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百合目
圣母百合 Lilium candidum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目: 百合目 Liliales
Perleb, 1826
模式属
百合属
Lilium
L., 1753
多样性[1]
约10科

百合目学名Liliales)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和被子植物种系发生网络系统中的单子叶开花植物的一个目,属百合类单子叶植物。 不论系统,此目必然包括百合科。 2009年的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将此目置于单子叶植物进化支中。 在 APG III 中,菝葜木科六出花科合并,并识别出刺藤科。 百合目和百合科都有著广泛争议的分类历史,不同分类学家之间的界限差异很大。 该目以前的成员,曾在一个阶段包括大多数具有明显花被片胚乳中缺乏淀粉的单子叶植物,现在这些植物主要根据分子系统发生学被归类至三个目:百合目、薯蓣目天门冬目。 新划定的百合目是单系群,有十科[1][2][3]。 众所周知的植物包括百合郁金香、北美野花延龄草菝葜

现百合目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但也有藤本植物和灌木。 它们多为多年生植物,具有球茎根茎贮藏食物的器官白玉簪科异养著称。

该目植物分布全球。 较大的科(超过 100 种)大致局限于北半球,或分布于全球,但以北部为中心。 另一方面,较小的科(最多 10 个物种)仅限于南半球,有时甚至局限于澳大利亚南美洲。 该目中的物种总数现在约为 1768 种。

与其他草本植物一样,百合目的化石记录相当稀少。 有几个来自始新世的物种,例如Petermanniopsis anglesaensis或菝葜,但它们的身份尚不明确。 另一个已知的化石是中新世Ripogonum scandens。 由于缺乏数据,似乎无法准确确定百合目的年龄和初始分布。 据推测,百合目起源于 1 亿多年前的下白垩纪。 来自巴西东北部的白垩纪水生植物化石和一种新的陆生植物 Cratosmilax 表明,第一个物种出现在大约 1.2 亿年前,当时大陆形成盘古大陆,然后分裂为亚洲、非洲和美洲[4]。当前百合目的最初多样化发生在 82 到 4800 万年前[5]。 该目包括 10 科、67 属和约 1,768 种。

描述[编辑]

六出花属呈扭曲状的叶片

百合目是一种多样化的目,主要由多年生直立或缠绕的草本和攀缘植物组成。 攀援植物,如草本的嘉兰属秋水仙科)和波马雷亚属 Bomarea六出花科),在美洲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很常见,而属于亚热带和热带菝葜属(菝葜科)的大多数物种是草本或木本攀缘植物,构成了大部分百合目范围内的植被。 它们还包括木本灌木,具有肉质茎和地下储藏室或多年生器官,主要是鳞茎状地生植物,有时是根茎状或球茎[6]。叶呈椭圆形及带状,叶脉为平行、椭圆呈掌状或网状小脉(如菝葜科)。 在六出花属和 波马雷亚属(六出花属)中,叶子是扭曲的。[7][8][9]

百合目
Bulbs of Tulipa humilis
彩虹郁金香 Tulipa humilis百合科郁金香属):鳞茎
花卉形态
Flower of Tulipa clusiana with six tepals
Tulipa clusiana百合科郁金香属):
六块未分化的花被片
Close up of sexual organs of a lily
百合(百合科):
柱头花柱雄蕊花药花丝)和花被片
Lily with outward opening anthers
百合(百合科):
外开裂的花药

百合目植物的花朵变化很大,大小不等,从菝葜的小型绿色辐射对称(径向对称)花朵到百合、郁金香仙灯属(百合科)和智利风铃草垂花科)的大型艳丽花朵。花被片未分化出萼片花瓣,并形成花被。 它们通常又大又尖,可能在贝母属(百合科)中有杂色。 蜜腺可能是在花被片的基部,但不是分隔状(在子房上)。在花被的蜜腺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分泌性表皮区域,位于花被基部(如智利风铃草)或位于内部花被基部小而凹陷的区域,周围有毛,通常腺体表面有突起(如仙灯属)。而在油点草属中,花被变成球根状或基部呈马刺状,形成一个盛有花蜜的囊。 子房可能下位或上位,花柱通常长且柱头为头状(针头状)。 在许多分类单元中,花朵存在三种不同的样式,特别是一些黑药花科植物(例如 Helonias延龄草属藜芦属)和白丝草属种皮的外珠被表皮是细胞状的,缺乏植物黑色素。 内部珠被也是蜂窝状的,这些特征属于祖征。[7][8][9]

百合目的特点(共有衍征)是绝大多数植物在花被片(花被蜜腺)或雄蕊花丝(秋水仙属、摇船花属)底部存在蜜腺,但没有分隔的蜜腺[10],以及外开裂(向外开口)花药。这将它们与大多数其他单子叶植物的特征:分隔的蜜腺和内开裂花药区分开来[5][8]。例外情况是一些黑药花科植物中的蜜腺不存在或隔膜和花药向内(金梅草科秋水仙科和部分 六出花科、黑药花科、垂花科菝葜藤科菝葜科植物中其花药向内开裂)。 花被片在百合目(例如七筋菇属万寿竹属)的网状脉分类群中主要是三迹的,将它们与单迹的天门冬目区分开来,并且与花被蜜腺的存在有关,大概是为了供应它们。 独立花柱的存在则将百合目植物与天门冬目区别开,此特征在天门冬目植物中很少见。 百合目植物的种皮中完全不含植物黑色素,但在天门冬目,几乎每种植物的种皮均含有植物黑色素[11][8]

植物化学[编辑]

百合目植物含有白屈菜酸皂苷,其茎中含有果聚糖。 其表皮蜡质属于铃兰属类型,由平行定向的小板组成。[12]

基因组[编辑]

百合目部分科植物的基因组是被子植物中数一数二最大的[13],特别是黑药花科六出花科百合科[14]

分类[编辑]

本目是鸭跖草类天门冬目姐妹群

单子叶植物演化支的亲缘关系如下[1][2]

单子叶植物 Monocots
鸭跖草类 Commelinids

鸭跖草目 Commelinales

姜目 Zingiberales

禾本目 Poales

棕榈目 Arecales

天门冬目 Asparagales

百合目 Liliales

薯蓣目 Dioscoreales

露兜树目 Pandanales

无叶莲目 Petrosaviales

泽泻目 Alismatales

菖蒲目 Acorales

内部分类[编辑]

根据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本目包含10个科如下[1]

六出花科 Alstroemeriaceae[编辑]

秘鲁百合 Alstroemeria pelegrina

六出花科(印加百合科)是直立或匍匐的多年生(很少一年生)草本植物,偶尔有灌木状的藤蔓,其中一些有常绿茎。 它们偶尔是附生的并且经常形成肿胀的根茎。 它们分布于中、南美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以及大洋洲。 此科有两个大属:六出花属(分布于南美洲,直立植物,约 125 种)和缠绕的波马雷亚属(分布于中、南美洲,缠绕植物,约 122 种)和两个非常小的属(DrymophilaLuzuriaga,分别有 2 和 4 种),总共有253种。 有两个物种在南美洲被广泛用作食物:,其中Alstroemeria ligtu(六出花属)的根部会被制成面粉 (Chuño de liuto),而 Bomarea edulis(波马雷亚属)的块茎则被直接食用。 同样来自南美洲的Luzuriaga radicans则生产用于制绳的纤维。 六出花品种是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广泛用作切花(秘鲁百合)。 此科以卡尔·林奈的学生 Baron Clas Alströmer (1736–1794) 的名字命名。[15][16]

菝葜木科曾于1998年的被子植物APG分类法和2003年的APG II分类法独立成科,但于2009年的APG III分类法被合并至六出花科。

金梅草科 Campynemataceae[编辑]

Campynema lineare(绿山百合)的花

金梅草科是一个非常小的科,有两个属和四种根茎草本植物,分布于塔斯马尼亚新喀里多尼亚。 该名称源自希腊语单词 kampylos(弯曲的)和 nema(线)。[15][16]

一项Campynema lineareRuBisCO基因序列的研究发现,金梅草科是百合目中最古老的科[17]

秋水仙科 Colchicaceae[编辑]

宫灯百合

秋水仙科是多年生直立攀援植物,具有地下球茎块茎根茎。 它们是草本植物,但Kuntheria属植物除外,它们的茎有些木质。 它们分布广泛,包括北美、欧洲、北非和中东的温带以及非洲、亚洲和澳大拉西亚的热带地区,但南美洲则没有分布。 该科规模中等,有 15 属,约 285 种。 最大的属是模式属秋水仙属,有 159 种。 虽然它们所含的生物碱对动物和人类有毒,但秋水仙碱在医学上和植物实验室中都有使用。 它们还包括流行的花园和室内观赏植物。 这些包括秋水仙嘉兰。 该科以黑海东部的科尔基斯命名。.[15][16][9]

白玉簪科 Corsiaceae[编辑]

Corsia ornata的花

白玉簪科是一个非常小的科,由 3 个菌异营的属组成,缺乏叶绿素,有 27 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们存在于南美洲(一个属)的山地森林和从中国南部到澳大利亚北部的降雨量大的地区,以及茂密的落叶层中。 大多数物种出现在模式属丽腐草属(Corsia)中。 该科名字来自佛罗伦萨植物收藏家 Marquis Bardo Corsi Salviati (1844–1907)。[15][16]

百合科 Liliaceae[编辑]

摄于奥地利多恩比恩施陶芬山脚下的欧洲百合

百合科是百合目中最大的科,有 15 属、约 700 种,虽然现时此科物种数量比早期的划分大大减少,但仍分为四个亚科。 在该科中,顶冰花属是最大的属(204 种),有些属则非常小,Medeola单型的。 它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从球茎或球茎(很少有匍匐根茎)生长,具有的辐射对称的下位花(该类花的子房是附在花托上,高于其他花卉部分),花通常有颜色和图案。 它们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延伸到非洲北部、印度、中国和吕宋岛的亚热带地区,但在南半球不存在。 这些球茎已被用作食品或传统药物,如日本大百合和猪牙花都是淀粉的来源。 许多百合科在花卉栽培和园艺产业中很重要,尤其是郁金香和百合,还有贝母。 许多也是重要的观赏植物,例如仙灯属、大百合属、七筋菇属、猪牙花属和油点草属。 该科名字来源于百合的拉丁语 lilium,而该词又来源于希腊语 leirion,一种白百合。

黑药花科 Melanthiaceae[编辑]

白藜芦

该科是一个多年生草本植物科,其贮藏器官包括球茎、根茎和球茎(很少见,例如Schoenocaulon)。 它们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和北方,在美洲向南延伸至安第斯山脉,在亚洲延伸至喜马拉雅山和台湾。 该科由 17 属、173 种组成,分布在许多亚科中。 最大的属是延龄草属(44 种),但许多属都是单型的。 许多属,包括延龄草,被用作花园观赏植物,尤其是林地花园。衣笠草以拥有迄今为止已知的最大基因组而闻名。 该科名字源自希腊语 melas(黑色)和 anthos(花),指的是花瓣的深色。[15][16]

刺藤科 Petermanniaceae[编辑]

Petermannia cirrosa

该科由单一物种 Petermannia cirrosa 组成,这是一种多年生木本藤本植物,有地下根茎。该种仅分布于澳洲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位于布里斯班悉尼之间的温带雨林中。 该科以莱比锡植物园园长 Wilhelm Ludwwig Petermann(1806-1855 年)的名字命名。[15][16]

垂花科 Philesiaceae[编辑]

Philesia magellanica

该科(智利风铃草科)是一个非常小的科,由两个单型属组成,这两个种是 Philesia magellanica垂花属)和类似的智利风铃草。 它们从短的木质根茎生长,分别形成灌木和藤本植物。 它们分布在智利中部和南部的凉爽温带森林、麦哲伦海峡和邻近的阿根廷,生长在南山毛榉树丛中。智利风铃草是智利的国花,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植物,果实可供食用。 该科名字被认为与希腊语 phileo(爱)有关,因为它的花朵很吸引人。[15]

菝葜藤科 Ripogonaceae[编辑]

Ripogonum scandens

该科是一个非常小的科,只有一个属、六个种。 它们是木本常绿灌木和藤本植物,生长于水平根茎,基部肿胀形成块茎。 模式种Ripogonum scandens是唯一分布于新西兰的物种,其他种则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 茎可用于编织和建筑,嫩枝可食用。 该科名称源自两个希腊词,ripos(柳条)和 gony(节点),指的是其长出芽的节点。[15][16]

菝葜科 Smilacaceae[编辑]

穗菝葜

该科(猫蔷薇科)由一个大属菝葜属组成,约有 210 种,[50] 使其成为百合目中仅次于百合科的第二大科。 它们是多年生藤本植物、灌木或草本植物,有时是木本植物,具有短纤维状木本(有时是块茎)根茎。 菝葜科植物分布于泛热带,延伸至北部(北美、地中海俄罗斯远东)和南部(澳大利亚东部)的温带。 许多物种已被用于传统医学和食品。 菝葜被用来治疗痛风S. aristolochiifolia被用来治疗梅毒(但后来用作制作沙士根汁汽水和糖果)。 S. megacarpa 的果实则会被制成蜜饯食用。 许多物种的嫩枝也可食用。 该科以希腊神话中凡人 Krokos 与宁芙 Smilax 之间的婚外情的命名,后者被惩罚变成多刺的藤蔓穗菝葜[15]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6-05, 181 (1). doi:10.1111/boj.12385 (英语). 
  2. ^ 2.0 2.1 Main Tre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2022-08-08]. 
  3. ^ Liliflorae; Liliales - 百合目. terms.naer.edu.tw.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4. ^ Flaviana et al 2014.
  5. ^ 5.0 5.1 Vinnersten & Bremer 2001.
  6. ^ Byng 2014,p. 61.
  7. ^ 7.0 7.1 Stevenson et al. 2000.
  8. ^ 8.0 8.1 8.2 8.3 Rudall et al 2000.
  9. ^ 9.0 9.1 9.2 Traub & Kress 2016.
  10. ^ Kubitzki, Rudall & Chase 1998.
  11. ^ Givnish et al 2016.
  12. ^ Kubitzki & Huber 1998,p. 20.
  13. ^ Soltis et al 2003.
  14. ^ Leitch et al 2005.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Christenhusz et al 2017.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Byng 2014.
  17. ^ Janssen, T; Bremer, Kåre. The age of major monocot groups inferred from 800+ rbcL sequences.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15, 146 (4): 385–398. doi:10.1111/j.1095-8339.2004.00345.x可免费查阅. 

参考书籍及期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