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曲阜孔廟大成殿
臺北孔子廟大成殿

大成殿為東亞傳統建築孔廟中的正殿,亦為孔廟中的核心建築單體,唐代時稱為文宣王殿,崇寧三年(1104)宋徽宗以《孟子.萬章下》「孔子之謂集大成」之義,下詔將曲阜孔廟正殿更名為大成殿,政和四年(1114)又頒詔諭定天下孔廟正殿均更名大成殿,元代稱宣聖殿,明代稱先師廟,清代復稱大成殿,意為「集古聖先賢之大成」。

各地大成殿通常在殿前設有祭祀和樂舞的露台,殿內正中奉祀孔子塑像、畫像或「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牌位(或其一,或像與牌位二者皆有),前面為盛放祭器的案台,左右從祀四配十二哲(塑像或牌位),頂部則懸有清代皇帝所御筆題寫的匾額,自康熙帝始共九位皇帝曾題寫匾額並頒行全國,分別為康熙帝題「萬世師表」、雍正帝題「生民未有」、乾隆帝題「與天地參」、嘉慶帝題「聖集大成」、道光帝題「聖協時中」、咸豐帝題「德齊幬載」、同治帝題「聖神天縱」、光緒帝題「斯文在茲」和宣統帝題「中和位育」,民國六年(1917年)部分孔廟尊北洋政府教育總長范源濂指示將御匾取下另存,改懸大總統黎元洪所書「道洽大同」[1]

現存大成殿多為明清建築,其建築風格常帶有地方特色,保存最早者為正定縣文廟大成殿(五代至宋初)和平遙文廟大成殿(金代),等級最高者為哈爾濱文廟大成殿(民國初年所建,十一間重檐廡殿)、北京孔廟大成殿(九間重檐廡殿)、曲阜孔廟大成殿(九間重檐歇山)、濟南文廟大成殿(九間單檐廡殿)、蘇州文廟大成殿(七間重檐廡殿)和泉州文廟大成殿(七間重檐廡殿)等。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广东龙川学宫》. 江蘇新聞網. [2013-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