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大理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大理國
大理
Dablit Guaif
937年-1094年
1096年-1254年
大理疆域图
大理疆域图
首都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镇
常用语言白语中古汉语
宗教
佛教
政府君主制
皇帝 
• 937-944
段思平(首任)
• 1080-1081
段寿辉杨义贞后首任)
• 1096-1108
段正淳高升泰后首任)
• 1251-1254
段兴智(末任)
相国 
• 1080-1094
高升泰
• 1096-1116
高泰明
• 1237-1253
高泰祥
历史 
• 段思平建国
937年2月4日
• 杨义贞篡位
1080年
• 段氏复国
1080年
• 高升泰篡位
1094年
• 段氏复国
1096年
• 蒙古兵攻陷大理城
1254年1月2日
前身
继承
大义宁
大中
大中
大蒙古国
今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缅甸
 老挝
 越南

大理白文:Dablit Guaif;937年2月4日-1094年,1096年-1254年1月2日)是个历时314年、位于云南、周边地区的国家,由白族首领段思平建立。其政治中心位于洱海一带,疆域包含现在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印度东北部、老挝越南的北部地区。唐玄宗开元年间(738年),西洱河地区的诸部落在唐室的扶植下建国南诏唐朝末叶(902年),郑买嗣篡南诏,建大长和。之后又经历几个短暂政权大天兴大义宁,接着五代后晋初年(937年),大理国由段思平建国,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国号大理,因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大国[1]。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宋哲宗年间(1095年),高升泰篡位,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高升泰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a]。1253年,蒙古帝国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奉蒙哥大汗之命“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世袭大理总管

大理国时期的观音雕刻。
崇圣寺三塔。

历史

[编辑]

早期历史

[编辑]

建国

[编辑]

段思平先祖为武威郡人,始祖段俭魏,佐南诏大蒙国蒙氏为清平官,为东汉武威郡太守段颎的十七世孙,六传至段思平。段思平为幕览(小府副将),后因战功,成为通海节度使。929年,杨干贞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 其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杀段思平。

在被杨干贞追杀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的部族中。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

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2]

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

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睡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其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天大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适合大军渡河的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

段思平大军按照浣纱妇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灭亡,段思平即位,建号大理国,建元文德,仍都大理。

中期历史

[编辑]

高氏掌权

[编辑]

1080年,杨义贞弑大理皇帝段廉义,自立为帝,因高升泰受其父高智昇之命灭杨义贞,拥立段寿辉为大理皇帝[3][4][5][6],并因平乱有功昇为鄯阐,隔年高智昇与高升泰父子以天变为不祥理由,逼迫上明帝段寿辉退位出家,并拥立段正明继位。由于段正明在位时,掌大权仍是高升泰,甚至在1094年废了段正明,并自立为帝。1096年,高升泰基于云南诸部反对的理由,在临终嘱咐其子高泰明还政段氏,于是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大理皇帝,但在后大理国时期仍占有重要地位直到后大理灭国。

后期历史

[编辑]

大理蒙古战争

[编辑]

孝义皇帝段祥兴在位期间,正值蒙古大举南侵之时,战争造成大理国大败,大理派出的大将高禾因此战死。虽说当时蒙古军后因窝阔台死亡而暂时退兵。

灭亡

[编辑]

1251年段祥兴驾崩,传位给他的儿子段兴智。隔年蒙古再次攻打大理,最终相国高泰祥战败被杀,段兴智逃至鄯阐,蒙古大将兀良哈台攻下鄯阐,并生擒段兴智,灭了大理国,蒙哥为表示自己的仁慈及安抚遗民,封段兴智为世袭总管。

大理国虽然灭亡,但直到1257年忽必烈成立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为止,段氏仍然是大理故地的统治者,到段俊时段氏更垄断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一职。

末时,段氏大理总管与元梁王冲突升高,甚至在1343年发生战争。后在兴之时谋求独立,但遭到蓝玉沐英的进攻而化为泡影。

统治者及年号

[编辑]

政治制度

[编辑]

大理国政治制度,多因袭南诏旧制,加强文官统治。国君称“骠信”,宰相称“清平官”,有坦绰、布燮、久赞、彦赞。其中彦赞为大理所增设。清平官下有“九爽”。

对外关系

[编辑]

与宋朝

[编辑]
南宋时期大理疆域图(左下墨绿色)

目前能查到大理国与同一时期的宋朝相关史料并不是很多,内容主要也以经济关系为主,有时甚至会中断贸易。

整体来说,大理与宋朝关系并不密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大理国遣使贡金装碧玕山、毡罽、刀剑、犀皮甲鞍辔。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段和誉曾派使请求入贡。七年(1117年),使者至东京,贡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黄、细毡、碧玕山诸物,宋廷封段氏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不过,大理三百年来实际上一直是宋朝的西南屏障,使宋朝得以专注应对北方政权的威胁。直至宋理宗年间大理被蒙古攻灭后,忽必烈从西南方打开缺口对南宋进攻,对南宋始构成直接威胁。

与蒙古

[编辑]

大理被蒙古帝国灭国,故关系恶劣。但段氏后代仍为统治者,所以民心得以安抚。在此以前两国并无密切往来。

文化

[编辑]

教育

[编辑]

文学

[编辑]

艺术

[编辑]

宗教

[编辑]

由于在南诏后期时,佛教开始兴盛,到大理国时期达到极盛,并崇尚佛教密宗阿利僧派,所开筵席全是素食,甚至大理国国王22代,就有7代国王禅位为僧。在1976年清理重要寺院崇圣寺主塔时,甚至在塔顶发现和唐代八世纪造像风格相同的观音像,这说明了大理受到佛教的影响非常深远。

张胜温画梵像,纵30.4 cm×横1636.5 cm,绘于约1173-1176年,国立故宫博物院

行政区划

[编辑]

大理国后期废除了节度都督的军事辖区,对其他建制略作了调整,设置八、四、四

  • 八府

除大理首府以外的善阐府(今昆明)、威楚府(今楚雄)、统矢府(即弄栋府,今姚安)、会川府(今会理)、建昌府(今西昌)、腾越府(今腾冲)、谋统府(今鹤庆)、永昌府(今隆阳

  • 四郡

东川郡(今会泽)、石城郡(今沾益)、河阳郡(今澄江)、秀山郡(今通海

  • 四镇

西北的成纪镇(今永胜)、西南的蒙合镇(今巍山)、西部的镇西镇(今盈江)、东部的最宁镇(今开远

  • 三十七部

普摩部(今麒麟)、磨弥部(今沾益)、纳垢部(今马龙)、罗鸠部(今罗平)、夜苴部(今富源)、磨弥殿部(今宣威)、落温部(今陆良)、落蒙部(今石林)、师宗部(今师宗)、仁德部(今寻甸)、閟畔部(今东川)、嵩盟部(今嵩明)、际鹿部(今泸西)、维摩部(今丘北)、弥勒部(今弥勒)、阳城堡部(今晋宁)、强宗部(今阳宗)、步雄部(今江川)、罗伽部(今澄江)、宁部(今华宁)、休腊部(今通海)、因远部(今元江)、罗婺部(今武定)、华竹部(今元谋)、罗部(今禄丰)、屈中司部(今开远)、纳楼部(今蒙自)、教合部(今文山)、矣尼伽部(今马关)、王弄山部(今河口)、乌蒙部(今昭阳)、乃娘部(今彝良)、芒布部(今镇雄)、休制部(今红塔)、嶍峨部(今峨山)、乌撒部(今威宁)、于矢部(今普安

  • (甸)等则隶属大理首府、府、郡、镇。

注释

[编辑]
  1. ^ “后理”意为“后大理”,但也有说法认为“后”是尊称,“后理”即“大理”。见杨延福:《辨后理国之“后”》,《云南文物》,1983(14)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52–253. ISBN 7-5622-2277-0 (中文(中国大陆)). 
  2. ^ 段玉明著. 大理国史.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 ISBN 978-7-5367-2480-8. [页码请求]
  3. ^ 杨慎《滇载记》:“〔连义〕为其臣杨义贞所弑。义贞自立,号广安皇帝,凡四年。”
  4. ^ 王崧《云南备征志》卷之七:“连义以宋熙宁八年立,改元二,曰上德、广安。为其臣杨义贞所弑。杨义贞篡立,自号广安皇帝,凡四年。段氏之臣曰高智昇遣子昇太起东方兵讨灭之,而立段寿辉。”
  5. ^ 倪辂《南诏野史》:“宋神宗元丰三年杨义贞弑而自立,改元广安。篡位四越月,跋臣高智昇命子昇太起兵杀之,而立寿辉。”
  6. ^ 《白古通纪浅述·大理国纪》:“子连义立,在位六年。杨义贞杀而自立,是为广安皇帝,改元德安。篡位四月半,段臣高智昇命子昇太起东方兵杀之。”

来源

[编辑]
书籍
  • 明・杨慎辑,清・胡蔚订正:《増订南诏野史》。
  • 汪宁生编. 云南考古.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0. 
  • 方慧著. 大理总管段氏世次年历及其与蒙元政权关系研究. 昆明: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415-1908-6. 
期刊文章
  • 王云. 南诏大理国年号考. 白族学研究. 1996, (10): 14–29,36. 

外部链接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488》,出自脱脱宋史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