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梅树
Lí Muî-Tshiū[1]
Li Mei-shu
性别
出生(1902-03-13)1902年3月13日
日治台湾桃园厅三角涌支厅三角涌区(今新北市三峡区
逝世1983年2月6日(1983岁—02—06)(80岁)
台湾台北市
墓地 台湾新北市三峡区李梅树教授纪念墓园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02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83年)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1950年-1983年)
学历
    • 三角涌公学校
    • 台湾公学实业科农业课程
    • 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
      (台湾总督府台北师范学校)
    • 东京美术学校
经历
    • 教职
      • 公学校老师:
        • (1922年)瑞芳公学校
        • (1924年)三峡公学校
        • (1926年)莺歌庄尖山公学校
      • 教授:
        • (1962年)中国文化学院研究所
        • (1964年)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科
        • (1967年)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科
        • (1972年)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华冈教授
        • (1975年)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
    • 公职
      • 三峡庄协议员
      • 三峡街代理街长
      • 三峡镇镇民代表会主席
      • 三峡农会理事长
      • 台北县议会议员(第一至第三届)
      • 台北县议会中国国民党党团干事
代表作
    • 〈小憩之女〉
    • (花与女)
    • (黄昏)
    • (露台)
    • (春风)
    • (太鲁阁(三))
    • (清溪浣衣)
    ……等诸多画作
李梅树在三峡祖师庙的作品

李梅树(1902年3月13日—1983年2月6日)是一位台湾美术家、画家教授议员农会主席,出生于新北市三峡区,1947年曾主持重建三峡祖师庙,对其建筑与设计颇下苦心,祖师庙因而名噪一时,甚至被誉为“东方雕刻艺术殿堂”[2]。现于三峡有纪念李梅树的李梅树纪念馆

生平[编辑]

出生[编辑]

李梅树是在三峡经营粮行的商人李金印的次子[3]:12,其上有一个比他大上17岁从母姓的兄长刘清港[注 1],是当地少见的西医医生,开设“保和医院”[4]

学生时期[编辑]

年少时李梅树即对三峡祖师庙里的雕刻与彩绘很有兴趣[3]:14,并能用毛笔画出精致的工笔人物[3]:16。而在就读三角涌公学校期间,李梅树从其日本老师远山巖那里开始接触了西洋绘画[3]:12,而之后公学校毕业后,他升学就读台湾公学实业科农业课程[4],后来又进入了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注 2]就读[4]

在就读师范时期,李梅树与廖继春一样仍然持续绘画[3]:22,并曾在17岁时(1919年)领导发起全校美展[4],而1920年黄土水以〈山地牧童〉入选“帝国美术展览会”(简称为“帝展”),成为第一位入选帝展的台湾美术家之事,令包括李梅树在内对艺术有兴趣的青年起了相当大的影响[3]:20。20岁(1922年)毕业后,李梅树虽然想前往日本研读艺术,但遭到父亲的反对,后来李梅树选择去瑞芳公学校教书,并与林粒女士成亲[3]:22

而在1924年时,李梅树加入了台北师范学校嘱托石川钦一郎所开的“暑期美术讲习会”,继续在美术上精进[3]:28,并结识了倪蒋怀陈植棋李石樵陈澄波等有志于美术的同伴[3]:29。后来这些同伴陆续走出自己的路,例如廖继春便前往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读书,而陈澄波则成为帝展西画部第一位入选的台湾人[3]:32。后来李梅树也在1927年以〈静物〉一画入选了由石川钦一郎盐月桃甫乡原古统木下静涯等人努力之下举办的第一届台湾美术展览会[注 3](简称“台展”),而隔年第二届又以〈三峡后街〉再次入选[3]:32。这使得家人不得不正视其在绘画上的努力与才华,而其大哥刘清港更是力排众议,愿意赞助他弟弟所有的学习费用[3]:32,于是在1928年11月27日李梅树与陈澄波一同便搭船前往日本求学[4]

抵达日本之后,李梅树先是进入了川瑞画学校、新宿同舟舍与本乡绘画研习所勤练素描,以准备东京美术学校的入学考试[3]:38,最后他得以在1929年3月一试便进入该校就读[3]:42[4]。进入该校的西画科后,李梅树便受到长原孝太郎[注 4]小林万吾[注 5]冈田三郎助[注 6]的教导,后来在陈植棋的介绍下,李梅树又在校外进了吉村芳松门下[4]。而除此之外,陈植棋也希望李梅树能加入由留日同学所组成的画会赤岛社[3]:42,而李梅树则在1930年加入该社[4]。然而就在该年5月[4],支持著他的兄长突然去世,为此李梅树遂赶回台湾奔丧,并休学了一学期[3]:42。而同年12月,台湾雕刻家黄土水去世,李梅树前去参与其火化仪式[4]

公职[编辑]

李梅树早年照相

在日本留学时期,李梅树仍持续关注三峡的政治状况。当时三峡便有“长生会”与“寿生会”两大政治团体的存在,长生会成员以掌有实际行政权之势力为主,寿生会则主要为人民发声。当时寿生会的主要人物为刘清港[5]。也因为家人与外在环境影响,李梅树留学返回台后参与地方事务的意愿强烈,最后他以家族支持和留学时的人脉开启了政治生涯。

1934年李梅树完成学业,回台后被日本政府委派为三峡庄第八届协议会议员。1935年庄协议会由全面官派改制为半官派半民选,当年11月22日台湾举行第一场选举,李梅树当选第九届庄协议员,1938年再度当选。1940年6月17日三峡由庄升格为街,其续任协议会议员[6]。1942年他同时出任三峡街茶叶组合长,并在任期内大力推动合作生产,将三峡地方茶叶工厂合并,提倡企业化管理,提升茶叶的品质与产量,使三峡茶叶的销售大幅提升。1943年李梅树担任因皇民化政策而成立的“奉公壮年团”团长,义务帮忙维护地方秩序与安全[7]

在台湾脱离日本政府统治后,1945年李梅树被推举为三峡代理街长,后因局势与家庭期望而辞职。1946年三峡街改制为三峡镇,李梅树因其之前的政治表现与资历当选为镇民代表,进而被推选为镇民代表的大会主席。1947年在二二八事件爆发之后他理性呼吁避免省籍冲突,使三峡民众全免于伤亡。1948年他接手三峡农会理事长,改变农会经营模式、巩固基础、推广储蓄与金融观念,起初亏损的130馀万,在他上任半年内便补足缺额,两年内转亏为盈。[8]因此得到了台湾省政府农林厅表扬为全省第一的模范农会[9]。1950、1952、1955其连任三届台北县议员,并担任议会中国国民党党团干事。在任内提倡“贫民施医法案”,也对迎神会的浪费提出纠正。同时响应土地改革的推动,但在过程中也流失李家原有的40甲土地[7]。李梅树原本打算参选第四届台北县议员以作为台北县县长的进路,但因身兼艺术家、三峡祖师庙重建负责人、农会理事长等多重身分,其次子李景光曾劝退他[10]。最后在资金问题及国民党的建议下宣布退选,结束其公职的生涯。此后致力于艺术、教学及三峡祖师庙重建工作[7]

后进提携[编辑]

李梅树分别在1962年曾任中国文化学院艺术研究所教授,1964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兼美术科主任,1967年创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科并兼主任。

也因为担任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第一届雕塑科主任,李梅树把部分祖师庙建筑中的雕塑交给雕塑科师生创作,例如:前殿内壁铜浮雕,中殿八尊铜像(风、调、雨、顺及张、黄、苏、李四大护法),参与学生有黄源龙、方建明等人,此后亦成为知名的艺术家

李梅树不仅在艺术上严格,对于学生的教育方式亦是如此,学生黄源龙回忆求学时期,受到李梅树老师指导训练美感的方式严格,不满意会叫学生重画,期望学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没有主见的艺匠。[11]

晚年[编辑]

李公梅树教授墓

淡出政治界之后,李梅树曾经担任中国文化学院研究所、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科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的教授[4],同时也继续处理画会的事务[3]:98。1978年,李梅树因过度劳累而在家人劝说下前往日本日光地区休养,在那里画下了许多以枫林为主题的画作[3]:104。但到了五年后的2月6日,李梅树因慢性阻塞性肺炎而在台大医院逝世,安葬于三峡[4]

李梅树与三峡祖师庙修复[编辑]

三峡长福岩,即清水祖师庙之落成可追溯至乾隆34年(1769年),期间历经道光年间之震灾、光绪年间之火灾等,年久失修而有了两次整复[12],后至民国36年(1947年)祖师庙三度重修,庙方与当地人士共同推举了李梅树(时任三峡镇民代表会主席)作为工程主持人[13]

当时三十六岁的李梅树甫自日本返台三年,所接受之美术训练仍以西式美学为主,就修复东方庙宇一事而言,李梅树认为无论审美观点、统筹工作都有其困难之处[14],正当犹豫于此事,李梅树某日与地方相关人士在庙内商讨修复事宜时,偶然拾获了一张签诗[注 7][15][16],李梅树认为这是来自神明的指示,因而决定接受地方委托[14]

李梅树自1947年担任重修工作负责人,并担任长福岩清水祖师庙重修筹备委员主任委员;同年,李梅树提出重建三峡祖师庙的计画,遂将重修委员会更为重建委员会由李梅树任主任委员。[17][18]1953年5月6日三峡清水祖师庙完成法人登记:财团法人台北县三峡长福岩清水祖师公,李梅树亦是董事会成员直至1983年过世为止。[19]

李梅树有感于祖师庙是自己生长乡里的信仰中心,且期待祖师庙能成为东方历史与庙宇文化之象征,不仅亲手绘制设计图,更主张即便进展缓慢也要追求完美[12],无论是建筑型式或石雕等,都是李梅树亲力亲为指导,而这份坚持更是为当时诸多驻庙修复的匠师所知,比如:陈田、陈已堂、黄红圆、蒋银墙等人[12]

李梅树西学东用,庙中有不少中西方融和之处,其艺术价值奠定了三峡祖师庙“东方艺术殿堂”之美名。曾任国立台湾美术馆馆长的黄才郎更曾比拟李梅树所倾注的热情与毅力,有如米开兰基罗修建罗马新教堂[20],力求完美的修整工程一直到李梅树过世仍未完成,主持人过世因而造成祖师庙后续修复工程问题重重,不但因祖师庙管理委员会决定改采购中国进口石柱,导致同一间庙里两种不同形式的石柱雕刻共存,更曾因进口石栏杆的装设引起争议[21]

民国71年(1982年),三峡镇公所为解决车辆拥挤问题,预计在庙埕正前方新建一条桥梁横跨三峡河两岸,但预定桥梁比庙的屋顶还高,李梅树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无论基于风水学或美学的角度,一条笔直的大马路俯冲祖师庙而来,都是他无法容忍的[22]。其后李干朗等多位学者专家也前往声援,地方耆老更认为长福桥不但缺乏艺术价值,还与三峡河在风水上形成有如射穿祖师庙之形势,因而被当地人士视为对于祖师庙景致之破坏。直至民国72年(1983年)李梅树去世,镇公所放弃原计画,将车行桥改为人行桥(即长福桥[23]。  

画风[编辑]

李梅树的作品风格依时间分早、中、晚期 :

早期(1924年-1948)是指李梅树在日治时期的创作,此时期被称为“外光派时期”(日本将印象派翻译成外光派),此时作品以自然客观的写实手法,描绘台湾的风土民情,而此期代表作有〈切蕃薯之女〉、〈编物〉、〈小憩之女〉等[4]

中期为二战后至1977年生病住院前的创作,称为“台湾本土时期”,不再师法西方画作,回到最真实的视觉经验,主题多为台湾民间人物,除此之外,此时期画作也从人物群像转变成传记式的肖像作品[4]。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露台〉、〈春风〉等[4]

后期即为他出院后到过世前的创作,称为“回归自然时期”,不再刻意经营构图与主题,常以大自然风景入画,强调光与彩的调和,而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太鲁阁(三)〉、〈清溪浣衣〉等画[4]

日治时代台府展及新文展得奖纪录[编辑]

  • 1927 台展第一届《静物》入选
  • 1928 台展第二届《三峡的町里》入选
  • 1929 台展第三届《台北医院之庭》入选
  • 1930 台展第四届《朝》入选
  • 1931 台展第五届《织物》入选
  • 1932 台展第六届《静物》入选
  • 1933 台展第七届《自画像》特选
  • 1934 台展第八届《水牛》《切蕃薯之女》入选
  • 1935 台展第九届《小憩之女》特选第一席、台展赏《编物》入选
  • 1936 台展第十届《睡觉之女》特选第二席、无鉴查《黄昏时》无鉴查
  • 1938 府展第一届《旷野》无鉴查
  • 1939 府展第二届《温室》特选及推荐作品、日本第三届新文展《红衣》入选、日本第四届新文展(开国2600奉祝展)《花与女》入选
  • 1940 府展第三届《朝》无鉴查
  • 1941 府展第四届《秋实》无鉴查
  • 1942 府展第五届《丽日》推荐作品
  • 1943 府展第六届《新绿》推荐作品

家族[编辑]

  • 父:李金印
  • 母:李刘水
  • 兄:刘清港
  • 姊:李螺(嫁陈义方)
  • 妹:刘缎(嫁陈清源,育有子陈俊哲,陈俊明及八位女儿)[3]:44
  • 妻:林粒
  • 子女:
    • 李丽霞:长女,1926年出生[4]
    • 李丽月:次女,1929年出生[4]
    • 李景旸:长男,1931年出生[4],负责李梅树教授纪念文物馆的营运,曾任李梅树文教基金会创会第一届-第三届董事长。
    • 李丽玉:三女,1933年出生[4]
    • 李丽美:四女,1935年出生[4]
    • 李景光:次男,1938年出生[4],负责李梅树纪念馆的营运,曾任李梅树文教基金会第二任(第四届-第七届)董事长。(嫁陈淑惠)
    • 李丽云:五女,1940年出生[4]
    • 李景文:三男,1943年出生[4],负责李梅树纪念馆的营运,现任李梅树文教基金会第三任(第八届-)董事长(嫁吴秀文)。
李金印刘氏水
刘清港刘江柿李螺陈义方李梅树李林粒刘缎陈清源
刘山田刘曾妹刘山溪陈雪金林刘春林平栋李丽霞李丽月李景旸李丽玉李丽美李景光李丽云李景文陈俊哲

年表[编辑]

  • 1902年:李梅树于农历二月初四(3月13日)出生。
  • 1910年:李梅树于8岁时进入三角涌公学校就读[3]:16[4]
  • 1914年:李梅树受日本教师远山岩教导,开始接触西洋绘画[3]:12
  • 1915年:李梅树自三角涌公学校毕业,就读台湾公学实业科农业课程[4]
  • 1918年:毕业于台湾公学校实业科,考取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1919年改名为“台北师范学校”,现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就学期间自日本邮购“讲义录”,自修研习美术;阅览在日本创刊于1905年的“水绘”杂志等。
  • 1922年:台北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到瑞芳公学校教书,与林粒女士结婚[3]:20
  • 1924年:调至三峡公学校[注 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教书,与石川钦一郎初次接触[4]
  • 1925年:其父李金印去世[4]
  • 1926年:调至莺歌庄尖山公学校任教;其长女李丽霞出生[4]
  • 1927年:画作“静物”入选第一届“台湾美术展览会”,台北州国语日海报展募集入选
  • 1928年:画作“三峡后街”入选第二届台展。并在哥哥支持下,于11月前往日本留学,顺利考上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美术大学)西洋画科就读。
  • 1929年:通过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入学考,一年级时师事长原孝太郎先生(帝展审查委员)。《台北医院之庭》入选第三届台展。参加日本“光风画会”美展至1970年。次女丽月出生。
  • 1930年:东美二年级从小林万吴先生学习人体素描。加入“赤岛社”。作品《朝》入选第四届台展。
  • 1933年:荣获第七届台展特选奖。
  • 1934年:东京美术学校毕业。返台后被任命为三峡庄协议会员。与画友们成立台阳美术协会
  • 1935年:获第九届台展特选第一奖并获颁受台湾总督奖。当选三峡街协议会员,后并连任。
  • 1936年:获第十届台展特选,同时被推荐为免审查。
  • 1937年:获台日文化奖。
  • 1939年:前往日本租用画室,画作“红衣”入选文展(原帝国美术展览会,一般仍沿称“帝展”)。
  • 1940年:画作“花与女”入选同于帝展性质,为纪念日本开国二千六百年而举办的“纪元二千六百年奉祝展”。参加第三届府展获台日文化奖。
  • 1942年:当选三峡街茶叶组合长。
  • 1945年:被推为三峡街代理街长。
  • 1946年:三峡街改制三峡镇并成立镇民代表会,被推任为代表会主席。应聘担任第一届台湾省美展审查委员(并连任至1973年第廿七届省长审查委员)。
  • 1947年:被推任三峡长福岩清水祖师庙第三次重建工作负责人,设计并主持重建工作,坚持以传统古法进行重建。
  • 1948年:就任三峡农会理事长,兼合作社理事主席。
  • 1950年:当选台北县第一届县议员,后并连任第二、三届县议员。
  • 1964年:应聘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系教授。应聘任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简称国立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教授兼美术科主任。
  • 1967年:创办台湾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科,并兼主任。
  • 1969年:首创台湾国内美术科系巡回全国举行毕业美展。
  • 1972年:应聘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华冈教授。
  • 1974年:被推任中华民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应聘任第七届全国美展审查委员。应聘任省展评议员。
  • 1975年:应聘担任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
  • 1976年:被推任中华民国油画学会第二届理事长。
  • 1977年:被推任台湾中国美术协会理事长。
  • 1981年:被推任为中华民国油画学会荣誉理事长。
  • 1983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炎过世,享年80岁。

美术作品[编辑]

图片 画作名称 创作年代 尺寸(公分) 尺寸(号) 说明
《李金印先生肖像画》Mr.Li Ching-yin, by Li Mei-shu.jpg
李金印先生肖像画 不详 50 x 60 cm 图片中人物为李梅树父亲李金印先生
《小憩之女》Lady Resting In The Garden
小憩之女 1935 162 x 130 cm 图片中女主角为李梅树的侄媳妇刘曾妹女士(即刘清港子刘山田妻)
《戏弄火鸡的小孩》The Boy Chasing The Turkeys, by Li Mei-shu
戏弄火鸡的小孩 1937 227 x 182 cm 150F 图中人物由左至右为李梅树长子李景旸、李梅树妻林粒与李梅树次女李丽月
《嬉水》Small Stream, by Mei-Shu Li
嬉水 1980 145.5 x 97 cm 图中女主角为李梅树次子李景光的妻子
《清溪浣衣》Launder by the Riversides, by Mei-Shu Li
清溪浣衣 1981 80 x 116.5 cm

纪念活动[编辑]

三峡梅树月,始于2012年,由李梅树纪念馆与众多当代艺术家合作,于每年三月(即李梅树出生的月份)举办[25]

年份 时间 活动副标题
2012 3/23~4/29 喜上“梅”梢[26]
2013 3/23~4/21 古典与现代交揉的艺术巡礼[27]
2014 3/13~4/13 一场[出墙x跨域]的艺术飨宴[28]
2015 3/28~4/26 艺术作地标,作品当门牌,一起勾勒三峡的人文地图[29]
2016 3/12~4/24 时间,陈酿了一条老街,也堆叠了一座城镇的文化底蕴。来三峡,品尝“时间的滋味”吧![30]
2017 3/11~4/23 用艺术,妆点春天[31]
2018 3/17~4/29 与土地共振[32]
2019 3/16~4/28 韶光荏苒[33]
2020 9/26~11/8 繁花盛开[34]
2021 4/24~6/6 春风和煦[35]

相关条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注释[编辑]

  1. ^ 其兄长过继母姓所以姓刘。
  2. ^ 该校于李梅树就读两年后的1920年改称为“台湾总督府台北师范学校”。
  3. ^ 当年为师范五年级生的李石樵亦为入选者,而廖继春则为特选[3]:32
  4. ^ 为指导一年级素描的老师[3]:38
  5. ^ 为指导二年级人体素描的老师[4]
  6. ^ 为三年级时指导油画的老师[4]
  7. ^ 现出一真人,便是玉麒麟,天花龙吐水,顶上一枝春
  8. ^ 即三角涌公学校,于日本大正十年(1921年)改名[24]

参考资料[编辑]

  1. ^ |url=https://www.facebook.com/gustave.cheng.9/posts/10226062445204058 找不到名字的黄土水罗马字标示之重要 |author=郑顺聪 |date=2021-12-18 |accessdate=2021-12-18 |quote=北师认真的工作人员去电请教家属,证实为梅树(Muî-tshiū),且“梅”是5转3的泉腔变调。 }}
  2. ^ 認識李梅樹>文化活動>三峽祖師廟. 李梅树纪念馆.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9) (中文(台湾)).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汤皇珍. 《三峽·寫實·李梅樹》 二版一刷. 台北市: 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11月. ISBN 957-9420-98-X.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李梅樹紀念館. [201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6) (中文(繁体)). 
  5. ^ 倪, 再沁. 茲土有情-李梅樹和他的藝術. 
  6. ^ 《三峽鎮志·第五章 地方自治》. 
  7. ^ 7.0 7.1 7.2 喻蓉蓉. 藝術家李梅樹的從政生涯. 通识教育与多元文化学报. 2011: 33-59. 
  8. ^ 台灣省台北縣三峽鎮農會業務概況書. 1953年. 
  9. ^ 朱蒲青. 臺灣第一代畫家李梅樹 扮文化推手 重修三峽祖師廟. 2017-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4). 
  10. ^ 李梅樹家書. 
  11. ^ 吕, 建锋. 三峽清水祖師廟發展之研究(1767-1983)─以李梅樹之關係為主. 国立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101年7月. 
  12. ^ 12.0 12.1 12.2 古矞. 藝術盟約VS.再生風華-李梅樹及祖師廟. 师友月刊. 1998. 
  13. ^ 朱瑞征. 精雕細琢美麗殿──東方藝術的殿堂 三峽祖師廟. 台湾电力公司发行‧台综院企画编辑. 
  14. ^ 14.0 14.1 喻蓉蓉. 畫家以外的李梅樹──三峽祖師廟重建的靈魂人物. 历史月刊. 2002, (2002年3月号). 
  15. ^ 吴昭怡. 遇見李梅樹的那天. 天下杂志. 2012, (252期) [2018-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16. ^ 祖師廟重建未竟 李梅樹兩代同憾. [2021-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9). 
  17. ^ 臺灣大百科全書 三峽清水祖師廟.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18. ^ 三峽祖師廟文化系列專題(四).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19. ^ 财团法人台北县三峡长福岩清水祖师公设立登记
  20. ^ 陈香兰. 三峽祖師廟 李梅樹廣邀藝術家精心修建.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21. ^ 誰要讓三峽祖師廟坐石欄杆監?.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8). 
  22. ^ 「廟與橋的爭議」_華視製作,李梅樹紀念館提供.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23. ^ 中国时报/台北县新闻. 長福橋不搭調 氣死李梅樹. 19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8). 
  24. ^ 《三峽鎮志·第十九章 教育與文化》. [201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25. ^ 李梅樹紀念館活動訊息.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26. ^ [http://www.geocities.jp/skytenky/1/h12322.html}[永久失效链接]
  27. ^ {http://www.geocities.jp/skytenky/1/h13323.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8. ^ 存档副本.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8). 
  29. ^ 存档副本.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8). 
  30. ^ 存档副本.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8). 
  31. ^ 2017梅樹月活動訊息. [2019-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32. ^ 2018梅樹月活動訊息. [2019-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33. ^ 2019梅樹月活動訊息. [2017-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30). 
  34. ^ 2020梅樹月活動訊息.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35. ^ 2021梅樹月活動訊息. [2021-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