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清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丈清规》,本名《禅门规式》,是百丈怀海禅师有感于禅宗初期不立文字日语不立文字、不羁戒律,决意进行改革,按照“随方毗尼”原则制定的清规[1],时间大约在唐贞元五年(789)至唐元和九年(814)之间[2]。清规制定后几百年内,历代僧人又依照各地风土多次增订,有十几种不同的版本传世。元顺帝敕令百丈山住持德辉长老修订,参照《禅苑清规》、《丛林校定清规总要》、《禅林备用清规》三本清规,再由金陵集庆寺住持大诉长老等人校正,由此颁发了《敕修百丈清规》,简称敕修清规,成为后世遵循的唯一权威版本,后收入大藏经[3][4]

《敕令百丈清规》共八卷、九章,分上下两部。上部有祝厘章第一、报恩章第二、报本章第三、尊祖章第四、住持章第五,下部有两序章第六、大众章第七、节腊章第八、法器章第九。对僧寺的各方面都有规范,最初在禅宗寺院流行,后成为汉传佛教普遍的清规,并影响至今;如在结夏安居、游方安单(住寺称挂单、挂搭)、贴单、打禅七普请(又叫出坡,众僧共出劳作)、岁计(年岁财物会计报告)、肃众(违规处罚)、榜状牌示(公布事宜)、钟鼓法器等方面的规定,今日汉地僧寺仍在执行。[5]

百丈清规以为单位,创建了中国独有的禅林制度,各寺设法堂、僧堂、方丈等制度,又规定众僧分别担任东序、寮元、堂主、化主等各种职务;还将原始佛教不事生产、托钵乞食的传统变通,适应本土农耕文化,提倡劳作和自食其力,称为“农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怀海禅师对农禅清规亲自躬行,不作不食。传说他年事已高,弟子体谅他而将锄具藏起来,怀海禅师无法下地劳作,竟也拒绝进食,从此无人敢阻止他劳作。

争议[编辑]

中国禅宗自达摩祖师东来三百年间,禅僧多依住在律宗寺院或岩穴、树下,直到唐朝“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禅宗才有了宗门制度和禅刹。[5]百丈清规作为最早的禅门清规,给禅宗等各宗派都留下了深远影响,成为汉传佛教的基本制度模式。[4]但因年代久远,百丈清规屡遭增删,面目全非,面临着人们的“不合戒律”的质疑。尤其是元代的敕修本,被二位明末名僧莲池藕益排斥,藕益大师更斥之为“杜撰增饰,文理不通”、“非法”、“穿凿”、“可耻”,近现代律宗祖师弘一律师也称之为“伪本”,台湾圣严法师也称“不用再提清规二字,但能恢复戒律的精神,佛教自然就会复兴了”。[6]

注释参考[编辑]

  1. ^ 禅林备用清规》:“按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以来。多居律寺。虽则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轨度。故常尔介怀。乃曰祖宗之道。欲诞布化。冀其将来。永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耶。(梵语阿含。今云阿笈摩。即小乘教也)或曰。瑜伽论璎珞经大乘戒律何不依随耶。师曰。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于是创意别立禅居。
  2. ^ 据宋释道原 编《景德传灯录》
  3. ^ 《佛学大辞典》【敕修百丈清规】
  4. ^ 4.0 4.1 则悟, 佛教需要新世纪“百丈清规”,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5. ^ 5.0 5.1 僧团也有清规,看看祖师制定的“百丈清规”-无量光明网. [2020-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6. ^ 《律制生活·〈百丈清规〉合法吗?》[失效链接]

外部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