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本圣经
国语和合本 | |
---|---|
语言 | 汉语(白话文) |
新约出版时间 | 1906年 |
旧约出版时间 | 1918年 |
全书出版时间 | 1919年 |
译者 | 狄考文(Calvin W. Mateer)、富善(Chauncey Goodrich)、鲍康宁(Frederick W. Baller)、文书田(George Owen)、鹿依士(Spencer Lewis) |
翻译类型 | 直译 |
《创世记》第1章第1-3节 | |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 |
《约翰福音》第3章第16节 | |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
深文理和合本启祷本 | |
---|---|
语言 | 汉语(文言文) |
新约出版时间 | 1906年 |
旧约出版时间 | 1919年 |
全书出版时间 | 1919年 |
译者 | 湛约翰(John Chamlers)、谢卫楼(Davello Z. Sheffield)、韶玛亭(Martin Schaub)、惠志道(John Wherry)、艾约瑟(Joseph Edkins)、皮尧士(Thomas W. Pearce)、罗为霖(Llewelyn Lloyd)、安饱德(Patrick J. Maclagan) |
翻译类型 | 直译 |
《创世记》第1章第1-3节 | |
元始、上帝创造天地、地乃虚旷混沌、渊际晦冥、上帝之神煦育乎水面、上帝曰、宜有光、即有光、 | |
《约翰福音》第3章第16节 | |
盖上帝爱世、至赐其独生子、俾凡信之者、免沦亡而有永生、 |
浅文理和合本 | |
---|---|
语言 | 汉语(文言文) |
新约出版时间 | 1904年 |
译者 | 包尔腾(John Shaw Burdon)、白汉理(Henry Blodget)、纪好弼(Rosewell H. Graves)、叶道胜(Immanuel Gottlieb Genähr)、汲约翰(John C. Gibson)、戴维思(John W. Davis) |
翻译类型 | 直译 |
《约翰福音》第3章第16节 | |
盖上帝爱世、甚至予以其独生之子、俾凡信之者、免沦亡而有永生、 |
《圣经和合本》(英语:Union Version Chinese Bible;今指国语和合本〔英语:Kuoyü Union Version〕,旧称官话和合本〔英语:Mandarin Union Version〕),简称和合本,是今日华语新教各教会最普遍使用的《圣经》译本,问世一百年以来,一直是权威的圣经汉语译本。此译本的出版源自1890年在上海举行的传教士大会,会中各差会派代表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各自负责翻译官话(白话文)、浅文理(浅文言)、深文理(文言文)译本。
1904年,《浅文理和合译本》(英语:Easy Wenli Union Version)出版《新约》。1906年,《深文理和合译本》(英语:High Wenli Union Version)亦出版《新约》。1907年,传教士大会计划只译一部文理译本,于1919年出版《文理和合译本》(英语:Wenli Union Version)。1906年,官话的翻译工作完成了《新约》;1919年,官话《旧约》的翻译工作完成。在1919年正式出版时,官话《圣经》译本名为《官话和合译本》,从此就成了现今大多数华语教会采用的和合本《圣经》。香港圣经公会并在1983年起进行了修订,使其更贴近现代文意修正错译,在2010年完成出版《和合本修订版》。
和合本分为“上帝”版和“神”版,区别在于上帝版的经文中出现“上帝”的地方,神版都用带挪抬的“神”代替。因为对于基督教的神在中文中应该称为“上帝”还是“神”,晚清的西方宣教士争论了几十年仍未解决,故和合本采用这种折衷方法。[1]
缘起
[编辑]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外国差会出版了若干个汉语文理(文言文)圣经,彼此在用词和翻译原则上都有差别。传教士忧虑中国信徒面对诸多文理译本无所适从,希望有一部联合译本。外国宣教士曾经尝试推出统一的中文文理译本。1858年出版的《委办译本》是集众人之力合作翻译的成果。可惜由于当时各差会的宣教士之间期望相左,意见分歧,以致文理《委办译本》统一中文译本的目的最终并未达成。
1890年的传教士大会,决定同时以深文理、浅文理、官话翻译,以“《圣经》唯一,译本则三”为目标。与会者几乎一致肯定需要一本联合的官话译本。至于文理译本方面,英国传教士维护他们使用多年的《委办译本》,因其译文优美,教会甚至曾将这译本两度进献于清廷,可见其地位显赫;他们坚持最多只需将这译本略作修订,便可用为联合译本。美国传教士不喜欢委办译本,因其多处地方不忠于原文,且杂糅儒家概念,又认为需用较浅易的文言重译。结果大会决议同时翻译两种文言译本,即深文理和浅文理,以化解两派间的矛盾。
浅文理和合本
[编辑]浅文理译本的委员有包约翰、白汉理、汲约翰、叶道胜、纪好弼、戴维思。他们都有译经经验,故没有跟从和合本翻译原则,以自己的方式翻译。他们完全采用《英国修订译本》所依据的《新订希腊文文本》翻译新约,严格用形式对等翻译。
他们工作进度很快,在三个委员会中是最早完成新约,但是他们执著于与希腊文原文对应,使得译本违背中文文法,中国读者难以明白。译本文体也非计划原先设想的用浅易文言,而是可以和深文理相比的文言。后来1907年的传教士大会决定只翻译一部文理圣经译本,并称要将深浅文理新约译本合并为一部文理译本。但正如当时多数传教士所料,后来的文理译本就是深文理译本,浅文理并无合并在内。
深文理和合本
[编辑]深文理译本最初的委员会成员有湛约翰、谢卫楼、韶玛亭、惠志道、艾约瑟。委员间对翻译的看法有很大分歧,难以合作。湛约翰和韶玛亭逝世后,由皮尧士和罗为霖继任。直至艾约瑟也逝世后,1905年委员会才召开第一次会议。新约在1906年第二次会议完成。
1907年传教士大会决定只翻译一部《旧约》文理译本。文理译本委员会成员为当时的四名深文理译本委员,再加入安饱德。原来由谢卫楼任主席,进度缓慢。他辞去委员职务后,惠志道继任主席,进展明显加快,1915年完成《旧约》。等到官话译本1917年完成后,两部译本就音译方式和量度单位协调修订。1919年6月《文理和合译本》圣经出版。
虽然文理和合本的对象是中国所有非官话区的信徒,但出版时正巧遇上了白话文文学开始取代文言文文学的白话文运动,而且读文理圣经的信徒,不少都偏爱《委办译本》,因此文理和合本未受广泛接纳。购买文理和合本的人多为闽粤等华南地区及海外华侨信徒。因为他们所操方言,语法用词都与国语差异极大,所以较为偏爱文言。不过《官话和合本》也逐渐在他们中间普及。《文理和合本》在1920年至1923年修订新约后,1934年印行最后一版。
不过,《文理和合本》也有其影响,如培正中学解释校训的经文,正是取自文理和合本[2]。
国语和合本
[编辑]现在称为《和合本》的圣经,初称《官话和合本》,全称为《官话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于1919年4月在上海出版[4]。“官话”是在清朝的惯用称呼,至清末民国时期“官话”逐渐改称“国语”,故此改名《国语和合本》[5]。因著《国语和合本》大为流行,成为教会唯一在用的和合译本,现今简称为《和合本》。
在官话和合本诞生之前,麦都思与施敦力曾于1857年将委办译本的新约改写成南京官话出版;1872年,华北的英美宣教士包约翰、艾约瑟、施约瑟、白汉理、丁韪良翻译《北京官话新约全书》;1874年,施约瑟独自一人依照《北京官话新约全书》体裁译完北京官话旧约;1878年英国圣经公会(英语: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将北京官话新约全书与施约瑟的旧约译本合印为新旧约全书[6]。官话和合本在一些地方参考了北京官话新旧约全书。但因为北京官话新旧约全书多采用意译的方法,而和合本采用直译的方法,两个译本的翻译理念大不同,故从多处地方可以看到和合本是全新的翻译。
《官话和合本》委员会的委员有美国长老会的狄考文(1836年-1908年)、美国公理会的富善(1836年-1925年)、中国内地会也是浸信会的鲍康宁(1852年-1922年)、英国伦敦会的文书田(1847年-1914年)[注 1]、美国美以美会的鹿依士(1854年-1939年),以及其他在不同阶段加入、后因不同原因退出的西方传教士,前后有十六位[注 2]。协助他们翻译的中国基督徒有诚静怡、刘大成、王治心、王元德(即王宣忱[注 3])、邹立文、张洗心、李春蕃等人[9] [10]。在狄考文翻译新约的过程中,他的继配夫人狄文爱德曾协助他,为官话新约的翻译制作了一份希腊文-中文的索引[11] [8]。和合本的翻译共遵循四项原则[12]:
委员会在翻译官话译本时,官话之确切的书面形式和标点符号尚未成熟和定型,委员会需要商量采用一个共通形式。主席狄考文主张文体要贴近官话口语。他也设计了圣经中的标点,除传统句读的句点(。)和逗点(、)外,增加了圆点(.),作用如同英文的分号和冒号。1906年,新约译完,1907年出版。之后开始翻译旧约。狄考文在1908年逝世。富善成为新的主席,与其他委员一道,继续翻译旧约,于1917年将旧约译完。在翻译过程中,委员们意识到官话逐渐取代文言成为书面语,《圣经》官话译本或会成为重要作品,因而在1918年3月,着手把新约全面修订,使得译文更具文学风格,并于该年年底修订完毕。1919年4月22日出版《官话和合译本》。1939年改名为《国语和合译本》。[13]
翻译参考底本
[编辑]上海在华传教士大会中决议,翻译用的原文底本是英国出版的《修订版圣经》(英语:Revised Version of the Bible) 所用的原文底本[14]。《修订版圣经》(1885年)又称《英国修订本》(英语:English Revised Version),其新约通用希腊文底本,是当时最新的 《Westcott and Hort》(1881年)。不过,据尤思德博士的研究,《和合本》的译者在参考《Westcott and Hort 》之馀,有时却用回古老的公认文本(英语:Textus Receptus) ,即1611年出版的《英王詹姆斯译本》(英语:King James Version) 的底本。[15]
影响
[编辑]官话和合本的问世刚好赶上了同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白话文运动,成为中国较早的白话文翻译著作,对中国白话文的普及和发展都起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形式借鉴和语言资源,其中一些词语已经成为家传户晓的中文成语,例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代罪羔羊”、“披着羊皮的狼”、“迷失的羔羊”、“眼中瞳仁”,等等。后世誉之为 “适合对外开放的新文化译本 ”(周作人,1921)、“新文学运动的先锋 ”(朱维之,1992:70)、“中文圣经翻译史的巅峰”(《圣经新译本》2001年版序 )[9]。当代诗人杨牧曾在他的文章中,盛赞和合本文体,誉为一种特殊的优美文体[16]。初版的和合本仍使用传统的四角标圈法为字注音,该方法随着同一时期注音字母的推广而式微。
和合本采用直译,忠于原文,广受欢迎,很快取代了之前的文言文译本和白话文译本,到20世纪30年代,便风行起来。当时中国敬虔的基督徒,如宋尚节、王明道等人,都是通过和合本圣经了解并接受了基督教。
标点及少量人名地名的更新
[编辑]1962年,书题从《新旧约全书》改为《圣经》,又修订极个别字。前版段与段之间都用大圆号(◯)分隔,新版除了少数段落外,每段都开新行。前版用小字在书眉上标示段落大意,新版每段前加黑体字标题。前版不分栏,新版仿效外文圣经,将每页分为上下两栏。前版引号款式为一勾一点()(实际操作上是用日文片假名“ソ”的铅字模旋转得到),新版用空心方角(即直排的双引号﹃﹄)代替。前版《诗篇》不分行,新版每节分行(其他经文中的诗歌不分行)。新版在每卷书后加上插画。[17]新版也有不如前版的地方,比如前版对新约中所引的旧约经文,会在书眉注明出处,新版在页中未留空位,便不注出处。尽管如此,新版在目录之后的说明中,仍说道“新约书中,常有引旧约书中的话……每遇此话,加以引号,用注指明何章何节……”,完全照录前版说明。
1988年,联合圣经公会出版了《新标点和合本》。该版所做的修订主要包括:使用通用标点符号,按诗体排印原文为诗的经文,按现代用法区别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将现在通用的字代替某些不再使用的字,如把“喫”、“纔”、“彀”改为“吃”、“才”、“够”,又修改部份人名译法,有的地名采现代译名。该版本主要在海外华人信徒中推行,也有人对人地名的改动提出了反对意见[18],例如望文生义地指“流便”是“不雅的译名”,改成“吕便”[19],而不知“流便”这译名其实也是形容词,实际意思是“畅顺”,与修订者所想的截然不同。
1989年,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了《简化字现代标点和合本》。除了用简化字印刷,该版本的改动与《新标点和合本》类似,不过对人地名的修改幅度差别较大,前者只改了28对,而后者则改了54对[20]。
和合本修订版
[编辑]和合本修订版是针对和合本进行修订而成的中文圣经译本,由三十多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圣经学者耗时27年修订而成,于2010年完成修订工作并出版新旧约全书。该修订版秉承“不为修订而修订”及“尽量少改”的原则,忠于原文,力求保持和合本的风格,尽量保留信徒熟知的金句。[21]
圣经和合本于1919年译成,经过近百年的时间,已经成为华人基督教会使用最为广泛的圣经译本。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汉语词汇和语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和合本的一些用字如今已成为罕用字,一些词汇的意思也已经发生转变。一些当时顺畅的用语,如今已经显得艰涩难懂。如和合本常用的“教训”一词,如今已具有较明显的负面含义,修订版改用“教导”更符合现代的用词;“游行”一词如今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在现在大多指抗议者在街上行走而有负面含意,修订版改用“周游”更为恰当。还有和合本一些用词是其他宗教的用语,如“作孽”是个佛教用语,因此修订改为“作恶”。另外,近几十年圣经考古学上也有诸多成果,如死海古卷的发现,对于圣经异文的诠释、古抄本和译本经文的理解上,学术界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故重新翻译圣经或对现有译本进行修订尤其必要。
1983年,联合圣经公会打算从语义、文意、措辞上修订《和合本》,1984年议定修订原则,1985年在台湾开始修订工作。2000年,联合圣经公会正式授权香港圣经公会主导修订工作,并邀请中国基督教协会参与。香港圣经公会于2006年2月推出了《新约全书――和合本修订版》,对和合本做了相当大幅度的修订。《新旧约全书》的修订版于2010年完成出版,修订历时27年,全由三十多位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人圣经学者担纲,奉献礼已于2010年9月27日举行。[22]
卷名章节及缩写
[编辑]顺序 | 中文卷名 | 缩写 | 章 | 英文卷名对照 |
---|---|---|---|---|
1 | 创世记 | 创 | 50 | Genesis |
2 | 出埃及记 | 出 | 40 | Exodus |
3 | 利未记 | 利 | 27 | Leviticus |
4 | 民数记 | 民 | 36 | Numbers |
5 | 申命记 | 申 | 34 | Deuteronomy |
6 | 约书亚记 | 书 | 24 | Joshua |
7 | 士师记 | 士 | 21 | Judges |
8 | 路得记 | 得 | 4 | Ruth |
9 | 撒母耳记上 | 撒上 | 31 | 1 Samuel |
10 | 撒母耳记下 | 撒下 | 24 | 2 Samuel |
11 | 列王纪上 | 王上 | 22 | 1 Kings |
12 | 列王纪下 | 王下 | 25 | 2 Kings |
13 | 历代志上 | 代上 | 29 | 1 Chronicles |
14 | 历代志下 | 代下 | 36 | 2 Chronicles |
15 | 以斯拉记 | 拉 | 10 | Ezra |
16 | 尼希米记 | 尼 | 13 | Nehemiah |
17 | 以斯帖记 | 斯 | 10 | Esther |
18 | 约伯记 | 伯 | 42 | Job |
19 | 诗篇 | 诗 | 150 | Psalms |
20 | 箴言 | 箴 | 31 | Proverbs |
21 | 传道书 | 传 | 12 | Ecclesiastes |
22 | 雅歌 | 歌 | 8 | Song of Songs |
23 | 以赛亚书 | 赛 | 66 | Isaiah |
24 | 耶利米书 | 耶 | 52 | Jeremiah |
25 | 耶利米哀歌 | 哀 | 5 | Lamentations |
26 | 以西结书 | 结 | 48 | Ezekiel |
27 | 但以理书 | 但 | 12 | Daniel |
28 | 何西阿书 | 何 | 14 | Hosea |
29 | 约珥书 | 珥 | 3 | Joel |
30 | 阿摩司书 | 摩 | 9 | Amos |
31 | 俄巴底亚书 | 俄 | 1 | Obadiah |
32 | 约拿书 | 拿 | 4 | Jonah |
33 | 弥迦书 | 弥 | 7 | Micah |
34 | 那鸿书 | 鸿 | 3 | Nahum |
35 | 哈巴谷书 | 哈 | 3 | Habakkuk |
36 | 西番雅书 | 番 | 3 | Zephaniah |
37 | 哈该书 | 该 | 2 | Haggai |
38 | 撒迦利亚书 | 亚 | 14 | Zechariah |
39 | 玛拉基书 | 玛 | 4 | Malachi |
40 | 马太福音 | 太 | 28 | Matthew |
41 | 马可福音 | 可 | 16 | Mark |
42 | 路加福音 | 路 | 24 | Luke |
43 | 约翰福音 | 约 | 21 | John |
44 | 使徒行传 | 徒 | 28 | Acts |
45 | 罗马书 | 罗 | 16 | Romans |
46 | 哥林多前书 | 林前 | 16 | 1 Corinthians |
47 | 哥林多后书 | 林后 | 13 | 2 Corinthians |
48 | 加拉太书 | 加 | 6 | Galatians |
49 | 以弗所书 | 弗 | 6 | Ephesians |
50 | 腓立比书 | 腓 | 4 | Philippians |
51 | 歌罗西书 | 西 | 4 | Colossians |
52 | 帖撒罗尼迦前书 | 帖前 | 5 | 1 Thessalonians |
53 | 帖撒罗尼迦后书 | 帖后 | 3 | 2 Thessalonians |
54 | 提摩太前书 | 提前 | 6 | 1 Timothy |
55 | 提摩太后书 | 提后 | 4 | 2 Timothy |
56 | 提多书 | 多 | 3 | Titus |
57 | 腓利门书 | 门 | 1 | Philemon |
58 | 希伯来书 | 来 | 13 | Hebrews |
59 | 雅各书 | 雅 | 5 | James |
60 | 彼得前书 | 彼前 | 5 | 1 Peter |
61 | 彼得后书 | 彼后 | 3 | 2 Peter |
62 | 约翰一书 | 约壹 | 5 | 1 John |
63 | 约翰二书 | 约贰 | 1 | 2 John |
64 | 约翰三书 | 约叁 | 1 | 3 John |
65 | 犹大书 | 犹 | 1 | Jude |
66 | 启示录 | 启 | 22 | Revelation |
(《约翰一、二、三书》的缩写,使用中文大写数字,以免与用中文小写数字的章数混淆,例如“约二3”指约翰福音二章三节,“约贰3”指约翰二书三节。)
注释
[编辑]- ^ 文书田于1902年返回英国,再没有回来,但他继续翻译,他的中文助手是诚静怡。诚静怡于1906年回到中国之后,文书田就从委员会中退下来,然后在1908年成为伦敦的一名中文教授。[7]
- ^ 他们分别是:狄考文(Calvin W. Mateer)、白汉理(Henry Blodget)、文书田(George Owen)、倪文思(John L. Nevius)、富善(Chauncey Goodrich)、鹿依士(Spencer Lewis)、布蓝非(Thomas Bramfitt)、海格思(John Reside Hykes)、鲍康宁(Federick William Baller)、赛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安德文(Edwin E. Aiken)、林辅华(Charles W. Allan)、陈克拉克(Samuel R. Clarke)、林亨理(Henry M. Woods)、路崇德(James W. Lowrie)、瑞思义(William H. Rees)。[8]
- ^ 王宣忱在协助传教士译完和合本之后,自行重译新约,于1933年出版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上帝與神. 台湾圣经公会. [2015-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8).
- ^ 香港培正中學校色校訓. [2010-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29).
- ^ 《教务杂志》(Chinese Recorder),1906年
- ^ 和合本.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 ^ 参考1908年出版的官话和合本新约全书扉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及1934年出版的国语和合本新约全书扉页背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文圣经译经史. [2015-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 ^ 尤思德(Jost Oliver Zetzsche)著,蔡锦图 译:《和合本与中文圣经翻译》。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2年。
- ^ 8.0 8.1 尤思德(Jost Oliver Zetzsche)著,蔡锦图 译:《和合本与中文圣经翻译》。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2年。
- ^ 9.0 9.1 任东升:《<圣经>中文译本考》,《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01期
- ^ 丹尼尔·费舍:《狄考文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 ^ 鲍康宁,1907,31
- ^ 中文圣经翻译史.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 ^ 尤思德(Jost Oliver Zetzsche)著,蔡锦图译:《和合本与中文圣经翻译》。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2年。
- ^ 见 Chinese Recorder, 1890, p.368
- ^ 尤思德 (ZETZSCHE, Jost Oliver) (2002)《和合本与中文圣经翻译》香港:国际圣经协会(现称:汉语圣经协会) [ISBN 9789625132440][中译本] (第277-279页)
- ^ 殷颖:《基督教文字事工的检讨与感想》
- ^ 百載聖道的旅程 - 香港聖經公會 (PDF). [2015-02-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9-09).
- ^ 万兆元. 译事未竟路——修订《和合本圣经》的崎岖历程. [2021-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5).
- ^ 参见香港圣经公会的新标点和合本说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译事未竟路. [2015-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5).
- ^ 聖經《和合本修訂版》面世. 昔日东方. 2010-09-28 [2012-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31).
- ^ 圣经《和合本修订版》面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东方日报,2010年9月28日
来源
[编辑]- 研究书籍
- 尤思德(Jost Oliver Zetzsche)著,蔡锦图 译:《和合本与中文圣经翻译》. 香港:国际圣经协会,2002年. ISBN 962-513-244-9
- 尤思德(Jost Oliver Zetzsche):《一生之久的工作:〈和合本〉翻译30载》(The Work of Lifetimes: Why the Union Version Took Nearly Three Decades to Complete),载于 伊爱莲(Irene Eber) 等 著,蔡锦图 编译的《圣经与近代中国》. 香港:汉语圣经协会,2003年:61-83页. ISBN 962513350X.
- 伊爱莲(Irene Eber)等 著,蔡锦图 译:《圣经与近代中国》. 香港:汉语圣经协会,2003年. ISBN 962513350X.
- 海恩波(Marshall Broomhall)著,蔡锦图 译:《道在神州—圣经在中国的翻译与流传》. ISBN 9789625131887.
- John R. Hykes: Translations of the Scriptures into the Languages of China and Her Dependencies, 1916.
- 网页
外部链接
[编辑]- “圣经说”网站提供解经注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圣经和合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一点就到’的和合本圣经
- 珍本圣经数位典藏查询系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圣经和合本修订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和合本圣经Kindle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文圣经翻译史》(圣经.中文.翻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文圣经。 圣经和合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oly Bible - Chinese Union Version - CUV.
- 소금성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altBible) 성경전서 개역한글, Darby Bible, Chinese Union Version, CUVt, CUVs, Luther Bibel,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King James Version, World English Bible, 口语訳 圣书, Reina-Valera, Kinh Thánh을 온라인으로 제공
参见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