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宜都郡中国东汉时设置的

原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权臣曹操改夷陵等地为临江郡。曹操在赤壁之战被左将军豫州牧(非实领)刘备、会稽太守孙权联军击败后,其与盟友益州牧刘璋在临江郡的势力也被孙权驱逐。孙权不承认曹操的区划,临江郡被孙权攻取后建置自动取消,仍属南郡。后来孙权将南郡等地让给刘备,即借荆州。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在原临江郡设宜都郡治所在今湖北省宜都市陆城,管辖夷道西陵佷山三县。特委任征虏将军张飞为太守,封新亭侯。《三国志·蜀志》称其“治郡有声”。由于史无多载,其业绩详叙不得。今西陵峡口三游洞的张飞擂鼓台和古军垒遗址,相传就是张飞在这儿训练过水军的存迹。张飞后随刘备西取益州,宜都太守相继有刘封孟达樊友廖化等人出任,都有所声名。其中刘封比较突出,他兴土木,建城邑,今有刘封城遗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袭取荆州,派部将吕蒙陆逊为前部,迅速占领了南郡。为了阻止关羽入川,同时巩固地盘,陆逊径自赶往宜都郡,宜都太守樊友见势不妙,便“委郡去”。于是陆逊领宜都郡,“诸城长吏及蛮夷长官皆降”(《三国志》),陆逊为东吴的首任宜都郡太守。当时陆逊分兵平定枝江、夷道和佷山等地,就坐镇夷陵,把守峡口,以防蜀方。至此,宜都郡为东吴所有,下领秭归、夷陵、夷道和枝江四县。孙权又分巫县和秭归设立固陵郡夷陵之战时,廖化重归刘备,刘备曾收复部分宜都郡和全部的东吴固陵郡,于是任命廖化为宜都太守。刘备兵败后,宜都郡复归东吴,东吴没有复立固陵郡,其地重新并入宜都郡。三国东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后仍称宜都郡。继陆逊之后,吴国宜都郡太守由雷谭王歧虞忠等人出任,均为一时名宦,旧志略有记载。永安三年(260年),吴景帝孙休分宜都郡置建平郡

西晋时宜都郡属荆州,辖夷道、佷山、夷陵三县。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析夷道县置宜昌县。西魏时,宜都郡属柘州,辖巴山、夷道、归化、夷陵四县。隋朝开皇七年(587年),废宜都郡。

国主[编辑]

南朝宋宜都国(420年—424年)[编辑]

宜都国(420年-424年)丨食邑3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始封 宜都郡王 刘义隆 420年-424年 宋武帝第三子
即皇帝位,国除

南朝齐宜都国(483年—494年)[编辑]

宜都国(483年-494年)丨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始封 宜都郡王 萧铿 483年-494年 齐高帝第十六子
伏诛,国除

南朝齐宣城国(493年—495年)[编辑]

宣城国(500年-501年)丨以宣城、南琅邪、南东海、东阳、临海、新安、寻阳、南郡、竟陵、宜都十郡为国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始封 宣城王 萧宝融 500年-501年 齐明帝第八子
即皇帝位,国除

南朝梁宜都国(549年—550年)[编辑]

宜都国(549年-550年)/汝南国(550年-554年)|食邑2000户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始封 宜都郡王 萧大封 549年-550年 梁简文帝第九子
汝南郡王 550年-554年
降魏,国除

南朝梁宜都国(552年—553年)[编辑]

宜都国(552年-553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始封 宜都郡王 萧圆肃 552年-553年 萧纪子
降魏,国除

南朝陈宜都国(573年—589年)[编辑]

宜都国(573年-589年)
代数 封爵 姓名 在位时间 备注
1 始封 宜都郡王 陈叔明 573年-589年 陈宣帝第六子
陈亡,国除

参考资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