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楚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喻楚傑(1898年—1984年),原名喻壽昌湖南省平江縣邵陽鄉蔡家灣(今屬長壽鎮邵陽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生平[編輯]

7歲讀私塾,兩年後家貧輟學,給地主放牛。1917年到長沙順昌木廠當學徒六年。1923年4月參加程潛部隊。1925年調入唐生智部第八軍第十八團。1926年5月參加北伐戰爭,任排長。1927年11月入彭德懷部獨立五師一團在一連任班長。1928年7月跟從彭德懷參加平江起義,編入紅五軍第十八團,1928年9月任班長。1929年1月9日在江西萬載經熊范安、方俊介紹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任平江縣東鄉赤衛隊中隊長。動員6位親人參加革命,其中4人犧牲。胞弟喻縵雲,1930年參加紅軍,建國後任總後勤部軍需部部長、總後勤部顧問,開國少將。1930年,任紅三軍團紅五軍3師9團1連連長。東渡贛江,參加了龍岡、東韶戰鬥,突襲建寧城、攻克泰寧、黎川,繞道千里,回師興國。高興好激戰、方石嶺大捷、攻打贛州、激戰文英、攻戰汝城及黃陂、大龍坪殲敵二個師的戰鬥。1933年入瑞金紅大學習,畢業後任中央警衛師(工人師)第3團營長、團長。1934年該師編入紅八軍團,任第23師第69團團長。長征過湘江後紅八軍團撤編,任紅三軍團教導營2連連長,1935年3月任紅三軍團第4師12團參謀長。長征勝利後1936年5月入紅軍大學一期學習,1936年底畢業後任紅二方面軍第四師參謀長。腳、腿、胸、手部五次負傷,為二等甲級殘廢。

抗日戰爭期間,擔任八路軍120師715團參謀長。1938年任三五八旅代參謀長兼教導大隊長。1939年任120師教導團團長。1941年7月26日在山西興縣李家灣第120師教導團改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校長由一二〇師參謀長周士第兼,,政委徐文烈,政治部主任楊尚高,喻楚傑任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設營長隊、教導員隊、連排幹部隊、參謀訓練隊、騎兵隊、工兵隊和地方幹部隊等八個學員隊,附設陸軍中學併兼任校長。1943年1月抗大七分校及附屬陸軍中學從晉西北敵後遷回陝甘寧邊區隴東合水縣,抗大二分校附設中學從晉察冀邊區遷到合水縣併入七分校,直屬總校領導。1943年4月9日,原第七分校及附屬陸軍中學1000多名學員在喻楚傑率領下,從晉西北興縣出發,在臨縣第八堡西渡黃河,經葭縣大會坪、米脂、綏德、清澗,於4月13日到達延安。4月17日離開延安,經甘泉、富縣,於4月26日到達隴東的合水縣城。任抗大七分校副校長(代校長)。分散於合水縣豹子川、東華池、平定川、大鳳川一帶,開挖窯洞,『建築校舍,建立「革命家務」。9月下旬,抗大總校副校長彭紹輝兼任七分校校長,張啟龍任政委。1944年冬,抗大七分校已有師生6000餘人。1945年4月至6月作為陝甘寧邊區代表團成員出席中共七大

1946年1月任冀熱遼軍區熱北軍分區司令員。1946年4月任熱河軍區昭烏達盟軍分區司令員。1946年9月任蒙漢聯軍司令員、蒙漢聯軍第二師師長(至1947年2月)。1946年11月熱北軍分區改稱冀熱遼軍區第二十軍分區任司令員。1947年10月任東北軍大冀察熱遼分校校長兼政委。1949年4月調北京任護路運輸司令部參謀長(護運司令呂正操,後改為鐵道兵團)。隨軍南下任中南軍區鐵道運輸司令部參謀長、1949年9月任衡陽鐵路管理局副局長、武昌鐵路分局局長兼黨委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12月任鐵道部監察室主任、監察局局長。1955年5月任鐵道部工程總局副局長.1958年4月任鐵道部辦公廳副主任。1978年3月任鐵道部視察室副主任。1980年任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副主席、中國鐵路老戰士協會副理事長,政協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副部長職。[1]

遵照他的遺願,夫人王克然率子女將喻楚傑的骨灰主部撒在平江起義舊址——天岳書院旁的松柏樹林下。2007年清明,喻楚傑的骨灰餘部移入新建的平江縣人民公園內。

家人[編輯]

  • 夫人王克然(1918—2011),原名王潔芝,南陽市賒鎮縣王村貧農家庭。開封女中和開封女師讀書,1937年3月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11月奔赴延安。1939年2月底到延安。在陝北公學和抗大學習,1939年5月入黨。1940年1月初從抗大畢業,分配到一二〇師教導團任政治處宣傳幹事、技術書記、統計幹事、供給處指導員等職。1940年3月與團長喻楚傑結婚。賀家川手術醫院任教員、一二0師直屬託兒所任支部書記、1943年7月調任抗大七分校女生隊二隊指導員、後方留守處支部書記,熱河軍區後方留守處黨委委員,晉察熱遼軍大分校校部協理員、支部書記,二十軍分區司令部後方留守處政委,鐵道部武昌分局政治處機關總支書記,鐵道部政治部組織部、鐵道部視察室工作,1982年12月離休。

參考文獻[編輯]

  1. ^ 徵集八路軍將領肖像啟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八路軍太行山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