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名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叶名琛
叶名琛


大清太子少保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
爵位 一等男爵
籍贯 湖北汉阳
族裔 汉族
字号 字云珍,号崑臣
出生 嘉庆十二年(1807年)
 大清湖北汉阳
逝世 咸丰九年(1859年)
 英属印度加尔各答威廉堡
亲属 (弟)叶名澧
出身
  • 道光十一年辛卯恩科举人
  • 道光十五年乙未科进士出身

叶名chēn(1807年—1859年4月9日[1]),字云珍,号崑臣清朝中后期的政治人物湖北汉阳人,籍贯江苏溧水[1]。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军所俘,卒于印度

生平[编辑]

叶名琛父叶志诜爱好扶乩;叶名琛特建“长春仙馆”(今应元路广州市第二中学附近),供奉吕洞宾李太白二仙;又辟“长春药圃”,种植草药

道光五年(1825年)中副贡生[1]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取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陕西兴安府知府[2],其后平步青云,历任山西雁平道云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江宁布政使、广东布政使等官,道光廿七年(1847年)昇任广东巡抚。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与两广总督徐广缙一同支持在鸦片战争后阻止英国人入广州城运动,因此功封男爵;其后又因在广东征讨反清势力,亲自处决犯人,诛杀数万反清势力人员,成功消灭拜上帝会两广剩馀势力。当时因清朝上下排外气氛高涨,属于强硬派的叶名琛受到重用。咸丰元年(1851年),赏加太子少保衔;咸丰二年(1852年),升任两广总督;咸丰五年(1855年),加封为两广总督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咸丰帝要求其在广“驭夷”,而叶名琛也在刚割让的香港布满眼线,但传回消息通通报喜不报忧,与事实相差甚远,得到的报纸登载的也是诸如“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败于俄国”“英军镇压印度兵乱不利”“法国在中英冲突中中立”等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消息。

叶名琛勤于吏事,属下忌惮其威重。当时天地会的山堂任取山名,这些山名不一定和山堂所在地吻合甚至不一定真实存在,叶名琛不知,得知有山堂自称“老万山”就令手下前去真正的老万山查看,结果一无所获;1854年天地会攻打广州时,叶名琛登五层楼令标兵出战,标兵骂道“每月得饷九钱,叫我送死吗?”顾自散去,叶名琛令闭关向敌军发炮才守住,后因英美法三国接到外交照会提供大炮、火药、粮米协助守卫广州、英美甚至出动舰队才平定事态;叶名琛又有杀良冒功之举,日杀数百人,一日杀三四百人就被认为少,1855年六至八三个月就杀七万五千人,被称为“刽子手”。叶名琛对待外国使者时傲慢,对照会仅以数语回复甚至不回复,为了彰显大国威仪,甚至不在总督衙门而在河边仓库接待英国公使包令

咸丰六年(1856年)9月10日,亚罗号事件爆发,英国领事巴夏礼(Harry Smith Parkes)启书责难;叶名琛释放被捕的十三名水手,但坚持无歉可道,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英国海军上将迈可尔·西摩尔率领3艘英舰穿越虎门,叶名琛不顾战事,连续两天亲自去校场看乡试马箭,下令广东水师后撤,亦不准开炮还击。24日英国军舰轰击广东南郊凤凰岗炮台,炮台守兵奉令走避,炮旋即被毁。25日英军连连攻陷海珠炮台以及商馆一带,并占据城外全部的防御工事,直逼广州城。26日叶名琛关闭粤海关中断贸易,调集乡勇团练制造声势。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名琛“危坐二堂,绝无惧色”。29日,英军攻入城内,因人少,抢掠督署后退出,叶名琛正在上香,免于被俘,向朝廷奏称“大捷”,又纵粤民火焚城外各国商馆及洋行,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亦遭劫。

叶名琛被擒情境

咸丰七年(1857年),巴夏礼请遣大军。当年9月,英法联军抵达广东,叶名琛因被错误新闻误导,以为英军只是虚张声势,打算拖延到英军自己走,且迷信称“过了十五日必无事”;十一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据守河南地区各炮台,要求叶名琛十天内出面谈判。十二日,联军发出最后通牒。十四日,联军占领广州,叶名琛逃到广州副都统双禧的衙署内,被擒获,解往停泊在香港的军舰“无畏号”,薛福成讥他“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3][注 1]他曾声言“欲面见其王以理论”,并且自备粮食,耻食敌粟。《香港纪事报》载:“偶然有人上舰,都向叶脱帽致意,他也欠身脱帽还礼。”

叶名琛屡次奏捷甚至自称击毙了东印度及中国舰队司令西马糜各厘(即迈可尔·西摩尔),当广州失守的消息传到京城,咸丰帝大惊。

48天后,“无畏号”驶离香港。英国人将其送往印度加尔各答,暂被囚禁在威廉堡,后迁往托里贡的住宅,日诵《吕祖经》不辍,因在作书画时被劝不要书写真名落人话柄而落款“海上苏武”。他继续关注时事新闻,按时作息,清早即要人给他读报听[4]。1859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得知晋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无望后,决定绝食,至三月初七戌时(4月9日),死于囚所,终年52岁,据悉是自备粮食尽空后绝食而死。英国人将他的遗体运回中国[5]。他的一些文件今封藏于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当时薛福成在日记沉痛表示:“英人初志在得入城见大吏,借以通隔阂、驭商民;乃粤民一激再激,叶相复一误再误,使拱手而有粤城。……益知中国易与,遂纠三国兵船北上,驶入大沽,阻我海运,立约而还。……粤民激于前此大府议和之愤,万众一辞,牢不可破,必阻其入城一事以为快,屡请屡拒,纷纭者二十年;而大沽之失,天津之约,皆成于此;由今观之,甚无谓也。”

其弟叶名澧官至内阁侍读,闻兄丧,不久即病死[6]

诗作[编辑]

镇海楼头月色寒,将星翻作客星单。
纵云一范军中有,怎奈诸君壁上看。
向戎何必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
任他日把丹青绘,恨态愁容下笔难。

注释[编辑]

  1. ^ 澳大利亚籍学者黄宇和在《两广总督叶名琛》一书对叶名琛大加赞扬,并对此十二字做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不战”,其实是无兵可战。但叶名琛在镇压天地会等反清武装时尚有数万军队。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394》,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1.0 1.1 1.2 茅海建:《清代人物传稿·下·第四卷·叶名琛》第36页
  2. ^ 《清史稿》列传一百八十一 徐广缙 叶名琛 黄宗汉
  3. ^ 薛福成:《书汉阳叶相广州之变》,《庸庵文续编》卷下第31页
  4. ^ 清史稿》记载,“名琛既被虏,英人挟至印度孟加拉,居之镇海楼上。犹时作书画,自署曰‘海上苏武’,赋诗见志,日诵吕祖经不辍。”
  5. ^ 《蕉轩随录》卷三
  6. ^ 高拜石 正中书局版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卅一) P15

来源[编辑]

相关书目[编辑]

  • 黄宇和著,区珙译:《两广总督叶名琛》(北京:中华书局,1985),上海:上海书店,2004 ISBN 7-80678-096-3

外部链接[编辑]

清朝政府
前任:
徐广缙
两广总督
1852年9月7日-1858年1月26日
继任:
黄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