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分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化分析(英语:Cultural analytics)是一种对大量文化相关视觉材料的研究,视觉材料包括数字化的文物以及当代的视觉、互动媒体。面对如何有效率地探索大量文化材料的挑战,文化分析学者透过高分辨率的可视化、数位影像处理的方法,以及直观的视觉技术。这些方法用以处理既存的人文学研究问题,也用以探索新问题,并发展出合乎21世纪初数位文化规模的新理论。

历史[编辑]

“文化分析”一词由列夫·曼诺维奇于2007年提出,文化分析与可视化分析论、与数据分析有许多共同的观念与方法:

视觉数据分析将先进的计算方法与负责的图形引擎融为一体,以挖掘人类在复杂画面中发现模式与结构的非凡能力。视觉数据分析大量应用于大量、异质、动态的数据集上,如在天体物理学流体力学生物学等研究复杂过程的研究中所产生的数据,这些技术已经能够进行实时互动操作变量。超高分辨率显示器则使研究人员能放大特定检视,或依循有意思的路径进行浏览。新的研究开始将这些工具应用于社会科学与人文学上,这些技术对于协助我们理解负责社会过程(如学习、政治、组织变革、知识传播)等,提供了相当大的希望。

[1]

计算能力与互动可视化的技术发展使得使用视觉探索大型数据集变得容易,然而以此方法探讨文化与社会过程的尝试早于电脑的发展。1869年查尔斯·约瑟夫·米纳德用以呈现拿破仑对俄战争中法军一路军力损失情形的图即是一例[2] 。近期则有皮耶·布迪厄在《区分》(La Distinction)一书中对20世纪中期巴黎人文化消费的历史调查,开启了以大量数据集研究文化与美学的方法。更近期的则有佛朗哥·莫雷蒂(Franco Moretti)的《图表、地图、树木:文学史的抽象模型》[3] 一书,与其他数位人文计划一般,展现了大规模分析文化资料的益处。

目前的研究[编辑]

到目前为止,文化分析技术已经应用于电影动画电子游戏漫画、杂志、书籍和其他印刷出版物、艺术作品照片和各种其他媒体内容上。所使用的技术从个人电脑上的开源软件到处理HIPerSpace(42000 x 8000 pixels)的超级电脑[4]

方法论[编辑]

属于文化分析的方法包括对大量文化相关数据的数据挖掘(如对图书馆目录、图集、社群网络数据库的研究)、影像处理等等。文化分析方法也用以研究与诠释游戏及其他软件,从现象学层次(人机界面特征撷取)到物件层次(源码分析)都有。文化分析高度依赖以软件为基础的工具,并与新近的软件研究相关。尽管文化分析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一物的数字化 形式,研究对象本身不一定要是数位作品。

相关方法论[编辑]

相关的方法论包括:

参考资料[编辑]

  1. ^ Four to Five Years: Visual Data Analysis. 2010 Horizon Report.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0). 
  2. ^ Napoleon's March on Moscow. [2017-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 
  3. ^ Moretti, Franco. Graphs, maps, trees: abstract models for a literary history. Verso. 2005: 119. ISBN 1-84467-026-0. 
  4. ^ HIPerSpace. [2017-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1).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