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丰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39°54′13″N 116°27′49″E / 39.903666°N 116.463558°E / 39.903666; 116.463558

大运河
庆丰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
分类古建筑
时代春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号6-810(7-1973-3-009)
登录2006年(2013年合并项目)

庆丰闸,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是通惠河上的一座水闸。[1][2]

简介[编辑]

庆丰闸位于东便门以东2.7公里的通惠河上。1292年,元朝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时所建。初名籍东闸,俗称二闸(因在上游广源闸之下),起初为上下两座木闸。元贞元年(1295年)更名为庆丰闸。至顺元年(1330年)因岁久木朽,改建为石闸,闸基长12丈(36.39米),金门(闸室)宽2丈2尺(6.6米)。明朝嘉靖吴仲重修通惠河时,下闸废弃。所以现在的庆丰闸是元朝的庆丰上闸。[3][4]

明代吴仲撰《通惠河志》中的“通惠河图”(中国古代地图的方位习惯与现在相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明朝嘉靖六年(1527年),巡仓御史吴仲力排众议,奏请修浚通惠河,获嘉靖帝批准。嘉靖七年(1528年),由吴仲亲自设计指挥,当年春季开工并于同年六月完成了通惠河修浚工程。[5]经过此次修浚,在东便门至北运河段的通惠河上改建成五座船闸,即头闸大通闸、二闸庆丰闸、三闸平津上闸(高碑店闸)、四闸平津下闸(花园闸)、五闸普济闸。通常人们仅称前三闸为一闸、二闸、三闸,不称四闸和五闸。通惠河通过这五座船闸,提升航道水位,解决漕船逆行入北京城的困难。[2]

平津闸(高碑店闸)向西十五里便是庆丰闸。庆丰闸是从东便门到通州的通惠河上的二闸,素来以风景优美而著称。清朝曹雪芹喜爱庆丰闸的水色风景,曾多次来庆丰闸游玩,并在庆丰闸畔的酒楼饮酒作诗。曹雪芹逝世后,其好友敦敏来到庆丰闸,写下《河干集饮题壁兼吊雪芹》诗:“花明两岸柳霏微,到眼风光春欲归。逝水不留诗客杳,登楼空忆酒徒非。河干万木飘残雪,村落千家带远晖。凭吊无端频怅望,寒林萧寺暮鸦飞。”中华民国时期,文人雅士们来到庆丰闸游玩,将此处比作北方的秦淮河。在中华民国时期庆丰闸的老照片上,庆丰闸的清雅胜于秦淮河[2]

庆丰闸原来有十三块闸板,后来仅存一块闸板,年久却不朽,当地人称“万年青”。闸口石砌基址呈燕尾八字形,闸口两岸是码头,其中北岸是杂货码头,南岸是皇粮码头。闸口以西的通惠河沿岸是往来船只停泊之所。北岸原来有一座龙王庙,庙前舞狮子放河灯时非常热闹。[2]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通惠河因水源缺乏而停止漕运,沿线各闸废弃。[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整修通惠河。[3]1992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通惠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再次整治通惠河,要求“要以水为中心进行综合整治”,以便于泄洪、改善水质。此次通惠河整治工程中,开展了“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由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工程设计,对庆丰闸的文物进行了保护。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于1995年3月落成,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有:[4]

  • (一)保护庆丰古闸旧貌:原庆丰闸口门(金门)宽6.6米,但在通惠河整治工程中,通惠河河道拓宽至40米。为保留原闸旧貌,在河底原闸位处,将原闸形状及材料固定在低于河底0.2米处。水清时,从岸边和新建的庆丰桥上可以看见水中的庆丰古闸。[4]
  • (二)闸身保护:在通惠河整治工程中,设计边墙为混凝土结构。为保护水上部分闸边墙旧貌,沿着闸基边墙,采用原闸墙花岗条石,尽量按原样恢复,长度仍为原长度36.39米。[4]
  • (三)恢复边墙上的龙马石壁雕:原闸左右岸边墙上镶嵌有一块长3.5米,宽0.6米,厚0.4米用青石雕成的巨龙(青龙)和四匹飞奔的骏马(泗马),相传是“龙马负图”的神话故事,即“河出图洛出书”。施工中将原龙马石壁雕移走保存,将仿制的壁雕放在原位置。[4]
  • (四)恢复上下游石雕镇水兽:原闸边墙上下游,左右两岸安放4只石雕镇水兽。每只兽梗颈扭头,披鳞带角,长尾回蜷,怒视河水。施工中将原镇水兽移走保存,将仿制的镇水兽放在原位置。[4]
  • (五)复制《二闸修契》壁画:在庆丰闸左侧位置,河北岸的巡河路挡墙上,建成一座墨玉石刻艺术壁画,长27米,高3米。壁画顶上是汉白玉石雕屋脊,屋脊两端有石雕鸱吻。壁画刻在墨玉石板上,用四川红天然大理石镶边。壁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庆丰闸遗址”题字(由原水利部部长张含英题写);第二部分是《鸿雪因缘图》一书中清朝官员穆见亭画的《二闸修禊》图,描绘了清朝河道总督麟庆在1820年春(农历三月初三日)邀请16位友人来二闸(庆丰闸)祭礼、乘船、流杯饮酒、吟诗作画春禊的场面;第三部分罗列了从1292年郭守敬主持建通惠河起,明清时期修建庆丰闸的历史,包括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吴仲修浚通惠河,嘉靖帝乘船视察通惠河;同年秋,曾陪嘉靖帝视察通惠河的大臣张璁杨一清翟銮再度游览通惠河并作《侍上泛通惠河同官联句》:[4][6]

落日秋风好放舟,已过三闸顺安流。(张璁)
恩沾赐宴流琼浆,老愧忘机问白鸥。(杨一清)
运饷繇来归水国,上游从此重神州。(翟銮)
观风不是耽盘乐,莫讶今年两度游。(张璁)

  • (六)庆丰闸遗址碑:在壁画西侧,立有一通庆丰闸遗址碑。高4米,宽1.6米,厚0.4米,大青石制,螭首(四龙戏水)方须弥座,碑额阳面篆书“庆丰闸遗址碑”,碑身阳面刻有《庆丰闸遗址碑记》,记载通惠河整治工程、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建成的历史。碑文为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段天顺撰文:[2]

庆丰闸遗址碑记:

庆丰闸,初名籍东闸,俗称二闸。公元1392年(元至元29年)都水监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时所建。初为上下两座木闸,后于公元1330年(元至顺元年)改建石闸。闸基长120尺,金宽22尺,并易名庆丰。明嘉靖中吴仲重修通惠河时,下闸废弃。仅存庆丰闸遗迹当时元代庆丰上闸。通惠河系京杭运河首段,庆丰闸仍是通惠河上的重要通航船闸,以时畜泄,因水转漕,舳舻相衔,功莫大焉。又以地处近郊,碧波清流,风光秀丽,明清以来皆为市民游憩胜地,素有燕京秦淮河之美誉。岁月流逝,原闸废弃,遗址尚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人民政府多次整修通惠河。自1992年底再次兴工,拓宽河道,以利泄洪,改善水质,复现清波。为保存文物,光耀先祖贤,遂将原闸石雕易地保存,闸底略有降低,并仿元制重石兽,修建虹桥,爰于原址立碑为记。

北京水利协会水利史研究会 段天顺 谨识
北京市通惠河整治工程指挥部 立
一九九五年三月

1992年至1995年,在通惠河整治工程中开展“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的同时,在庆丰闸原址下游(即庆丰闸原址东侧)不远处新建汉白玉拱桥一座,名“庆丰桥”(张含英题写桥名),供行人过河使用。高7.8米,长38米,宽4.4米。该桥的拱形结构、栏杆、板柱均采元代建筑式样。上述“庆丰闸遗址保护工程”各项内容均位于庆丰桥西侧。[2]

2009年,庆丰闸旧址以南的通惠河南岸建成庆丰公园并对外开放。从国贸桥向南,便可到达通惠河畔的庆丰公园。通惠河北岸是北京CBD,高楼林立。通惠河在庆丰闸处,两岸原来都是街巷与村落,为配合北京CBD的建设,将街巷和村落拆迁,南岸辟为庆丰公园。[2]从2009年8月拆迁庆丰小区起,仅用1个月,便于2009年9月28日建成了庆丰公园。该公园因庆丰闸而得名。庆丰公园位于通惠河南岸,横跨北京东三环,南邻北京铁路机务段,北隔通惠河与建外SOHO中国一航北京电视台新址遥对。庆丰公园自东至西长1700米,占地面积26.7公顷。[1]

2013年,庆丰闸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被并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内。[7]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北京庆丰公园欣赏,中国风景园林网,2011-12-27. [201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0).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桥闸层层入帝京锦绣画卷满惠通,北青网,2012-02-15. [201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7). 
  3. ^ 3.0 3.1 “京畿秦淮”庆丰公园. 新华网. 2012-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王世宽,通惠河庆丰闸的发掘及保护,北京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20周年纪念会暨水文化学术研讨会,2007年,第32-34页
  5. ^ 胡吉勋,通惠河的修浚及争议——兼论明代朝廷决策中的利益权衡,古代文明2015(2):74-80
  6. ^ 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九《郊垧东二》记载:“原:嘉靖丁亥,御史吴仲请修通惠河,三月告成功,上登舟观之,大学士张璁等聨句以闻,上喜,给光禄馔,又分御膳赐焉。(《帝京景物略》)”
  7. ^ 我区新增十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概况,北京西城报,2013-07-05. [2013-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