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南龛摩崖造像

坐标31°50′48.77″N 106°45′22.75″E / 31.8468806°N 106.7563194°E / 31.8468806; 106.7563194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龛摩崖造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四川省巴中县
坐标31°50′48.77″N 106°45′22.75″E / 31.8468806°N 106.7563194°E / 31.8468806; 106.7563194
分类石窟寺
时代隋至宋
编号3-47
认定时间1988年1月13日
保护历史
1980年7月7日:四川省重新确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龛、北龛西龛摩崖造像)

南龛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郊,文物遗址年代判定为唐、宋。1956年8月16日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980年7月7日公布为四川省重新公布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1988年1月13日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南龛位于巴中市城南5公里的南龛山上,为巴中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者,现存176龛。南龛山略呈南北走向,造像主要分布于山崖东面之神仙坡、云屏石、观音岩等处,以神仙坡东面崖壁上为最多。在2000年夏调查时,为了方便记录,将神仙坡以老君洞后原登山旧路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造像最密集。现在上山参观的道路位于山崖东面,从下至上直通至造像区北段崖前,路南侧有云屏石,北侧有天落石,观音崖位于北段以北的山坡下,墓塔区位于山崖的南端。在造像区,编号从山崖下端的云屏石开始,依次至天落石,主要造像区南段崖壁,至观音崖结束,每处编号均按从上至下、从南向北的顺序进行。墓塔区的编号接著观音崖的编号,按从北向南、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第151~153号位于造像区通往墓塔区的路旁,因此编号靠后。第174~176号是调查时新发现的,为补编号。第027~138号龛主要集中于北段,即主要造像区,第139~150号龛位于观音岩,第012~026号龛、第174~176号龛位于南段老君洞一带,第154~172号龛位于南段墓塔区,第001~008号龛、第15l号龛位于山前云屏石上,第009~011号龛位于山前天门石上。原第101号龛左侧一残龛为重复第102号龛。南龛造像绝大多数开凿于唐代。依其所处崖面,结合有纪年的造像铭文,按开凿顺序,南龛现存的重要碑记和有代表性窟龛大致可以分为八组[4]

注释

[编辑]
  1. ^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 链接至维基文库 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在工农业生产建设中注意保护文物的通知. 维基文库. 1956-08-16 (中文). 
  2. ^ 四川省人民政府. 链接至维基文库 关于重新公布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川府发〔1980〕154号). 维基文库. 1980-07-07 (中文). 
  3.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88-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4. ^ 雷玉华著; 郑炳林,樊锦诗主编. 巴中石窟研究.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1: 18. ISBN 978-7-105-11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