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鲨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长尾鲨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概观
舰种攻击型核潜艇
舰名出处长尾鲨
拥有国 美国
前型鲣鱼级核潜艇
次型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同型13艘
结局长尾鲨号沉没,其他12艘退役
技术数据
排水量水上排水量:3752吨
潜航排水量:4312吨
潜航深度396米
全长84.9米
全宽9.6米
动力方式1具S5W反应堆;单轴,可产生15000匹马力;2具蒸汽涡轮机
最高速度水上极速:20节
潜行极速:28节
乘员129人,(96名水兵和33名官兵)
武器装备

长尾鲨级核动力攻击型潜艇(英语:Thresher/Permit-class submarine)是美国海军的第三代潜艇,该潜艇的首舰长尾鲨号在第二次巡航时碰上不明原因而失事沉没,成为美国海军60年来难解的谜题。

设计历史[编辑]

50年代末期的美国虽然已经拥有了鹦鹉螺号鳐鱼级这类核潜艇,但面对苏联开始研制N级核潜艇,美国便在1958年5月28日开工建造长尾鲨号,1960年7月9日命名为长尾鲨并下水测试,1961年8月3日服役,号称当时美国最新型、最先进的核子动力潜水艇。截至1970年前,该潜舰共建造了13艘。

首舰失事[编辑]

长尾鲨号事故过程推测

1963年4月10日,长尾鲨号进行海试,当它下潜到130米的深度时开始满载注水,到了约200米时,长尾鲨号突然回报:“出现故障”!接着船舱内的对话声显得越来越恐慌,不久,长尾鲨号就不再回应,消失在深海中。

4月10日下午,美国便在下午公告长尾鲨号在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沉没,并紧急出动一艘名为云雀号的救援船及一艘微型潜艇参与搜救。小型潜艇在2560米的深海中显示长尾鲨号的残骸扩散至周围400平方米,其残骸均已破碎,129名船员全数罹难。美国一开始以“超过耐压极限”为初步推断。但根据最后的回应指出,长尾鲨号应该是在深度212米的海中解体,而长尾鲨号的耐压深度可达396米,不符合上叙所称。

目前为止最可信的说法是长尾鲨号的压力壳设计不良导致解体。因为长尾鲨号在完工后只测试1年,许多缺陷未经修正,因而酿成事故。其他说法还有长尾鲨号遇上了海底风暴、海怪、遭海底火山波及、撞到海底山脉鱼雷爆炸、遭苏联潜艇击沉等,但均未获得证实。

1985年,前美国军官罗伯‧巴拉德为寻找1912年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而寻求当时拥有深海潜艇的美国海军的协助时,以此为条件,接受寻找长尾鲨号与蝎子号的任务作为交换,找到后,在说好的期限内,可以任意使用潜艇去寻找泰坦尼克号,后终于找到已经成为碎片的长尾鲨号。

最后进行调查,结果假定长尾鲨号在当时发生了内爆,管线在初期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有部分管线是非常脆弱的,结果在该次潜航中,因为在进行极限压力测试,导致管线爆开,使核能炉紧急停止,指挥上浮又因阀口被冰所堵住,导致空气无法灌入压力舱,以及部分压力舱已进水,最后沉入深海中,被海水的压力压坏而崩毁。

退役[编辑]

80年代后,残存的12艘长尾鲨级因为被大批的洛杉矶级取代,而成为落后的潜舰,终于全数走入历史。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