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孫良誠(1893年6月22日—1952年3月)原名良臣少雲直隷省天津府靜海縣(今天津市靜海區)人,中華民國時期的軍事將領馮玉祥十三太保之一。

生平[編輯]

國民軍中的活躍[編輯]

孫良誠的父親孫雲亭是清軍哨官(排長)。孫良誠最初從事農業,1912年(民國元年)參加馮玉祥的部隊。馮玉祥見孫良誠頗有才能,十分賞識,此後孫良誠順利升職。

1924年」(民國13年)10月北京政變前,他升任旅長。1926年(民國15年)春,他任國民軍第1軍第2師師長,駐紮蘭州。同年10月,他率軍擊敗圍攻西安8個月的劉鎮華所率鎮嵩軍。此後,他因軍功而升任國民軍第4軍軍長。

中國國民黨北伐中,孫良誠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1方面軍總指揮。1928年(民國17年)5月,他入山東省掃蕩北洋政府軍,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孫良誠穩定了對山東省的統治,使受濟南事件北洋政府統治混亂影響的山東省獲得一定的平穩。

1929年(民國18年)9月,馮玉祥與閻錫山聯合,表明反蔣介石立場,孫良誠隨同他們參加反蔣戰爭。反蔣戰爭敗北後,因作戰上的齟齬,孫和同僚宋哲元產生激烈對立。1930年(民國19年)他參加中原大戰,最終反蔣軍敗退。

抗日戰爭時的叛服[編輯]

1933年(民國22年)5月,馮玉祥在張家口組成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孫良誠任該軍騎兵挺進軍軍長。6月,他就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然而,當蔣介石討伐並包圍馮玉祥時,孫稱病返回張家口,引起馮玉祥的極大憤怒。8月,馮玉祥下野,抗日同盟軍由宋哲元接收。孫逃往天津

此後,孫良誠處於隱退狀態。抗日戰爭爆發後的1939年(民國28年),冀察戰區司令兼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鍾麟任命孫良誠為冀察戰區遊擊指揮官,孫良誠乃復歸前線。1940年(民國29年)春,他任魯西行署主任。但是,國民政府中央在裝備、補給方面對其給予冷遇,1942年(民國31年)他被罷免魯西行署主任職務。

懷抱不滿的孫良誠乃投靠南京汪精衛政權。以後,他歷任汪精衛政府的第2方面軍總司令、開封綏靖公署主任、蘇北綏靖公署主任。

二次國共內戰[編輯]

抗日戰爭結束後,孫良誠被蔣介石國民政府收編,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二路軍總指揮。1945年11月10日,孫部第一軍軍長趙雲祥鹽城起義投奔新四軍,趙主動提出去揚州說服孫良誠起義,華東局派人隨趙雲祥進入揚州。隨即孫良誠扣留這批人員,但把華東局所派的陪同人員放回,表示其仍願與共方保持一定聯繫。1945年12月2日,周恩來致電陳毅等,指出孫良誠與湯恩伯為死對頭,湯恩伯有誘殺孫良誠之意,加緊爭取有可能。華中分局派遣華中獨立第一軍參謀長徐楚光去揚州做孫良誠和王清瀚的工作。1946年2月編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縱隊,轄第10、第11總隊。率部參加第二次國共內戰。1946年夏,改編為暫編第二十五師,轄第十二、十三兩個旅。駐守泗陽宿遷睢寧。1948年11月改編為第一〇七軍,轄第二六O、二六一兩個師。1948年(民國37年),在淮海戰役初投降中國人民解放軍

後來孫良誠假意勸說劉汝明舉行起義,1949年1月,在周鎬、孫良誠等人赴劉汝明部接洽起義事宜時,周鎬祝元福中國共產黨方面人員被扣留,隨後押赴南京,孫良誠、王清瀚(國軍師長,中共特別黨員)則被送往南京。不久,周鎬祝元福王清瀚均被槍決。孫良誠到南京後,被安排住在國防部招待所二樓。後經國防部次長秦德純向蔣介石保釋,孫良誠方獲釋放。渡江戰役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上海。此後,孫良誠從無錫來到上海,居住在四姨太處。當時,周鎬的遺孀吳雪亞也從蘇北經南京來到上海,仍在四處尋找周鎬的下落。無意中得知孫良誠的情況後,吳雪亞即向公安機關報告,公安機關迅速將孫良誠逮捕歸案。起初,孫良誠被關押在蘇州華東軍區解放軍官訓練團學習,後隨該訓練團押往山東。1951年底的一天,在該訓練團的學習討論會上,孫良誠突然口吐白沫並昏倒,經醫生搶救,診斷為中風[1][2]

1952年3月,孫良誠病死在山東禹城韓莊。[2][3]

軍階[編輯]

1936年1月22日,孫良誠任陸軍中將。[4]

注釋[編輯]

  1. ^ 周镐:曾是军统少将……,周末报,2011年10月13日. [2013年4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年4月24日). 
  2. ^ 2.0 2.1 周镐在南京被执行枪决,英勇牺牲,现代快报,2011年8月10日. [2017年5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13日). 
  3. ^ 汪仁澤「孫良誠」、藍葉「孫良誠」作1951年5月10日在蘇州市逝世。
  4. ^ 陆海空军军官佐任官名簿(第一册). 1936年: 40頁. 

參考文獻[編輯]

  中國國民政府
前任:
(創設)
山東省政府主席
1928年5月 - 1929年4月
(1928年5-10月石敬亭代理)
繼任:
陳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