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隋唐演义
全名:隋唐演义
作者褚人获
类型小说
语言文言文
文字:汉文
成书年代17世纪(清朝初叶)
保存状态章回:100
出版时间1695年 编辑维基数据
出版地点清朝

隋唐演义》,中国长篇历史小说,作者褚人获,成书于1675年,初印于1695年,全书100回,主要根据袁于令隋史遗文》等素材编写,讲述从隋代兴起到唐玄宗之间约二百年的政治兴亡与英雄事迹。小说表明唐朝兴起乃是天意,对英雄豪杰的命运难料也流露同情和感慨,书中人物并非善恶分明,当中以秦叔宝的经历和心理描写得最精采细致。小说缺点是情节散漫,英雄人物形象不够贯彻始终。《隋唐演义》是旧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小说,特别是流行一时的《说唐演义》。

作者[编辑]

《隋唐演义》作者是清朝初年的褚人获,他是学者兼出版商,其书坊制作的版本品质极高,木刻印艺一流,开本较大,纸质优良,附有插图,曾出版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他涉猎极广,深谙历史,写文章旁征博引。他约于1675年编成《隋唐演义》,1695年付梓初版。[1]:450-451

素材[编辑]

《隋唐演义》捏合了各种松散的素材[2]:107,褚人获采诸正史无多[3]:247,自称小说改编自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他几乎借鉴了明末袁于令的《隋史遗文》全书,部分抄录,部分改写,他也借鉴于晚明小说《隋炀帝艳史》的主要章节,并引录多种隋、唐的小说野史,如刘𫗧隋唐嘉话》、李肇国史补》及韩偓《金銮密记》等[1]:474、451、471。小说删去《隋炀帝艳史》中直白的色欲描写,改变了隋炀帝荒淫好色的形象[3]:248。此外,诗词、唐传奇[2]:107、明末短篇小说集《今古奇观》等,也是褚人获的素材[4]:113

内容[编辑]

《隋唐演义》纵述中国从570年至770年约两百年间政治势力的消长[1]:451[2]:106,作者没有严格按历史时序串连故事,而是按照专题内容将故事安插在不同的段落中。小说100回,大致可分为八大专题:隋朝的兴起和统治(散见于第48回之前)、秦叔宝的经历及其他各路英雄(散见于第46回之前)、唐朝李氏的兴起及其内部斗争(散见于第60回之前)、爱情纠葛(第60至63回)、唐太宗执政(第60至70回)、武则天(第69至75回)、韦后(第76至77回)、唐明皇(第77至100回)[2]:107。隋唐间英雄秦叔宝、窦建德单雄信王伯当花木兰等事迹,在前70回穿插而出[5]:139,书中最精采的文章,是描写秦叔宝这个落魄英雄努力压制自己造反冲动的心理及其尴尬处境[4]:111。褚人获爱写突出的年轻女子,把窦建德女儿窦线娘和单雄信女儿单爱莲,写成甘愿代父受刑的奇女子[6]:14,而杨贵妃安禄山则有奸情[2]:108(褚人获颂扬女子与爱情,可能跟当时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有关[3]:248)。小说结尾讲述,唐明皇和杨贵妃分别是隋炀帝及其爱妃朱贵儿投胎转世的后身,前世今生的因果联系起隋、唐两部分[3]:248。除第64回外,所有章回都附有诲人评语,揭示该回的教训[2]:107

主题思想[编辑]

褚人获想表现的是,唐朝兴起乃是天意,意在突出历史转变背后的深层动机、天命劫数及政治机构本身的缺陷[1]:451-452。小说肯定朝代兴替依循天道,自有其理性,但对秦叔宝等隋唐英雄的升沉聚散、悲欢离合、命运难料,仍流露无可奈何的悲凉。褚人获似乎对反抗真命天子的落魄英雄更表同情,暗讽正统政权铲除叛逆豪杰[3]:247。他不愿把笔下的主要人物勾划得平板、好坏泾渭分明,小说中李世民不是道德典范,也免不了受色相诱惑,以致疏忽职守[1]:452;而隋炀帝则不完全是个暴君,而像个风流天子[4]:111,对他的风流韵事和风骚豪奢,艳羡同情多于严辞指责。对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虽然也指称杨贵妃祸国,但还是夹杂感慨和怜悯[3]:248

成就[编辑]

《隋唐演义》是旧小说中的杰出作品[4]:111,与《三国演义》同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当作文学一样推荐的历史小说[7]:7褚人获对世故人情比较通达,对政治的认识较为高明,能描述高层政治人物的生活,多少能表现乱世中的复杂人生,呈现人物的个性、身份与处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4]:111、113、122。如第82回讲述李白见知于唐明皇,情境生动,当中李白有潇洒的风度,唐明皇则表现得像个爱好音乐文学的风流天子,为人颇有风趣和人情味[4]:113、116-117、121。小说改写《隋史遗文》时,会加入情节,使描写更细腻。在秦叔宝单雄信刑场诀别一节,把一向感激单雄信的秦太夫人也写进去,可说是神来之笔。李密被乱箭射死一节,也改写得比《隋史遗文》更精采[6]:14、11。小说改进了秦叔宝的材料,细写其心理,把秦叔宝刻划成中国小说中最细腻动人的军事英雄之一[7]:23

小说的缺点是,结构不够完整,情节散漫,从各种稗史抄来的故事太多,反而削弱了作者的想象力[4]:112;小说前66回较精采,后34回从武则天写到唐明皇,头绪较繁,穿插的名人小故事太多,不够紧凑。不过按照传统小说标准来说,下半部分仍不失为上乘之作[6]:3。小说中英雄人物不能自始至终形象突出,秦叔宝投唐以后就没有什么精采之处,单雄信对李世民的仇恨写得不够强烈,李靖红拂女私奔后,变成了一个光棍老道,美慧的红拂女却不知哪里去了[4]:112。书中有些恋爱故事写得颇为迂腐,如罗成和窦线娘、花木兰妹妹花又兰三人的感情和婚姻[6]:10。文字方面,鲁迅批评小说文辞过于浮艳,不够沉着,精神低落[5]:140

影响[编辑]

《隋唐演义》曾是中国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最后三分一的内容,成为清代锺兴德《混唐平西传》的重要蓝本[2]:106-107。1783年成书的《说唐演义》很大部分依据《隋唐演义》改写[2]:110[1]:475,后来《说唐演义》比《隋唐演义》更为普及和受欢迎[6]:4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何谷理(Robert E. Hegel). 〈明清白話文學的讀者層辨識——個案研究〉. 乐黛云等 (编). 《北美中國古典文學名家十年文選》. 张新军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 439–476. ISBN 7214015722 (中文(简体)).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司马涛(Thomas Zimmer). 《中國皇朝末期的長篇小說》. 葛放等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7561766262 (中文(简体)). 
  3. ^ 3.0 3.1 3.2 3.3 3.4 3.5 孙康宜、宇文所安 (编). 《劍橋中國文學史》下卷. 刘倩等译. 北京: 三联书店. 2013. ISBN 7108044676 (中文(简体)).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夏济安. 〈一則故事.兩種說法〉. 《夏濟安選集》. 台北: 志文出版社. 1974: 111–122 (中文(繁体)). 
  5. ^ 5.0 5.1 鲁迅. 《中國小說史略》. 香港: 新艺出版社. 1985 (中文(繁体)). 
  6. ^ 6.0 6.1 6.2 6.3 6.4 夏志清. 〈《隋史遺文》重刊序〉. 《人的文學》.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1–20. ISBN 7538250646 (中文(简体)). 
  7. ^ 7.0 7.1 夏志清. 陈次云译. 〈戰爭小說——中國演義小說之一種〉. 《纯文学月刊》. 1968, 2.2: 5–27 (中文(繁体)).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