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文化大革命
虽然生者传记方针无法适用在这个条目的主题,它仍可能包含跟在世人物有关的内容,例如已逝者的亲属及朋友、或牵连在世人物的主题。跟人物有关联的争议性内容都需要提供可靠的来源,确保内容可以查证。 缺少可靠来源或是无法查证的内容都需要“立刻移除”,如果有人不断加入这种内容、或是任何跟方针有关的疑虑,请前往互助客栈。 |
文化大革命属于维基百科历史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文化大革命曾获提名优良条目评选,惟因其尚未符合标准而落选。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落选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之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 |||||||||||||
| |||||||||||||
当前状态:优良条目落选 |
存档 |
---|
|
关于我刚刚添加在“历史背景”中的内容
[编辑]由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会的《文革史》在中国大陆是禁书,在国际上也没有编码,属于地下文学,所以我只能为其打上“来源请求”的tag,然而这本《文革史》参考的文献之多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因此作为补充我加了进去。
至于说“维护斯大林模式”是自由派观点这一说,是因为(以左翼观点来看),毛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与中共内部右派和官僚主义斗争,那么矛头很明显地指向了公务员、党政官僚、军队干部等既得利益者,而这恰恰是斯大林体制所维护的,即“平均不是列宁主义”。苏联的官僚模式很典型的特点就是等级工资制,作为苏联的学习者中国在刚建国时期也几乎是照搬了这个政治体制,臃肿的官僚体系没有在文革中被打倒反而增强了,因此赵紫阳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搞代议制来取代原有的政治体系框架——自然也触动了以邓小平为首的党政官僚的利益。如果说赵紫阳的下台只是偶然事件,实际上是文革后官僚与工人阶级冲突积累的总爆发,所谓量变引起质变,最后作为64事件的牺牲品,赵紫阳不得不为他自己的戈尔巴乔夫式政治理念买单。
另外关于斯大林模式我还要提一下,如果没有大跃进,没有文革,毛泽东很有可能继续苏联的指令经济,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然而他显然意识到了苏联极不平衡的经济占比,所以在谋求自己的道路,从毛泽东尝试冲击党阀开始(即与刘少奇产生矛盾时)就已经走上了与苏联产生分歧的道路,直接导致了中苏交恶——这一点在朝鲜清洗“延安派”与“莫斯科派”干部时体现了出来,当时斯大林与毛泽东同时抵达平壤,要求为这些干部平反并恢复工作,斯大林提出由苏联直接指导朝鲜的干部体系建设,而毛泽东却说他来朝鲜只是为了批评金日成走了错误的路线,以顾问式的形式督促其改正。从这时就暴露出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分歧,即关于家长制与包办替代主义的分歧。因此,“维护斯大林模式”显然是自由派的观点。
各位有什么意见不妨也提出来听听。
--CCJullie(留言) 2021年5月28日 (五) 14:23 (UTC)
- @CCJullie 个人不建议加入北大马会文革史的观点,要加的话建议加马会文革史援引的书籍——譬如迈斯纳甚至是老造反派写的回忆录等地下书籍,而且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对北大马会关注比较多的话,他们之前还有本书名字叫«共和国的历程»,我建议你去读一下,这本书的口径跟文革史的口径完全不一样--路一周可(留言) 2022年9月14日 (三) 07:47 (UTC)
- 当然这个涉及到关于对北大马会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个争议度很大,在wiki平台上面不好公开讨论--路一周可(留言) 2022年9月14日 (三) 07:53 (UTC)
- 请发表客观观点,请不要使用“韭菜”等攻击他人的词汇--Haoming9245(留言) 2023年11月7日 (二) 10:14 (UTC)
我打算把文革相关作品章节单独拆出来成一个条目
[编辑]@Fire-and-Ice、乘龙观音:不过我不太确定怎么拆最好,是否有必要留一句简介,比如“文化大革命存在众多相关作品”,亦或只在参见里放,再亦或主条目什么都不留,只在单独的模板里放?--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3月5日 (日) 01:44 (UTC)
- 从前我建过,但是被删了,见文化大革命书目的afd。该条目原文可见U:Fire-and-Ice/文化大革命书目。--Fire Ice 2023年3月5日 (日) 02:22 (UTC)
- 查看了之前相关页面被删除的社群讨论[1],不确定维基社群是否还能接受此类条目或列表。这个页面“用户:Fire-and-Ice/文化大革命书目”算是维基上的高质量列表了,看得出下过功夫。一般文革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很广泛,世界各地和网络上也有相关图书馆和数据库,所以也可以考虑仅在“文革相关作品”一章节加入外部链接,而无需拆分新条目。--乘龙观音(留言) 2023年3月5日 (日) 09:18 (UTC)
- @Fire-and-Ice、乘龙观音:我挂了DRV试试,妖怪文献与著作列表都能留我不觉得这个不能留。--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3月5日 (日) 14:06 (UTC)
- 不过如果确实不能恢复我也仍打算删掉相关段落,占比太大了,感觉毫无必要。--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3月5日 (日) 14:14 (UTC)
- 你维日常的双标而已。我反正已经接受Tiger(在telegram群里)关于你维为什么不应该有书目类条目的说明了(--Fire Ice 2023年3月5日 (日) 14:18 (UTC)
- 我哪个群都不在,来个原话。--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3月5日 (日) 14:23 (UTC)
- 原话我忘了,不知@Tigerzeng是否有兴趣再说一遍。--Fire Ice 2023年3月5日 (日) 14:34 (UTC)
- 我哪个群都不在,来个原话。--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3年3月5日 (日) 14:23 (UTC)
- 你维日常的双标而已。我反正已经接受Tiger(在telegram群里)关于你维为什么不应该有书目类条目的说明了(--Fire Ice 2023年3月5日 (日) 14:18 (UTC)
- 查看了之前相关页面被删除的社群讨论[1],不确定维基社群是否还能接受此类条目或列表。这个页面“用户:Fire-and-Ice/文化大革命书目”算是维基上的高质量列表了,看得出下过功夫。一般文革的相关书籍和资料很广泛,世界各地和网络上也有相关图书馆和数据库,所以也可以考虑仅在“文革相关作品”一章节加入外部链接,而无需拆分新条目。--乘龙观音(留言) 2023年3月5日 (日) 09:18 (UTC)
一点小疑惑
[编辑]1956年中共八大新的书记处的建立和总书记的设立使“一线二线”从体制上得以初步落实。中共八大后,中央最高领导层关于一线二线的分工开始明朗化。八大后,刘少奇、邓小平实际上开始主持中央第一线工作。 中共八大形成了中央“一线”的基本领导格局:政治局会议主要由刘少奇主持,书记处会议主要由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则由周恩来主持。 三年自然灾害是在1960年左右开始的,退居二线是1956年开始的并且三年自然灾害死亡人数三千万是一个有争议的数字,不宜放于此处,或者可以将多种数字与出处同时防止--2604:9CC0:14:6E4:2F65:4FD8:B32F:B069(留言) 2024年3月9日 (六) 01:50 (UTC)
事件不够详细
[编辑]很多事件看得云里雾里的,来龙去脉不清楚,人物之间的立场变化希望能够更加完善--波兰球(留言) 2024年5月5日 (日) 13:48 (UTC)
不算《“文化大革命”简史》等个别条目,其他条目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词汇的处理,并未统一。例如:
南京事件,或称南京反“文革”势力运动,是1976年在南京发生的反对“文化大革命”、支持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进行经济建设政策的活动……
此处的文革打了引号,但也有打和不打皆有的情况:
伤痕文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0年代末“拨乱反正”时期出现的文学创作思想,是中国大陆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的文学潮流,一度成为1980年代文学思潮的主流。伤痕文学主要表现文化大革命为人们带来的精神、物质上的巨大伤害……
——伤痕文学
虽维基百科不受中国法律管辖,但窃以为统一用法,对于权威性还是较为重要的。望提出看法,不任区区向往之至。--WPCD-DTV 2024年7月31日 (三) 14:15 (UTC)
- 南京事件 (1976年)中是原创命名、应是“文革势力”?伤痕文学等条目中,感觉不必要,尤其是有内链时。--YFdyh000(留言) 2024年7月31日 (三) 14:57 (UTC)
- 文革引号可能是受大陆出版物影响?因为大陆官方要求所有出版物该词都必须打引号。(前几天刚好提到过)用在维基百科我觉得应该是不中立的。--—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7月31日 (三) 15:01 (UTC)
- “文革引号”的处理方式明显违反Wikipedia:NPOV,原因可参见此链接。--—向史公哲曰(留言) 2024年8月1日 (四) 11:13 (UTC)
- 这是不是您从文革条目ref里找的(那些内容就是我写入的)不过也可能不是,毕竟Google也非常容易搜到。--—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日 (四) 11:22 (UTC)
- 其实更广来说,本站编者对于专有名词是否一律加引号尚无共识,所以通常是随编者个人偏好。——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8月1日 (四) 16:40 (UTC)
- 专有名词为何要一律加引号??别说“一律加”,“加”的情况都很少,难道有任何中文文献会为“台中市”“美国”“鲁迅”“长江”这些词打上引号吗……——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日 (四) 16:47 (UTC)
- 那我就不知判断标准从何而来了。反正就是有人喜欢给名词加引号,有人不喜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8月2日 (五) 04:02 (UTC)
- 一般情况下,能给文革加引号的编者,其对文革的编辑几乎都是对prc参考文献内容的微改。--向史公哲曰(留言) 2024年8月2日 (五) 05:53 (UTC)
- 人名、地名、组织名加引号的不多,相对来说事件中加引号的多。此处的引号可以理解为着重强调特定词语。例
「蘆溝橋事變」發生於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
,见台版的《重订标点符号手册》修订本--Kethyga(留言) 2024年8月2日 (五) 08:28 (UTC)- “特別指稱”不能叫“着重强调”(如着重号)吧。是引号内内容不仅仅是词汇的通常含义。--YFdyh000(留言) 2024年8月2日 (五) 08:43 (UTC)
- “台独”顽固分子怎么说?--Kethyga(留言) 2024年8月11日 (日) 01:59 (UTC)
- 个人认为是定义权,如果没有引号,任何人或机构都可按自己的标准判定。--YFdyh000(留言) 2024年8月11日 (日) 08:06 (UTC)
- 第71条--—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1日 (日) 08:08 (UTC)
- 加引号就是规定如此,就跟书籍需要加书名号一样。就像台风名需加引号就是规定一样,有些人就是硬要解读出“引号是台风名一部分”“引号为了表示强调”之类的含义。--—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1日 (日) 08:10 (UTC)
- “台独”顽固分子怎么说?--Kethyga(留言) 2024年8月11日 (日) 01:59 (UTC)
- 然而prc规定给文革加引号,其目决不是为了强调特定词语。根据某新闻的解释:像文革这类从前的概念,今天理解又都是负面的,所以必须加引号。可见给文革加引号绝对是违反npov方针的。--向史公哲曰(留言) 2024年8月2日 (五) 09:12 (UTC)
- 在中国大陆,引号(“ ”)除了表示引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表示反讽、嘲弄、否定等态度。--向史公哲曰(留言) 2024年8月2日 (五) 09:15 (UTC)
- 台湾也有的,引号也有表示“所谓”的功能。我觉得此种情况,至多开头用一两次(也算是强调),正文一般不用引号,或疑虑较少。——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8月2日 (五) 13:29 (UTC)
- “特別指稱”不能叫“着重强调”(如着重号)吧。是引号内内容不仅仅是词汇的通常含义。--YFdyh000(留言) 2024年8月2日 (五) 08:43 (UTC)
- 那我就不知判断标准从何而来了。反正就是有人喜欢给名词加引号,有人不喜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8月2日 (五) 04:02 (UTC)
- 专有名词为何要一律加引号??别说“一律加”,“加”的情况都很少,难道有任何中文文献会为“台中市”“美国”“鲁迅”“长江”这些词打上引号吗……——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1日 (四) 16:47 (UTC)
- 个人认为,两例中,除了第一例的第一个“文革”可能涉及官方用词需要加上之外,其他几处的引号都应该移除。即使是第一例,也应该加上注释和来源,说明引号的出处--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8月16日 (五) 16:33 (UTC)
当前共识显示,对“文化大革命”一词加引号有不中立之虞,除引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中国大陆文献及其他个别情况外,文革应避免使用引号包裹。另@Patrickov、向史公哲曰、自由雨日、Ericliu1912、Kethyga、YFdyh000。--WPCD-DTV 2024年8月23日 (五) 13:25 (UTC)
赞成。(见下)--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23日 (五) 13:28 (UTC)- 自由亚洲电台的
涉及“文革”、“劳改营” 张艺谋影片《一秒钟》未获准首映
,应该不是“否定义”、“不中立之虞”吧。还有[2]、[3]。倾向于Ericliu1912的,可以用来强调,本来就是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但是无需多次强调。--Kethyga(留言) 2024年8月23日 (五) 14:37 (UTC)- 这不是“强调”(4.8.3.2)吧?而是“
4.8.3.3 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标点符号用法)。上面的例子也均是将“文革”(简称)打的引号而非将“文化大革命”打的引号。所以应当说成是:“文化大革命”(全称)不应加引号,“文革”则可以加引号(表示简称)。(见下)--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23日 (五) 14:49 (UTC)- “文化大革命”上加引号,中国大陆之外也有用的,比如[4]、[5]、[6]。“不中立之虞”的措辞比较主观。--Kethyga(留言) 2024年8月23日 (五) 15:43 (UTC)
- 这些大多是第一次出现时加引号,而非“一直加引号”,这应该就是“
4.8.3.2 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了。那么应当说成是:“文化大革命”“文革”应当根据一般的事件类专有名词来对待,即用于“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或用于“表示简称”时可以加引号,但不应像中国大陆要求的那样永远加引号。--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23日 (五) 15:56 (UTC) - “不中立之虞”不主观,因为大陆要求“永远加引号”的原因就是“对其彻底否定”(甚至连《中国大百科全书》条头都带引号:《“文化大革命”》),那这个引号显然包含评价/态度在内了。--自由雨日🌧️(留言|贡献) 2024年8月23日 (五) 16:05 (UTC)
- 这些大多是第一次出现时加引号,而非“一直加引号”,这应该就是“
- “文化大革命”上加引号,中国大陆之外也有用的,比如[4]、[5]、[6]。“不中立之虞”的措辞比较主观。--Kethyga(留言) 2024年8月23日 (五) 15:43 (UTC)
- 这不是“强调”(4.8.3.2)吧?而是“
- @CreeperDigital1903:本人无异议--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8月23日 (五) 15:22 (UTC)
- 支持--Benho7599 | Talk 拥护以李家超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2024年8月23日 (五) 15:23 (UTC)
- 不同意一律禁用,因为是否给特定事件专有名词加引号属于编者个人选择(至少我认识的就有@Aizag君等会用)。但是,如果“祇”单独给“文化大革命”加引号,那就确实不该有。个人建议是在条目行文格式维持一致或第一次提到而强调时,仍得使用引号。——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4年8月24日 (六) 02:36 (UTC)
那就这样:
对于“文化大革命”一词,首次提及时可加上引号以示强调。惟鉴于该用法在中国大陆表示“对其彻底否定”,有违反中立原则之虞,故除强调及引用原文等情况下,不建议以引号包裹“文革”“文化大革命”等词,但如为保持行文格式一致,则可例外。
--WPCD-DTV 2024年8月24日 (六) 12:57 (UTC)
- @CreeperDigital1903:同前,本人无异议--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24年8月24日 (六) 14:04 (UTC)
关于条目的概述图
[编辑]各位编辑觉得是否可以考虑换一张条目的概述图?比如换成“一月风暴”或“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等标志性事件或是更具有代表性的图片?--261026CQ 2024年11月16日 (六) 12:55 (UTC)
- 可以挑几张比较有代表性的拼起来。——暁月凛奈 (留言) 2024年11月16日 (六) 13:1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