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保福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5°00′48″N 121°30′31″E / 25.013204°N 121.508673°E / 25.013204; 121.508673

永和保福宫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新北市永和区下溪里仁爱路202巷11号
主神保生大帝
例祭农历三月十五
建立时间道光二年(1822年)
地图
地图

永和保福宫台湾话Íng-hô Pó-hok-kiong),是位于台湾新北市永和区下溪里的保生大帝庙,分灵自大龙峒保安宫

沿革[编辑]

永和地区早期居民多来自泉州,保生大帝系其守护神[1]。过去永和的泉州人常渡河至大龙峒保安宫祭拜,因长途跋涉十分辛苦,地方仕绅遂商议迎香火在现今永和保福宫西侧于道光二年(1822年)建庙,称为“轮寮脚”[2]

当时的永和下溪里一带地势低洼,一遇到豪雨就淹水[2]。最早的庙身仅为草庵,常遭水患,最后冲失殆尽[1]。同治十二年(1875年),信众曾万成捐地五百坪,于现址兴建公厝[2]。1911年,该宫再次遭洪水冲毁,间隔四年后,1916年改建为三间联式庙宇[1][2]。1958年经过多次修缮及增建,庙方有扩建之议,于1967年8月动工,1971年10月完工[2]。该庙由原本的四百多坪面积,扩增至一千两百馀坪,成为永和最大的庙宇[1]

2009年决定再次改建,次年拆除旧庙,2011年动工兴建新庙,斥资六亿,兴建面宽四十公尺、深四十八公尺的三落大殿,第一落三川殿高十六公尺、第二落主殿高廿三公尺、第三落凌霄宝殿高卅四公尺[2]。宫庙内外殿龙柱为中国大陆石雕师王经民作品、剪黏为林光辉与弟子作品、交趾陶为叶星佑作品、门神为潘岳雄与蔡龙进作品、神龛为陈石亮作品、藻井为陈惠德作品,其馀创作者包括苏天福、廖庆章、许良进、庄春波、潘坤地、王瑞瑜、许荣德、黄春泰等[3]。2016年1月3日新庙落成,新北市副市长侯友宜及地方民代参与[4]

门牌为仁爱路202巷11号。

祭祀[编辑]

祭祀的保生大帝神像分为大祖、二祖、三祖[5]。祭祀组织有大会祖、二会祖、三会祖等[6]。祭祀圈包含顶溪、网溪、上溪、中溪、下溪、店街、秀朗等里[7]。以往配合政府政策选择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举办统一祭典,并安排有赛猪公活动[1]。绕境时会邀请木栅忠顺庙保仪大夫与此庙保生大帝一同巡视龟仑兰溪洲,出巡起因是早期农民以期解决虫害之苦、稳定农作丰收[8]

每四十年举行祈安建醮大拜拜[7]

年例绕境[编辑]

当地为同安安溪籍移民居多,故信奉保生大帝与保仪大夫为主,保福宫为庆祝保生大帝圣诞与迎请保仪大夫出巡,每年均会办理绕境,范围整个溪洲、店仔街与中和瓦磘里一带(永和秀朗地区自行独立绕境),在白色恐怖时期,被中华民国政府强迫统一祭典,订于三月廿三妈祖生当天绕境,现已改回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圣诞当日办理。

绕境队伍排列固定为当地各参赞宫庙与各头家聘请阵头在前,后依序为三祖会、二祖会、大祖会,最后是溪洲南清社迎请客神保仪大夫神轿押后。在路关后段,南清社队伍直接回驾,不再回保福宫入庙。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颜玉龙. 《老照片說故事》永和保福宮 地方守護神. 《中国时报》. 2004-08-03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2.4 2.5 翁聿煌. 〈台北都會〉空間不敷使用 斥資六億四年改建. 《自由时报》. 2015-11-10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台湾)). 
  3. ^ 翁聿煌. 〈台北都會〉永和保福宮改建 工藝大師精雕細琢. 《自由时报》. 2015-11-10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台湾)). 
  4. ^ 张安荞. 斥資6億改建 金壁輝煌永和保福宮啟用. 《自由时报》. 2016-01-03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台湾)). 
  5. ^ 罗佑纯. 永和保福宮翻新 神明入火安座. 《人间福报》. 2016-01-04 [2019-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台湾)). 
  6. ^ 罗佑纯. 保生大帝生日 百年宮廟遶境. 《人间福报》. 2016-04-15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台湾)). 
  7. ^ 7.0 7.1 永和大拜拜 節約中渡過. 《联合报》. 1959-12-26 (中文(台湾)). 
  8. ^ 叶书宏. 永和保福宮遶境 逾千人參加. 《中国时报》. 2014-04-23 [2019-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