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水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水龙
摄于1962年
出生(1939-07-17)1939年7月17日
日治台湾台北州基隆郡
逝世2015年5月2日(2015岁—05—02)(75岁)
台湾
国籍 大日本帝国(1939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2015年)
职业音乐家
知名于创办“春秋乐集”、写《梆笛协奏曲》
父母许阿枝(父)
马查某(母)
奖项
  • 金曲奖特别贡献奖
  • 景星勋章
  • 国家文艺奖
  • 行政院文化奖
  • 吴三连奖
  • 中山文艺奖
受影响于
影响于

马水龙(1939年7月17日—2015年5月2日),出生于基隆市,台湾音乐家,[1][2]是第一位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以整场形式发表个人作品的台湾作曲家。在担任邱再兴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期间创办“春秋乐集”。

生平[编辑]

马水龙出生基隆渔港,父亲为中医师,为避二战曾居九份多年。1959年入学国立艺术学校音乐科,主修理论作曲,副修钢琴与大提琴,受教于萧而化许常惠卢炎等。1964年自国立艺术学校改制后的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今国立台湾艺术大学)音乐科作曲组毕业,陆续任教基隆市立第四初级中学(今基隆市立中山高级中学国中部),台湾省立基隆高级商工职业学校(今国立基隆高级商工职业学校),同时在私立崇右企业管理专科学校(今崇右影艺科技大学)兼课。

1967年的时期,因为受到许常惠的制乐小集影响,马水龙和陈懋良沈锦堂赖德和温隆信游昌发等六人,共同组成“向日葵乐会”,于是从1968年之后,每年发表一首乐曲,在当时也引发台湾乐坛相当的轰动。[3]

1971年8月担任私立台南家政专科学校(今台南应用科技大学)音乐科讲师。隔年,获西德雷根斯堡音乐学院奖学金,赴德留学三年,向席格蒙(Dr. O Sigmand)学习作曲。从西德返回台湾后,担任私立东吴大学音乐学系副教授,教授。

1981年8月起,担任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教授及科主任,兼任国立艺术学院(2001年奉准改名为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筹备处主任。 次年担任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及创系主任,1991年8月,任国立艺术学院院长。 三年后辞去院长一职,仍任音乐系教授,并曾兼任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音乐委员会委员。

马水龙于1986年获美国国务院傅尔布莱特学术奖,于1990年担任财团法人邱再兴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1997年8月当选中华民国作曲家协会理事长。《联合报》台北讯,〈作曲家协会改选 马水龙任理事长〉,1997年9月1日《联合报》。

1999年,获颁第三届国家文艺奖音乐类。9月,连任亚洲作曲家联盟总会五位执行委员之一。2000年,获颁二等景星勋章。7月,连任亚洲作曲家联盟中华民国总会暨中华民国作曲家协会理事长。2002年9月,当选亚洲作曲家联盟副主席。

2015年5月2日,因病逝世,享寿75岁。

马水龙流传最广的作品是〈梆笛协奏曲〉,它的导奏是1980到1990年代间中国广播公司的整点报时音乐。[4]

他的作品

荣誉[编辑]

中华民国勋章奖章[编辑]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1. ^ 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国家文化资料库》:〈马水龙〉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11-02.
  2. ^ 陈汉金 著,《音乐独行侠马水龙》时报出版公司2000年2月5日出版,ISBN 9571332992
  3. ^ 當年不作曲會死! 賴德和、游昌發向日葵樂會話當年. [2021-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2). 
  4. ^ 台湾公共电视《听见台湾的声音:马水龙乐展》节目网页[失效链接]
  5. ^ 社团法人台湾音乐著作权人联合总会
  6. ^ 總統令(華總二荣字第8910021060號). 总统府公报 (总统府). 2000-05-05, 第6338号: 5页 [202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9). 
  7. ^ 總統贈頒給文藝界傑出人士. 中华民国总统府. 2000-05-03 [2021-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0).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