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港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泉州港
泉州港在福建的位置
泉州港
泉州港
位置
国家与地区中国
位置泉州
经纬度24°49′N 118°40′E / 24.817°N 118.667°E / 24.817; 118.667坐标24°49′N 118°40′E / 24.817°N 118.667°E / 24.817; 118.667
港口代码CNQZJ[1]
细节
运营者泉州港务集团
拥有者泉州市港口管理局
类型沿海大型港口
现有泊位77
水深15-30米
数据
年货物吨位1.22亿吨(2015年)
年集装箱量201.51万TEU(2015年)
泉州水运(海港)口岸
国家(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位置福建省泉州市
类型国家一类水运口岸
出入境
管理机关
福建省公安边防总队
海关厦门海关
开通日期1981年4月
统计数据(2016[2]年)
客流量11.85万人
货运量3,611.22万吨
集装箱量11.30万标箱
泉州港
汉字 泉州港
白话字 Choân-chiu-káng
别称
汉字 刺桐港
白话字 Chhì-tông-káng

泉州港,又称刺桐港,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沿海港口,由福建省泉州市港口管理区管理。

概况[编辑]

泉州港与台湾隔海相望,距高雄港165海里,距基隆港152海里,距台中港105海里,距澎湖马公港仅90海里

  • 1997年,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进入全国沿海大型港口行列;
  • 1999年,港口吞吐量1521.19万吨,集装箱8.14万标箱,输送量首次超过福州港,位居福建省第二;
  • 2001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106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6位,集装箱 23.58万标箱,居中国沿海港口第12位;
  • 2003年,港口吞吐量达到2511万吨,比增18.3%。集装箱41万标箱,比增50.2%;
  • 2004年,港口吞吐量达3093万吨,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8位,集装箱完成54.2万TEU,居全国港口第12位[3]
  • 2011年,港口吞吐量达到9330.48万吨,比增10.4%。集装箱156.86万标箱,比增14.5%;
  • 2012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0372万吨[4],跨入亿吨大港行列,“小三通”也取得长足进展,货运量94.99万吨,位居福建省第一。[4]

历史[编辑]

泉州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泉州的历史就是一部港口史。

泉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对外贸港口,它在宋元时期曾成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以“东方第一大港闻名于世”。

泉州古港包括泉州湾东北面的崇武港,泉州湾的蚶江港石湖港后渚港洛阳港深沪湾祥芝港永宁港深沪港福全港围头湾围头港金井港东石港安海港石井港湄洲湾肖厝港斗尾港[5] 合称三湾十二港

在上述各港中,以后渚港最靠近泉州市府,水陆交通极为方便,是泉州港重要对外交通贸易港口。

唐、五代及以前[编辑]

八王之乱以及永嘉之乱后,中原地区的人口和生产资料加速南迁。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繁荣。河洛人来到泉州,到了海岸边,把这里命名为洛阳。晋人到了这里,因为感念故国,就把当地不知名的河流叫做晋江。早在公元6世纪的南朝,印度僧人拘那罗陀于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和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两次到泉州,在泉州西郊九日山上翻译《金刚经》,后由泉州乘船到棱加修国(今马来半岛)和优禅尼国(今印度)。随着中国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泉州港的海外交通日益繁荣。

唐代,泉州、广州扬州等,并称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大港口。唐王朝特在泉州设参军事,管理海外交通贸易事宜。唐代来泉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主要是阿拉伯和波斯人,还有东南亚以及印度、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人。7世纪初,阿拉伯正式派遣使节来中国,随后来者日多。《海关税务纪要》说:“唐,置市舶提举司于杭州、泉州诸良港。”[6]陈灿《中国商业史》说到具体年份:“至武后时(按684-704年),阿拉伯人经商于广州、泉州、杭州诸良港恒数万。唐置市舶司,所征关税几为岁入大宗。”当时泉州港也因“南海蕃舶”常到,而“岛夷斯杂”,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为了表示对外商的关怀,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特下令保护广东、福建的外商,规定“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来往通流,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

留从效,906—962,字符范,泉州人。从效治泉州十七年,专以勤俭养民为务,凡不利于民者,皆除去。他广收游民垦荒,发展工业铸炼;扩大了铁矿的开采和冶炼。他重视手工业,特别是与海外贸易有关的陶瓷业、冶炼业、业等,均得到较大发展。开拓海外交流贸易,当时从泉州港运往阿拉伯、东非等地的货物是陶瓷、铜铁等手工业品,运回的是象牙犀角玳瑁明珠乳香樟脑等物。他还建罗城,并“教民间开同衢,构云屋。”以“招徕海上蛮夷商贾”。由于海外交通贸易的发展,增进了亚非各地人民的往来和宗教的兴盛。《清源留氏族谱·鄂国公传》记载:“陶瓷、铜铁远泛于番国,取金贝而返,民甚称便。”[7]从效任清源军节度使时,遍种刺桐美化环境,世称泉州为刺桐城。《五代史话》这样写到:从晚唐五代末,泉州港一直兴旺发达,留从效起了促进作用。五代后期,泉州扩大了城市范围,并增辟了道路和建置货栈,以适应海外交通贸易发展的需要。

宋代[编辑]

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空前繁盛。泉州港被誉称为“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而驰名中外,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历史上泉州的丝绸、瓷器与铜铁制品工艺先进,质量上乘,享誉海外。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嗣后又设来远驿,以接待贡使和外商。为鼓励海外交通贸易,宋代的泉州市舶司和地方官员,每当海舶入港或出航的季节,特为中外商人举行“祈风”或“祭海”活动,以祝海舶顺风安全行驶。自1087年北宋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泉州与国外往来的有70余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交通畅达东、西二洋,东至日本,南通南海诸国,西达波斯、阿拉伯和东非等地。进口商品主要是香料和药物,出口商品则以丝绸、瓷器为大宗。《宋史·地理志》记载,淳佑年间(1241-1252),泉州合计有255758户、1329940口。[8]南宋中期,泉州超过临安府为世界最大城市。从税收上来看,泉州是膏腴之地的望州。泉州市舶司每年仅征收抽解税就超过200万,约占南宋每年财政总收入的5%。

元代[编辑]

而到了元代,泉州与海外的通商贸易已涉足近百个国家与地区,至今屹立在泉州沿海的六胜塔,就是当年引导航船进出的灯塔遗迹。当时的刺桐港港口里船舶相连无边无尽,巨宗货物堆积如山。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专家学者考证,当时的刺桐港(泉州)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列的世界两大港口之一。 时人乃曰,泉,七闽之都会也。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殊方别域富商巨贾之所窟宅,号为天下最。

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写到:“应知刺桐港即在此城……由是商货宝石珍珠输入之多竟至不可思议,然后由此港转贩蛮子境内。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雅各·德安科纳英语Jacob of Ancona在《光明之城》中写到这是一个无比繁华的贸易城市,商店的数目比世界上任何城市都多。每个城门口都有专卖市场。即使世界最遥远地方的商品,在这里都能买到。它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一座城市。

日本东洋史京都学派桑原隲蔵则在其扛鼎之作《蒲寿庚考》中说,据回教徒耶教徒所记,Zaitun为中国中古时第一商港。而征之汉籍,宋末及有元一代,沿海商港,无一能及泉州,则Zaitun非泉州而何。漳州于宋时尚非商港,在元代亦不能与泉州比盛。

泉州港有着辉煌的历史,在人类文明史是有着非凡的地位。刺桐港这个名字曾代表着西方人对伟大东方的财富的向往。不幸在进入元代中叶后,泉州连年战乱,受到亦思巴奚兵乱明代海禁影响,对外贸易萎缩。

明代[编辑]

意大利学者保罗·达尔·波佐·托斯卡内利哥伦布的信这样写道:“盖诸地商贾,贩运货物之巨,虽合全世界之数,不及刺桐一巨港也。每年有巨舟百艘,载运胡椒至刺桐。其载运别种香料之船舶,尚未计及也。”这就不难解释1492年11月1日哥伦布到达南美洲时,在日记上写道:“这里就是大陆,萨伊多(Zayto)和金萨伊(Kinsai)就在吾前面一百里格的地方。”哥伦布以为南美洲是他远航所要去的刺桐港。

明代以后,泉州海外一度有所恢复,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但由于明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海禁”,限制泉州港只通琉球,使泉州港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成化十年(1474年)市舶司移设福州,泉州的来远驿也随同市舶司废置,标志着泉州港外贸地位的下降。

清代[编辑]

初战争和海禁、迁界的影响下,泉州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泉州港虽沦为地方性港口,但仍然比较繁荣。古本《圣喻条目》记录的时间是清道光七年,多次提到了泉州航海及外国商船报关交税等情况,“这说明泉州港并非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在明清时期日渐衰退。” 由于《圣喻条目》一书中有明确提到“泉州知府刘侃”、“你们泉州沿海地方洋船凑集”等字样,考古工作者刘志成查阅《晋江县志》、《泉州府志》等文献资料后确认,刘侃是山东人,康熙四十九年任泉州知府。[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海峡两岸的对峙和紧张的军事形势,泉州港于1957年关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泉州在原有基础上重建港口。1980年,泉州港务管理局成立;1983年1月1日,泉州港正式恢复对外籍船舶开放,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24个对外开放港口之一。

辖区[编辑]

  • 泉州湾港区(崇武、后渚、内港、石湖、祥芝作业区和正在规划的秀涂作业区)[3]
  • 深沪湾港区(梅林、深沪作业区)
  • 围头湾港区(围头、石井、东石、安海、水头作业区)

旧有辖区[编辑]

2009年8月3日起,以下港区(即今萧厝港区斗尾港区)合并到新组成的湄洲湾港,成立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

  • 湄洲湾南岸港区(沙格、鲤鱼尾、斗尾作业区)

设施[编辑]

还有码头32座、泊位5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年设计吞吐能力1921万吨,包括集装箱16万TEU。仓库总库容量为38725平方米;油库25座,总容量为811350立方米;堆场338000平方米;拥有16吨以上门机塔吊4台,10吨门机塔吊7台,40吨(含)以上集装箱装卸桥6座,40吨以下集装箱装卸桥吊2座,30吨(含)以上浮吊1台,16吨以上轮胎吊21台,装卸搬运机械93台(辆)

泉州湾通海航道整治工程已完工,可保证10万吨级船舶乘潮进出石湖港。

石湖港区码头[编辑]

  1. 3000吨级码头泊位一个
  2. 1万吨级码头泊位一个
  3. 3.5万吨级码头泊位一个
  4. 5万吨级码头泊位一个
  5. 10万吨级码头泊位一个

后渚港区码头[编辑]

  1. 500吨级方舟浮码头泊位2个;
  2. 500吨级件杂货码头泊位2个;
  3. 3000吨级件杂货码头泊位1个;
  4. 5000吨级客货码头泊位1个;
  5. 油码头3500吨级泊位1个;
  6. 粮食码头5000吨级泊位1个

内港港区码头[编辑]

  1. 20吨级件杂货码头(6号码头)泊位2个;
  2. 200吨级件杂货码头(8号码头)泊位3个;
  3. 500吨级件杂货码头(9号码头)泊位3个

航线[编辑]

泉州港辟有泉州至日本香港、两岸三地、韩国釜山等定期散杂货或集装箱班轮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命名争议[编辑]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于2012年3月31日发布公告称,从2012年4月1日起,福建省行政区划内原湄洲湾的四个港区、泉州港的三个港区以及莆田港将被合并成一个,合并后的名称暂定为“湄州湾港[10]。此消息一出,即遭到部分泉州市民的激烈反对,并在网络上引发了一系列讨论[11][12]天使投资者薛蛮子发表微博表示,“泉州港自唐宋以来就是中国最著名的进出口大港。马可波罗游记专门记录了泉州的繁华。如果是湄州湾港并入泉州港,可以扬名,借泉州的品牌嘛。摘了自己的牌子,我就完全蒙了!”[13]。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王连茂说,泉州港是世界航海史的一个象征和标志,此番更名,丢失的是中国在世界航海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名称,更将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贻笑大方的决策”,抹杀了世界航海史最重要的一段[14]

经过数日的舆论关注,泉州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蒋少怀于2012年4月13日傍晚向新华社记者证实,福建省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保留泉州港[15]

参考文献[编辑]

  1. ^ UNLOCODE (CN) - CHINA. service.unece.org.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9). 
  2. ^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 中国口岸协会. 《中国口岸年鉴2017》.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17.12: 313. ISBN 978-7-5175-0240-1. 
  3. ^ 3.0 3.1 泉州港務集團. [2012-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4. ^ 4.0 4.1 泉州港历年吞吐量. 泉州市港口管理局. [2017-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6). 
  5. ^ 泉州古代航标史 上海海事局[永久失效链接][永久失效链接]
  6. ^ 海关税务既要在线阅读
  7. ^ 泉州文史资料全文库. [201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1).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8-11.
  8. ^ 福建省情资料库. [201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9. ^ 清道光《圣喻条目》可证 康熙年间泉州港还很繁荣. [201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0. ^ 福建泉州官方:泉州港并入湄洲湾港后仍保留原名. 腾讯新闻. 2012-04-07 [201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11. ^ 中国网事:千年古港福建"泉州港"被整合改名引网民争议. 新华网. 2012-04-11 [2017-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9). 
  12. ^ 福建千年泉州港被整合改名引争议. 东方早报. 2012-04-12 [2017-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3). 
  13. ^ 泉州港响当当,何必改“湄洲湾港”. 新华网. 2012-04-12. 
  14. ^ “千年古港”更名风波背后:泉州港“抗议”6年无效. 凤凰网财经. 2012-04-19 [2017-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15. ^ 泉州官员称福建省已决定保留泉州港名称及单位. 新华网. 2012-04-13 [2017-06-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