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埃斯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威爾·埃斯納
Will Eisner
1982年檔案照片
出生(1917-03-06)1917年3月6日
 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
逝世2005年1月3日(2005歲—01—03)(87歲)
 美國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湖
國籍 美國
職業漫畫家,編劇,企業家
代表作閃靈俠
與上帝有約
獎項詳細列表

威爾·埃斯納(英語:Will Eisner,1917年3月6日—2005年1月3日),原名威廉·艾爾文·埃斯納William Erwin Eisner),是一位美國著名漫畫家、編劇、企業家。被譽為「美國動漫教父」。 他是視覺文學(Graphic Novel)的創始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動漫界獎項——艾斯納獎即以他的名字命名。[1]

早期生活[編輯]

1917年3月6日,威爾·埃斯納出生在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父母都是猶太裔移民。他的父親曾作過繪畫工作,而後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埃斯納就讀於紐約市布朗士區德維特克林頓高中(DeWitt Clinton High School)。[2] 他為校報《克林頓人報》(The Clintonian)和雜誌《喜鵲》(The Magpie)還有學校的年鑑作畫,同時為學校設計舞台。在畢業以後,他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學習了一年。他在那裡的導師是加拿大畫家喬治·勃蘭特·布里奇曼(George Brandt Bridgman)。[3]

職業生涯和主要作品[編輯]

他為軍隊設計的宣傳月刊封面
威爾·埃斯納創作的漫畫人物閃靈俠(達韋恩·庫克繪)

1936年,他的正式漫畫作品《哈里·凱利》(Harry Karry)、《火焰》(The Flame)和《海洋之鷹》(Hawks of the Sea)發表在漫畫雜誌《WOW What a Magazine!》上,那時他使用筆名是:「Willis Rensie」。[4]

不久,《WOW What a Magazine!》雜誌休刊。他和雜誌的主編也是他的好朋友傑瑞·伊格(Jerry Iger)共同創立了埃斯納-伊格工作室(Eisner-Iger Studio)。他們為了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市場出版了大量的各種風格的漫畫作品。他們也招募了很多年輕的漫畫家,例如:鮑勃·凱恩、Lou Fine 和傑克·科比。這段時期埃斯納的代表作是:《海洋之鷹》(Hawk of the Seas)、《希娜——森林女王》(Sheena, Queen of the Jungle)和《混亂》(Muss em Up)。那時他使用筆名:Erwin Willis B. Rensie、Willis Nerr 和 Will Erwin。

1939年,威爾·埃斯納離開埃斯納-伊格工作室加入了優質漫畫集團(Quality Comics Group),在那裡,他開始創作《玩偶男人》(Doll Man)、《山姆大叔》(Uncle Sam)、《奇人》(Wonder Man)、《幸運女神》(Lady Luck,與 Nick Cardy 共同創作)和《黑鷹》(Black Hawk)。1940年,他開始創作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漫畫作品《閃靈俠》(The Spirit),主角是一個帶着佐羅式眼罩的偵探。在此之後,這種風格成為最最流行的漫畫風格。在接下來的1941年和1942年裡,《閃靈俠》是最受大家喜愛的漫畫之一。[5]

1942年,威爾·埃斯納應召入伍。他在軍隊裡負責繪製宣傳海報、插畫和連環畫,這段時期的主要作品是《Private Dogtag》和《Joe Dope》發表在雜誌《The Flaming Bomb》、《Fire Power》和《Army Motors》裡。[6]

退伍之後,他重新繼續《閃靈俠》的創作。他開始與其他年輕畫家合作,比如:Jules Feiffer 和 Wally Wood。他也開始嘗試其他的漫畫主題,比如棒球、洋娃娃、海盜和警察題材的漫畫,但是這些遠遠達不到《閃靈俠》的流行程度。

威爾·埃斯納成立了美國視覺公司(American Visuals Corporation),從事教育性和商業性的漫畫、卡通和插畫的創作工作。他復興的一個主題是《Joe Dope》,描繪的是一名戰爭中的士兵的形象。這個創作為他的公司掙了大錢,以至於埃斯納放棄了《閃靈俠》這個主題。

在70年代早期,真實自由出版社(The Real Free Press)的荷蘭編輯 Olaf Stoop重印了《閃靈俠》恢復了大家對埃斯納作品的興趣。這促使埃斯納在1978年創作了同樣風格的另一部作品《神的契約》(A Contract With God),講述了30年代布朗士區貧民窟的生活。這四個關於生活的小故事以其獨特的文字和繪畫風格開創了一個新的漫畫類型:視覺文學(Graphic Novels)。於是威爾·埃斯納成了視覺文學的創始人。[7]

貫穿80和90年代,「激進現實主義出版社」(Kitchen Sink Press)出版了威爾·埃斯納的幾部視覺文學:《建築》(The Building)、《夢想家》(The Dreamer)、《家庭麻煩》(A Family Matter)和半自傳類型的《到風暴中心》(To the Heart of the Storm)。2000年以後,埃斯納繼續視覺文學的創作,這段時間改由DC漫畫出版。

1988年,「埃斯納獎」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個漫畫獎項被譽為美國漫畫界的奧斯卡獎。[8]

除了創作許多視覺文學,威爾·埃斯納還將很多文學名著改編成漫畫比如:《最後的騎士——堂吉訶德》(The Last Knight - An Introduction to Don Quixote)、《青蛙王子》、《桑蒂阿塔》(Sundiata)。2003年由雙日出版社(Doubleday)出版的漫畫《猶太惡棍》(Fagin the Jew)就是取材於狄更斯的名著《霧都孤兒》的一個次要角色。[9]

他最後的視覺文學作品是《密謀》(The Plot)取材於反猶太主義笑話《錫安長老會紀要》(The 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2005年發表。

除此之外威爾·埃斯納還涉及漫畫理論的研究。他的《漫畫和相繼的藝術》(Comics and Sequential Art)和《用圖畫講故事》(Graphic Storytelling)就是這方面的經典。威爾·埃斯納被尊稱為「美國漫畫的教父」,不僅因為《閃靈俠》對於漫畫界的重大影響,更重要的是他提升了漫畫的藝術地位。他將漫畫從幼兒讀物提升為一種全新的文學形式而被大眾接受。埃斯納也是紐約視覺藝術學校(the School of Visual Arts in New York)的教師。[10]

逝世[編輯]

2004年12月22日,威爾·埃斯納做了冠脈四搭橋手術(quadruple bypass surgery),於2005年1月3日,威爾·埃斯納在佛羅里達州Lauderdale Lakes鎮,死於該次手術的併發症,終年87歲。[11][12]

獲獎和榮譽[編輯]

  • 1967年、1968年、1969年、1987年、1988年:國家卡通協會(National Cartoonist Society)漫畫書獎(Comic Book Award),1979年:漫畫書獎(故事)Comic Book Award(Story);
  • 1971年:漫畫書藝術學會(Academy of Comic Book Arts)名人堂;
  • 1975年: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Angoulême International Comics Festival)安古蘭大獎(Grand Prix de la ville d'Angoulême)。
  • 1987年:傑克·卡比名人堂(Jack Kirby Hall of Fame);
  • 1994年:國家卡通協會米爾頓·坎尼夫終生成就獎(Milton Caniff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 1998年:國家卡通協會魯賓獎:年度漫畫家(Reuben Award:Cartoonist of the Year),這是國家卡通協會的最高獎項;[13]

參考資料[編輯]

腳註[編輯]

  1. ^ 漫画电影《闪灵侠》杀青 延续《罪恶之城》黑色风格. CCTV.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2. ^ Lovece, Frank. Cons: New York 1974!. The Journal Summer Special. 1974 (fanzine published by Paul Kowtiuk, Maple Leaf Publications; editorial office then at Box 1286, Essex, Ontario, Canada N0R 1E0). 
  3. ^ rare eisner.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20). 
  4. ^ Spiegelman, Art. "Tijuana Bibles." Salon.com. August 19, 1997.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on February 24, 2009.
  5. ^ Sim, Dave, "My Dinner With Will & Other Stories," Following Cerebus #4 (May 2005)
  6. ^ Army in May 1942. Wildwood Cemetery: The Spirit Databas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7. ^ Sim, Dave, "Advice & Consent: The Editing of Graphic Novels" (panel discussion with Eisner and Chester Brown) and Frank Miller interview, both Following Cerebus #5 (August 2005).
  8. ^ 以色列漫画家我们赢得声望奖. Dexigner™ Network. [永久失效連結]
  9. ^ Will Eisner. Will Eisner Studios Inc.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15). 
  10. ^ Transcript, Eisner's keynote address at the 2002 University of Florida Conference on Comics and Graphic Novels' Will Eisner Symposium. [2009-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07). 
  11. ^ Gemstone Publishing: Industry News (January 7, 2005): "In Memoriam: Will Eisner". [2009-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9). 
  12. ^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Writers of America: SF&F Publishing News (January 4, 2005): "Will Eisner (1917–2005)". [2009年8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8月21日). 
  13. ^ Will Eisner. LibraryThing.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