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宗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吠陀宗教的护摩仪式《印度南部》

印度吠陀时期印度教(前1500年至前500年间)为恒河流域当地人们的原始信仰,被称为吠陀教(英语:Vedism)、吠陀宗教、早期印度教(ancient Hinduism)英国人称为婆罗门教(英语:Brahmanism)、吠陀婆罗门教(英语:Vedic Brahmanism),兴盛了一千年之久。在中世纪后,婆罗门教又融合一些民间信仰成为印度教,19世纪后逐渐改革为新印度教

简介[编辑]

婆罗门教相信轮回[来源请求],传说第一个人类和第一个死去的人名叫阎摩,由他掌管亡灵的国度,后来成为了中国的阎罗王。许多起源于印度的宗教都吸收了婆罗门教的哲学和其他因素。它的三大纲领是:

婆罗门教强调森严的等级制度,但是正是婆罗门在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的特权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现状革新的思潮,史称“沙门新思潮”、“沙门思潮”,其中就包含了后来的佛教

婆罗门教的神祇[编辑]

因陀罗
  • 因陀罗佛教古籍翻译为“帝释天”,意思为“最胜、最优秀、最优越、征服”,印度阿利安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对他的信仰融入印度,曾一度是诸神的领袖、雷电神和战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称为舍脂,对她的信仰在后吠陀时期逐渐地弱化。对于因陀罗是否是一个曾经真实存在的人物,学术界尚有争议。
  • 乌莎女神(Usas),黎明女神,是太阳神的妻子,每天为夫开启日昇的道路。
  • 伐楼那意译为“遍摄天”,司法神,时间秩序的制造者和维护者,曾经是婆罗门教最重要的大神之一,同因陀罗一样是雅利安人从远古就崇拜的古神,所以地位崇高,但后来地位日渐降低,最后成为了水神
  • 利普神群,作为抽像名词为“聪明、才能、技巧、技能”的意思,作为普通名词则是“艺术家、工艺匠、铁匠、车匠”的意思,是神话中三个半人半神的共名,他们分别是利普伐者毗婆梵,传说三人生活在太阳城中,是神的工匠。
  • 苏利耶太阳神
  • 伐由风神,也名伐陀(vata)。
  • 苏摩月神,也指一种可酿/饮料的植物,因陀罗及其他众神常饮苏摩使自己充满力量。
  • 阿耆尼火神,由于祭祀必须通过火才能成为的食品,所以有燃火祀天的仪式,火被当作上天的口,把供物放入火中燃烧的话,上天可以吃到供品,就可降福人类。所以火神同时也具有神的信使的性质。吠陀神话也记述了他与阎摩有很深的关系,正是通过他——火葬——灵魂才得以进入死者的国度。

印度教三大主神[编辑]

印度教三大主神可在吠陀中找到来源。

  • 创造神梵天佛教称为大梵天王,他创造了世界万物,他的坐骑为孔雀,妻子是辩才天女,由于在宗教观点上他已经完成了创世的任务因此不广为印度教教徒崇敬,全国4000多座印度教寺庙只有一座是供奉他的。梵天信仰在印度虽未发挥,但在泰国影响力相当大,泰国人称之“四面神”,而华人因泰国盛行佛教的关系,错将其当作佛而称之“四面佛”,但梵天为神,因此正确是要称之为“四面神”。
  • 保护神毗湿奴,佛教称为遍入天,有众多化身,其中最著名的是黑天神克里希纳。他的坐骑为大鹏金翅鸟,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教徒有一派专门供奉他,全国有1000多座庙宇。
  • 破坏、再生和舞蹈神湿婆,佛教称为大自在天,妻子为雪山神女,他在印度的影响最大,全国有3000多座庙宇供奉他或他的妻子,专门崇拜他妻子的为性力派

印度教的重要典籍[编辑]

以上者为“天启经典”,即被认为是神所说的。其馀的论著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