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靖皇太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孝靖太后
孝靖皇太后
明朝宮人(1578年-1582年)
明朝恭妃(1582年-1605年)
明朝皇貴妃(1605年-1611年)
明朝皇太后(追封)
封號皇太后
出生嘉靖四十四年正月十七日
(1565-02-27)1565年2月27日
婚年萬曆十年六月十六日(1582年7月5日)
婚姻名份恭妃→皇貴妃
逝世萬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
1611年10月18日(1611歲—10—18)(46歲)
北京紫禁城景陽宮
諡號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
墳墓定陵
親屬
父親王朝寀
母親葛氏
明神宗朱翊鈞
夫之父明穆宗朱載坖
夫之嫡母孝懿莊皇后李氏
孝安皇后陳氏
夫之母孝定皇太后李氏
夫之元配孝端顯皇后王氏
夫之正室孝端顯皇后王氏
夫之側室恭恪皇貴妃鄭氏
恭順皇貴妃李氏
宣懿昭妃劉氏
莊靖德妃許氏
溫靜順妃常氏
清惠順妃李氏
賢妃魏氏
端妃周氏
宜妃楊氏
僖妃王氏
榮妃王氏
德嬪李氏
榮嬪李氏
兄弟哥哥 王道亨
明光宗朱常洛
雲夢公主朱軒嫄
其他親屬王天瑞[1]

孝靖皇太后(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王氏,名不詳,明神宗朱翊鈞之皇貴妃明光宗朱常洛生母。

生平[編輯]

王氏生於世宗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神宗萬曆六年二月初二日(1578年3月10日),王氏因美貌,選入後宮,為慈寧宮慈聖皇太后宮人。三年後,被偶路過慈寧宮、年少的明神宗臨幸,王氏遂有孕。事後神宗不以為意,試圖隱瞞、忘卻,但太后發覺王氏有妊,詢問神宗,神宗卻顧左右而言他,太后便取來內官的起居注,證實王氏有妊,神宗因而在萬曆十年六月十六日(1582年7月5日)晉封王氏為恭妃。同年八月,王恭妃生下皇長子朱常洛,是為日後的明光宗

萬曆十二年(1584年),王恭妃生下一女雲夢公主,但神宗對她始終沒有太多感情,日後也顯示出神宗對王恭妃相當反感。也因此當受寵的鄭貴妃生下皇三子朱常洵而晉封皇貴妃時,生下皇長子的恭妃反而未進封。隨後開始長達十餘年的國本之爭

萬曆二十九年,神宗在群臣壓力下,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移居慈慶宮,恭妃仍未進封,且從此和太子不得相見。萬曆三十四年,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長孫朱由校(日後的明熹宗),神宗為表慶祝,為李太后尊號,又進封王恭妃為皇貴妃,賜金冊金寶,但始終將其屏居於景陽宮,也隔絕皇太子朱常洛與其生母王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1611年10月18日),王皇貴妃病篤,皇太子朱常洛聞言急往景陽宮探視,見景陽宮門深鎖,於是破壞門鎖入內探視。當時王皇貴妃已雙眼失明,於是以手代眼,拉著朱常洛的衣角:「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恨!」言畢王皇貴妃便與世長辭。《酌中志》則記載為王恭妃病重時太子每日從蒼震門入內問安;《先撥志始》更記載王恭妃察覺到鄭貴妃家人偷聽,提醒太子,結果母子倆直到王恭妃去世也沒有說話。天啟朝時,御史溫皐謨曾彈劾鄭貴妃侄子鄭養性,摧殘王恭妃「至飲恨而不得一訣」[2]:48

關於王恭妃的葬儀,大學士葉向高曰:「皇太子母妃薨,禮宜從厚。」不報。復請,乃得允。諡曰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萬曆四十年七月十七日葬天壽山。四十一年六月,神宗下旨給王恭妃墳戶三十名,園地二十五頃,以供香火。

朱常洛即位為明光宗後,下旨:「朕嗣承基緒,撫臨萬方,溯厥慶源,則我生母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恩莫大焉。朕昔在青宮,莫親溫凊,今居禁闥,徒痛桮棬,欲伸罔極之深悰,惟有肇稱乎殷禮。其准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榮淑康妃故事,禮部詳議以聞。」但不久光宗暴崩,待明熹宗即位,方正式上尊諡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並遷葬定陵,神主奉祀於奉慈殿。王太后之父王朝寀,加封永寧伯

子女[編輯]

墓誌[編輯]

1956年,中國考古隊發掘了明神宗的明定陵,出土了王氏的墓誌。

大明溫肅端靜純懿皇貴妃王氏壙志
  妃姓王氏,宣府都司左衛籍。父朝寀,原任錦衣衛百戶,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母葛氏,封太恭人,生妃於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時,於萬曆六年二月初二選進
  內庭。萬曆十年六月十六日冊封為恭妃。八月十一日誕生
  皇太子,
  上大悅,
  詔告天下,播聞四夷。萬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皇元孫生。
  上益大悅,仍
  詔告天下,播聞四夷。萬曆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進封為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酉時薨逝,距所生四十有七歲。
  惟妃毓秀德門,早膺國選,貳備柔嘉之德,久端宮壼之儀,首誕元良,克贊內治,聖明眷注卓越等。夷其薨也,
  上甚哀悼,輟朝,賜諡,諭祭。自慈聖皇太后以下咸致祭焉。以四十年七月十七日卜葬於東井左吉之原。夫生死有常,侈短在數,惟淑德芳聲則歷世不朽,所謂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也。妃賢著椒塗,譽流蘭掖,蒙眷於聖主,誕毓乎震英,肇啟多孫,用延繁祉。懿諡既彰於玉冊,休嘉永庇乎金枝。然則為妃也者,其亦無愧於穹壤矣乎,儒臣奉命作志,納之玄扃,後千萬祀尚亦有徵哉。

身後之事[編輯]

1955年10月4日,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張蘇等人聯名提交《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給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報告轉給主管文化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陳毅,並呈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得知後認為條件不成熟,強烈反對貿然發掘,高層形成一場爭論。周恩來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毛澤東點頭後,周恩來批下「原則同意」四字。長陵發掘委員會委員夏鼐負責發掘的技術指導,便讓其學生趙其昌(後任首都博物館館長)做前期調研。趙其昌帶探工在長陵未找到發掘線索。在向夏鼐、吳晗等人匯報後,經商討決定先試掘獻陵,積累經驗再發掘長陵。後來吳晗和夏鼐認為試掘獻陵對長陵的發掘參考價值不大,吳晗提議試掘永陵,遭夏鼐強烈反對,認為這與發掘長陵無異;試掘思陵,吳晗認為太小,是妃子墓改建。此後吳晗和夏鼐才想到定陵。楊仕、岳南合著的《定陵地下玄宮洞開記》認為,吳晗和夏鼐想到定陵的原因有二,「第一,定陵是十三陵中營建年代較晚的一個,地面建築保存得比較完整,將來修復起來也容易些。第二,萬曆是明朝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做了48年皇帝,可能史料會多一些。」[3] 定陵的開挖始末,《風雪定陵》一書有詳細的介紹。

1956年5月開始試掘,歷時一年試掘成功,1957年打開玄宮。其玄宮由前室、中室、後室、左配室、右配室組成,石條起券,前室前面有隧道券,總面積1195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1959年9月30日,就定陵原址建為「定陵博物館」,郭沫若題寫館名。1959年10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4][5]由於技術水平落後,出土的大批文物無法保存,發掘出土的絲織品變硬腐化。鄭振鐸、夏鼐為此上書國務院,請求立即停止再批准發掘帝王陵墓的申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同意了他們的意見。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自此成為中國考古界的定規。[6]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定陵遭到嚴重破壞,保存在定陵文物倉庫中的萬曆帝、后的屍骨被紅衛兵以「打倒地主階級的頭子萬曆」的口號被揪出。1966年8月24日,萬曆帝、后的三具屍骨以及一箱帝后畫像、資料照片等被抬到定陵博物館重門前的廣場上被受批鬥並焚毀。[3]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編輯]

  1. ^ 「臣姑孝靖皇祖妣篤生皇考,誕有聖躬,此千古之奇逄,而臣門之大幸也。臣母太夫人沈氏侍奉孝和皇太后,篤生先帝,侍奉聖母孝純皇太后,篤生皇上,三朝開聖俱出臣門,此又千古之所罕有,而他戚之所莫比者也。恭逄皇考登極,先一日命內臣王安召臣見慈慶宮,追念皇祖妣,淚下沾襟,慰問再三,豈臣門衰祚薄,雖荷有賜給莊田第宅之旨,未蒙頒給,遽爾升遐,甫封一爵,而權奸魏忠賢監執國命,包藏禍心,慮有史丹仗蒲之諫,故於戚臣極其慘酷,如張國紀李承恩王仲良王升等,重則嚴刑斃命,輕則疏竄喪家,故截番偵卒密日?闘暗桃,至今思之尚魄戰而魂驚也。茲幸宗社有靈,天開明聖,臣脫凶鋒,載游聖世,臣祖父王朝寀祖母葛氏為孝靖皇祖妣父母,臣父王道亨為孝靖皇祖妣兄,例得優恤,臣於先帝御極之初,至臣父分毫未沾也。適慱平侯郭振明為父請恤,蒙皇上給與。臣查得武清侯李偉為孝宣皇太后父,其長子李文奎為孝宣皇太后兄,俱如例給賜造葬。伏乞皇上廣孝推恩,給臣祖父恤典,外有護墳地土,為教無幾均乞一體給與,再查勛戚封爵例給第宅。歷朝舊例或工部折價蓋造,或撥給沒官屋,臣雖叨封爵,未蒙賜第,伏乞俯念懿親原同一體,遵照前例給賜。」旨:下所司覆奏,准給第一區,所請護墳田土不允。
  2. ^ 戴上檬. 三、千古悲叹的母子永诀. 《明神宗家庭关系研究》 (碩士論文). 黑龍江大學. 2017 [202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簡體中文). 「鄭家有人在此」③,於是「遂無語」,至死再無一言,不久薨逝。這一點在後來天啟朝御史溫皋謨彈劾鄭貴妃侄子鄭養性的上疏中也有所印證:「摧殘孝靖皇后,至飲恨而不得一訣」[……]③文秉.先拔志始[M]卷上,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本.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版.第15頁. 
  3. ^ 3.0 3.1 万历皇帝陵寝发掘实录:三百年后被掘的报应之谜,浙江热线,2015-01-25. [2017-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4). 
  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dingling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地下宫殿———北京定陵博物馆,人民网,2000-07-18. [2017-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8). 
  6. ^ 考古之痛:明定陵发掘的凄惨教训,腾讯,2010-08-30. [2017-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2).