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寺 (广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林寺罗汉堂

五百罗汉堂
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荔湾区下九路华林寺前31号
分类古建筑
时代清代
编号1-7
登录1963年3月

华林寺(原名西来庵)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西来正街,是一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佛教寺院,是广州四大丛林(华林、六榕光孝海幢)之一。由于达摩梁武帝邀请前往建康(今南京),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弘扬禅宗,被尊称为中国禅宗初祖,西来庵一带称为西来初地[1]

历史[编辑]

清末时期的五百罗汉堂
华林寺正门
五百罗汉像近照

华林寺始建于中国南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当时印度僧人达摩从海路到达广州,在广州城外珠江北岸(今下九路一带)登岸后建起西来庵。后经历等朝代,虽灯火不绝,但已破旧不堪。至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从福建漳州至此的临济宗三十二代法裔宗符禅师,重建寺院,将西来庵改名为华林禅寺。首建大雄宝殿,次建楼阁、堂庑、寮室、仓厨,其范围大致为现时的北起兴华大街,南至下九路,东靠新胜街,西邻毓桂坊,正门在长寿西路,占地近三万多平方米。康熙四十年(1701年)增建殿舍,殿内有七层高的舍利塔。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兴建五百罗汉堂,到咸丰元年(1851年)落成。

1907年11月,广州同时成立两大立宪团体——粤商自治会和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其中粤商自治会会址就设于华林寺[1]

祖师殿

民国十三年(1924年),广州市政府为开辟道路及筹集军费,将殿宇廊庑拆除改为民房,拍卖寺内大部分物品,仅保存五百罗汉堂、舍利塔等建筑物。

1957年广州市人民政府维修了五百罗汉堂,1963年广州市人民委员会将华林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将星岩白石舍利塔移置广州兰圃,藏于塔内的佛舍利及套盒移交广州市园林局。

文化大革命期间,华林寺被严重破坏,五百罗汉像被毁、阿育王塔不知去向,殿宇被改为厂房,宗教活动停止。直到1989年才恢复宗教活动,随后多位知名人士均为其题字作匾。1994年白石塔从兰圃移回华林寺,安放在寺院北端,对五百罗汉堂进行重修、五百罗汉法像进行重塑和装金。1996年7月广州市市园林局将藏于舍利塔内的舍利子归还给华林寺,成为华林寺镇寺之宝。次年建造达摩堂落,供奉达摩塑像。

建筑[编辑]

舍利塔[编辑]

1870年代的五百罗汉堂。
1907年的五百罗汉堂,里面原有的雕像已全部于文化大革命时被毁。
1994年重新塑造的新五百罗汉像

舍利塔塔身高7,为星岩白石制造,六面七层,每层刻有花纹。1965年拆卸石塔时,在下座的四重套盒内发现藏有22粒佛舍利,还有38粒珍珠,3粒琥珀珠,1块沉香木等宝物。[2]

五百罗汉堂[编辑]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时华林寺住持祗园大师始建,期间祗园住持亲至杭州净慈寺,将五百罗汉像带回按样塑造,咸丰元年(1851年)落成。

整个殿堂呈“田”字型,水磨青砖墙,花岗岩石脚,长44米,宽31米,内有四个取光天井。堂殿门向南,由殿门至北端供奉释迦牟尼阿弥陀弥勒三佛,为南北中轴线,东西两侧是回廊,分列五百罗汉像,当中一名被尊为“善德尊者”的罗汉取形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罗汉堂中央还有一座阿育王塔,为青铜铸造,高4米,重750公斤,中部四面各有一天王托塔像,每层均有不同图案的花纹。但文化大革命期间遭严重破坏,现时供奉的五百罗汉像是参照清朝光绪年间的《五百罗汉图》重新雕塑。

罗汉堂为广州市的一个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公布时间为1963年3月,历史年代为清代。

达摩堂[编辑]

达摩堂于1997年重建,纪念达摩师祖。殿堂坐北朝南,北墙正中白石基上供奉达摩像。像高6.88米、重10吨,在佛山经过两年时间铸造而成,为世界最大的达摩像。[3] 殿堂东西两侧墙壁上挂有两幅雕画,叙述达摩东渡中国的传奇故事。

英文名称[编辑]

华林寺的英文名称在1949年前使用“Temple of 500 Genii”或传统的粤式邮政式拼音Wah Lum Temple”及“Wa Lam Monastery”,现时已被当局改为汉语拼音Hualin Temple”,地铁方面则翻译为Hualinsi Buddhist Temple。

古物[编辑]

公共交通[编辑]

参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坐标23°7′8.24″N 113°14′28.60″E / 23.1189556°N 113.2412778°E / 23.1189556; 113.241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