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原文
|
描述
|
言词谬误
|
Verbal fallacy
|
泛指各种因语意混乱造成的不恰当推理,可大致分为模糊、歧义、废话三类。
|
模糊谬误
|
Vagueness
|
模糊是语义笼统,无法明确解读成特定意思的现象。因语义模糊造成的错误推理即为模糊谬误。
|
划界谬误或连续体谬误
|
Line drawing fallacy; Continuum fallacy
|
主张由于一个概念或两个彼此对立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不应区分。例如秃和不秃没有区别、冷与热没有界线、超速不可能有标准等等。
|
洛基的赌注
|
Loki's wager
|
主张某个概念无法明确定义,因而问题无法讨论。是划界谬误的一例。
|
假精确或过度精确
|
False precision; Overprecision
|
把估计值当做精确数值,忽略误差。例如去年听说中国文化有4000年历史,今年便说中国文化有4001年历史。
|
具体化谬误
|
Reification fallacy
|
把抽象概念当具体概念使用,以譬喻、转化等修辞方式论述,令人难以理解实际意思。例如“国家喜欢你”。
|
歧义谬误
|
Ambiguity
|
歧义是字词或语句可理解为多种意思的现象,因歧义造成的不当推理即是歧义谬误,其中一种是误解他人语义造成错误推理;另一种是在论述时某些相同或近似语句意思有变化,造成逻辑不连贯。
|
一词多义
|
Equivocation
|
因字词有多种解读造成的混淆与错误推理。
|
歧义句构
|
Amphiboly
|
因句子按文法有多种理解方式造成的混淆与错误推理。
|
辖域谬误
|
Scope fallacy
|
辖域是逻辑学上各种逻辑算子的作用范围,语句因歧义句构造成的误会或不当推理,往往可藉形式化分析出辖域上的混淆。
|
加重语气
|
Accent
|
因口语抑扬顿挫不同造成的混淆与错误推理。
|
语境去除、脱离语境的引用、引言探勘
|
Contextomy; Quoting out of context; Quote mining
|
引用某人的说词作为论证理据,却忽略了语境,扭曲了原来的意思。
|
断章取义
|
|
引用某人的说词作为论证理据,却不当删除了上下文,扭曲了原来的意思。
|
概念滑转、概念混淆、概念扭曲
|
|
概念滑转是字词意义不同造成的错误推理。其中若字词本来便可理解为多种意思,称作概念混淆;若将字词以违反一般用法或正确用法的方式使用,则是概念扭曲。
|
偷换概念
|
|
蓄意把谈论中的某些关键词换成其他概念。
|
挪动门柱
|
Moving the goalposts
|
改变达成目标的准则。
|
定义谬误
|
Fallacy of definition
|
泛指各种因定义不当造成的推理问题。如篡改定义、循环定义。
|
定义家谬误
|
Definist fallacy
|
论证时对相关词语不当定义,有三种用法:其一是把某特质定义为另一个词语,其二是坚持使用说服性的定义,其三是坚持在使用词语前一定要先定义。
|
修改定义
|
(Arbitrary) redefinition
|
不当改变关键词定义造成误导。一种是赋予关键词不恰当的词法定义;一种是使用约定定义论述,却不说明,使他人误以为谈的是该词语的一般意义。
|
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或诉诸纯洁
|
No true Scotsman; Appeal to purity
|
提出虚假的一般化主张,如“真正的X”如何如何,然而所谓“真正的”纯粹是用于排除X之中的反例。
|
废话谬误
|
|
论证或主张看似有意义,实质上却空洞无内容或对主题毫无助益。
|
琐碎真理
|
Trivially truth
|
正确却对主题毫无助益的资讯。
|
无意义的问题
|
Meaningless question
|
对认知或争议主题毫无助益的发问。
|
套套逻辑、恒真句式、分析语句
|
Tautology
|
把论述中关键词的意义换成自订定义,使原论述语义上恒真,却空洞无内容。
|
回顾性宿命论
|
Retrospective determinism
|
在某事发生后,主张某事是注定会发生。然而如果不能在某事发生前预测某事是否将会发生,所谓“注定会发生”是空洞无意义的。例如宣称“从既有的证据来看,二战是注定发生的,就算希特勒当时死了,德国也迟早会侵略波兰的”
|
实质谬误或素材谬误
|
Material fallacy
|
非属言词谬误的非形式谬误,包括不一致、不相干、不当预设等多种前提不真确或前提无法无法推得结论的情形。
|
不一致的谬误
|
Fallacy of inconsistency
|
提出的主张或论证前提自我冲突或自我推翻,不可能成立。
|
自我冲突或自我矛盾
|
Self-conflict; Self-contradiction
|
提出的多个主张或论证前提无法同时为真。
|
破釜逻辑
|
Kettle logic
|
提出多个理由防卫某论点,但这些理由无法同时为真。例如某人被指控拿房间里的一百元,先是说他没进过房间,后来又说他进房间时没看到钱。
|
矛盾的前提
|
Contradictory premises
|
论证的多个前提无法同时为真。此时论证的结论是不可接受的,必须拒绝至少一个前提。
|
自我推翻
|
Self-disproving
|
论述者的行为或相关情境证明了论述不可能成立。例如某人用汉语说“我一句汉语都不会说”。
|
推论失效、推不出
|
Non sequitur
|
泛指各种前提无法推理出结论的情况,包括不相干的谬误与不充分的谬误。
|
不相干的谬误或分散注意力的谬误
|
Fallacy of irrelevance; Fallacy of relevance; Fallacy of distraction
|
提出与争议主题无关的论述。较广义的用法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论证的前提和结论缺乏逻辑关联(伪冒理据),二是提出与争议主题没有逻辑关联的主张或论证(伪冒论题);较狭义的用法只包括伪冒理据。
|
伪冒论题或歪曲论题
|
Ignoratio elenchi
|
提出与争议主题没有逻辑关联的主张或论证。
|
稻草人论证
|
Straw man
|
攻击对方并未提出的论点。
|
红鲱鱼
|
Red herring
|
制造其他议题,以转移他人对原议题的注意力。
|
烟雾弹或烟幕
|
Smoke screening
|
引入细节把议题弄得复杂,令他人无法注意该注意的重点。。
|
伪冒理据或不相干的结论
|
Irrelevant conclusion
|
论证的前提和结论缺乏逻辑关联(往往乍看有关联)。换言之,无论前提是对是错,结论的真确性都不受影响。
|
起源谬误
|
Genetic fallacy; Fallacy of origins; Fallacy of virtue
|
攻击论证的来源,比如提出论证的人或其出身背景、或论证前提的资讯来源等等,但这些攻击无法连结到论证本身的有效性。例如诉诸人身、诉诸词源。
|
假资讯来源
|
False attribution
|
根据不恰当的资讯来源提出主张,比如不相关的、品质低劣的、提出者身份不明的、偏颇的、或伪造的资讯来源。
|
黄鼠狼的话或匿名权威
|
Weasel words; Anonymous authority
|
主张某专家支持某事,因此某事是对的,但该“专家”身份不明,因而令人怀疑。是假资讯来源的一种。
|
诉诸权威
|
Appeal to authority; 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
|
主张某专家支持某事,因此某事是对的,但该专家说法的可靠性令人怀疑,例如:并非相关领域的专家,该专家在开玩笑,该专家只是谈个人看法,专业社群对该专家的说法意见分歧,该“专家”身份不明……等等。
|
诉诸名人
|
Appeal to celebrity
|
主张某名人支持某事,因此某事是对的。
|
诉诸群众
|
Argumentum ad populum
|
主张很多人支持某事,因此某事是对的。
|
全知论证
|
Argument from omniscience
|
主张所有人都知道、都同意某事等等。但人不可能全知,这说法多半是不可信的。
|
诉诸人身、对人不对事、或以人废言
|
Argumentum ad hominem
|
宣称某人有某些个人特质,以明示或暗示其主张可取或不可取。这些个人特质可以是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或处境等等。
|
扣帽子、贴标签或井里下毒
|
Poisoning the well
|
把某些负面特质强加至他人身上,以明示或暗示其主张不可取。
|
人身攻击
|
Personal attack; Name-calling
|
宣称某人有某些负面特质,以明示或暗示其主张不可取。
|
秽言谬误
|
Abusive fallacy
|
用不雅的言语攻击他人,以明示或暗示其主张不可取。
|
诉诸动机
|
Appeal to motive
|
宣称某人主张某事背后有某些动机,以明示或暗示其主张可取或不可取。
|
作风盖过实质
|
Style over substance
|
宣称某人的向来作风如何,因此他一定会如何。
|
你也一样、诉诸虚伪、或诉诸伪善
|
Tu quoque; Appeal to hypocrisy
|
宣称某人反对某事,但他自己也做了某事,因此其反对是虚假伪善的、某事并没有错。
|
关联谬误
|
Association fallacy
|
将某主张与有特定形象(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形象)的个人或团体连结,以明示或暗示该主张可取或不可取。
|
罪恶关联
|
Guilt by association
|
将某主张与形象不好的个人或团体连结,以明示或暗示该主张可取或不可取。有二种常见形式:其一是宣称形象不好的某人或某团体也支持某主张,因此某主张是错的;其二是指控支持某主张的人都归属于某个形象不好的团体。
|
希特勒归谬法或发希特勒卡
|
Reductio ad Hitlerum; Hitler card
|
宣称形象不好的某人或某团体也支持某主张,因此某主张是错的。一般专指希特勒被用于比较的时候。
|
诉诸好人
|
Pro hominem
|
宣称某人有某些正面特质,以明示或暗示其主张可取。
|
诉诸成就
|
Appeal to accomplishment
|
宣称某人或某人的团队没有相应的成就,因而其主张不可取。例如宣称某人不会开车,因此没资格批评他人开车太危险。
|
诉诸富贵
|
Argumentum ad crumenam; Argument to the purse; Appeal to wealth
|
宣称某人有财富、有地位,因而其主张可取;或某人没财富、没地位,因而其主张不可取。
|
诉诸贫贱
|
Argumentum ad lazarum; Appeal to poverty
|
宣称某人没财富、没地位,因而他是正直善良的,其主张可取;或某人有财富、有地位,因而他是邪恶狡诈的,其主张不可取。
|
诉诸智能
|
Appeal to psychology
|
宣称某人智能不足、心智状态不稳定等,因而其主张不可取。
|
词源谬误
|
Etymological fallacy
|
宣称某个字词在历史上有某种意义,因而现在它一定有某种意义。
|
格言论证
|
Thought-terminating cliché
|
用格言、俗谚或民间智慧证成主张,却未考虑其背后理据与适用情境。
|
诉诸年代或年代势利
|
Chronological snobbery
|
宣称某观念或事物起于较早的年代,因此不如现今的好。
|
诉诸新潮
|
Argumentum ad novitatem; Appeal to novelty; New is better
|
宣称某观念或事物最新、最符合时代潮流,因此是好的。
|
诉诸传统
|
Argumentum ad antiquitatem; Appeal to tradition; Old is better
|
宣称某观念或事物行之已久,因此是好的。
|
诉诸信心
|
Appeal to faith
|
宣称对方必须先相信一件事是真的,才能找到支持这件事的证据。
|
非我所创
|
Not invented here (NIH)
|
宣称某观念或事物不是自己人创造的,因此是不好的。
|
是我所创
|
Invented Here
|
宣称某观念或事物是自己人创造的,因此是好的。
|
诉诸情感
|
Appeal to emotion
|
激起他人的情感,以诱导他们支持自己的主张。
|
诉诸恐惧
|
Argumentum ad metum; Argumentum in terrorem; Appeal to fear; Scare tactics
|
激起他人对某事物的恐惧,以诱导他们反对某事物。
|
诉诸厌恶
|
Appeal to disgust
|
激起他人对某事物的恶心、厌恶感,以诱导他们不支持某事物。
|
诉诸仇恨
|
Argumentum ad odium; Appeal to spite; Appeal to hatred
|
激起他人对某事物的仇恨,以诱导他们不支持某事物。
|
诉诸谄媚
|
Appeal to flattery
|
奉承、谄媚他人,以诱导他们支持自己。
|
诉诸怜悯、诉诸同情、诉诸愧疚
|
Argumentum ad misericordiam; Appeal to pity; Appeal to compassion; Appeal to guilt
|
激起他人对自己同情或愧疚,以诱导他们支持自己。
|
诉诸可爱
|
Appeal to cuteness
|
使用可爱、纯真、讨人喜欢的人事物,以诱导他人支持某些想法。
|
诉诸性感
|
Appeal to sexiness
|
使用性感的人事物,以诱导他人支持某些想法。
|
时髦术语
|
Buzzwords
|
使用新奇、有趣、时髦的词语,以诱导他人支持某些想法。
|
诉诸荒谬或诉诸嘲弄
|
Appeal to ridicule; Appeal to mockery
|
嘲笑某事物,宣称其荒谬可笑,以诱导他人不支持某事物。
|
诉诸自然
|
Argumentum ad naturam; Appeal to nature
|
宣称某事物符合自然天性,因此是好的;或某事物不符合自然天性,因此是不好的。
|
诉诸后果
|
Argumentum ad consequentiam; Appeal to consequences
|
根据一命题导致的后果决定它是真是假。
|
诉诸不良后果
|
Appeal to adverse consequences
|
由于一命题会导致不欲的后果,因此不相信它是真的。
|
诉诸武力、诉诸恐吓或恐吓论据
|
Argumentum ad baculum; Appeal to force
|
威胁如果对方支持某事,就要惩罚他,以明示或暗示对方不该支持某事。
|
一厢情愿
|
Wishful thinking
|
由于自己希望某事发生,因此主张(或相信)某事是真的;或由于自己不希望某事发生,因此主张(或相信)某事是假的。
|
诉诸无知
|
Argumentum ad ignorantiam; Argument from ignorance
|
宣称由于某事未被证明为假,因此是真的;或由于某事未被证明为真,因此是假的。”
|
诉诸难以置信
|
Argument from incredulity
|
宣称由于自己难以想像某事为真的情况,因此某事是假的。
|
诉诸自我知识
|
Argument from self-knowing
|
宣称由于自己不知道某事,因此某事是假的。
|
默证
|
Argumentum e silentio; Argument from silence
|
宣称由于支持某事的人未提供证据,因此某事不是真的。默证常用于历史研究,主张某人(或某时代)的著作(或文献)未提及某观念,因而某人(或某时代)无某观念。
|
证明不存在
|
Proving non-existence
|
要求对方证明某事物不存在,否则就得承认某事物存在。[1]
|
转移举证责任
|
(shifting the) Burden of proof; Onus probandi
|
不为自己的论点提出理由,而要求质疑的人提出理由证明自己的论点是错的。
|
诉诸中庸
|
Argumentum ad temperantiam; Argument to moderation
|
宣称多个冲突主张的折衷就是最佳解。然而,许多时候折衷的选择会更不切实际、更不可取。
|
冤冤相报
|
Two wrongs make a right
|
主张某个错误可由另一个错误抵消或修正。
|
我有权发表意见或诉诸言论自由
|
I'm entitled to my opinion; I have a right to my opinion
|
说法被质疑时,主张自己有权发表意见或有言论自由。像例如在全球暖化否定说被专家推翻时,反对全球暖化现象存在的人声称“学术界打压我们的言论自由!”
|
不充分的谬误
|
Fallacy of insufficiency; Fallacy of insufficient evidence
|
前提虽与结论有关,但不足以充分支持结论。换言之,即使前提是对的,也不能完全确定或足够确定结论是对的。
|
分布谬误
|
Fallacy of distribution
|
认为个体和整体有相同的特质。可分为合成谬误与分割谬误。
|
合成谬误
|
Composition fallacy
|
认为个体的特质就是整体的特质。
|
分割谬误
|
Division Fallacy
|
认为整体的特质就是个体的特质。
|
演绎性谬误
|
Deductive fallacy
|
泛指各种不恰当的演绎推理。例如笼统概括与各种形式谬误。
|
简化推论、简单地说、笼统概括
|
A dicto simpliciter; Ad dictum simpliciter; Sweeping generalization
|
认为通则不能容许任何例外。可分为偶例谬误与逆偶例谬误。
|
偶例谬误或例外谬误
|
Accident
|
“通则凌驾例外”,基于通则否定例外的正当性。
|
逆偶例谬误或反例外谬误
|
Converse accident
|
“例外凌驾通则”,基于例外否定通则的正当性。
|
归纳性谬误
|
Inductive fallacy
|
泛指各种不正确的归纳推理。
|
错误概括、不当概括、草率归纳
|
Faulty generalization; Inappropriate generalization; Hasty generalization
|
根据不够充足或不够具代表性的样本,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
|
偏差样本或不具代表性的样本
|
Biased sample; Unrepresentative sample
|
根据缺乏代表性的样本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如样本数太小、样本并非随机选取等等。像例如只根据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废除死刑后谋杀犯罪率下降或不变的数据,就论证说死刑无助治安。
|
偏差统计
|
Biased statistics
|
根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推论出一般性的结论。
|
单方论证
|
Cherry picking
|
刻意挑选支持论点的资料呈现,不支持论点的资料则忽略不计。
|
轶事证据
|
Anecdotal evidence
|
根据传闻、故事等少数个例推理出一般性的结论。
|
误导性鲜活个案
|
Misleading vividness
|
选取少数特殊个案,提供非常充分的细节,以诱导他人相信其普遍性。例如不断举例说某个贫穷家庭的可怜故事,借此让人相信整个国家都充斥这样的贫穷人口;或是某个病人不断诉说他奇迹痊愈的故事,让人以为同样的疾病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奇迹痊愈
|
压倒性例外
|
Overwhelming exception
|
提出看似普遍性通则的主张,却附加声明排除极多例外。
|
片面辩护
|
Special pleading
|
主张某些情况是一般性原则的例外,却提出无关的理由。
|
懒于归纳
|
Slothful induction
|
拒绝一切统计性、归纳性的结论,即使背后证据强而有力亦然。像例如说“就算有大量证据证明《圣经》里的耶稣基督有史实原型,我依旧相信耶稣基督是纯粹的虚构角色。”
|
以偏概全
|
|
泛指各种以部分概括整体的推理。如逆偶例谬误、合成谬误、轻率概括、单方论证等等。
|
诉诸可能或把合理当正确
|
Appeal to possibility; Appeal to probability
|
基于一件事有可能或相当可能是真的,就把它当作确定是真的,忽略其他可能性。
|
布佛氏论证
|
Bulverism
|
假定某观点是错的,由此出发解释为什么许多人会相信它,然后断定该观点是错误的。
|
鬼祟谬误或诉诸阴谋
|
Furtive fallacy
|
主张事情的真相一定是某些人在背后操作。有些会宣称某事件缺乏详细证据,就是那些阴谋份子蓄意掩饰证据所致。
|
单方论证、隐瞒证据、或片面真相
|
One-sided argument; Suppressed evidence; Argument by half truth
|
只谈支持论点的理由,而不谈反对的理由。
|
不完整的比较
|
Incomplete comparison
|
使用不清楚、不完整的证据支持论点。例如“甲公司的产品比乙公司的产品更好。”却不说明“好”是采用什么意义及标准。
|
不一致的比较
|
Inconsistent comparison
|
对不同对象比较不同的事。例如“甲公司的产品比乙公司的更便宜,比丙公司的更多功能。”
|
不当类比、或弱类比
|
False analogy; Weak analogy
|
使用不恰当的类比推论而得出不恰当的结论。不恰当的类比推论可以是不相干、不充分、或不当预设。
|
涅槃谬误或完美主义谬误
|
Perfectionist fallacy; Nirvana fallacy
|
“不完美就不应该”,主张某个方案不完美、有缺陷,因而不应该做。
|
权宜主义谬误
|
Fallacy of expediency
|
“应该就别求完美”,主张某方案是为了重要的目的,因而无论有多少缺陷都应该做。
|
因果谬误、虚假原因、乱赋因果
|
Causal Fallacy; False cause; Non causa pro causa
|
泛指各种未有充分证据便轻率断定因果关系的不当推论。
|
伪关系
|
Spurious relationship
|
统计时两变数相关,实际上两者却无因果关系的现象,可能是干扰因子、潜藏变数等原因造成。
|
相关不蕴涵因果
|
Cum hoc ergo propter hoc; 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
|
主张甲事与乙事一起发生、或统计上甲事与乙事有正相关,因此甲事一定是乙事的原因。
|
后此谬误、后此故因此、巧合关系
|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Post hoc; Coincidental correlation
|
主张乙事在甲事之后发生、或统计上乙事总是在甲事增加之后增加,因此甲事一定是乙事的原因。
|
回归谬误
|
Regression fallacy
|
非常态的甲事发生以后,用乙措施处理后甲事扭转,便断定乙措施可扭转甲事。然而非常态的事发生后,本来就比较容易发生较接近常态的事。
|
倒果为因或因果倒置
|
Wrong direction
|
把原因误认为是结果,或把结果误认为是原因。
|
单因谬误或复合原因
|
Fallacy of the single cause; Complex cause
|
认定某事由一个原因造成,而未考虑可能是由许多原因共同导致。
|
无足轻重
|
Genuine but insignificant cause
|
考虑有关但不重要的原因,却遗漏了更重要的原因。
|
复合结果
|
Joint effect
|
将甲事与乙事建立因果关联,但实际上两者都是丙事造成的结果。
|
滑坡谬误
|
Slippery slope
|
使用连串的因果推论,却夸大了每个环节的因果强度,造成不合理的结论。
|
不当预设的谬误
|
Fallacy of inappropriate presumption
|
泛指各种把语境中不应视为理所当然的前提视为理所当然,而产生的不恰当推理或言行。
|
乞题或窃取论点
|
Begging the question; Petitio principii
|
论证的前提预设了结论或其他有争议、不应视为理所当然的事。乞题的界定可大致归为两大类,一为承续亚氏的界定,将乞题定义为“预设了结论为真”,这是一种语形上的界定,即循环论证;亦有人提出语用判准,将乞题定义为“预设了不应预设的前提”,以含括更多直觉上为不当预设的不恰当推理。
|
乞题类比
|
Question-begging analogy
|
使用类比推论,但类比的强度取决于原先的有争议论点。
|
套套逻辑或同义反复
|
Tautology
|
论点被质疑时,假定原论点为真,用直接推论出来的命题(即同义反复的命题)回应质疑。这种回应不当预设了原论点为真,因而无说服力。
|
循环论证或循环推理
|
Circular reasoning; Circular argument
|
狭义的意思是循环证成,即论点的真确性最终由自身支持的推理方式。广义的意思还包括循环因果、循环定义、循环解释等有循环支持结构的主张或推理。
|
循环证成
|
Circular justification
|
论点的真确性最终由自身支持。
|
循环因果
|
Circular cause and consequence
|
某事的原因回归到某事本身解释。
|
循环定义
|
Circular definition
|
定义某词语的词语最终需用某词语本身来定义。
|
循环解释
|
Circular explanation
|
把一件事换句话说以解释自身。
|
小小人论证
|
Homunculus argument
|
一种无限回归式的解释,令人难以真的了解。
|
既定观点用词、情感性用语、或偏见性用语
|
Loaded Words; Loaded language; Loaded term; Emotive language; Prejudicial language
|
描述客观事实时,不采用一般的字词,而使用带有情感、评价意义的。
|
假两难推理或非黑即白
|
Black-or-white; False dilemma; False dichotomy; Bifurcation; Either-or
|
主张要嘛如何要嘛如何,却忽略了还有其他可能。
|
假合取或捆包谬误
|
False conjunctiona; Package-deal fallacy
|
假定在传统或文化上常常会分类在一起的事物必然会一起出现的谬误。
|
否认对立
|
Denying the correlative
|
情境确实不允许其他可能的情况下,主张其他可能。
|
打压对立
|
Suppressed correlative
|
篡改对立概念的定义,使对立概念难以发生,藉以宣称某概念的普遍性。
|
自然主义谬误
|
Naturalistic fallacy
|
自然主义谬误有数种诠释,其一是把“好”定义为某些自然属性,如较令人愉悦的、较令人渴望的、较进步的;其二是认为“自然的就是好的”,主张符合自然天性的都是合道德的、应该接受的;其三是指根据实然推论应然。
|
道德主义谬误
|
Moralistic fallacy
|
认为“好的就是自然的”,主张合道德的都是自然天性,不合道德的都不是自然天性。
|
证明太多
|
Proving too much
|
论证不只得出了论者想要的结论,还能得出更多显然不合理的结论。根据归谬法可知这种论证是失败的。
|
复合问题
|
Complex question; Plurium interrogationum
|
问题包括了多个子命题,却只允许是或否的简单答案(双管问题),但一般更常指别有意图的既定观点问题。
|
双管问题
|
Double-barreled question
|
问题包括了多个子命题,却只允许是或否的简单答案。
|
既定观点问题
|
Loaded question
|
问题中预设了某些事,答者无论回答是或否都强烈暗示同意了这些事。是双管问题之中明显别有意图的例子。
|
诱导性提问或暗示性问题
|
Suggestive question
|
用不当的提问方式限缩、操弄回答者的回答。如直接性提问、重复性提问、强制性提问、确认性提问等等。
|
诉诸断言
|
Appeal to assertion
|
不断声称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不提供其他理据。像是例如不断声称“死刑无助治安”却没给出根据。
|
诉诸对立
|
Argument by contradiction
|
不断声称对方论点的对立论点是错的,而不提供其他理据。例如对方说要往东,便说要往西。
|
诉诸顽固
|
Argumentum ad lapidem; Appeal to the stone
|
不断声称对方的论点不合理、不可信,而不提供其他理据。
|
诉诸反复
|
Argumentum ad nauseam; Argument from repetition
|
声称自己的论点已充分讨论过很多次、目前都没被驳倒等等,而不提供其他理据。
|
诉诸冗赘
|
Argumentum verbosium; Proof by verbosity
|
蓄意使用艰涩难懂的数学算式或专业术语,令人难以反驳,即使其结论显然没道理或与论证无关。
|
乱枪打鸟论证
|
Shotgun argumentation
|
提出大量论述使反对者无法一一反驳,尽管这些论述几乎都不合理或有谬误。
|
混淆充要条件
|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
将“充分条件”或“必要条件”当作“充要条件”使用,从而提出极具迷惑性的谬论。[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