6. ^ on Christian influences, see the following articles: "The Background and Scope of Vǫluspá" by Kees Samplonius, "Vǫluspá and the Sibylline Oracles with a Focus on the ‘Myth of the Future’" by Gro Steinsland, "Vǫluspá, the Tiburtine Sibyl, and the Apocalypse in the North" by Karl G. Johansson, and "Manifest and Latent Biblical Themes in Vǫluspá" by Pétur Pétursson, all articles in The Nordic Apocalypse: Approaches to Völuspa and Nordic Days of Judgement. Edited by Terry Gunnell and Annette Lassen, eds. 2013. Brepols Publishers.
  7. ^ Journal of Folklore Research: JFR Review for The Nordic Apocalypse: Approaches to Völuspa and Nordic Days of Judgement. jfr.sitehost.iu.edu. [2021-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5). 
  8. ^ John D. Rateliff (2007), The History of The Hobbit, volume 2 Return to Bag-End, HarperCollins, Appendix III; ISBN 0-00-725066-5.

相关文本[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英文译本[编辑]

古北欧语的版本[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