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翠大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华翠大桥
Huacui Bridge
由铁路新店溪桥改建而成的华翠大桥
坐标25°01′38.3″N 121°29′12.8″E / 25.027306°N 121.486889°E / 25.027306; 121.486889坐标25°01′38.3″N 121°29′12.8″E / 25.027306°N 121.486889°E / 25.027306; 121.486889
承载艋舺大道 - 县民大道
跨越新店溪
地点 中华民国台湾
台北市万华区新北市板桥区
官方名称华翠大桥
其他名称新店溪桥(铁路时代)、华翠桥
维护单位新北市政府交通局
上游桥梁光复桥
下游桥梁万板桥
设计参数
桥型钢构箱梁、I型梁、ㅠ型桥墩
全长654米(2,146英尺)[1]
宽度18.5米(61英尺)
最大跨度26米(85英尺)
历史
施工单位铁路第一代桥:泽井组
铁路第二代桥:?
铁路第三代桥:兴松有限公司
公路桥(改建):荣民工程公司
开通日铁路第一代桥:大日本帝国1901年8月25日
铁路第二代桥:大日本帝国1935年10月1日
铁路第三代桥:台湾地区1992年1月27日
公路桥第一阶段:台湾地区2001年8月16日
公路桥全线:台湾地区2002年7月27日
地图
地图

华翠大桥,为跨越新店溪公路桥梁之一,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新北市板桥区之间。此路廊以前是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的前身)于1901年(明治34年)2月完成的台湾铁路管理局纵贯线新店溪桥。1992年台铁五大桥梁重建工程”之双线上承式预力梁新店溪桥重建完成并通车[2],即为现今华翠大桥的前身。

历史与设计[编辑]

新店溪桥(铁路桥)[编辑]

  • 第一代桥:清代铁路由台北向南出发后,原本是以淡水河桥(今台北大桥前身)渡河,前往桃园,1895年日本统治台湾后继续沿用,但1897年8月初,因台风侵袭冲毁淡水河桥[3][4],于是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决定修改铁路路线,改经由艋舺(今万华)跨越新店溪南下桃园[3],当时新店溪桥建设费229,599日圆,由台北改良线事务所于1900年1月开工,总长368.5公尺,为14孔跨度24.4公尺的上承式钢钣梁桥,泽井组承包兴建,施工期间曾遭遇洪水破坏,导致人员伤亡,1901年2月20日桥梁建成,并随台北桃园间新铁路于同年8月25日通车而启用[5]
  • 第二代桥: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自1927年开始,将台北竹南间单线铁路扩建为复线铁路 [6],其中万华板桥段复线工程包含新建第二代桥(在第一代桥下游侧)。二代桥总长368公尺[7],1932年竣工[8][9],并于1935年10月1日随著万华板桥复线铁路通车而启用[10][11],做为上行线桥梁,原第一代桥则改为下行线桥梁。
  • 重大事故:二战后的1948年5月28日下午,行经新店溪桥的南下第29次列车,因乘客携带危险可燃物导致车厢失火,造成多人伤亡[12][13][14]
  • 改良:台铁局战后多次抽换更新第一代桥(下行线桥)钢钣梁,施工期间以第二代桥(上行线桥)单线双向行车,部分列车微调时刻,甚至停驶:
    • 1954年9月25日~10月2日,抽换第9与第11孔钢钣梁[15][16]
    • 1955年1月7日~14日,抽换第10与第12孔钢钣梁[17]
    • 1959年7月16日~20日,抽换两孔钢钣梁[18]
    • 1961年2月25日~28日,抽换两孔钢钣梁[19]
    • 1963年7月23日~25日,抽换钢钣梁[20]
  • 灾害改建:1981年6月21日凌晨, 裘恩台风挟带豪雨洪水冲击,第一代桥(下行线桥)第9号桥墩倾斜、轨道弯曲,路线中断,列车暂以二代桥(上行线桥)单线双向行车[21]台铁局紧急在6月27日上午6时30分完成桥梁两端横渡线[22],缩短列车交会时间。事后台铁局拆除一代桥第6、7、8、9号桥墩,另建新墩,同年12月完工,新店溪桥恢复双线行车[23]
  • 第三代桥:由于第一代新店溪桥老旧,台铁局提出“五大桥梁重建工程”,在二代桥下游17公尺重建新桥[26][27],由中鼎工程公司设计、兴松有限公司承包工程[28],自1983年12月26日开工,桥位配合防洪计画提高3.54公尺,为全长701公尺之双线桥梁[29],下部结构为大口径反循环基桩与ㅠ型桥墩,上部结构分别为跨度26公尺上承式预力梁19孔、14.2公尺上承式预力梁10孔、13公尺上承式合成梁5孔[27]。新桥原订1985年中完工,但开工后水中基桩打设困难及障碍物清除不易[30],复又经过4次变更设计,并衍生长期停工、展期、追加预算等[29][31][32],在拖延6年多之后,终在1992年1月27日清晨5时22分切换上行线通车与停用第二代桥[33][2][34],同年5月31日完成下行线切换通车(铺设传统道碴式轨道)且停用第一代桥[33][29],为今日华翠大桥的前身。由于工期长达8年馀,故迭遭议论是否有特权介入工程、或质疑招标制度是否合理[35][36]

华翠大桥(公路桥)[编辑]

1999年7月21日中华民国交通部完成万华车站板桥车站以南之台北铁路地下化工程后,铁路第三代新店溪桥停用,由台北市区地下铁路工程处(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37]的前身)于同年9月15日起动工改建,中兴工程顾问(股)公司设计、荣民工程(股)公司承包,预力梁拆换为钢构箱梁与I型梁、修补桥墩、更新支承座与改建部分帽梁等,并将桥面拓宽为18.5公尺,以应未来公路桥梁使用之需,而桥名则在2001年4月17日由台北县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及台北市政府协调更名为“华翠大桥”。华翠大桥2001年8月16日第一阶段新店溪下游侧桥面(北桥)通车[38][39],并连接原地面铁道改建的万华艋舺大道板桥县民大道,让台北市万华区的车辆可以行经华翠大桥直通新北市板桥区。随后该桥新店溪上游侧桥面(南桥)于2002年7月27日完成,使该桥双向各2车道全线通车[40][41]

华翠大桥全长654公尺[1],采用简支箱型钢梁两支,短跨距设计,保留了原来铁路桥的特征[42]。因桥面较窄,目前仅准行驶250 CC以上机车与汽车,无机车道与自行车道

相邻道路[编辑]

新店溪主要桥梁
西行道路 新店溪 东行道路
县民大道
板桥区
华翠大桥

新北市    台北市
艋舺大道
万华区

相关条目[编辑]

注释[编辑]

  1. ^ 1.0 1.1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YouTube频道. 《華翠大橋工程簡介》. 2018年3月30日 [2019年7月2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2月12日). 
  2. ^ 2.0 2.1 交通部. 中華民國80年《交通年鑑》. 台北市. 1992年: 页331. 
  3. ^ 3.0 3.1 《三重市志續編》下冊. 三重市公所 (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2005年: 页338-345、453-461 [2022-01-22]. ISBN 986000904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4. ^ 〈風水害詳報 淡水橋流失〉. 《台湾日日新报》. 1897年8月10日: 第2版. 
  5. ^ 《臺灣鐵道史》中卷(未定稿). 台北: 台湾总督府铁道部. 1911年3月25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位典藏: 页141 [2020年5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6日) (日语). 
  6. ^ 蔡龙保. 《推動時代的巨輪:日治中期的臺灣國有鐵路(1910-1936)》 二版一刷. 台北市: 台湾书房. 2007年7月. ISBN 978-986-6764-00-4. 
  7. ^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统计室. 《臺灣五十年來統計鐵路局概況》 表425〈省營鐵路主要橋樑〉,民國三十五年五月 (xls).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 194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1). 台湾研究网路化 中央研究院
  8. ^ 〈全岛纵贯复线 按昭和十年度开通 仅残万华台北间工事〉,《台湾日日新报》第11694号,1932年10月28日,汉文夕刊4版。
  9. ^ 第五款 工事 第四章 建設工事 第一節 縱貫鐵道複線其ノ他工事.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年報. 第34(昭和7年度).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国立国会图书馆 数位典藏). 1933年: 页58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10. ^ 板橋萬華間の複線運轉 十月一日から〉,《台湾日日新报》第12748号,1935年9月26日,第7版。
  11. ^ 第五款 工事 第三章 鐵道建設改良工事 第一節 縱貫鐵道複線其他工事.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年報. 第37(昭和10年度).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国立国会图书馆 数位典藏). 1936年: 页66–67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12. ^ 温文佑. 〈戰後台灣鐵路史之研究——以莫衡擔任鐵路局長時期為例(1949-1961)〉.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硕士论文. 2010年10月: 页121–125. 
  13. ^ 蔡仁辉. 《閒話臺鐵五十年》. 蔡吴春月. 1996年11月2日: 页11–13. 
  14. ^ 火車失火後聞或死于水火或死于頭身四散,慘不忍視!鐵路當局開始辦理善後. 民声日报 (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 数位典藏服务网). 1948-05-30: 页4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8). 
  15. ^ 〈新店溪桥 换梁工程 昨已竣事〉,《征信新闻》,1954年10月3日,第1版。
  16. ^ 新店溪橋換梁工竣. 民声日报 (国立公共资讯图书馆 数位典藏服务网). 1954-10-03 [2022-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2). 
  17. ^ 〈新店溪桥换梁 下行铁路线 明起停一周〉,《联合报》,1955年1月6日,第3版。
  18. ^ 〈铁路纵贯线上 新店溪桥抽换钢梁〉,《联合报》,1959年7月16日,第2版。
  19. ^ 〈纵贯铁路新店溪桥 明起四天抽换钢梁 部分列车停开改时〉,《征信新闻报》,1961年2月24日,第3版。
  20. ^ 〈新店溪桥换梁 万华下行线 封锁62小时〉,《联合报》,1963年7月23日,第2版。
  21. ^ 〈纵贯铁路板桥万华间 第九座桥墩倾斜〉,《联合报》,1981年6月22日,第3版。
  22. ^ 〈新店溪上铁桥 完成横渡通车〉,《联合报》,1981年6月28日,第3版。
  23. ^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交通篇(第一冊). 南投县. 1993年1月15日: 页313. 
  24. ^ 洪致文,《台湾铁道文化志:解读铁道王国的文化密码》,远足文化,2011年5月,页61,ISBN 978-986-6731-70-9
  25. ^ 台湾老风景猜猜乐第六弹:老铁路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0年12月25日,“飞行机の测候所”(洪致文部落格)。
  26. ^ 〈新店溪桥使用年久 铁路局拟改建新桥〉,《联合报》,1981年6月27日,第7版。
  27. ^ 27.0 27.1 寿俊仁 (编). 《臺灣鐵路百週年紀念》. 台湾铁路管理局 (台北市: 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1987: 页304~306. 
  28. ^ 〈纵贯铁路两大桥完工无期 火车将就走危桥〉,《联合报》,1989年11月14日,第4版。
  29. ^ 29.0 29.1 29.2 严启昌. 《鐵路新店溪橋重建工程》 (PDF). 《台湾公路工程》月刊 (台北市: 交通部公路总局). 2011年1月, (第37卷 第1期): 页1–4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08). 
  30. ^ 交通部. 中華民國78年《交通年鑑》. 台北市. 1990年10月10日: 页383. 
  31. ^ 〈新店溪大汉溪桥重建 逾期两年迄未完工 列车续驶两旧桥安全堪虞〉,《联合报》,1987年7月28日,第7版。
  32. ^ 〈新店溪桥 完工期限再延一年〉,《联合报》,1989年11月15日,第6版。
  33. ^ 33.0 33.1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大事紀要.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华民国81年. 国家图书馆 政府统计资讯网: 页371. 1993年6月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2). 
  34. ^ 〈好事多磨?工程延宕近7年 新店溪桥西主线 今通车〉,《联合晚报》,1992年1月27日,第4版。
  35. ^ 〈重建新店溪桥 特权包庇? 省议员指正历历 铁路局允完工后究责〉,《中国时报》,1992年8月1日,第13版。
  36. ^ 〈新店溪桥招标制度不合理〉,《联合晚报》,1991年10月23日,第4版。
  37. ^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于2018年6月11日与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合并为交通部铁道局
  38. ^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万板纪要》第四辑,台北市,2005年12月,页166~170、770、773、777。
  39. ^ 〈万板干道单向通车 沿线建物翻身〉,《自由时报》,2001年8月17日,第12版。
  40. ^ 台北县政府. 台北縣縣民大道、華翠大橋通車. 2002-08-22 [2013-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4) (中文(台湾)). 
  41. ^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万华板桥铁路地下化工程专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2. ^ 廖耀宇. 河濱漫步看橋樑 (PDF). 技师期刊第61期. 2012年10月 [2014-05-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21)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