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十四史列表
次序 书名 作者
姓名 时代
1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2 汉书 班固 东汉
3 后汉书 范晔 刘宋
4 三国志 陈寿 西晋
5 晋书 房玄龄
6 宋书 沈约 萧梁
7 南齐书 萧子显
8 梁书 姚思廉
9 陈书
10 魏书 魏收 北齐
11 北齐书 李百药
12 周书 令狐德棻
13 南史 李延寿
14 北史
15 隋书 魏徵
16 旧唐书 刘昫 后晋
17 新唐书 欧阳修 北宋
18 旧五代史 薛居正
19 新五代史 欧阳修
20 宋史 脱脱
21 辽史
22 金史
23 元史 宋濂
24 明史 张廷玉
相关 东观汉记 刘珍 东汉
相关 十国春秋 吴任臣
相关 新元史 柯劭忞 民国
相关 南明史 钱海岳 共和国
相关 清史稿 赵尔巽 民国
相关 清史 张其昀 民国
相关 点校本二十四史 顾颉刚 共和国

隋书》,魏徵等撰。隋文帝时,王劭已撰成《隋书》八十卷。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令狐德棻首先提出修等五朝史的建议,隔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数年仍未成书。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命房玄龄监修隋史,另纪传部分监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贞观十年(636年)成书。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35年。记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共38年历史。

编辑过程[编辑]

《隋书》作者群皆是饱学之士,修史水平高。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外交、社会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如《西域传》首次记载昭武九姓诸国,是为研究西域历史的重要史料。《隋书》也记载祖冲之圆周率的研究,以及张子信刘焯关于“日行盈缩”的讨论。

另外,由于当时史馆所修的梁、陈、齐、周、隋五代史都没有志,唐太宗遂于贞观十五年(641年)下诏让于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敬播等人续撰《五代史志》,最初由令狐德棻监修,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改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656年)书成上奏。该书衔接《晋书》书志部分。最初为单行本,因内容以隋为主,隋代又居五代最末,故后来被编入《隋书》。现被称作《隋书》十志。其中李淳风修《天文志》是《隋书》诸志中“最可观采”者之一[1],又如《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中国重要代表性图书目录,其所采用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后世影响甚大,于中国目录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错误[编辑]

《隋书》也有不少失误,如《天文志》载“普通元年……九月乙亥,有星晨见东方,光烂如火。占曰:“国皇见,有内难,有急兵反叛。”其三年,义州刺史文僧朗以州叛。”《资治通鉴》、《梁书·武帝纪下》皆载普通二年六月丁卯。

内容[编辑]

帝纪[编辑]

  1. 帝纪第一 - 高祖
  2. 帝纪第二 - 高祖下
  3. 帝纪第三 - 炀帝
  4. 帝纪第四 - 炀帝下
  5. 帝纪第五 - 恭帝

[编辑]

  1. 志第一 - 礼仪一
  2. 志第二 - 礼仪二
  3. 志第三 - 礼仪三
  4. 志第四 - 礼仪四
  5. 志第五 - 礼仪五
  6. 志第六 - 礼仪六
  7. 志第七 - 礼仪七
  8. 志第八 - 音乐上
  9. 志第九 - 音乐中
  10. 志第十 - 音乐下
  11. 志第十一 - 律历上
  12. 志第十二 - 律历中
  13. 志第十三 - 律历下
  14. 志第十四 - 天文上
  15. 志第十五 - 天文中
  16. 志第十六 - 天文下
  17. 志第十七 - 五行上
  18. 志第十八 - 五行下
  19. 志第十九 - 食货
  20. 志第二十 - 刑法
  21. 志第二十一 - 百官上
  22. 志第二十二 - 百官中
  23. 志第二十三 - 百官下
  24. 志第二十四 - 地理上
  25. 志第二十五 - 地理中
  26. 志第二十六 - 地理下
  27. 志第二十七 - 经籍一
  28. 志第二十八 - 经籍二
  29. 志第二十九 - 经籍三
  30. 志第三十 - 经籍四

列传[编辑]

  1. 列传第一 后妃 - 文献独孤皇后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炀帝萧皇后
  2. 列传第二 - 李穆梁睿
  3. 列传第三 - 刘昉郑译柳裘皇甫绩卢贲
  4. 列传第四 - 于义阴寿阴世师窦荣定元景山源雄豆卢𪟝豆卢毓贺若谊
  5. 列传第五 - 梁士彦宇文忻王谊元谐王世积虞庆则元胄
  6. 列传第六 - 高颎苏威
  7. 列传第七 - 李德林李百药
  8. 列传第八 - 河间王弘杨处纲杨子崇观德王雄
  9. 列传第九 - 滕穆王瓒道悼王静卫昭王爽蔡王智积
  10. 列传第十 文四子 - 房陵王勇秦孝王俊庶人秀庶人谅
  11. 列传第十一 - 赵煚赵芬杨尚希长孙平元晖韦师杨异苏孝慈李雄张煚
  12. 列传第十二 - 韦世康柳机
  13. 列传第十三 - 杨素从父文思文纪
  14. 列传第十四 - 牛弘
  15. 列传第十五 - 宇文庆李礼成元孝矩郭荣庞晃李安
  16. 列传第十六 - 长孙览从子炽弟
  17. 列传第十七 - 韩擒虎贺若弼
  18. 列传第十八 - 达奚长儒贺娄子干史万岁刘方
  19. 列传第十九 - 王长述李衍伊娄谦田仁恭元亨杜整李彻崔彭
  20. 列传第二十 - 杜彦高劢尔朱敞周摇独孤楷乞伏慧张威和洪侯莫陈颖
  21. 列传第二十一 - 卢恺令狐熙薛胄宇文㢸张衡杨汪
  22. 列传第二十二 - 卢思道李孝贞薛道衡
  23. 列传第二十三 - 明克让魏澹陆爽杜台卿辛德源柳䛒许善心李文博
  24. 列传第二十四 炀帝三男 - 元德太子昭齐王暕赵王杲
  25. 列传第二十五 - 崔仲方于仲文段文振
  26. 列传第二十六 - 宇文述云定兴郭衍
  27. 列传第二十七 - 王韶元岩刘行本梁毗柳彧赵绰裴肃
  28. 列传第二十八 - 樊子盖史祥元寿杨义臣卫玄刘权
  29. 列传第二十九 - 李圆通陈茂张定和张奫麦铁杖沈光来护儿鱼俱罗陈棱王辩
  30. 列传第三十 - 周罗睺周法尚李景慕容三藏薛世雄王仁恭权武吐万绪董纯赵才
  31. 列传第三十一 - 李谔鲍宏裴政柳庄源师郎茂高构张虔威荣毗陆知命房彦谦
  32. 列传第三十二 - 虞世基裴蕴裴矩
  33. 列传第三十三 - 宇文恺阎毗何稠
  34. 列传第三十四 - 王劭袁充
  35. 列传第三十五 - 杨玄感李子雄赵元淑斛斯政刘元进李密裴仁基
  36. 列传第三十六 诚节 - 刘弘皇甫诞陶模敬钊游元冯慈明张须陁杨善会独孤盛元文都卢楚刘子翊尧君素陈孝意张季珣松赟
  37. 列传第三十七 孝义 - 陆彦师田德懋薛濬王颁杨庆纽回郎方贵李德饶徐孝肃
  38. 列传第三十八 循吏 - 梁彦光樊叔略赵轨房恭懿公孙景茂辛公义柳俭王伽魏德深
  39. 列传第三十九 酷吏 - 厍狄士文田式燕荣赵仲卿崔弘度元弘嗣王文同
  40. 列传第四十 儒林 - 元善辛彦之何妥房晖远马光刘焯刘炫王孝籍
  41. 列传第四十一 文学 - 刘臻王𫠆崔儦诸葛颍孙万寿王贞虞绰王胄庾自直潘徽杜正玄
  42. 列传第四十二 隐逸 - 李士谦崔廓徐则张文诩
  43. 列传第四十三 艺术 - 庾季才庾质卢太翼韦鼎来和萧吉杨伯丑张胄玄许智藏万宝常
  44. 列传第四十四 外戚 - 吕永吉独孤罗独孤陀萧岿萧琮萧𤩽
  45. 列传第四十五 列女 - 兰陵公主南阳公主襄城王恪妃华阳王楷妃谯国夫人郑善果母孝女王舜韩觊妻陆让母刘昶女锺士雄母孝妇覃氏元务光母裴伦妻赵元楷妻
  46. 列传第四十六 东夷 - 高丽百济新罗靺鞨琉求倭国
  47. 列传第四十七 南蛮 - 林邑赤土真腊婆利
  48. 列传第四十八 西域 - 吐谷浑党项高昌康国安国石国女国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吐火罗挹怛米国史国曹国何国乌那曷穆国波斯漕国附国
  49. 列传第四十九 北狄 - 突厥西突厥铁勒契丹室韦
  50. 列传第五十 - 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司马德戡裴虔通王充段达

注释[编辑]

  1. ^ 《旧唐书·房玄龄传》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隋书 (四库全书本)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隋书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书目[编辑]

  • 岑仲勉《隋书求是》
  • 刘次沅《〈隋书·天文志〉天象记录选注》,《陕西天文台台刊》第1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