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线 (台铁)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淡水线
日治时期1935年,淡水线列车通过芝山岩道(今双溪街)“踏切”(日语:ふみきり,即平交道,位于现在士林区双溪街与淡水信义线交会处)
概览
营运地点台北市、台北县(2010改为新北市
服务类型客运、货运
主要车站台北淡水
主要路线台北=淡水
系统代号ㄉㄕㄒ
技术数据
路线长度21.2公里
车站数目11(废止时数目)
轨距1,067毫米(窄轨
运营信息
开通营运1901年8月25日
停止营运1988年7月15日
营运者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台湾铁路管理局
铁路局北淡线(圆山站)宿舍
位置台北市大同区酒泉街9巷13号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宅第
评定时间2010年10月8日
详细登录资料

淡水线是一条由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战后改制为台湾铁路管理局,简称台铁)经营的传统铁道支线,且为台湾第一条铁道支线,战后转由台湾铁路管理局经营。过去常被俗称为北淡线[1]。路线自台北站分歧后逐渐北转,跨过基隆河后又逐渐转向西北,至关渡平原西端再向北转,最后大致沿淡水河右岸到达终点淡水站;另有一支线自北投站向东北分歧至新北投站,称为新北投线。全线(含新北投线)于1988年停止营运,改建为现今的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

路线资料[编辑]

使用车辆[编辑]

简介[编辑]

台铁时代的士林车站
台铁淡水线名片式车票
1967年,由圆山大饭店附近望向驶经基隆河畔的淡水线列车

日治时期[编辑]

日本于1895年逐步进占台湾后,初期由于基隆港尚未整建,主要运输港口仍为淡水港。为了能够在沿淡水河经水路运达的方式外,更快速、大量地输送经海路运至淡水港的物资,又适逢当局准备全面整建清治时期兴建的铁路,于是整建后拆下来的旧铁轨,就移作铺设淡水线铁轨之用,于1900年开始动工[2],而淡水线之工程费比原本计画之经费少了许多,仅花费72万圆。淡水线亦能用来运输从淡水港进口的铁道建设材料及士林附近出产的石材[3]

1901年8月25日,淡水线通车,当时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台北站(当时称为“台北停车场”)在内,总共有8个车站启用;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驿”新建完成,1903年开始成为淡水线的新起讫站;到了1915年,又新设了5个车站(其中“宫下乘降场”是为了方便民众前往圆山上的台湾神社(今圆山大饭店址)参拜而特别设置的),1915年8月17日大稻埕驿改为货运站[4],起讫站改为同日设立的北门乘降场。北门乘降场只是“名义上”起讫站,于1923年3月16日废除[5],正式确立以台北为起讫站。

随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积日益严重,已经不适合较大船只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后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没落。所幸此时,客运已经成为淡水线的运输主力,自淡水线分歧,方便民众前往温泉休闲区的新北投线亦于1916年通车,且大屯山一带被划为大屯国立公园,附近的登山步道及风景名胜亦陆续建设;在当时道路运输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线仍然得以在最初运输目的转变后继续营运[3]

战后时期[编辑]

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有著日式站名的“大正街”与“宫下”分别更名“长安”与“剑潭”,而后这两个招呼站均予废除;同时期又另外新设“王家庙”与“忠义”2站。自此以后,包括亦为战前新设的竹围站在内,淡水线维持全线11个车站,依旧继续营运。不过,随著道路运输的逐渐拓展,淡水线的客运上重要性与优势也跟著削弱—尤其是1966年,双向六线车道的北投~关渡直线快速公路(今大度路)扩建完工之后,伴随1970年代私人车辆的快速成长,加速了淡水线客运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台北捷运兴建计划”,将淡水线改建为捷运路线;该计画后来虽经过数度修正,但关于改建淡水线的部份并没有太大改变。另外还有直接将原路线高架化与电气化、改建四线道高速公路、布设公车专用道等方案。1986年,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正式通过改建捷运计画,淡水线确定走向结束营业的命运。

1988年7月15日,淡水线最终日营运,大批民众前往搭乘,作最后的纪念。当晚23:20,最后一班往淡水的列车自台北车站第六月台发车后,87年的营运宣告结束;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后一班列车”活动再加开一班列车后,淡水线正式停驶,走入历史。之后几年平面轨道与场站逐步被拆除,并兴建高运量捷运系统;台北~淡水间的大众运输则暂由公路客运承接。1997年,已经改建完成的台北捷运淡水线通车,成为台湾第一条由传统铁路改建为捷运的路线,但此线不是每个车站都有加入并复站(如:王家庙站)。

时刻表[编辑]

车站一览[编辑]

(包括1988年停驶前已废站者)

车站名称
国音电码
英译 营业里程
台北起
废站前等级 续接/交会路线及备注 停驶时所在地
大稻埕 Daitotei (-0.8) 货运 (1903年(明治36年)~1915年(大正4年))曾作为淡水线的起讫站。1915年(大正4年)8月17日改为货运站,淡水线客车不再行经此站;1937年(昭和12年)12月1日废止[6] 台北市 延平区
(现今大同区
郑州路、西宁北路口(台北市立中兴医院)
北门 Hokumon (-0.3) 招呼 (1915年(大正4年)~1923年(大正12年))大稻埕站结束客运后的“名义上”起讫站。1923年(大正12年)3月16日废止 延平区
(现今大同区
郑州路、延平北路一段口(台铁局后、台北市立中兴医院旁)
台北(ㄊㄞ) Taihoku→Taipei 0.0 特等 地下化前第六月台为淡水线专用;并于后车站(1939年(昭和14年)落成;1989年(民国78年)烧毁)设有旅客服务处及售票口 郑州路、太原路之间
长安(ㄔㄢ[7] Taishōgai(大正街)→Chang-an 0.6 招呼 (1915年(大正4年)~1942年(昭和17年);1953年(民国42年))启用时站名为大正街,1953年(民国42年)改为此名(1942年(昭和17年)一度废止。1953年(民国42年)复站,不久后再度废止) 中山区
建成区
(现今大同区
长安西路、南京西路18巷口
双连(ㄕㄨㄤ) Soren→Shuanglien 1.4 三等 1915年(大正4年)8月17日设立;重要货物集散站;有通过侧线火车可以待避 万全街一巷一号(今万全街、万全街1巷口)
大同公司线 2.4 战前已设置的侧线,1946年(民国35年)10月7日再度启用;1980年(民国60年)3月1日拆除 中山区
圆山(ㄩㄕ) Maruyama→Yuanshan 2.9 三等 1901年(明治34年)10月25日设立,原名圆山町,1945年(民国34年;昭和20年)10月25日改为此名;有通过侧线火车可以待避 中山区
大同区
玉门街、库伦街口
剑潭(ㄧㄊ[7] Miyanoshita(宫ノ下)→Chientan 3.7 招呼 (1915年(大正4年)~1942年(昭和17年);1953年(民国42年))启用时称为“宫下”,1953年(民国42年)改为此名(1942年(昭和17年)一度废止,1953年(民国42年)复站,不久后再度废止) 中山区[注 1] 通河街2巷口
士林(ㄕㄌ) Shirin→Shihlin 5.5 三等 1901年(明治34年)8月25日设立;有通过侧线火车可以待避 士林区 中正路247巷口
石牌(ㄕㄆ) Kirigan(唭里岸)→Shihpai 7.7 三等 1915年(大正4年8月17日)新设;启用时称为“唭里岸”,1955年(民国44年)改为此名;有通过侧线火车可以待避 北投区 西安街一段、自强街口
王家庙
(ㄨㄐㄇ)
Wangchia Miao 9.7 招呼 1958年(民国47年)6月1日设立,大同公司北投厂上下班时间才会有列车停靠 公馆路406号
北投(ㄅㄊ) Hokuto→Peitou 11.0 二等 淡水线的枢纽,可转乘新北投线。明治34年8月25日启用。有通过侧线火车可以待避 北投路二段、大业路452巷口
省运会 Taiwan Provincial Games 1954年(民国43年)第九届台湾省运动会在北投复兴岗举行,为便利民众前往会场而增设此临时站,活动结束时便废止 中央北路三段53巷口
忠义(ㄥㄧ) Chungyi 13.3 招呼 1960年(民国49年)11月1日设立简易站,1979年(民国68年)7月1日改为招呼站 中央北路四段60巷口附近
关渡(ㄍㄢ) Kantō(江头)→Kuantu 15.1 简易 启用时称为“江头”,明治36年1月1日启用

。1945年(民国34年;昭和20年)10月25日改为此名

大度路三段296巷、立功街55巷
竹围(ㄓㄨㄟ) Chikui→Chuwei 17.0 三等 1930年(昭和5年)11月11日设立;有通过侧线火车可以待避 新北市 淡水区 民权路、民权一街口
淡水(ㄉㄕ) Tansui→Tanshui 21.2 二等 兴建初期站名暂时沿用旧称“沪尾”,通车时已改为此名。 中正东路、英专路口

参见[编辑]

注释[编辑]

  1. ^ 1988年(民国77年)台铁停驶淡水线时,该站尚在台北市中山区西北角。1990年(民国79年)始划入士林区南边一角。

参考文献[编辑]

  1. ^ 李东明 2000.
  2. ^ 日本国有鉄道編 (编). 鉄道事典(下). 东京都: 日本国有鉄道発行. 1958-03-31: 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5) (日语). 
  3. ^ 3.0 3.1 渡部, 庆之进. 臺灣鐵道讀本. 春秋社. 1939-03-30. 
  4. ^ (日语)官报第909号台湾总督府告示第92、93号. 北門外四乘降場設置汽動車旅客取扱開始,大稻埕驛ニ於ケル通常扱貨物取扱廢止. 大蔵省印刷局. 1915-08-12: 238页 [2018-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3). ,国立国会图书馆
  5. ^ (日语)官报第3321号台湾总督府告示第32号. 「大正十二年三月十六日ヨリ北門停車場ヲ廢止」. 大蔵省印刷局. 1923-08-24: 564页 [2018-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30). ,国立国会图书馆
  6. ^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鉄道年報. 第39(昭和12年度). 大蔵省印刷局. 1938-12-20: 50页 [2018-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日语). 
  7. ^ 7.0 7.1 台湾铁路管理局《国音电报简称本》民国50年版

书籍[编辑]

  • 李东明. 《永遠的北淡線》. 玉山社. 2000. 
  • 杨鹏飞. 《臺灣區鐵道古今站名詞典》. 1999.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