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楚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楚,分成西楚、东楚与南楚等,为秦汉之间的古地名。三楚本指楚国强盛时期的地理范围,到后来成为楚文化概念。直至东汉时期,依然为时人所使用[1]。南北朝后泛指湖南湖北一带[2]战国时期,楚国疆域辽阔,于秦汉之间按先后成立顺序分成南楚、东楚与西楚等地,此说法出自《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3]。其中西楚地还于秦末汉初时由西楚霸王项羽建立西楚国。另外,三楚的南楚、东楚、西楚又可指三个城市:江陵(今湖北江陵)、吴郡(今江苏苏州)与彭城(今江苏徐州),此说法出自《汉书‧卷一‧高帝纪上》[4],这也吻合秦末汉初三楚的主要城市,这三城乃是楚人的核心地带[1]

范围与源由[编辑]

  • 南楚:《史记》指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3],泛指楚国隆兴之地,重要城市为江陵[4]。南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固有领地。这个领地自楚武王楚文王开始向四周拓展,到楚庄王稳固疆域为止,总共领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樊、荆门一带)、南方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战国中期,秦国屡次攻伐楚国。前279年秦将白起鄢郢之战击溃楚顷襄王,楚国首都(今湖北江陵)被秦军攻占,龙兴之地沦陷,大量楚人东逃江淮之地,楚国也迁都至陈(今河南淮阳)。此旧有龙兴之地即南楚[1]
  • 东楚:《史记》指彭城以东,东海、广陵、吴(吴郡)等地[3],泛指新占越国之地,重要城市为吴郡[4]。东楚为春秋末战国初的越国之地。越国自越王勾践吴国后占有北至东海、南抵馀杭(今浙江杭州)、东至海、西沿江淮之地。战国初,楚国屡次占领越国土地。前306年,楚国乘越国内乱之际,联合齐国攻灭越国,杀死越王无彊吴郡先后是吴国与越国的首都姑苏(今江苏苏州),为江东的重镇之一。此新占越国之地即东楚[1]
  • 西楚:《史记》指淮北、沛、陈、南郡、汝南等地[3],泛指楚人复兴之地,重要城市为彭城[4]。西楚为战国末期楚国新夺之地与西楚时期楚人主要势力范围。楚国被秦国击溃后,大量楚人东迁江淮之地,楚国朝廷最后定都寿春。在北伐占鲁国宋国泗上十二诸侯等诸侯国后,楚国势力拓展到淮北与鲁南一带,江淮徐之地变成楚人的主要领地。在秦末六国遗民起义时,即有许多楚人在西楚地举兵抗秦。而项梁、项羽叔侄也于会稽举兵北上,至西楚地领导楚人对抗秦军,其基地即西楚地的重都彭城。在项羽灭秦后,所建立的西楚国也是以彭城为首都。此楚人东迁殖民、并成为复兴之地即西楚[1]
春秋时期楚国势力范围
战国初期楚国势力范围
战国后期楚国势力范围

其他说法[编辑]

晋朝后,三楚泛指湖南湖北等楚地。例如《昭明文选》中提到“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2]”。到五代十国时,有三个藩镇先后在楚地立国,被称为三楚。分别是马殷长沙楚国周行逢武陵湖南高季兴江陵荆南(南平)[5]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刘跃进, 秦汉时期的“三楚”文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学遗产》2008年第05期
  2. ^ 2.0 2.1 《昭明文选‧阮籍‧咏怀诗之六》:“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3. ^ 3.0 3.1 3.2 3.3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其俗大类西楚。”
  4. ^ 4.0 4.1 4.2 4.3 《汉书‧卷一‧高帝纪上》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5. ^ 宋朝,周羽翀,《三楚新录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